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晓滨,何宏让,王春明 著
图书标签:
  • 数值天气预报
  • 气象学
  • 天气预报产品
  • 气象数据
  • 预报分析
  • 模式预报
  • 数值预报
  • 气象服务
  • 行业应用
  • 科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637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33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6
字数:2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在总结当前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新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内容包括: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基本内涵和技术发展现状;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及其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的天气学释用、统计释用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释用方法,以及综合集成预报技术等。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清晰,内容深入浅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适用于高等院校气象学专业本科班的教学,大专班可节选使用,对研究生也有参考价值。《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突出基本方法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可作为广大气象预报人员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的基本内涵
1.2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在现代天气预报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发展现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及其产品
2.1 数值天气预报概述
2.2 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组成
2.3 数值天气预报基本业务模式
2.4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分发和识别
2.5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检验评估
2.6 数值天气预报误差的订正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定性应用方法
3.1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直接解读应用
3.2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天气学释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诊断释用方法
4.1 模式直接输出方法
4.2 非模式直接输出量的诊断方法
4.3 动力释用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统计学释用方法
5.1 统计释用的一般方法
5.2 最优子集回归方法
5.3 卡尔曼滤波方法
5.4 相似预报方法
5.5 费歇判别方法
5.6 统计释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人工智能和非线性模型的释用方法
6.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6.2 多层递阶预报方法
6.3 支持向量机方法
6.4 非参数统计模型局部线性估计
6.5 贝叶斯分类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综合集成方法
7.1 综合集成分类
7.2 综合集成基本技术
7.3 集成预报应用举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经典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古典诗词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自然意象,并探究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怀与哲思。我们聚焦于那些穿越千年依然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的自然元素——山川、江河、日月、风雨、花木、鸟兽——如何被历代诗人捕捉、描摹,并最终融入他们的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之中。 本书并非简单的诗歌选本或鉴赏指南,而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精神图谱的细致梳理。我们将从宏观的宇宙观到微观的情感投射,层层递进,揭示自然界在古代文人心灵结构中占据的核心地位。 第一部分:山岳与河流——永恒的尺度与时间的流逝 山,在中国文化中从来不只是地理的构造,它代表着稳固、崇高、隐逸与生命的寄托。《诗经》中对泰山、岐山的描绘,奠定了山作为精神坐标的基调。我们会详细探讨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景象,这不仅仅是对庐山瀑布的物理记录,更是他傲岸不羁、渴望自由的生命张力的外化。对比之下,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展示了山林中的禅意与空寂,山水成为画家兼诗人内心宁静的载体。 河流,则是时间流逝最直观的象征。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难跋涉,到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慨叹,江河承载了历史的重量与个体的渺小。我们将分析杜甫面对黄河时的忧患意识,他如何将国家的命运与水患的起伏联系起来,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如温庭筠的绮丽词藻,则展现了水作为柔情与离愁的媒介。 第二部分:日月星辰——宇宙秩序与个体命运的呼应 日月是永恒的象征,它们规律的运行构成了古人对“天道”的理解。《易经》中“乾为天”的哲学基础,深刻影响了后世对太阳的崇拜和对月亮的咏叹。 本书将重点剖析“月亮情结”。月亮是思乡、团聚、离别的核心意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个体相思升华为一种普世的情感共鸣。而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的“人比黄花瘦”,则将对月亮的凝视与个人的憔悴紧密结合,月光不再是团圆的预示,而是凄凉的注脚。 恒星与星辰的轨迹,则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在边塞诗中,星空常常作为辽阔、孤寂环境的背景,衬托出戍卒们对故土的遥远思念,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将时空拉伸至历史的纵深。 第三部分:风雨雷电——变幻无常的情绪投射 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尤其是气候现象,往往是诗人情感最直接的爆发点。风,时而是轻柔的催化剂,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生机;时而是猛烈的摧残者,卷起萧瑟与悲凉。 雨,更是具有复杂的多重含义。细雨如酥,代表着恩泽与滋润;骤雨和夜雨,则常常成为诗人内心忧愁的具象化。我们会深入研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对风的感怀,以及李商隐“怅卧纱窗说梦频”中,雨声如何打破梦境,加剧现实的孤独。雷电作为天地间的巨大声响,则被用来象征突发的变故或命运的审判。 第四部分:花木鸟兽——生命哲思与季节的循环 植物与动物,作为有生命、会凋零的参照物,提供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反思。梅花,因其“凌寒独自开”,成为坚韧不拔品格的象征,其意境的解读远超出了植物学范畴。 我们将对比分析“落花”这一意象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初唐时期的惜春柔美,到盛唐的生命力,再到宋代词人笔下对韶华易逝的深刻体悟。例如,柳树的“折柳相赠”作为古典文化中送别的固定仪式,其背后隐藏着对人际关系中不舍与承诺的复杂情感表达。 鸟类,如鸿雁和杜鹃,承担着信使与哀鸣的角色。鸿雁的南飞北归,寄托着远方的书信与希望;而杜鹃啼血的传说,则将自然的悲鸣与人间的冤屈、痛苦紧密联系在一起。 结语:天人合一的审美实践 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总结中国古典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得以实现的。自然并非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而是与人的情感、道德、历史进程交织一体的生命共同体。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系统考察,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如何建构他们的精神家园,以及为何这些古老的诗句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本书力求以严谨的文本分析,结合文化史的背景,展现自然意象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不朽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导向性,仿佛它能解答我们心中关于天气预报的种种疑问。我一直很好奇,我们每天看到的那些精细化的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深入到数值天气预报的“幕后”,了解那些复杂的计算模型是如何工作的?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关于“产品解释”的实用技巧。毕竟,天气预报的专业术语和图表往往让普通人难以理解。这本书是否会教我们如何解读那些降水概率、温度曲线、风场图?我更关注的是“应用”的部分。书里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不同行业的人是如何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来制定计划、规避风险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根据预报来安排播种、施肥、灌溉?在户外活动中,如何根据预报来选择最佳的时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天气信息的人,转变为一个主动理解和运用天气信息的人,让科学的天气预报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用了一种非常抽象的水墨画风格,色彩是深邃的蓝色和淡雅的灰色交织,隐约能看到一些像是等高线或者等温线的纹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本关于艺术或者地理的书,但当拿到手里翻开,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本关于“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书。这跨度真的挺大的,让我挺好奇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联系起来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预报产品”这个概念感到好奇。预报产品,听起来像是经过一番处理,变得更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天气信息。我猜测书里会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报产品,比如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等等,还会讲解它们背后是如何通过复杂的数值模型计算出来的。毕竟,天气预报可不是简单地看看云识天,而是背后有着庞大的科学体系支撑。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当我们在手机上看到“明天有雨”这样的提示时,这个“雨”究竟是怎么来的,它背后的不确定性有多大,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来规划生活。书中的“解释应用”部分更是吸引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预报产品,如何识别预报中的关键信息,甚至是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无论是出行、农业生产还是其他需要依赖天气的情况。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我一直对气象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天气预报这个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数值天气预报”的神秘面纱,让我明白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比如全球模型、区域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尤其好奇,这些模型是如何将大量的观测数据(如卫星、雷达、地面站等)融入其中,并进行运算以生成预报的。书中对于“产品解释”的强调,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近读者需求。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解读各种天气预报产品,例如不同分辨率的降水预报、温度预报、风力预报等等。我相信,书中还会包含丰富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天气事件,来展示数值预报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农业、航空、水利、公共安全等)来选择和解释这些产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气象知识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还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相当扎实。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数值天气预报”的原理。毕竟,我们现在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天气预报,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是怎么来的。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浅出地介绍那些复杂的物理方程和计算过程?我想象中,它应该会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模型会那样运行,为什么有时预报会准确,有时又会偏差。尤其想知道,那些“模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庞大的计算机程序吗?它们是如何模拟大气运动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极端天气事件是如何通过数值预报捕捉到的,或者在预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那种“看天吃饭”的状态,对天气预报有一个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同时,“产品解释”这个词也让我觉得很实用。这说明它不只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信息。我想象中,它会像一本“天气预报使用指南”,告诉你如何解读那些眼花缭乱的图表、数据和专业术语,让你能真正看懂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天气信息。

评分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枯燥的技术手册。然而,细细品味“解释应用”这几个字,又让我产生了一丝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公式和模型算法,而是更侧重于将深奥的数值天气预报原理,通过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阐述这些预报产品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预报产品”的多样化解释。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份天气预报时,它背后隐藏着哪些信息?是单一的概率,还是一个范围?这些信息是如何被转化成我们日常能够理解的“有雨”、“多云”等表述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用”的指导。例如,对于不同职业的人群,比如农民、渔民、飞行员,他们应该如何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来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书中是否会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分析预报中的关键参数,来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天气预报背后的科学,也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我的生活和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