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文字学界新研究成果的必读书
《古文字研究》作为古文字学界的代表性刊物,集中反映了学界的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体现着学界动态。全书不乏名家精作,读者亦可据此领略、体悟治学方法,是了解、学习古文字的必备书籍。
☆进行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出土材料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该书公布了一些重要的新材料。书中论文探究的问题各有侧重,可以作为我们进行古代历史文化、文献校读、上古音韵等方面研究的借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共收录中外115位学者的111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石刻玺印等领域,文章各有特色,有的着力于字词考释,有的侧重于探究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其中涉及上博简、清华简等新出材料的论文居多,读者可一览相关问题的新研究成果。
一组卜辞的释读 …………………………………………………………… 林 沄
重读小臣 骨版刻辞 …………………………………………………………朱凤瀚
介绍八宗殷墟甲骨文藏品的整理与著录 ………………………………… 宋镇豪
论字数最长的一篇甲骨卜辞 ……………………………………………… 黄天树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主人“子”是谁 ………………………………… 蔡哲茂
关于祖庚的两点考证 ……………………………………………………… 刘 桓
释殷墟甲骨文的“付”字 ………………………………………………… 陈 剑
甲骨文“臺”字异体及“鼜”字释说 …………………………………… 蒋玉斌
谈甲骨文中“妍”字的含义 ……………………………………………… 方稚松
再谈甲骨金文所谓“溫”字 ……………………………………………… 郭永秉
师宾间类胛骨兆序排列及其相关问题 …………………………………… 赵 鹏
释甲骨文中的“耕”字 …………………………………………………… 孙亚冰
释花东甲骨卜辞中的“戇” ……………………………………………… 王子杨
甲骨新缀四组 ……………………………………………………………… 刘 影
通过字体分类来看甲骨卜辞中“子”的身份属性 ……………………… 莫伯峰
再释棡方尊 ………………………………………………………………… 李学勤
小臣唐簋“阑”与鄂侯驭方鼎“休阑” ………………………………… 李家浩
同人同铭金文字形书体的差异性研究 …………………………………… 张懋镕
宗人簋铭文与西周时的燕礼 ……………………………………………… 曹锦炎
“曾侯谏作媿”器组简说 ………………………………………………… 徐少华
金文考释六则 ……………………………………………………………… 周宝宏
读金零札 …………………………………………………………………… 陈伟武
射子削、射南簠与谢氏族姓及地望…………………………………………陈 絜
纪年铜器铭文的历法断代问题 …………………………………………… 叶正渤
释金文中“观台”之“观” ……………………………………………… 周忠兵
释“韩” …………………………………………………………………… 刘洪涛
壬册父丁爵铭文拓本考证 ………………………………………………… 崎川隆
试论两周金文同义词的特点 ……………………………………………… 武振玉
西周军事铭文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商艳涛
从金文文例考释殷周彝铭所见 与 …………………………………………邓佩玲
介绍一件新见楚子黑腃戈 ………………………………………………… 黄锡全
谈一件新见宋叔方鼎 ……………………………………………………… 刘 源
春秋时期古越语的音节结构与吴越铜器中国名、人名的解释……………叶玉英
利用异文校释金文两则 …………………………………………………… 秦晓华
太师氏姜匜铭文释读 ……………………………………………………… 李春桃
释蔡侯器铭文中的“熙” ………………………………………………… 谢明文
“一器媵二女”现象补说 ………………………………………………… 刘 丽
战国三晋“冶”字新考察 ……………………………………… 吴良宝 徐俊刚
战国韩地名“皋落、上皋落”考证 ……………………………………… 周 波
利用楚简考释东周金文地名二篇 ………………………………………… 石小力
新见秦信宫鼎铭文补释 …………………………………………………… 王 伟
“ 、铺”再辨 …………………………………………………………… 赵平安
应侯盨“馨簋”解说 ……………………………………………………… 何景成
说“從彝”及其相关问题 ………………………………………………… 雒有仓
以邓戟自名补正 …………………………………………………………… 程鹏万
铜器铭文补释二则 ………………………………………………………… 禤健聪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编?第十二章〈辨伪〉》校补 ……………… 陈英杰
“宜公”玺考 ……………………………………………………………… 萧 毅
读《夕惕藏陶》《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所录战国齐陶文札记………孙 刚
包山楚简131—139号简文书所见“佥杀”之“佥”字之释祛疑………广濑薰雄
九店简 字补说………………………………………………………………谭生力
《唐虞之道》18 号简补说及重新编连一则 ………………………………汤志彪
读简散札(两则) ………………………………………………………… 李 锐
沪简一册补释(六则) …………………………………………………… 俞绍宏
《容成氏》“尃为正 ”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箸 浮”试解 …… 王志平
读上博简札记二则 ……………………………………………… 刘 云 袁 莹
释 《凡物流形》甲本27号简的“朵”字………………………………… 邬可晶
由清华四《别卦》谈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的“ ”字 …………………单育辰
上博八《命》篇“鈙”字新释 …………………………………………… 范常喜
上博九《邦人不称》补释 ……………………………………… 沈宝春 高佑仁
上博九“宛丘之众人”考释 ……………………………………………… 林清源
清华简《系年》“彪”字考 ……………………………………………… 罗运环
《系年》所记“录子圣”与周初“武庚之乱” ……………… 田旭东 路懿菡
清华简《说命》“楁水”解 ……………………………………………… 冯胜君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易”新释 …………………………………… 黄甜甜
清华简《芮良夫毖》6-8号简校释 …………………………………………白于蓝
清华简字词补释三则 ……………………………………………………… 张富海
一粟居读简记(八) ……………………………………………………… 王 辉
试论清华简《良臣》中的“咎犯” ……………………………………… 罗小华
清华五札记二则 …………………………………………………………… 程 燕
释《厚父》中的“我”字 ………………………………………………… 贾连翔
谈谈《封许之命》的几个错别字 ………………………………………… 苏建洲
清华五《命训》简传本异文考 …………………………………………… 夏含夷
清华简《汤处于汤丘》“绝芳旨而滑”试解 …………………………… 曹方向
清华五《殷高宗问于三寿》简1—8浅析 ………………………………… 刘传宾
清华简残泐字辨析三则 …………………………………………………… 李松儒
清华简同简同字异构例 …………………………………………………… 程 浩
楚简文字缺边现象刍议 …………………………………………………… 刘志基
释“犮” …………………………………………………………………… 韩宇娇
楚文字中的数字及其特点管窥 …………………………………………… 肖 攀
楚简标点符号与简文释读例说 …………………………………………… 张 峰
秦汉玺印姓名考释(十题) ……………………………………………… 魏宜辉
宋代文献所见汉镜题铭校读三则 ………………………………………… 鹏 宇
竹简文字偏旁配搭与秦汉书写规范的差距 ……………………………… 游顺钊
秦平行文书中的“令史”与“卒人” …………………………………… 陈 伟
读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札记 …………………………………… 许道胜
周家台秦简字词释读补说 ………………………………………………… 王 辉
释马王堆帛书《十六经》的“宪敖” …………………………………… 刘乐贤
谈谈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的文本年代 …………………… 田 炜
马王堆帛书《上朔》神灵名小考 ………………………………………… 程少轩
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重文号的漏抄与误抄 ………………… 张传官
汉简官文书研读札记二则 …………………………………… 乐 游(刘 钊)
《袁安碑》“正”字小议 ………………………………………………… 张新俊
关于“ ”字释读的一点浅见 ………………………………………………彭裕商
“皇”字取象皇羽说平议兼论“煌字说” ……………………………… 董莲池
“汉人作古文”之发见 …………………………………………………… 张世超
、肄、肆、貄诸字源流考 ………………………………………………… 王蕴智
释“恰、永”
——中国古人对脈的认识 ……………………………………………………冯 时
再说“于” ……………………………………………………………………风仪诚
出土战国文献“作”研究 ……………………………………………………张玉金
“喜”从何来? ………………………………………………………………麦里筱
说地名字“鄂”及相关问题 …………………………………………………马保春
漫议“专字”研究 ……………………………………………………………林志强
《说文》未收录之春秋文字 ………………………………………………… 姜允玉
先秦秦汉典籍“茍”讹为“苟”例释 ……………………………………… 肖圣中
通过古文字字形校订《左传》一则 ………………………………………… 史杰鹏
据简帛文字的用字习惯校读《庄子》一则 ………………………………… 刘 刚
从出土文献看郑玄《礼记注》之得失 ……………………………………… 吴毅强
浅谈“由”训作“用”的若干实例 …………………………………………… 马 楠
《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新解 …………………………………… 牛鹏涛
“执”字音释
——谈鱼通转例说之九 ………………………………………………………孟蓬生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古朴而不失灵动,它巧妙地避开了那种学院派特有的晦涩与僵硬,读起来竟有一种老先生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当然,这份亲切绝不意味着内容的浅薄,恰恰相反,其内涵之深厚,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偶尔引用的古代文献中的诗词或寓言,这些看似随意的点缀,实则精准地烘托了当时社会对这些符号的认知环境与情感投射。它让我意识到,古文字研究远不只是冰冷的符号对比,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最早的宇宙观、伦理观和生活图景。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案头工作的学者来说,这种人文情怀的注入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刻画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类思维活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研究’文字,更是在‘复活’历史的温度。
评分坦率地说,我带着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这本专著,因为我深知这个领域内,‘创新’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然而,这本书在处理‘疑难字’的释读问题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谦逊与大胆并存的特质。它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学者的主流观点,指出了每种说法的局限性,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种‘多方考量,最后定夺’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跟随作者思路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扎实的学术辩论训练。尤其是关于某一类复合型符号的结构分析,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结构主义的视角,将复杂的字形解构还原为更基础的语素单元,这种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解读早期文字的工具箱。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笔记本开始重新梳理我自己的旧有认知,那种被‘唤醒’的感觉,是阅读一本好书最美妙的体验。
评分这本厚重典籍的装帧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拿在手里,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尚未定型的远古时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对于研究方法论的梳理,那种严谨细致的态度,绝非泛泛而谈之辈可以企及。书中对某几个关键出土文献的解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以往很多学者含糊其辞的地方,在这里得到了非常清晰和逻辑严密的阐释。特别是关于某个特定时期符号演变路径的论证,引用的旁证和曲证都恰到好处,构筑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学术高地。对于初学者而言,或许某些专业术语会构成一定的阅读门槛,但对于深谙古文字学门道的同仁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人学会如何去“听”那些沉默的甲骨和钟鼎所诉说的故事。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无疑为我们理解早期汉字体系的复杂性和内在规律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框架。
评分老实讲,近些年关于古文字的出版物良莠不齐,很多都是对既有成果的简单拼凑或换汤不换药的重复。然而,读完这册作品后,我心中的疑虑完全消散了。作者显然是投入了数十年心血进行田野考察和文献梳理,其对地域性、时间性文书风格差异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对某一特定文化圈内书写传统延续性的论述,逻辑链条之完整、论据之充分,几乎无可辩驳。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动态视角的古文字发展模型,挑战了过去一些基于单一材料得出的僵化结论。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成为未来十年内,该细分领域内讨论和引用的重要参照系。它不是一本‘读完即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时常翻阅,时常对照,并在新的发现面前,拿出来重新检验其论点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评分当我翻开这册书稿时,首先被吸引住的是那些高清的摹本和拓片——那些细微的笔画、那些刻痕的深浅,仿佛触手可及。我不得不说,编辑团队在图文排版上花了巨大的心血,每一个关键例证的配图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比对,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相比于一些只有枯燥文字堆砌的专业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带有深度注释的视觉教科书。其中关于“某字形”在不同载体上的差异分析,做得尤为精彩,它不再满足于仅仅指出差异,而是深入挖掘了书写材料、书写工具对字体结构产生的形变机制,这一点颇具创新性。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的工匠或史官,是如何在竹简或青铜器上,竭力保持那份神圣的规范性与实际操作的妥协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将物质文化与文字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视角,让我对这门学科的边界拓展充满了期待和敬佩。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为一线研究者提供了扎实的视觉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