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胜境/纪念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

词学胜境/纪念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圭璋 著
图书标签:
  • 诗词
  • 词学
  • 古典文学
  • 文化
  • 艺术
  • 鉴赏
  • 大师
  • 典藏
  • 诗词鉴赏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9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551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跟大师学诗词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代词史画卷,对于朱彊村、况周颐、吴梅、夏承焘等近现代词人也多所表彰,体现了唐先生深湛的词学造诣与旧学修养。本书之编,既以为唐先生115周年诞辰的纪念,对于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和有志于词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来说,当也是大有裨益之事。


作者简介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前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我国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撰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元人小令格律》、《唐宋词简释》、《词学论丛》、《梦桐词》等,校注《词苑丛谈》等,编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并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目录

学词概说

历代词学研究述略

论词之作法

诗词曲中使用叠字举例

怎样读宋词

学习宋词必读书目

名家论评

唐宋两代蜀词

温韦词之比较

李后主评传

屈原与李后主

柳词略述

从《东坡乐府》里看苏轼和农民的情谊

秦 观

民族英雄陈龙川

南宋词侠刘龙洲

姜白石评传

论梦窗词

纳兰容若评传

蒋鹿潭评传

朱祖谋治词经历及其影响

评《人间词话》

名篇赏鉴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词九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词六首

炼字琢句 运化无痕——周邦彦词《满庭芳·夏日》

亡国之音哀以思——赵佶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时彦词《青门饮·寄宠人》

一往情深深几许——纳兰容若词《蝶恋花·出塞》

楼头明月,今为谁斜——蒋春霖词七首

词坛忆往

回忆吴瞿安先生

附:《虞美人·悼瞿安师》

回忆词坛飞将乔壮翁

附:《齐天乐·悼壮翁自沉》

瞿禅对词学之贡献

附:《浣溪沙·悼瞿禅》

我学词的经历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我学词的经历

我在南京读中学时,只读过一些古典诗文,对词曲虽爱好,但涉猎不多。一九二二年,我二十二岁,考进了东南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旧址即现在的南京工学院),开始从吴梅先生学习词曲。

吴先生初开“词学通论”课,讲授词韵、平仄、音律、作法及历代词家概况,使我初步了解到有关词的各方面知识,引起我对词的爱好。接着吴先生开“词选”课,选录历代名著,阐述详尽,更使我在词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吴先生又开了两年“两宋专家词”课,对专家进一步做了深入的研究,这就使我决心踏上治词的路径。

先生教学认真,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我在先生的指导之下,首先读熟《词选》中所选的词,次则完成先生在课堂上所布置的词学习作。春秋佳日,星期有暇,先生常率领我们学生游览南京名胜古迹,每到一处,都和我们一起作词谱曲。明故宫、灵谷寺、玄武湖、扫叶楼、豁蒙楼,常有我们师生的足迹。有时我们师生也“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访《桃花扇》里“媚香楼”的词曲,尽欢而散。先生家住大石桥,我们学生常到他家里习唱,玉笛悠扬,晚霞辉映,师生唱和,其乐融融。我们都学会了吹笛唱曲,对词曲源流及其关系也都有了更深切的了解与体会。先生在校时,还建立“潜社”(取“潜心学术”之意)作词,我与同学段熙仲、王季思、张世禄、周世钊、常任侠等都参加作词作曲,并刻过《潜社词曲汇刊》。

一九三四年,前辈词家云集南京,吴先生组织“如社”,约廖忏庵、林铁尊、仇述庵、石云轩、陈匪石、乔大壮、汪旭初、蔡嵩云诸先生和我参加,每月集会作词。词调由各人轮流出,词题、词韵不限,但词调以依四声为主,取名家创制为准则,如《倾杯》依柳永“鹜落霜洲”体,《换巢鸾凤》依梅溪四声,《绮寮怨》依清真四声,《水调歌头》依东山四声,《泛清波摘遍》依小山四声,一词作成,虽经苦思,但也有乐趣。犹记我括陶潜《桃花源记》作过一首依东山四声的《水调歌头》:

舟逐古津远,绿树蘸波圆。缃桃红浅,一川相映落英繁。花外云山新换。忽入千家庭院。男妇笑声喧。斟酒初开宴,不计是何年。 掩松萝,寻碧藓。乐幽闲。太平鸡犬,浑疑灵境住神仙。归去缤纷两岸。犹记当时人面。啼损隔林鹃。回首溪如练,樵径散风烟。

此词平仄通叶,只有过片三字不叶,其馀句句叶韵,可见东山深通音律,能够自设新腔。“如社”刻过《如社词钞》一册,各家亲笔余稿曾在我处,惜后来未刻,都已散失。

一九三六年,我爱人病故。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将三女孩寄养仪征岳家,只身到成都任教。国难家愁,生离死别,我写了一些小词,辑为《南云小稿》,收入杨公庶《雍园词钞》中。

乱离骨肉散天涯,谁家插得茱萸遍。(《踏莎行》)

今宵独卧中庭冷,万里澄晖照泪悬。(《鹧鸪天》)

明月茫茫,一度登楼一断肠。(《采桑子》)

从这些断句中,可以约略反映出我当时的悲痛心情。一九三九年,吴梅先生病逝于云南大姚。噩耗传来,我更心伤,曾作《虞美人》悼念。词云:

乱山迷雾姚州路。不道臞仙去。两年避寇走天涯。白发飘萧、日日望京华。 豪情曾击琼壶碎。几度青溪醉。水磨白苎寂无闻。莺老花残、空忆石桥春。

我在学习和后来任教之后,得暇则研究词家的生平事迹、历代词学评论及做宋金元词的辑佚工作。多年来,我编过《纳兰容若词》(此稿原存上海神州国光社,后该社被封闭,稿即散失)、《宋词三百首笺》、《南唐二主词汇笺》、《词话丛编》、《全宋词》、《全金元词》、《宋词纪事》、《宋词四考》、《校注词苑丛谈》、《唐宋词简释》等书,写过《姜白石评传》、《论梦窗词》、《云谣集杂曲子校释》、《纳兰容若评传》、《评〈人间词话〉》、《论词之作法》等论文。回忆我的治词经历,自启蒙到写作,到校词、辑词、论词,体会甚多:

一是温故知新,由博返约。温故,就是古典文学的基础,经、史、子、集几方面的知识,都要懂得一点;知新,指古典文学发展的新形势,如文物出土情况,新发现的资料,各种观点的新文章。由博返约,就是基础知识要厚实,面要宽广,但又不能满足于此,专业还要精深,这样才能有创见,有发明。

二是钩沉表微,贵有恒心。我辑《全宋词》、《全金元词》,早在抗日战争前就已开始。《全宋词》的编纂起自一九三一年,分四步进行:(一)综合诸家所刻词集;(二)搜求宋集附词;(三)汇列宋词选集;(四)增补遗佚。旁采笔记小说、金石方志、书画题跋、花木谱录、应酬翰墨及《永乐大典》诸书,统汇为一编。一九三五年,三次印出《全宋词目录》,分发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并先写成六十家词跋尾,发表在《江苏国学图书馆年刊》上,后又写成四十种词跋尾,发表在《制言》上,作为准备工作。一九三七年,全书初稿完成,送交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因抗战开始,至一九三九年出版二十册线装书,计辑两宋词人约一千多家,词二万馀首。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书中还存在不少缺点。二十年后的一九五九年,我准备重新修订,但由于当时我患风湿性关节炎,不能进行这项工作,由我推荐王仲闻先生为我修订。一九六五年重印出版,计增补词人二百四十馀家,词一千六百馀首。最近孔凡礼先生又从清初季沧苇所藏明钞本《诗渊》增补宋词四百多首。《词话丛编》一九三七年出版,收词话六十种。四十年后又重新修订,增二十五种,共收词话八十五种。

三是师友的切磋支持。我编《全宋词》、《词话丛编》等书,吴梅先生看了极为高兴,都为我作序,期望之殷切,情谊之深厚,我每临风怀想,铭感难忘。《全宋词》初稿完成后,呈汪辟疆先生审阅,汪先生看到我用《彊村丛书》本卢祖皋《蒲江词稿》比毛晋本多七十馀首,用明嘉靖本程珌《洺水集》比毛晋本多三首,用李之仪《姑溪集》比毛晋本多八首,用明沈愚本刘过《龙洲词》比毛晋本多三十四首,用明成化本何梦桂《潜斋先生文集》比《四印斋》本多七首,用明刊吴儆《吴文肃公文集》比江标本多九首,大为高兴,坚持请国立编译馆接受全稿,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如果当时无汪先生力争,此稿也就早已化为乌有了。同学赵万里、卢冀野、任中敏和词友龙榆生、赵叔雍、夏瞿禅、王仲闻等不弃浅薄,热诚指教,积极帮助,亲切鼓励,也是可感可敬,不能忘情的。一九三一年,万里出版了《校辑宋金元人词》,精审突过前贤。但他最少需三首才辑为一卷,启发我立有将宋金元词统汇为一编之志,所有一首、二首,甚至断句都加以校辑。万里借我影宋本《梅苑》参考,并给我《截江网》、《翰墨大全》、《永乐大典》中词,皆他处所未见。我辑《词话丛编》、《全宋词》时,冀野曾为我多方搜集资料,鼓励我奋勇前进。中敏知我辑《全宋词》,便将他个人所藏诸家词集全部送我,我至今不忘。书出之后,他又通阅一遍,指出错误。他最近拟撰唐艺探微八种,为祖国争光,雄心壮志,不减往昔。榆生从彊村老人治词,主编过《词学季刊》,我和他经常通信论词,对我编《全宋词》积极帮助。他的学生周泳先作《唐宋金元词钩沉》,朱居易作《六十家词勘误》,对我校辑宋词都有很大帮助。瞿禅自学功深,心仪已久,我辑《全宋词》时,陆游《剑南诗稿》中有《渔歌子》五首,《平阳县志》中有石刻宋词,都是他告诉我的。叔雍为况蕙风先生高足,他在宁时,曾为我撰《南唐二主词汇笺》序,并借给我《清初百名家词》过录,我们相约,他见宋词给我,我见明词给他,共同治词,相互研讨。仲闻为静安先生次子,家学渊源。我辑《全宋词》,曾先将目录分发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他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并把自己所作的宋词长编借给我参考。他为我重新修订《全宋词》,六年辛勤,全力以赴。十年动乱中,他被迫害致死,痛心已极。以上就我回忆所及,略述我的良师益友对我治词的帮助,没有他们我是不能完成这一部《全宋词》的。

当前,古籍新资料层出不穷,令人欢欣鼓舞。欧美日本也竞研汉学,不遗馀力,我国老中青同志更应该结合起来,为发扬祖国文化遗产而刻苦钻研,攀登高峰。

(《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




诗词长河的璀璨星光:一段穿越时空的雅致之旅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诗词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它们以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磅礴的想象,描绘着人类最细腻的心灵,记录着历史变迁的轨迹,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本书,并非是简单地堆砌名家名篇,也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沉浸式的诗词体验,一次与古往今来文学巨匠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旨在引领读者走进诗词的“胜境”,去感受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字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去领略“大师”们独运匠心的创作智慧,从而唤醒我们心中沉睡的诗意,点亮我们对美的感知。 拨开迷雾,探寻诗词的艺术奥秘 诗词之美,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挖掘,用智慧去解读。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把解锁诗词宝库的金钥匙。我们将从诗词的基本形态入手,详细阐述诗与词的起源、发展脉络,辨析它们在格律、音韵、意境上的异同。您将了解到,为何一首绝句能如同一幅画,为何一阙小令能勾勒出一段情;您将理解平仄的抑扬顿挫如何营造出音乐般的节奏,懂得韵脚的巧妙运用如何深化情感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止步于表面的分析。本书将深入探讨诗词的创作技法,剖析那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艺术手法。从“春秋笔法”的含蓄蕴藉,到“白描”的朴实生动;从“移情于物”的借景抒情,到“意象组合”的触发联想;从“用典”的增添厚度,到“炼字”的精益求精,我们将一一为您细致解读。您会发现,每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凝聚着诗人无数心血的锤炼,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通过对这些技法的深入理解,读者将不再满足于“读懂”诗词,而是能够真正“欣赏”诗词,甚至在自己的文字创作中,悄然汲取灵感,运用自如。 与巨匠同行,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跟大师学诗词”,并非是贩卖“成功学”,而是真正地去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本书精选了中国诗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各自散发出独特的光芒。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李白飘逸洒脱的浪漫世界,感受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走进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画卷,体会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走进苏轼旷达超然的人生哲学,领略他“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与洒脱。 但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本书将发掘那些被忽视却同样精彩的篇章,探寻诗人创作生涯中的转折点,解析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我们会追溯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聆听李煜亡国后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婉,品味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细腻与坚韧。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尝试去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与情感源泉。他们为何而歌?为何而哭?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情感触动,促使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这些不朽的篇章?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诗歌背景分析,以及对诗人个体命运的梳理,力求还原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我们相信,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歌的意义便会更加鲜明,读者的共鸣也会更加强烈。这是一种精神的交流,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生命体验的共享。 重拾诗意,点亮生活的美学温度 在这个节奏飞快、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远离那些宁静而深刻的精神世界。诗词,恰恰是重拾这份宁静与深刻的绝佳途径。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和学习诗词,帮助读者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审美的能力,点亮生活的“美学温度”。 您会发现,原来日常的景物,如“枯藤老树昏鸦”,也能被赋予如此深沉的意境;原来平凡的情感,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能被升华得如此动人。诗词教会我们用更细腻的目光去观察世界,用更丰富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当我们遇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困境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韧性;当我们面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辽阔。 本书的编纂,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优化。我们力求文字的精炼与优美,力求排版的雅致与舒适。无论是作为案头的常备读物,还是作为闲暇时的精神慰藉,都能让读者在每一次翻阅中,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展与愉悦。我们鼓励读者将诗词融入生活,在旅行中寻找诗歌的足迹,在音乐中聆听诗歌的韵律,在绘画中感受诗歌的意象。让诗词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我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安顿心灵的有力工具。 结语:一场属于你的诗意远征 《词学胜境/纪念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是一次邀请,邀请您踏上一场属于自己的诗意远征。它不设门槛,不论您是初涉诗词的门外汉,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它充满挑战,却也乐趣无穷。在这里,您将与千古诗魂对话,在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温度与宽度,在韵律的起伏中触摸灵魂的深度与广度。 让我们一同走进诗词的“胜境”,与大师同行,在文字的海洋中航行,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去点亮生命中那份永恒的诗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的极致追求,一次让生命更加丰盈、更加精彩的内在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入手这本《词学胜境/纪念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主要还是因为被它的书名吸引。我本身对古典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总想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究。这本书的书名就传递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学术气息,又带有“亲近大师”的诱惑力,让我觉得它可能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个能够引领我进入诗词殿堂的钥匙。拿到书后,我仔细观察了它的装帧,非常精致,看得出来是用心制作的,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的排版,都给人一种很舒适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诗词的赏析,更能教会我一种思考诗词的方式,让我能够独立地去体会和感悟。我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能从中获得启迪,提升自己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评分

收到这本《词学胜境/纪念典藏本/跟大师学诗词》的时候,我的心情真的非常激动。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古典诗词,也尝试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感觉缺少一些能够真正触及灵魂、打动人心的东西。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跟大师学诗词”这一部分,给我一种强烈的期待感,仿佛能让我直接对话那些伟大的灵魂,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用心,给人一种厚重和珍贵的感觉,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它的品质。我非常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味那些流传千古的词句,去理解词人创作时的情感世界,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增长我的诗词知识,更能提升我的人文素养,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这次我淘到一本心仪已久的诗词鉴赏类书籍,拿到手沉甸甸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上“词学胜境”四个字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一看就不是那种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快餐读物。我一直觉得,学诗词,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最怕的就是被枯燥的理论和空洞的分析给淹没。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迹大小适中,留白也做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夜晚读来,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重要诗词旁附带的注释和背景介绍,那些历史典故、作者生平的细节,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让我更能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和意境。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棒,它传递出一种“慢阅读”的姿态,让人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中的韵味。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它,开始我的诗词探索之旅了。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纪念典藏本”版本,真的有一种拾到宝贝的感觉。封面设计非常精美,采用了比较复古的烫金工艺,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不像有些书那么轻飘飘的。我一直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但市面上真正能够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阅读趣味的书籍并不多。这本书的装帧显然是花了一番心思的,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泛黄的纸页带着一丝淡淡的书卷气,翻阅起来有着一种别样的享受。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内容编排上的设计,据说会收录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词作,并且配以专业的点评。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赏析词作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不仅仅是理解字面意思,更能领略到词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从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来看,它绝对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也是一本能够陪伴我度过漫漫诗词研习时光的良师益友。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诗词,最怕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背诵几首名篇,知道它好在哪里,却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而这本书,我初步翻阅了一下,就觉得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标题中“跟大师学诗词”这几个字,就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真正的大师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为何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篇章。它不仅仅是提供一种解读,更像是一种“言传身教”,通过大师们的视角,去领悟诗词创作的真谛。从它的装帧和排版来看,也确实充满了对经典的敬意,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严谨和用心。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去发现诗词之美,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评分

京东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咯~书和店里买的一样还便宜许多~自己看过喜欢,送朋友又买的,觉得真的不错啊~周老先生讲解的不会像教科书一样“又臭又长”,而是点出来好的地方,给你好多空间去思考,去体会

评分

有送都开始给谁看东站卡的比赛开始

评分

可以,值得购买,纸质和内容都行。

评分

京东商品价格优惠,质量有保证,发货速度很快,包装完整,已经开始使用了!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中 华书局各类型古籍现版书都太爱的,包括现在一些评论书。

评分

点评的满清楚,没有读完,正在肯这本书。

评分

很好用的,很不错的,非常好的产品!

评分

包装很好,书无任何损伤,保持不错!

评分

收录了唐圭璋先生零散发布的词学文章,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