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主义探源 传统、公共领域与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 社会学译丛

激进主义探源 传统、公共领域与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 社会学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 著
图书标签:
  • 激进主义
  • 社会运动
  • 传统
  • 公共领域
  • 19世纪
  • 社会学
  • 历史
  • 文化
  • 政治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05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66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会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0
字数:36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激进主义探源:传统、公共领域与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对蒲鲁东、伍勒、科贝特等人多有不同凡响的阐发,对习惯了历史和理论的单一声音的人有振聋发聩之用。

内容简介

  激进主义在19世纪初的兴起,常常被简化为进步社会变革的寓言。那个时代丰富多姿的社会运动,如宗教的、政治的、地区的、民族的、废奴的、禁酒的等运动,通通被当成劳工和民主动员这张织锦上的丝线。
  在《激进主义探源》中,卡尔霍恩教授挑出那些单根丝线,呈现了它们固有的社会、哲学和历史复杂性,提供了对激进抗议的一种视野广阔、鞭辟入里的分析。他细致阐述了激进主义同前工业文化和工业化初期的文化、同地方依恋和小共同体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多重联系,尤其强调工匠共同体是激进抗议的孵化器,而宗教和文化关怀有时比经济关怀更能推动人们参加劳工运动。因此,认同政治而不仅是利益政治贯穿在19世纪的各色社会运动中,各种起源的激进分子重视行动和实践取向甚于意识形态取向。在这样详尽的(比较)历史社会学考察之后,卡尔霍恩教授挑战了主导的批判理论和进步的历史叙事,反思了公共领域理论和新社会运动理论的种种偏误。

作者简介

  克雷格·卡尔霍恩(1952-),美国人,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曾担任纽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公共知识研究所创所所长,纽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以及世界各地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包括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重新定位激进主义/12
第二章社会运动与进步观念/47
第三章传统激进主义: 共同体力量还是庄严的伪装和借来的语言?/88
第四章权力场的公共领域/133
第五章不情愿的反公共领域/168
第六章阶级、地方与工业革命/201
第七章工业化与社会激进主义: 英法工人运动与19世纪中叶的危机/221
第八章经典社会理论与1848年法国革命/255
第九章19世纪初的新社会运动/279
第十章进步为了谁?/315
参考文献/353

前言/序言







激进主义探源:传统、公共领域与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潮与行动,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冲刷着既有的秩序,催生着全新的社会形态。19世纪初,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正是激进主义思潮孕育、成长并最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时期。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这一时期激进主义的源头活水,探究其与深厚的历史传统、新兴的公共领域以及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理解现代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提供一份详实的历史学与社会学视角下的考察。 一、 传统的羁绊与挑战:激进主义的“根”与“刺” 任何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都无法完全脱离其所处的历史语境。19世纪初的欧洲,在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后,古老的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权威以及传统贵族阶级的特权,依然像沉重的枷锁,束缚着社会的进步。激进主义的种子,正是在对这些根深蒂固传统的反思与质疑中萌发。 本书首先将追溯激进主义思想的早期萌芽,考察那些挑战神权、君权、族权以及性别不平等的先驱者。这并非是简单地罗列思想家及其观点,而是着眼于他们如何从历史的深处发掘出对现有秩序的批判依据。例如,对古代雅典民主的追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重拾,乃至对一些被压抑的民间反抗传统的挖掘,都为激进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合法性来源。激进主义者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善于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转化为对当下社会不公的尖锐控诉。 然而,传统并非仅仅是激进主义的“靶子”,有时也成为其“拐杖”。激进主义者在批判旧有的特权与不公时,往往也会诉诸于某种“更古老”、“更自然”的秩序,或是强调某种被历史遗忘的“人民主权”或“共有权利”。这种对传统的选择性挪用与重构,是激进主义策略中的一个重要面向。本书将细致分析激进主义者在利用和改造传统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此外,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力量,如血缘、地缘、宗教信仰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激进主义的传播方式和形态。例如,在一些乡村地区,基于共同的信仰或社群联系形成的互助组织,可能成为早期激进思想传播的温床,也可能在保守势力的压力下,成为压制激进声音的工具。本书将考察传统社会关系如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阻碍激进主义的扩散。 二、 公共领域的兴起:激进主义的“舞台”与“引擎” 如果说传统为激进主义提供了“根”与“刺”,那么19世纪初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则为激进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舞台”与“引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种新的社会空间——公共领域——逐渐浮现。报纸、杂志、咖啡馆、沙龙、公民协会等,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讨论公共事务、形成舆论的重要场所。 本书将重点探讨公共领域如何成为激进主义思想传播和壮大的关键平台。报刊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媒介,以其快捷、广泛的传播能力,迅速将激进的理念带给更广泛的民众。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记者、编辑和作家,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对政治体制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描绘,成功地将激进主义从精英的象牙塔带入大众的视野。 咖啡馆和沙龙,则扮演着更加私密却也更具思想碰撞意义的角色。在这里,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就时事政治、哲学思想、社会改革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些思想的火花,往往能够激发新的洞见,凝聚共识,并为具体的社会行动提供理论支持。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公共空间运作机制的分析,揭示它们在塑造公众舆论、推动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公民协会、工人团体、宗教改革组织等,更是激进主义实践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组织集会、请愿、教育活动,甚至罢工等形式,将激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集体行动,直接向现有的权力结构施加压力。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组织的构成、运作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公共领域来动员民众、争取支持。 当然,公共领域并非全然自由开放。印刷审查、言论限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是激进主义者需要克服的挑战。本书也将关注激进主义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隐喻、象征、匿名等策略,巧妙地规避审查,传递其核心思想。 三、 社会运动的勃兴:激进主义的“实践”与“结晶” 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是激进主义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最终形成社会变革力量的集中体现。从工人运动、农民起义,到争取政治权利的改革浪潮,再到反对奴隶制、争取宗教自由的斗争,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本书将以社会运动为核心,考察激进主义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与具体的社会群体结合,催生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变革力量。我们将审视那些在社会运动中涌现出的具有鲜明激进色彩的诉求,例如普选权、劳动保障、土地改革、教育普及、民族独立等。这些诉求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未来理想社会图景的勾勒。 在分析社会运动时,本书将超越简单的事件描述,而是致力于挖掘其背后的激进主义动因。例如,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工人阶级更容易被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所吸引?为什么某些政治团体能够成功地将争取改革的诉求转化为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这背后,往往与激进主义者对社会结构性弊端的深刻揭示,对普通民众困境的感同身受,以及对公平正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密切相关。 同时,激进主义与社会运动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社会运动的实践,不仅检验和丰富了激进主义的思想,也为激进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运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反过来影响着激进主义者对策略和理论的调整。本书将通过对一些代表性社会运动的案例分析,展现激进主义如何在这种实践中不断演进,并最终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结语 《激进主义探源:传统、公共领域与19世纪初的社会运动》力求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提供一个精细而深刻的分析。本书将辩证地看待激进主义与传统的复杂关系,揭示公共领域在激进主义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考察19世纪初社会运动的勃兴如何成为激进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通过对这些相互关联的面向的细致考察,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激进主义力量的全新视角,并进一步认识到,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那些敢于挑战现状、追求理想的激进声音与行动。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完前半部分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叙事时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致入微。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既有理论框架的重复论述,而是不断地向下挖掘,试图找到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潜藏在社会结构深层的微观动力学。特别是关于某一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城市底层民众互动模式的描绘,那种生动的场景再现,让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味,感受到街头巷尾的低语和涌动。书中对于特定概念的界定,也显得格外审慎和精妙,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经过了冗长的考证和语境分析,这使得论证的每一步都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逻辑链条几乎无懈可击。对于我这种习惯于追溯思想根源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性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它不是一本提供快速答案的书,而是一张引人入胜的、需要耐心解读的地图,指引我们探索思想演变路径的复杂曲折。

评分

这本书最终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过去运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套分析当下复杂社会现象的工具箱。它没有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或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以一种冷峻的、去魅的方式,剖析了激进主义从萌芽到爆发,再到最终内化或消亡的全部生命周期。合上书本时,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而是关于“变革的动力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社会边缘的声音如何被放大?理想主义如何对抗结构性的阻力?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条件,使得一群人愿意集体行动,甚至牺牲自身利益去追求一个尚未实现的愿景?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研究的深度与现实关怀的紧迫性结合了起来,它迫使我们以更具批判性和历史耐心的眼光,去审视我们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

评分

从个人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难度”是分层次的。初读时,你会为其中大量引用的专业术语和古典文献感到一丝压力,觉得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你适应了作者的节奏,开始理解他为构建自己分析体系所做的铺垫工作后,你会发现这种“难度”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它过滤掉了那些只求一知半解的读者,确保了真正愿意投入时间的人能够获得最深刻的洞察。这种“慢阅读”的体验,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今天,反而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我常常需要放下一本书,走动一番,消化其中某一个精彩的论断,比如他对集体记忆建构过程的精辟概括,那种在脑海中缓慢发酵、最终形成清晰图像的过程,是任何快速阅读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古典而又带着一丝不妥协的现代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思想上的辩论。装帧的质感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浸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选择上的克制,黑白灰的基调中,偶尔点缀的某种暗红色,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激进”二字所蕴含的张力。内页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处流露出学术的严谨。它不像很多新出版的社科书籍那样追求花哨的视觉效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文字本身的呈现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的表达——内容至上。我是在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低调的知识光芒所吸引,随手翻开几页,那种深入肌理的分析角度,立刻让我决定把它带回家。好的书籍,其外在的包装和内在的精神内核必然是统一的,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进入复杂议题的仪式感,让人在打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接受一次深刻洗礼的准备。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在如今浮躁的出版界中,实属难得。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其跨学科的视野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它没有将社会运动仅仅视为纯粹的政治事件来考察,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甚至早期大众心理学的视角进行交叉分析。这种多维度的解构,使得以往那些看起来孤立的社会现象,突然间找到了彼此之间的隐秘联系。例如,作者对于早期印刷品中象征符号的解读,揭示了在缺乏现代大众传媒的时代,激进思想是如何通过视觉和仪式感强大的文本,完成情感动员的。这种分析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学范式,展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学术胸襟。它迫使读者跳出既有的认知框架,重新审视“传播”与“组织”在历史进程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学术上的“破界”,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分析变得充满了新鲜感和发现的乐趣,让人在阅读时总忍不住停下来,思考自己所处时代的传播困境。

评分

还不错,找时间好好读读!

评分

探讨所谓的激进究竟是怎样的运作,书非常好,就是有点旧,可能是库存吧,京东活动好!

评分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一读,很好

评分

经典版本,翻译上乘,包装精美,纸张优良,价格偏高,优惠购买。支持京东,送货迅速。买书就得多看书,囤着不看,猪狗不如!

评分

对于人们了解激进主义有蛮大的帮助,特别是当今激进主义盛行,有一定意义。

评分

东西不错,是我想要的。

评分

探讨所谓的激进究竟是怎样的运作,书非常好,就是有点旧,可能是库存吧,京东活动好!

评分

评分

差评 包装什么都没有 书皮都有黑的了 第一次差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