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世间大道,一阴一阳。男人的力量是阳刚的,女的却是阴柔的。在众多男人角力的舞台上,她们粉墨登场,并以独有的方式影响着历史走向。漫漫历史长河中,表面的惊涛骇浪下,是一道道的暗流涌动。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历史上出名的一些皇后和贵妃的故事加以梳理和描述。因为在君主专制时代,后权来自皇权,每一个皇上的女人,都多多少少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走向,她们对于历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书运用的史料,对历史上“夫人”的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充满趣味之余,亦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和嗟叹。
作者简介
墨香满楼,本名倪亮,历史学硕士,被称为“史上牛说书人”“继当年明月后又一写史新星”,先后出版十几本原创历史小说,编撰数十本历史题材的图书。之前和磨铁等图书公司合作,所有历史类图书起印25000册,终销量50000册,由此可见其对历史类图书的见解,在国内拥有自己的众多粉丝和读者。
目录
第一章 掌国红颜——凤舞龙颠纲常变,母主天下握重权
毒妇是怎样炼成的——吕后
我的奋斗——武则天
辽国的“铁娘子”——萧太后
一帘幽梦——慈禧
第二章 辅国红颜——虽无须眉雄浑力,辅撑天下志安邦
丑女无敌——钟无盐
影响三代帝王的女人——窦太后
不重生男重生女——卫子夫
汉朝末代皇后——曹节
三度临朝听政的女人——褚蒜子
谍中谍——貂蝉
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千古贤后——长孙皇后
女中尧舜——高滔滔
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
东汉“布衣皇后”——马明德
脚大心宽——马皇后
“红色娘子军”——徐皇后
最有勇气的皇后——张嫣
大清国母——孝庄太后
第三章 乱国红颜——西宫风雨西天震,萧墙嫔妃萧围乱
漂亮也是一种罪——夏妃妺喜
舞蹈皇后——赵飞燕
这个皇后不太猛——西汉王政君
宦官的靠山——东汉何后
丑人多作怪——贾南风
胡作非为——胡太后
“武则天第二”不好当——唐中宗韦皇后
第四章 倾国红颜——沉鱼落月羞花容,春梦一笑江山碎161
千金一笑倾社稷——褒姒
妾本溪边浣纱女——越女西施
步步生莲——潘玉奴
玉树后庭花——张丽华
三千宠爱于一身——杨贵妃
借腹生子——刘娥
千古艰难唯一死——花蕊夫人
此生只爱你一个——万贵妃
问世间情为何物——董鄂妃
第五章 飘零红颜——魂断春水几零落,染得丹书尽苍凉215
只恨此生未白头——虞姬
我本洛河女,还归洛河去——甄宓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买赋——陈阿娇
一生飘零如浮萍——萧美娘
井中香魂——珍妃
敢跟皇帝离婚的女人——文绣
前言/序言
总览古今中外的各国史籍,人们会发现,凡是官修正史,所记载的都是些帝王将相的风云往事,而对于女人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只有野史的作者,才会将笔墨触及女性,但那往往又是小说演义之类的文学形象,而非真实的记载。
对此,有很多人都为女人鸣不平,认为这是对女人的忽视和压迫,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
的确,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够掀起惊涛骇浪的大都是男人。他们文能通晓百家,治理天下,登堂入室,做治世能臣;武能金戈铁马,横行天下,雄视四方,操杀伐大权。是他们造就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男人,历史势必会如一潭死水,令人望而生厌,难以产生任何兴趣。
但这并不能因此就抹杀女人的功劳,忽视女人对历史所作的贡献。
因为女人的力量是阴柔的。她们犹如江面下涌动的一道道暗流,虽不起波澜,却能推波助澜。
世间大道,一阴一阳。阴阳是万物的总和,是任何事物都要遵循的运转规律。大到一颗星球,小到一粒尘埃,莫不遵守阴阳之道。它们是一个共同体,是不可分割的两种特质。
同理,人类历史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只记载男人的历史,相当于想把一片叶子的背面割掉。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便强行做到,那么这也是不完整的历史。不幸的是,自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人的地位就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女人的力量也足以毁灭一个王朝。
在这一点上是有史为证的。
世人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奠定了两汉四百年基业;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有个吕后,帮他弹压功臣,震慑朝廷。如果不是吕后做主杀了韩信,那么韩信很可能会在刘邦衰老或者病死以后再起来造反,以他“多多益善”的军事才能,相信当时没人是他的敌手。那么,刘邦辛苦一生打下的江山很可能毁于一旦,成为像秦朝一样的短命王朝。
世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但很少有人知道长孙皇后与他少年结发,在最危急的时刻与他同舟共济,在他被太子陷害时主动进宫斡旋,在“玄武门之变”时亲临现场给他安慰,在他当了皇帝以后劝他耐心听取大臣建议,并奖励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如果没有长孙皇后,李世民可能早就在各种斗争中丧命,无法登上皇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这些都是正面的例子,当然也有反面的。
如果没有王政君,王莽就不会篡汉自立,西汉的历史也许会延续下去;如果没有贾南风把持西晋朝政胡作非为,那么“五胡乱华”的惨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也许就不会有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乱,带给了人们无尽的伤痛;如果不是慈禧以私欲控制晚清政局四十多年,那么可能就不会有“庚子年”八国联军的入侵,我们也不会屡遭外敌蹂躏,以至于割地赔款,无休无止……
像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有很多。这些女人,她们不仅走上历史舞台,而且还选择了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出悲剧、喜剧、闹剧、丑剧。
她们都曾影响过历史。
本书就以这些女性的经历为线索,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事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走进当时人物的内心,颠覆落后的历史观。
墨香满楼
史诗的侧影:权力、变革与隐秘的织网者 图书名称: 《史诗的侧影:权力、变革与隐秘的织网者》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叙事,它回避了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框架,转而深入探究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有意或无意地边缘化,却在关键节点上以其独特的智慧、坚韧或影响力,悄然改变历史走向的个体。我们聚焦的,是那些被主流史学叙事忽视的“侧影”——她们是幕后的谋划者、知识的守护者、社会风气的塑造者,甚至是无声的抵抗者。 《史诗的侧影》旨在以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重构那些潜藏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复杂人际网络和非正式权力结构。全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权力运行的多维性。 第一部:礼制之下的微光——家庭权力与早期社会塑造 本部分关注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初期到中期的权力运作模式。我们并不着眼于后宫的争斗,而是深入到宗族、士绅家庭乃至更基础的乡村社会结构中,探寻女性角色如何通过对内部资源(如财富、教育、婚姻选择)的掌控,对外部政治环境产生间接影响。 我们将详细分析古代的“教养观”如何成为一种权力工具。例如,一个有声望的诰命夫人,她对子孙后代的道德约束、对地方乡绅关系的调和,乃至对地方慈善事业的投入,如何在不直接干预朝堂政务的前提下,维护了区域的稳定,或是为特定政治派系的崛起提供了人力和舆论基础。 书中特别探讨了“闺阁”与“书房”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在信息流通受阻的时代,家庭内部的非正式交流往往是洞察朝局的关键。通过对传记、家书以及地方志的交叉比对,本书还原了这些“隐秘的织网者”如何收集、筛选和传递那些决定家族命运乃至地方政策走向的关键信息。这不是关于宫廷阴谋的故事,而是关于如何在严格的社会规范下,利用合法的、被允许的领域,行使高效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 第二部:知识的边界与意识的拓荒者——近代转型期的思想边缘 进入近代,社会结构经历了剧烈的动荡。本部分将焦点投向那些在思想启蒙和革命浪潮中,活跃于教育、文化和民间动员领域的女性个体。她们中的许多人并非直接的政治领袖,而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意识形态的孕育者。 我们考察了早期女子学校的建立及其对新一代知识分子培养的深远意义。这些学校不仅仅是教授传统技能的场所,更是现代性观念、国家主义和性别平等等新思潮的试验田。本书通过对早期留洋学生群体、知识分子家庭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她们如何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重新诠释传统女性角色,并将这些新的解读融入到对国家未来的构想中。 此外,本部分还深入研究了文化活动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小说、戏剧、报刊副刊等“非主流”的文化阵地,成为她们表达政治诉求、组织社会运动的隐形平台。这些“拓荒者”挑战的不仅是男权社会,更是对“何为国家公民”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她们的行动虽然常常被后世的革命史叙事所淡化,却是推动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力量。 第三部:重塑叙事——后世的记忆与历史的留白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历史叙事的建构过程本身。权力不仅在于行动,更在于对行动的定义和记忆。本书考察了哪些“侧影”最终被纳入了官方史书的框架,而哪些则因为叙事的不便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被彻底遗忘。 我们分析了口述史料、地方志的修订、以及家族记忆在对抗官方历史叙事中的作用。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多重视角”重构,本书试图还原那些被简化或刻意扭曲的个体经验。例如,在重大社会运动或灾难面前,普通民众(其中包含大量女性)的应对策略和道德抉择,往往比高层决策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真实的社会韧性与道德困境。 本书认为,只有当我们开始关注这些“史诗的侧影”,关注那些在宏大叙事边缘默默编织社会肌理的个体,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以及权力是如何在光影交错之间得以维持和转移的。这是一部关于“缺席者”的史学探寻,旨在弥补历史视角的偏颇,为我们理解过去提供一个更丰富、更具人性温度的镜头。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社会史、性别史、非主流政治史和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它将挑战你对“历史英雄”的传统认知,引导你思考:在宏大的历史剧本中,那些未被记载的低语,究竟蕴含着多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