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阿里巴巴CEO卫哲与前阿里巴巴CTO吴炯联袂作序推荐!
2“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黄埔军校”阿里巴巴出身的33位创业家亲口讲述他们创业的经验和教训。
3从前期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到后期如何融资,创业从开始到稳定再到成长的所有问题,本文都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供借鉴的方法。
4书中33位创业家的初创企业,大部分已经走过C轮融资,部分企业准备上市,横跨实体行业与电商领域,创业者面对的难题,他们都经历过,他们用血泪换来的的经验教训价值百万,每一条都可以拿过来参考使用。
应该如何选择创业方向,避免冲进“红海”九死一生?
应该如何选择创业时间点,避免进入太早或者进入太晚?
应该如何寻找创业合伙人?创始人与合伙人有什么不同?
应该如何快速获得客户,免费是zui好的途径吗?
应该如何与行业巨头展开竞争?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应该如何在“改变”与“坚守”之间寻找平衡点?
应该如何寻找融资?什么样的投资人zui适合你?
应该如何带领年轻化的团队?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应该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初创企业当中?
······
创业路上的难题,答案都在这里。本书以“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黄埔军校”阿里巴巴出身的33位创业家
的成功创业经历为素材,分享他/她们如何解决创业中遇到的普遍难题,以及利用互联网思维快速颠覆传
统行业并实现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经验。
陈慧娟,阿里系创业者,浙江集群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第二届电商大赛亚军,大连市创业导师,曾在阿里巴巴直播中心担任《阿里会客厅》和《早安阿里》栏目主持人。本着对电商行业的敏锐度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辞职创业,以“成就卓越电商人才”为使命,立志打造中国专业的电商智慧输出平台。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阿里系创业帮的辉煌?深刻分析之后,我归结了以下三个原因:盈利只是使命的附加值;既能“搭班子”又能“带队伍”;用销售的思维经营人生。
——卫哲前阿里巴巴集团CEO
每一位从阿里走出来的创业者,在阿里都学到了创业的三要素:创意、团队和资本。阿里系创业者的一个特质,在于他们亲身获得过关于创业的直接而独特的启蒙;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二个特质,是他们经历了阿里企业文化的多年熏陶;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三个特质,是他们创业的格局。
——吴炯前阿里巴巴集团CTO
卫哲:阿里系创业帮的成功绝非偶然 _ 05
吴炯: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_ 07
01 创业要看准行业时差 _ 001
02 在“变”与“守”中找到平衡 _ 011
03 管理:把最好的都给员工 _ 023
04 公司做到最后核心是品牌 _ 035
05 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 _ 047
06 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才能生存 _ 057
07 二手车市场“慢就是快” _ 067
08 寻找“对味”的投资人 _ 081
09 盈利只是梦想的附加值 _ 091
10 放低身段,度过融资危机 _ 101
11 修行人的创业思维 _ 113
12 要创业先找准机会再出手 _ 121
13 “零利息”抢占市场 _ 131
14 找到差异化空间与巨头共舞 _ 141
15 站在风口才能起飞 _ 151
16 “扁平化”才是管理的王道 _ 163
17 自主风控,以服务取胜 _ 177
18 把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_ 187
19 顺“势”而为的创业转型 _ 195
20 创业需要魄力,做自己想做的 _ 205
21 了解你的“上帝”,才能找到“天堂” _ 215
22 差异化竞争,以小博大 _ 227
23 服务中产阶层,践行“三杯茶”理论 _ 237
24 互联网+二次元,玩的是开心 _ 247
25 1000个客户,1000次面谈 _ 259
26 免费是最锐利的“武器” _ 271
27 用流动的智慧打造自己的DNA _ 283
28 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就是耍流氓 _ 295
29 “私人订制”的代运营业务 _ 305
30 创业者的自我修养 _ 317
31 降低产品成本,击破创业壁垒 _ 329
32 从“技术人才”到“企业领导”的创业之路 _ 339
33 你的才华可以套现 _ 349
后记:心存美好,一路向前 _ 359
阿里系创业帮的成功绝非偶然
卫 哲
(原阿里巴巴CEO)
大约10年前,马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终有一天,阿里系的交易额会超过沃尔玛,未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有100个CEO来自于阿里巴巴。”
我当时听了心想,实现第一个目标尚有可能,但是,实现第二个目标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纵观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没有哪一家公司能为国家的前500强企业贡献100位CEO。更何况当时的阿里巴巴,大多是年轻员工,为人处世上都不够老练,连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都略显稚嫩,我实在想象不到他们会成为中国未来企业的领军人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年后,在无数企业家论坛上,都能看到阿里巴巴当年那帮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早已成为中国各大企业的领军人物,创下估值过亿、十亿甚至百亿的大企业无数。
历史上也曾有过比阿里巴巴市值更大、品牌更牛、影响力更强的公司,但都没能锻造出如此庞大且精干的创业队伍,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阿里系创业帮的辉煌?深刻分析之后,我归结出以下三个原因:
1.盈利只是使命的附加值。使命驱动,是阿里巴巴的显著特色。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鼓舞了无数阿里巴巴人扎根电子商务领域,为帮助中小企业挣脱困境而努力。每个从阿里巴巴出来的人,身上都有浓浓的“阿里巴巴味”。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从不一门心思只关注赚钱、盈利、融资、上市,他们更多的是在为改变一群人、一个行业,解决一个社会难题而奋战。
2.既能“搭班子”又能“带队伍”。“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是中国企业界泰斗柳传志造就联想传奇的三字诀。其中,前两个词均涉及做人之道。自始至终注重领导力塑造的阿里巴巴,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把领导基因根植于阿里巴巴人的身心里。
3.用销售的思维经营人生。在阿里系创业帮中,最成功的一个群体,是来自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铁军(简称中供铁军)。在这支精干的队伍中,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销售主管以及区域经理一路打拼过来的。他们的奋斗史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生无处不销售。销售分为不同的层级。最简单的销售,是学会把产品卖给客户,让公司盈利;更高一层级,是学会卖公司,卖股份,找融资,为公司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高一级的销售,是向团队、客户、社会销售梦想。在阿里巴巴,从普通的销售员工到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都能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懂销售、有理想、带队伍是阿里系创业帮的显著特质。
观阿里系,谈创业帮,我相信10年前马云的预言或许能够成真。今天,阿里系创业帮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简单的“成功”二字便能概括。属于他们的最好时代,还正在路上。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吴 炯
(原阿里巴巴CTO)
有的人, 是天生的梦想家。
可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梦想只是业余爱好,创业绝不是我们的优先选择。这也事出有因。大多数年轻人都面临着谋生的压力,肩负着长辈的期许,都必须面对现实。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是我能够获得高学位,这样至少能在IBM、微软这样的跨国大企业求得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最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这中间需要一个启蒙的过程。这个启蒙的过程可以是今天的不少大学开设的创业引导课程,也可能是你和某个良师益友的一次促膝长谈。但是,最好的启蒙过程,是你目击了一个成功的创业历程,是你真切看到了别人怎样化梦想为现实。榜样的激励是最好的启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在美国Oracle工作期间,我的一个稍微年长的同事,在担任公司高管提拔他之后,却悄然离职。随后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遇见他,他才告诉我自己去开公司创业了,因为他拿到了风投给予的资金。关于创业,这是我的第一个榜样,第一次启蒙。1999年,我作为马云的朋友和阿里巴巴的技术顾问,目击了他的创业历程。2000年,我加入阿里巴巴成为CTO,同时也成为阿里巴巴美国分公司的创始人。
在阿里巴巴工作过的每一个人,都熟知马云和十八罗汉的创业故事。阿里巴巴的这些创始人都是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创业的成功激励着身边的许多人。他们成了榜样,给了其他阿里巴巴人创业的启蒙。
每一位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创业者,在阿里巴巴都学到了创业的三个要素:创意、团队和资本。从马云的创业灵感到阿里巴巴的使命和愿景,从最初的十八罗汉到今天的数万名阿里巴巴人,从80万元的起点资本到阿里巴巴集团纽约上市的2000亿美元估值,他们许多人都是亲身经历者。
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一个特质,在于他们亲身获得过关于创业的直接而独特的启蒙。他们学会了如何从普通人成为梦想家。
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二个特质,是他们经历了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多年熏陶。
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里,阿里巴巴以具有强势的企业文化而著称。阿里巴巴价值观,所谓的“六脉神剑”,已经被大家耳熟能详。阿里巴巴文化强调做人要“诚信”、“敬业”、富有“激情”,做事要“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强调“客户第一”。这些对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尤其是对互联网创业公司,实际上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多年的人,往往脚踏实地,是特别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具有特别好的执行力。这种特质对于那些需要线上线下互相配合的运营模式的创业公司尤其有益。美团和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公司,都体现着阿里巴巴人带去的企业文化的深深烙印。
很多当过兵的人,举止言谈间都显现出一种军人的气质。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多年的人,他们的言行也会彰显出一种阿里巴巴特质。很多阿里巴巴出来的创业者尤其如此。
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三个特质,我认为是他们创业的格局。
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总价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凡是2005年前加入公司的员工,或者是职位在中层或以上的管理人员,他们自身的股票期权应该都让他们有数千万以上的收益。用一个时尚的词表述,他们达到了所谓的“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的定义是,你可以依靠投资理财的被动收入,来维持你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并可以终其一生。
这意味着你如果选择继续工作,物质收入已经不是目的。自由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做任何事情,比如常态的旅游。
其实,在这群实现了财富自由的阿里巴巴校友里,最常态的选择不是周游世界。最时尚的选择竟然是——再创业。
这又一次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创业的确是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好途径。
已经达成了财富自由的人再去创业,他们的格局一定不会小。他们不可能满足于做个小生意,以此来养家度日。既然要再去折腾,再熬艰辛,他们就一定要做大。改造世界的梦想必须是他们的起点。
这样的创业格局,恰恰是风险投资家们追寻的。
2016年初阿里巴巴校友会的年度酒会,几百位阿里系创业者齐聚一堂。许多大牌的风险投资人希望能混进场,可入场券却一票难求。
他们的启蒙,他们的文化熏陶,他们的创业格局,使得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创业者成了这个时代最受人瞩目的创业者。让我们祝福这些有梦想的人,早日让梦想开花结果吧!
拿到这本《阿里创业军团》(精装)之后,我第一时间就被它那沉甸甸的份量所吸引。这种厚实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暗示,仿佛里面承载了足够分量的故事和智慧。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别致,整体色调沉静,但又不失细节上的亮点,比如封面上的图案,虽然我还没仔细辨认,但感觉它们一定有着特殊的寓意。拿在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也十分清晰,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细细品味文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总觉得,一本好书,除了内容本身,其载体——也就是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它能够影响读者初次接触书籍时的整体感受。这本书的精装版本,显然在这一点上做足了功课,给人一种物有所值的感觉。我非常好奇,在这样精美的包装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在众多新书的海洋中,《阿里创业军团》(精装)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我初次见到它时,就被其典雅的外观所吸引。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艺术感,色彩搭配恰到好处,给人一种高级的视觉享受。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细腻且富有弹性,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其思想的深度,还在于其呈现方式的优劣。这本书在装帧上的用心,无疑为内容增添了额外的光彩。它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仪式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一段不凡的人生历程,感受其中蕴含的创业精神和时代洪流。它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仿佛一个等待被开启的宝藏,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搭配上烫金的书名,充满了史诗般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一股浓郁的书墨香扑鼻而来,仿佛预示着即将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这精美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就足以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都为阅读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力量的设计风格,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时代、那些改变世界的变革。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如这封面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深刻的洞察。我对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与辉煌,体验到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搏击的个体与群体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书架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我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隐藏在书页背后的故事和智慧。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阿里创业军团》(精装)的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初瞥,就被它所呈现出的沉静气质所打动。这本精装书,从拿在手里的触感,到翻开书页时的沙沙声,都透露出一种别致的考究。它的封面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反而是一种内敛而大气的风格,仿佛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宏大的故事。我个人偏爱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发的书籍,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很可能具备这样的特质。书的印刷质量相当不错,字体清晰,排版疏朗,读起来不会感到压迫感,反而有一种放松的舒适感。这种细节上的用心,往往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愉悦度。这本书摆放在我的书架上,自带一种沉稳的气场,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最近收到了一本新书,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看它的外形,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它的纸质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封面上那些精美的纹理,让人忍不住想要仔细去触摸。书的整体设计风格大气而沉稳,不张扬,却透着一股子力量感,仿佛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被翻阅,去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我个人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很可能是一本能够启发我的思想、拓宽我的视野的佳作。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内敛而又充满质感的设计,这种低调的奢华,往往蕴含着更深邃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平静的生活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
评分这本书谈的是阿里系的创业故事。所谓阿里系,就是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即阿里巴巴的前员工。这些人要么是已经获得财务自由,要么就是不安分喜欢折腾, 于是离开了阿里开启了人生新的旅途。但非要说他们身上有什么共性恐怕也不容易,毕竟这些重新出发的创业者往往只在阿里待了几年时间,几年功夫就翻天覆地改 变一个人怕是并不多见。上次偶然遇到阿里研究院的高红冰和梁春晓,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一种内在的精神焦虑,大意是,我们阿里已经这么成功了,但是目前我们 并没有将我们的故事讲好,我们为什么能成功?背后是什么在推动?靠诚信、敬业、激情、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和客户第一即所谓的「六脉神剑」就够吗?就跟大学 校训一样,如果各个都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那说明你其实并没有将你的特色讲清楚。此书从创业家自己独自经历出发,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评分书中对华为与阿里做了对比,华为是狼性文化,依靠军事化管理机制让员工聚焦在一点上。而阿里是仁治的理念,没有严格的上下级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 让他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阿里的环境是有利于创业者成长,对于其个人未来的潜力发挥出效果。因为独立思考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与品质,发现问题、提供解 决方案,了解客户的同理性,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做出决断。聆听别人的意见,但是不否认自己。无论在创业的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曲折,只要内心有坚持的毅 力,最终会收获很多。
评分还行吧,挺厚的。
评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很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跨越的行业不少,对创业者有借鉴参考作用。
评分跨越的行业不少,对创业者有借鉴参考作用。
评分百科全书式的创业指南,不错
评分对创业者是不错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