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沉思之作。
★ 全方位分析,全领域解剖。还原并指导凤凰卫视全媒体转型之路。
★ 论述充分,数据翔实,对其他各行各业亦有警钟作用。
本书为凤凰媒体出品,作者为刘长乐。主要讲述了凤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在大数据当前和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如何实现自我突破。2015 年中国传媒发展特征为:全球化、媒体产业、大数据、网络空间、媒介融合、互联网+。网络视频用户、微信用户数量不断上涨,将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这些趋势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做出迎接这一机遇,是所有媒体人面临的问题。书中详尽叙述了凤凰媒体在这一发展趋势中的转变和突破,他们勇敢尝试,整合转型、资本运作、新品上线……不停地努力构建新模式、引领新业态、创新突围。
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香港太平绅士,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出版作品:《再造天堂》《东西论剑》《包容的智慧》《修好这颗心》《诚信的力量》等。
第一章_ “可怕”的大数据 / 001
第二章_ 盲人摸象,什么是全媒体? / 027
第三章_ 传统媒体真的在“垂死挣扎”吗? / 059
第四章_ 中国报业的全媒体试验 / 087
第五章_ 到底谁是 “王”? / 103
第六章_ 三个“权重”构成的方程式 / 133
第七章_ 我们需要被颠覆 / 147
第八章_ 技术高度决定转型深度 / 165
第九章_ 全媒体生态链:平台战略 / 191
第十章_ 移动,移动 / 205
第十一章_ 台网联动,“杂牌军”变身主力军 / 223
附录一 伦敦奥运会:凤凰首次全媒体合作的尝试
附录二 网络原创节目打开凤凰主持人的新天地
附录三 凤凰卫视与凤凰网的品牌呈现方式
第十二章_ 多屏传播与“DNA”优化整合 / 251
第十三章_ “伴随型”媒体消费 / 259
第十四章_ 全媒体语境下的视频争夺战 / 269
第十五章_ 凤凰新媒体的破局之变 / 293
附录四 凤凰新媒体相关数据
附录五 凤凰的“创新突围”之道
不久前,一篇互联网檄文被认为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最后通牒——《传统媒体的垂死挣扎》[1]。
文章说,史学家做过调查,在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逃兵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役胜负,因为一旦逃兵数量超过某个阈值,即会影响军队士气,牵连溃败,所以在督军底下,都会设立针对逃兵的阵前处决单位,杜绝连锁效应的发生。
在中国的传统媒体行业,其实也有“逃兵现象”,一部分敏感神经更加发达的媒体人开始奔赴转型之路,相继弃船。而那些坐守原地的遗老遗少,则是一边隐隐感到不安,一边出于本分,对逃兵嗤之以鼻,试图拾起尊严。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一门生意,生意的好坏,由账本决定,上面的数字不会骗人,无论是骂还是吹,斤斤计较之后,冷暖尤为自知。
在中国,在借“全媒体”之势拓宽渠道的过程中,形式大多高于功能,不少人揶揄传统媒体自以为建了一个网站同步数字版内容、开了几个微博就成新媒体了,话虽刻薄,却不无道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
2015 年刚过去,微观中国网发布新闻称,又有25 家纸媒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现在,纸媒内部人士习惯用到一个词——“断崖式下跌”。
断崖式下跌既体现在了硬指标——发行量和广告上,也体现在了软指标——人员流失上。
2014 年12 月10 日,中国报业物资供应年会公布数据2014 年全国报业用纸量为276 万吨,比2013 年减少31 万吨。据推算,2015 年中国报业总用纸量将进一步下降到约264 万吨。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发布的《中国报纸广告市场2014 年度报告》显示,2014 年报纸广告降幅高达18.3%,比上年多出10 个百分点,杂志降幅为10.2%,也大大超过上年降幅。
纸媒的人才流失速度也在加快。2014 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聘用员工中有202 人离职,且以记者编辑为主,这一数据在2012 年、2013 年分别为141 人、176 人。
纸媒人正在大规模地逃离。
被誉为“媒体金主”的广告大户企业联想,2012 年就将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预算砍到1 个亿,2013 年则进一步缩减4000 万元,使饮水思源的传统媒体大为恐慌。2014 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发函宣称将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张瑞敏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说:“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和PC 互联网不一样。消费者不是‘去购物’,而是‘在购物’。所谓‘去购物’,就是我到商场去了;但现在是我‘在购物’,我在车上可以购物,在家里也可以购物,吃饭可以购物,随时都可以购物。”
危机并非局限于纸媒。
电视人也面临着一个令人恐惧的现象:电视的开机率在下降。好像大家一夜之间都不爱看电视了。还能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人年龄越来越大,多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业界流传着一句自嘲的玩笑话——“得大妈者得天下”。
电视真的老了?
新媒体的发展使电视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一个权威的例子是,CNN 在2014 年第二季度创了收视率历史最低,它的收视人群从2008 年最高峰的1500 万下降到了58 万,是21 年来最低的收视率。
人们拔掉了电视插头。
美国媒体报道,电视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人预测电视正在走向衰亡,收视率面临崩溃。据花旗研究机构(Citi Research)称,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收视率,最近一直呈现出负增长。在2013 年第三季度,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失去了30.6 万个电视用户和2.4 万个宽带网络用户。总体而言,2010 年年初到2013 年年底,约有500 万人取消了订阅有线电视和宽带。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观众已从观看电视转向了在互联网或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包括电视节目和电影。
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的视频数量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约有40% 的YouTube 流量来自移动设备。
平板电脑占用了人们观看电视的黄金时间。
iPad 和其他平板电脑有时候被称作“吸血鬼”媒体——它们往往会夜里出来抢占人们收看电视的时间。
广告费用正从电视转移到各种形式的数字媒体上。
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有线电视公司对日益减少的用户征收了更高的服务费。分析师称,“实际上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它让收入较低的用户被迫出局,从而让电视行业失去了更多的眼球。
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CEO 格兰?布里特说,更为可怕的是,该行业一直不承认竞争对手强大。他认为有线电视行业花费了太多时间来否认竞争。
“就竞争来说,我们是有竞争对手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12 年前我首次走马上任时,我就认为有线电视行业,包括我们的公司,一直在否认我们面临着真正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我还听到我的同事说了一些轻视竞争对手的话。当然了,每个竞争对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自己一样。但是,它们毕竟生存了下来,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拒绝有线电视和宽带互联网的用户很可能会选择免费Wi-Fi。
免费的Wi-Fi 到处皆是,办公室里、咖啡店里和校园里。
它让用户能够更轻易地获得他们想看的节目、电影和视频,而不需要付费订阅有线电视或宽带服务。
美国有57 个城市提供免费Wi-Fi。思科与Facebook 也联手向酒店等公共场所或零售店的消费者提供免费的Wi-Fi 服务。
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家里安装有线电视或宽带服务或广播电视。只要在免费Wi-Fi 热点的服务范围内,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上网观看各种电视节目。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传统媒体行为方式,几乎都要被改变,传统媒体所走的道路,目前都已经荆棘丛生,传统媒体的思维习惯,已经彻底地被颠覆。
传统媒体四面楚歌。身边一群狼,身后一群虎。一时间传统媒体消亡论兴盛传媒江湖。
如果凤凰卫视不改变,人们就不再选择你。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又不会让人感到迷失方向。我最欣赏它在讨论“内容为王”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所注入的全新活力。作者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算法推荐和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的背景下,“王”的定义正在如何悄然改变。那些关于数据驱动决策和用户体验优化的论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读起来酣畅淋漓。它成功地将那些光怪陆离的新媒体现象,梳理成了一套可理解、可复现的逻辑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传媒行业动态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近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综述之一,它有效填补了我对某些前沿实践细节理解上的空白。那种仿佛置身于行业最前沿进行深度对话的感觉,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启发性的,仿佛每一个章节都在挑战你过去对媒体行业的固有认知。作者对于信息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贯穿始终,使得整本书的思想内核异常稳固。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平台化”和“垂直化”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它清晰地展示了,成功的媒体转型往往不是“二选一”,而是在复杂的多维空间中寻求动态平衡。那些关于如何构建用户社群、如何挖掘内容的“长尾价值”的探讨,都显示出作者对媒体生命力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变化”,更是提供了一套在变化中识别“本质”的方法论,对于任何希望在信息爆炸时代立足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南,读后对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力明显增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对未来媒体形态的具象化理解。它没有用过于宏大的叙事来压人,而是通过一系列聚焦于“公开课”模式的切片分析,让我们得以一窥不同机构在应对变革时的真实困境与突破口。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即便是探讨那些高度技术化的议题,也能保持一种优雅和清晰的表达,绝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对于组织文化和团队协作在转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分析,视角非常独特。很多时候,技术上的革新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阻力往往来自于思维惯性和组织惰性,这本书精准地指出了这一点,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建议。它不是简单的理论罗列,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备忘录,记录了过去十年媒体业最深刻的教训与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简直太棒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那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媒体变革前沿。阅读过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紧迫感和探索欲,就像亲身参与了一场场高强度的行业研讨会,但语言却又异常生动流畅。书中对技术驱动下内容生产流程的重塑,描绘得入木三分,那些抽象的“数字化转型”概念,在这里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案例。特别是关于跨平台内容分发策略的部分,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性的思考框架,让人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媒体转型是个大而空的口号,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些关于组织架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的洞见,对于身处传统媒体想要转型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及时的强心剂,读完后立刻有种想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冲动。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商业理论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或者空泛,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陷入无休止的行业术语堆砌,反而采用了非常贴近实战的叙事手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新兴媒体生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又敏锐的洞察力。它不是在兜售某种速成秘籍,而是在搭建一个立体的知识图谱,让你理解从内容创意到用户触达、再到商业化闭环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被互联网思维彻底颠覆的。每当感觉要陷入迷茫时,作者总能精准地抛出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观点,将散落的线索重新串联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媒体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在快速变化时代如何保持商业敏感度的教科书。它强迫我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是否已经过时。
评分好用 价格实惠 不止一次购买 物流也不错 赞一个
评分很赞,活动打折很便宜!很喜欢的书,活动要多办很赞,活动打折很便宜!很喜欢的书,活动要多办
评分好
评分学习学习
评分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
评分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
评分传统媒体的变革之路。很好的书本。
评分满减买的,还挺划算,慢慢看吧
评分学习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