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史:610~2000:“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

中东国家史:610~2000:“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哈全安 著
图书标签:
  • 中东史
  • 伊斯兰史
  • 阿拉伯史
  • 奥斯曼帝国
  • 历史
  • 中东
  • 肥沃新月地带
  • 610-2000
  • 政治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011011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39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东国家史610-2000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种文明的激荡碰撞,都在这个地区充分展示与体现。应当说,目前的各种体现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表达出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大历史进程,各种历史力量运动其间,各种正能量与负能量也在其间此消彼长。 要充分了解中东地区的这些历史积淀,必须要有对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内容简介

《中东国家史(610-2000)》丛书按照国别史的研究方式,对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进行了系统详尽的研究与叙述。本套书分为8卷,分别是1.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2.奥斯曼帝国史;3.土耳其史;4.伊朗史;5.埃及史;6.“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7. 阿拉伯半岛诸国史;8. 哈里发国家史。


作者简介

哈全安,回族。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中东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东历史及伊斯兰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独立承担和完成国家和教育部研究项目多项,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一层次,2006年获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著《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于2008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东史(610-2000年)》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第十届天津市优秀图书奖。


前言/序言

null




中东国家史:19世纪欧洲列强与帝国解体 本书聚焦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东地区在欧洲列强干预下经历的剧烈动荡与深刻变革。 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步入衰亡,欧洲列强——特别是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商业利益和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这一关键转型期,探讨帝国秩序的瓦解如何为现代中东的民族国家构建埋下复杂的伏笔。 第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病夫”形象与欧洲的干涉 本部分将详细考察19世纪奥斯曼帝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帝国中央集权的削弱,各地地方权力的崛起(如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扩张,以及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构成了内部结构性危机。 我们将重点分析欧洲列强如何利用这些内部矛盾,推行“东方问题”的政策。英国视维护帝国完整性以阻碍俄国南下对印度构成威胁为首要目标,法国则倾向于保护天主教徒的利益并寻求在黎凡特地区的经济特权,而俄国则持续谋求对黑海和地中海的控制权。 重点章节包括: 克里米亚战争与奥斯曼帝国的“被保护者”地位: 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如何将奥斯曼帝国彻底置于欧洲列强的保护伞下,加速了其对西方金融和军事体系的依赖。 坦志麦特改革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深入探讨19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试图推行的现代化改革(如法律体系、军队和教育的西化),以及这些改革如何在保守势力和欧洲列强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中艰难前行,并未能阻止帝国的进一步衰弱。 埃及的崛起与苏伊士运河的战略意义: 考察穆罕默德·阿里及其继承者在埃及建立的近乎独立的军事和工业体系,以及英国为确保苏伊士运河这一“通往印度的生命线”的安全,最终导致1882年对埃及的实际占领。 第二部分:新兴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地方反抗 随着帝国权威的衰落,巴尔干地区和中东腹地内部的民族认同感开始觉醒,并逐渐演变为政治诉求。本书将区分巴尔干斯拉夫民族主义与阿拉伯世界早期现代民族意识的萌芽。 内容侧重于: 巴尔干的“火药桶”: 详细梳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国争取独立的历程,分析俄国泛斯拉夫主义与奥匈帝国扩张主义之间的冲突如何将该地区推向边缘战争的边缘。这些冲突不仅影响了帝国本身,也预示了20世纪的全面战争格局。 阿拉伯知识分子与早期现代性: 探讨在贝鲁特、大马士革和开罗等地出现的文学复兴运动(Nahda),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开始讨论“阿拉伯人”的身份认同,以及对奥斯曼体制的疏离感。这些讨论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但为后来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地方埃米尔与部落的对抗: 分析在帝国控制力薄弱的边缘地带(如内志的沙特家族复兴、黎巴嫩山区的马龙派与德鲁兹派的冲突),地方势力如何利用欧洲的财政援助或军事支持来巩固自身权力,使这些地区成为列强进行“分而治之”政策的试验场。 第三部分:列强在帝国解体前的最后布局 19世纪末至一战爆发前夕,欧洲列强在资源和地缘政治上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他们开始直接规划奥斯曼帝国未来的碎片化蓝图。 我们将深入探讨: 石油的曙光与地缘政治的转变: 尽管大规模的石油开采集中在20世纪,但19世纪末德国在美索不达米亚修建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努力,标志着欧洲列强对该地区战略资源的兴趣已然觉醒。分析德国的“向东看”政策如何打破英俄对该地区的传统均势。 秘密条约的前身: 考察英法俄三国在战前夕对帝国领土的非正式划分意向,例如英法在控制埃及、苏丹和黎凡特地区的势力范围的默契。 萨利赫教案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工具化: 分析欧洲列强如何利用对特定宗教社群(如亚美尼亚人或马龙派)的“保护责任”,作为介入帝国事务、削弱其主权的政治工具。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理解19世纪欧洲的帝国主义逻辑如何与中东地区内部的社会、宗教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和20世纪初一系列人为划分的边界的形成。它是一部关于权力转移、现代化阵痛以及外部干预如何塑造现代中东政治地理的史学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浏览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不得不说,作者在宏大叙事和具体案例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精妙。从章节标题来看,作者似乎并未采取那种单线平铺直叙的编年体方式,而是更侧重于主题性的划分,这对于梳理一个复杂区域内部的多元历史脉络来说,是非常高明的策略。我尤其欣赏那种能够将区域内的政治变迁、宗教冲突与社会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手法,这显示出作者对该地区历史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力。这种结构上的巧思,预示着本书将是一部能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而非简单记忆史实的著作,它要求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和核心矛盾。

评分

从我初步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本书似乎特别注重对区域内不同“身份”群体历史演变过程的梳理。中东从来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其内部包含了无数民族、教派和部落的互动与张力。我非常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内部差异的,例如,一个强大的帝国如何在其统治下,维持或激化了不同社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又是如何被重新塑造和利用的。好的历史著作不应只是记录帝王将相的更迭,更应深入到社会底层,探究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存状态与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理解这个地区为何会形成现今的复杂面貌,而不仅仅停留在宏观政治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从我试读的几页来看,呈现出一种非常成熟、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但又巧妙地避免了过度枯燥的学术腔调。作者的语言是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直指核心的表达,没有冗余的形容词堆砌,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量。这种克制而有力的文笔,对于处理中东地区这种充满敏感与争议的历史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它传递出一种不偏不倚、力求客观的姿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作者能继续保持这种精准的笔触,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引导我们穿透迷雾,看到历史的真实肌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略带沧桑感的色调就让人联想到书中所涵盖的漫长历史。我喜欢这种扎实的物理呈现,它仿佛在暗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号适中,行距留白得当,即便是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叙事,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设计师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他们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严肃而又引人入胜的阅读氛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时,那种油墨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气味,是现代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它让历史仿佛触手可及,而不是冰冷的文字数据。

评分

作为一本专注于特定历史区段和地理范围的专著,我预感本书在资料的引用和引述上会非常扎实。历史的厚重感往往来源于对一手史料的精妙运用,以及对现有学术成果的批判性继承。我期待看到作者在构建论点时,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比如,是否参考了那些非西方视角的史料来补充传统欧洲中心史观的不足。这种详实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体系,是衡量一部历史著作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尺。一个好的历史学家,不仅要会讲故事,更要展示出“我如何知道”的路径,让读者能够追踪其论证的逻辑链条,从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产生更坚实的基础和更深刻的认同感。

评分

相关书籍很少,买来学习下。选购方便,价格不贵,送货到家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难得的书,需要深入钻研,社会科学类的,确实需要投入精力。

评分

还没看,囤货,看了再来评价,应该不错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很好看!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很棒,我很喜欢,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相关书籍很少,买来学习下。选购方便,价格不贵,送货到家

评分

还没看,囤货,看了再来评价,应该不错

评分

《稀见笔记丛刊·续耳谭》国内现在虽无刊本流传,但明清以来不乏记载。如明利瓦伊樾编《忠贞录》卷二选有《骑虎记》一篇,文末曰:「采掇乌程沈遴奇、沈儆垣《续耳谭》,瑞安王嘉荣述。」则作者为沈遴奇、沈儆垣,乌程人。清来集之《樵书初编》卷三《马殉主人》条言「李言《续耳谈》」。清程穆衡《水游传注略》、《断头沟》注释曰:「沈奇《续耳谈》。」则两种版本均有不同范围的传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