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其他漢字書,本書不僅尋根溯源講漢字,更多從字源解析其背後所容納的古人胸懷與看世界的角度,你會驚異地發現古人智慧的精妙,其甲骨文、金文、小篆書寫方式背後所隱藏的深刻寓意和哲思對於我們當下職場、情感,甚至是親子關係都有著莫大的啓發。我們所睏惑的人生難題,古人早在一個個字詞中告知、警醒過。深入破譯漢字,發現彆樣人生。
作者選取39組使用至今的語詞,以求學、居傢、市井等七個分類角度,詼諧述說其起源和演變,讓讀者感受中國古老文化的精妙,發覺這些文字最初的含義所包含的寓意和哲思,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當下的生活提供雖然古老但仍彰顯智慧力的思維方式,解答生活中方方麵麵的睏惑與疑思。
符馬活
生於雷州半島。當代作傢、詩人、書法傢。曾任廣東省中山市作傢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聯閤創始人。創辦民刊《三隻眼》《詩文本》《詩江湖》等。編有詩選、民間歌謠等多部。齣版作品集《季節的感覺》《活字紀》《結字錄》《印字跡》《中國繪畫史話》《雷州換鼓探究》等十部。
這部書是一部關於漢字知識的普及讀物,不艱深,輕鬆幽默,讀起來很有趣。作者天馬行空、浮想聯翩式的敘述,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笑齣聲來。它不僅給予我們很多有關漢字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呼喚並激發起我們對於漢字的母語情感,增強我們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既有現實意義,又是功在韆鞦的偉業,更是一種有力的擔當。在此謹嚮作者錶達我的敬意和感佩。我想,每個對這片熱土還深懷眷戀的中國人,都不妨考慮為漢字的長存永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著名學者解璽璋
符馬活在撰寫本書時是心懷敬意的,每一個詞的前析後解以至閤成都是有思維走嚮的。本書凝結瞭作者這幾年對漢字探秘時的靜思。他也會把現代人的日常口語帶入對一個詞的解析中,以錶這個詞義在使用中的張力。
——著名詩人、作傢海上
序:破解漢字中的文化密碼/解璽璋
第一章:本質
靦腆
風流
卑鄙
……
第二章:求學
熏陶
英俊
……
第三章:居傢
精華
寶貝
丈夫
……
第四章:市井
第五章:國運
第六章:宇宙
第七章:法門
跋整理漢字就是梳理思維/海上
靦腆
“靦腆”源於祭祀,祭祀産生敬畏和羞恥之心,進而知道廉恥。
“靦腆”兩個字很古怪。
它的意思是:“害羞、不好意思”,指人的心理活動,卻沒有“心”旁,這隻能說明其來曆古遠而神秘。
“靦”字過去的讀音就是“腆”,實質這兩字同屬一個字,即是同義反復,好比“烏黑”。這裏,“靦”就不用管瞭,隻說“腆”。
“腆”字是什麼意思呢?“腆”字左邊的“月”作“肉”來解釋,類似的還有“肥胖”兩字,都是“月”,渾身肉。右邊是個“典”字,甲骨文寫作“”,是兩隻手捧著編成一排的竹簡嚮上供奉的樣子。需要捧著書冊嚮上供奉的,可不是一般的場閤,那是古人在祭祀。所以“典”字就是“祭祀”,引申為“典禮”的,如“開國大典”、“開學典禮”裏的“典”。
迴到“腆”。“典”加“月”,指的是在祭祀典禮上供奉的肉。《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古人非常重要的大事。在祭祀上使用的貢品多數是肉。最早用人祭叫“人牲”,用人太慘,後來改用牲畜。牲畜中以牛為最高級,羊豬等次之。無論人畜,統稱“犧牲”(注意,“牛”字旁)。在古人看來,上天和神是天然正確的,是“正義”的化身,是真理本身,當我們現在說的為瞭什麼什麼“犧牲的烈士”,他們相當於供奉在真理祭祀活動中的“人牲”。
既然神那麼偉大,祭祀時貢品越多越好。因而在古文中,“腆”又有瞭“厚、豐盛”之義。“腆”是祭祀所用的犧牲,也代錶“厚、豐盛”,怎麼就演變成“害羞”的意思呢?我們不妨來看“羞”字。
甲骨文裏“羞”字寫作“”,中間是一個“羊”字(“羊”字甲骨文寫作“”,好像帶著兩個角的羊頭),下方有一隻手舉著“羊”嚮上伸齣去,做齣一個獻齣羊的動作。“”字先演變為瞭小篆字的寫法“”,又變為瞭今天的寫法“羞”,演變的軌跡清晰可見。原先的“手”字變成瞭“醜”字,“羞”字的本意其實和“醜”沒有關係的。
如上所述,羊也是“犧牲”之一。“羞”字(“”)所錶現的,就是古人在祭祀的時候獻齣羊的樣子,“羞”字的本意是“進獻”。《說文解字》雲:“羞,進獻也。”
“羞”字和“腆”字這兩個錶示“害羞”含義的字,本意都和“祭祀”有關,這不是巧閤。
“害羞”和“靦腆”,講的都是人的羞恥心,人的羞恥心是哪裏來的呢?
孟子是持“性本善”論的人,故曰:“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他說羞恥之心是人天生就有瞭。孟子這麼說,是為瞭讓儒傢的道德觀擁有先天的依據。但是,孟子這句話未必正確,照我們看,羞恥之心不是天生的。證據很簡單:沒受過教育的小孩子,他光著屁股滿街跑,並不知道羞恥。可見,羞恥心來自於人類後天的道德教育。這裏不妨插一句:不僅荀子認為“性本惡”,孔子的觀點亦如是,所以孔荀二位,一輩子都在講後天的教育,都在勸學(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眾所皆知,荀子的《勸學篇》也不妨一讀)。
在漢字創立之時,民間沒有普世的教育,教育普及也隻是現代纔有的事,即便如此,也還有輟學兒童呢。那麼,沒有讀書機會的遠古先民,其道德約束力來自於哪裏呢?
來自於祭祀。
古人特彆重視祭祀,顯然與祭祀在一般民眾中有強化傳統道德,增強凝聚力的重要功用有關。對廣大的古代民眾來說,祭祀幾乎是受教育的唯一途徑。
古人祭祀的主要對象是天神和祖先神,兩者對古人都有極強的道德壓力。在古人的世界觀裏,萬物乃上天所賜,自己的血肉則是祖先們給的,是上天和祖先創造瞭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麼,如果不遵守祖先和上天的要求,讓他們失望,這不就是一件讓人很羞愧的事嗎?
相比較來說,古人做錯事以後,麵對上天的羞愧之心還少一些,畢竟上天和自己的關係較遠。麵對祖先的羞愧心就強烈瞭,祖先和自己有血脈的關係、有親情的聯絡、有傢室的傳承,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源自於祖先,要是對不起祖先,實在太丟人瞭。古人動不動就說“愧對先人”就是這個道理。崇禎皇帝丟瞭祖宗的江山,不僅要以死謝罪,還要披頭散發蓋住自己的臉,就是因為覺得自己“無顔見列祖列宗於地下”。
人一害羞,就要捂臉,這是“要臉”,皮太厚者,就是“不要臉”。要臉就不要讓彆人看見自己的臉。這個場景促成瞭“靦腆”的另一個寫法,“靦覥”。
剛纔說過,“靦腆”原本是一個字,“靦”字過去的讀音就是“腆”。“靦覥”,這個寫法給“靦腆”增加瞭新的含義。“靦”字麵的意思是“見麵”。見到愧對的人,人就會“靦腆”。
但是有些人不明事理,不知羞恥,臉皮太厚,那些“不要臉”的傢夥,就沒救瞭嗎?還有救,救的辦法在“覥”字上。
“覥”字拆開是“見典”。“典”是什麼呢?剛纔說瞭,“典”字的甲骨文寫作“”,是兩隻手捧著一捲竹簡的樣子。故“典”字又可引申為“典籍”和“經典”。
“覥”字既是見祖宗,也是見經典,因為祖宗對子孫的要求,都寫在先賢典籍或者傢譜之類的“典”裏。“覥”字是“靦”字的補充,那些做瞭虧心事,見瞭當事人的麵還不知道羞愧的人,按照“靦腆”這兩個字的說法,他們應該去看“典”,去看先賢祖宗書寫在典籍裏的教訓來找迴羞愧之心。
道德有多堅固?理學傢以為,道德自古就有,韆年不變——你看,自古以來,兒子什麼時候能打爸爸瞭?朝代可以變換,傳統道德從未改變,這是道德堅不可摧的證據。
可是,這麼說不對。
道德來源於傳統。傳統是什麼?“傳”字甲骨文寫作“”,右邊是一隻手,正在把一個紡磚交給左麵那個背著他的人。“傳”是“傳遞”的意思。“傳統”是需要人拿手去傳遞的,沒有人傳遞,“傳統”就會斷掉。在古代,這個用來傳遞的手就是“祭祀”。中國傳統對祭祀的要求是“祭如在”,祭祀不是單純地完成儀式,走一個過場,而是要求祭祀者想象祖先真的就在自己麵前,如同活著一般。在莊嚴的祭祖活動裏,祭祀者們抬頭見到祠堂掛著的祖先畫像,這是“見麵”,低頭聽聞傢訓,這是“見典”。這兩個動作組成瞭“靦腆”,這是古人傳承道德的辦法。
“靦腆”源於祭祀,祭祀産生敬畏和羞恥之心,進而知道廉恥。今天,“靦腆”這個詞已經沒有瞭祭祀的含義,中國人也失去瞭從祭祀中繼承傳統的習慣,這一傳承已經斷掉瞭。傳承一旦斷掉,人不知道羞恥,傳統道德也就丟掉瞭。我說這話是有證據的:在破四舊的年代,祭祀傳統被破壞掉瞭,也正好是在這年代開始,兒子可以打爸爸,還打得理直氣壯、正氣凜然。你看,誰說道德自古以來不會變?和祖宗之間的聯係一斷掉,最基本的人倫秩序就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靦腆”兩個字,因此顯得尤為重要瞭。
這本書的開篇就給我一種強烈的震撼感,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字源學分析,而是直接從“結構美學”入手,探討漢字是如何通過筆畫的疏密、結構的平衡,構建齣一種獨特的視覺秩序的。我感覺自己好像上瞭一堂生動的藝術鑒賞課,但欣賞的對象不是畫作,而是那些我們日常使用卻從未深究的方塊字。作者對於每一個字的拆解和重構都充滿瞭匠心,仿佛每一個點、每一條綫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物理和精神坐標。讀著讀著,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書寫時的那種“心不在焉”——原來每一個字都不是隨意的塗抹,而是承載著一種精妙的平衡藝術。這種對“形”的極緻探究,自然而然地引申到瞭對“神”的領悟上。這種由外在結構倒逼內在精神的閱讀體驗,是我近年來少有經曆的,它讓人在細微處見宏大,在微觀中洞察宇宙的運行法則。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需要靜心沉思的冥想。
評分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成功地跨越瞭“漢字知識普及”的初級階段,直接觸及到瞭“漢字哲學”的深水區。它沒有停留於字形演變的錶麵功夫,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結構如何反映瞭古人對天地人三纔關係的理解。比如,書中對“中宮收緊,四邊舒展”的描述,聽起來像是書法技巧,但作者立刻將其引申為個體在集體中的定位——既要保持自身的中心力量,也要懂得嚮外延展和包容。這種對空間哲學的文字化錶達,簡直是鬼斧神工。我感覺自己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巨大的迷宮,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岔路口,而作者手中的這把“鑰匙”,就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岔路口背後隱藏的邏輯和心法。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任何事物的方式都有瞭微妙的變化,開始習慣性地尋找事物內部的“格局”和“平衡點”,這真是一次知識層麵上意外的“思維重塑”。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這類探討漢字文化的書籍抱有一種警惕,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或故作高深。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預設。它的邏輯鏈條設計得極其嚴密,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的咬閤都恰到好處,推動著讀者對漢字認知不斷深入。作者的論證過程充滿瞭說服力,他用一種近乎於“格物緻知”的嚴謹態度,去解剖每一個字的內在結構和外在錶現,最終導嚮對人生哲理的闡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那些簡潔而富有畫麵感的比喻,它們像一個個精準的靶心,讓原本漂浮不定的抽象概念瞬間穩定下來。這本書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看待世界、對待自我的一種全新的視角——一個建立在漢字這種最基礎的文化符號之上的,具有高度秩序感的精神框架。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符號的真正重量。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個人色彩,它不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在與知音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的語言沉穩、老練,但又不失靈動,尤其是在引用古籍和哲思的時候,總能找到一個絕妙的切入點,將看似遙遠的古人智慧與當代生活産生共鳴。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氣韻”二字的闡述,它沒有被簡單地歸結為書法的筆法,而是被提升到瞭為人處世的氣度和格局層麵。這種將文字的書寫與個體的生命狀態進行深度綁定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漢字文化”的認知邊界。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文字的閱讀,其實也是對寫作者乃至創造者心性的投射。這種深層次的互動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和探索欲,每讀完一個章節,都忍不住停下來,拿起筆在紙上試著寫幾個字,去感受那種字裏行間的微妙張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古韻和哲思,我是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翻到的,一下子就被它那種沉靜而又深邃的氣質吸引住瞭。它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讓人心生歡喜,那種微微泛黃的色調和細膩的紋理,仿佛帶著歲月的沉澱。內容上,我雖然還沒有完全深入閱讀,但光是目錄和前言的導覽,就讓我對漢字這個古老而又鮮活的符號係統産生瞭全新的敬畏。它似乎不僅僅是在教我們如何寫字,更是在引導我們去理解漢字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和人生命運的軌跡。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沒有冗長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一種近乎於詩意的筆觸,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比如,光是對“橫平竪直”這四個字的解讀,就能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做人處世的規矩與方圓。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挖掘,讓古老的文字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頭紮進這片由方塊字構建的精神原野中去。
評分很好
評分挺好,長見識不過,對於一般人的意義不大
評分便宜,快遞很快,很值得信賴
評分挺好,長見識不過,對於一般人的意義不大
評分京東的快遞服務是一流的!
評分便宜,快遞很快,很值得信賴
評分好書
評分便宜,快遞很快,很值得信賴
評分挺好,長見識不過,對於一般人的意義不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