首先,它是国内外学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显中国佛教主体性又彰显世界佛教多样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着明确问题意识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显佛教和平精神和价值导向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尕藏加(KalSangGyal),男,藏族,1959年11月出生,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获荣誉 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2009年度科研岗位先进个人”。其专著《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00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其调查报告《关于西藏的若干问题》1992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等。 主持课题
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宗派综论”(集体,1998年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吐蕃时期宁玛派研究”(独立,2001年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援藏项目“西藏现存藏传佛教典籍的抢救与整理方案研究”(集体,2004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与藏区发展研究”(独立,2008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藏传佛教研究”(独立,2012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即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史略”(独立,2014年完成)。此外,参与完成国家清史项目宗教志佛教篇藏传佛教部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世界佛教通史”分卷“藏传佛教通史”;正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子项目“中华宗教思想通史”,承担其中“藏传佛教思想史”撰写任务。 主要论著 一、专著 1、《人类奥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清代藏传佛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二、合著 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合著),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 2、《中国佛教基础知识》(合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3、《佛教与历史文化》(合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三、藏文论文 1、《评述“勋努达美”佛学思想》,载《西藏文艺》1985年第2期藏文版,拉萨; 2、《聂赤赞普及其当时的宗教》,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藏文版,北京; 3、《浅谈藏族古代作品的特点》,载《知识火花》第54期,民族出版社,1992年,北京。 四、汉文论文 1、《联姻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作用》,载《西藏研究》1988年第3期,拉萨; 2、《青海果洛宗教考察》,载《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北京; 3、《吐蕃佛教与西域》,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拉萨。 五、被译为其它文种的论著:1、《西藏宗教》(汉文)一书,被译成英、法、德和藏文等多种文字,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2006年; 2、《青海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汉译朝鲜文),载韩国《佛教新闻》1994年5月18日第7版,汉城(首尔); 3、《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汉译英文),载《中国藏学》(英文版)2004年第1期,北京。
上卷
绪言
第一章 吐蕃佛教时期
第二章 藏传佛教复兴时期
第三章 宗派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章 萨迦达钦法王时期
下卷
第五章 帕主第悉法王时期
第六章 噶丹颇章政权时期
第七章 噶厦政府时期
第八章 近现代藏传佛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处理复杂的历史事件时,展现出的那种令人惊叹的平衡感。面对一些敏感或争议性极高的话题,例如佛教与儒家、道家之间的论辩,作者并未采取偏颇的立场,而是力求还原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多方观点,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贯穿始终,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宗教史的记录,更是一部优秀的人类思想史研究范本。例如,书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格义佛教”的论述,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玄奘西行之前,译经大师们如何用道家概念来比附佛理,这种文本分析的精细度,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力。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通史介绍,而是深入到学术研究的“毛细血管”层面的作品,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呈现上的匠心独运。与其说这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历史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文化考察报告。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造像艺术风格的描述,如何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审美趣味和教义侧重,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令人耳目一新。通过文字的描述,仿佛能看到敦煌壁画上飞天形象的演变,或是石窟雕刻中人物神态的细微差异,这些都不仅仅是宗教符号,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侧影。作者将冰冷的历史数据和抽象的哲学思辨,巧妙地编织进了鲜活的社会图景中,让读者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的精髓。这种多维度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知识的海洋包裹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书籍都无法替代的。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将政治变迁、社会结构、艺术风格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都纳入到佛教历史的考量之中。我尤其被其中对于寺院经济和僧侣社会地位变迁的描绘所吸引。佛教在不同朝代的兴衰,不仅仅是信仰问题,更是经济权力分配和政治博弈的结果。作者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考察他们的选择与局限。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其源头竟能追溯到如此古老的思想辩论之中,这种时空穿越般的体验,是阅读此书的一大乐趣。
评分这部巨著的每一页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的叙事笔触如同经验丰富的画师,精心勾勒出中国佛教数千年的壮阔图景。我尤其欣赏其对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时,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碰撞、融合与再创造的深刻洞察。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佛教流派的演变,如禅宗的兴起与发展,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哲学建构,都有着极其详尽且富有条理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罗列,更是对思想史脉络的梳理,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学说之间如何相互启发,又如何彼此制衡,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自我更新的信仰体系。阅读其中关于印度佛教思想如何被“汉化”的过程,简直就像在观看一场宏大的文化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智慧的张力。对于任何想要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思想根源和发展轨迹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安排极为考究,清晰地划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议题和焦点,使得读者即便面对浩瀚的历史信息,也不会感到迷失方向。它的逻辑推进是层层递进的,从最初的接触、消化,到后来的深入理解与批判性思考,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量一手资料的引用和考证,确保了叙述的可靠性,同时也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不是那种只做表面泛论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和心力的深度阅读体验。可以说,它为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教义变得可以被触摸和感知,是献给所有对东方文明有深度兴趣的求知者的宝贵财富。
评分不错
评分青铜聊吧活动很是满意,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便宜,下次有活动再来购买
评分第三,它是一部有着明确问题意识的世界佛教通史。
评分明卓破了走咯咯楼我记忆听哦自信上午新坡新机遇允许题目funk偶遇乌云一组偶遇呜呜呜五8个咯晕哦一下一下水转切转切小巫女多加油呜呜呜呜与我XP我说真肉在是我好我教训特服你屋下午无锡XP五我呵呵XPXPXP你我XP足足有余做howz是小嘻嘻嘻上午搜狗你咋走咯啥在人做定Dior约你无语XPWWI行足足有余XP你屋危机YY
评分说是过觉得这套书写的很一般,选题大众化,材料都是旧的,观点四平八稳。
评分很好的的入门书,很棒,感谢京东
评分对于了解印度佛教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学术性强,内容丰田。
评分非常好的书,发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其次,它是一部既凸显中国佛教主体性又彰显世界佛教多样性的佛教通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