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禪宗十五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 名傢精講禪宗,孫昌武先生帶您瞭解禪宗曆史,走近禪宗文化
☆ 一部簡明扼要的禪宗史,一部中國宗教的變革史
☆ 講述禪宗脈絡,展現思想革新
☆ 黃梅偏僻山區一個由民間遊僧創建的小小的禪坊發展成聲勢強大的佛教宗派,掀起浩蕩的宗教運動、思想運動、文化運動,再次證明曆史上的“革新”所具有的強大能量。
《禪宗十五講》以通俗講解的形式和語言,在中國古代社會與宗教發展的廣闊背景上,對中國佛教禪宗發展的曆史過程及其重要人物、事件進行瞭清晰生動又富於新意的“描述”;著重揭示禪宗作為中國古代一次宗教革新運動的“革命”性質及其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成就、貢獻與影響;並透過曆史敘述,啓發對禪宗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的思考。本書汲取瞭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要言不煩,新見迭齣,雅俗共賞,發人深思,可看作是一部簡明扼要、形態新穎的禪宗發展史和禪宗思想史,也是一部內容豐厚、錶述生動的曆史文化讀物。
孫昌武,讀者、學者、作者,早年經曆坎坷,改革開放之後,曾執教南開大學和亞、歐、美及港、颱多所大學。治學領域廣闊,尤專精於唐代文學和佛、道二教與文學關係之研究,多有開拓。論著頗多,兼從事學術著作翻譯和古籍整理,在國內外廣有影響。已齣版《柳宗元傳論》《唐代古文運動通論》《佛教與中國文學》《禪思與詩情》《中國佛教文化史》《佛教文學十講》《道教文學十講》《北方民族與佛教:文化交流與民族融閤》等。
開講的話
第一講 禪不是佛教?
第二講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第三講 創建“禪宗”
第四講 “安心”方便法門
第五講 黃梅宗風
第六講 “東山法門”
第七講 “南宗”興起
第八講 南、北分宗
第九講 “洪州禪”興盛
第十講 洪州門風
第十一講 派係分化
第十二講 宗風蛻變
第十三講 禪教閤一,迴歸傳統
第十四講 禪思想
第十五講 禪文化
結束的話
那麼,如何理解“教外”?“教外”的禪宗還是不是佛教?錢穆說禪宗是“印度佛教之根本取消”,“根本取消”瞭印度佛教的禪宗還算不算佛教?這就要考察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的總體軌跡。
佛教作為傳播性宗教、世界宗教,同時是高度開放的思想文化體係。這也是它的特點和優長。斯坦因論佛教傳播,曾說“古代印度、中國及希臘諸種文明相互交流融閤……構成瞭人類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印度佛教輸入中國,中國人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受佛教,實現中、印兩大民族文化傳統的結閤,從而豐富瞭中國文化,乃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壯舉。
佛教輸入時期的中國已經是文化傳統悠久而豐厚的國度。佛教作為外來宗教謀求在中國紮根、發展,必須適應本土思想、文化傳統,適應中國的政治體製、社會製度、生活習俗等環境與條件;另一方麵,它的生存和發展又必然受到中國社會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麵的製約。這樣,佛教甫入中國,即在主動或被動地實現變革,步入所謂“中國化”的進程。這個“中國化”,從教義、教理到戒律,從僧團組織到活動方式,是相當全麵的。例如,佛教本來是“齣世”之道,是不重世俗倫理、不重孝道的;但“孝”乃是中國傳統倫理的核心內容,曆代統治者都標榜“以孝治天下”,因而早在佛教初傳時期,東漢末年的《牟子理惑論》(這是中國本土最早的一部護法論著,據傳作者是東漢牟融,但多有疑問。不過學術界一般認為齣於東漢末年)已在為佛教不講孝道的說法進行辯護,後來中國佛教一直努力與傳統孝道相調和。又如,早期印度佛教僧人遊行乞食謀生,相應地製定齣不得占有金銀、資財,不得參與勞動和經濟活動的一係列戒規(當初佛陀“不許諸惡比丘畜八不淨”,“八不淨者,一田園,二種植,三榖帛,四畜人僕,五養禽獸,六錢寶,七褥釜,八象金飾床及諸重物”,《佛祖統紀》捲四《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第一之四》);但是在中國的社會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僧人要群居寺院,寺院經濟成為謀生的資源,形成為在國計民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經濟實體。這樣,在中國,有關僧團活動的戒規也必須加以變通。佛教“中國化”更為集中也更為深刻地體現在與世俗政權關係上。在古印度,僧侶是齣傢修道者,要接受俗人供養,世俗統治者是其主要外護,但僧人並沒有受其管轄、為之服務的義務;可是在中國大一統的專製政治體製下,佛教被納入到國傢統製體製之中,僧人必須依附世俗政權,受其保護、供養,同時要發揮“輔政”的作用。這是佛教在中國生存的先決條件,也決定瞭中國佛教與世俗政權相互依存、密切結閤的關係。這樣,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中,在信仰、思想、組織、戒律、儀軌諸層麵相當全麵地實現“中國化”,形成與印度佛教截然不同的麵貌。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變化就是政治化、“禦用化”程度不斷加深。因而,中國佛教確實已不同於印度佛教,即“不”再是印度佛教,而是另成體係的中國佛教即“漢傳佛教”。而禪宗實現“中國化”更為徹底,則可以說它的形成與發展確乎實現瞭佛教的一次“革命”。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佛教是從印度輸入的佛教發展而來的,它的信仰的終極目標是印度所傳佛陀指引的教導眾生解脫成佛,它的戒律、儀軌、僧團組織與活動等等仍基本遵循外來佛教的內容與形態.特彆是它的基本教理、教義仍遵循佛教大乘般若思想體係,而具體就禪宗說,如廖明活所指齣:
整體看,惠能和(臨濟)玄義所謂“無念”、“無事”、“平常”,無非是般若的徹底蕩相遣執作用落實在心想上和行為上的錶徵;它們所體現的,無非為……般若教學的融通和會精神。隻是相應禪宗的反形式、重主體的教學特點,其陳義有較鮮明的針對性,生活色彩較濃厚,並且有明顯的內在化、個人化傾嚮。而這些也正是禪宗作為佛教教學的一門的獨特之處。
這樣,禪宗宗義仍奠基在大乘般若思想之上。因而無論是從來源還是思想體係看,禪宗確乎又仍是佛教。而正由於禪宗乃是“漢傳佛教”一個獨具特色的宗派,纔能夠在中國傳統的文化土壤上生存、紮根和發展;又正因為它是一個“革命”宗派,具有革新的思想、文化內涵,給中國文化補充瞭新的內容、新的生機,纔能夠興旺發達一時,發揮齣積極的曆史作用。
因此可以說佛教“中國化”是對印度佛教的“革命”,通過這樣的“革命”創建起獨具特色的“漢傳佛教”體係;禪宗又革新“漢傳佛教”的傳統體係,另外創建一個體係,進行一場更為深刻的“革命”。但這兩種“革命”的性質和方嚮是截然不同的。概括地說,佛教“中國化”的“革命”基本是外來佛教適應中土思想、文化傳統,納入到中國專製統治體製的過程;而禪宗的“革命”則是力求解決在它形成之前佛教“中國化”過程中造成的諸多矛盾、嚴重睏境的過程。禪宗的“革命”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潮流,鼓動激蕩,如前所述,其興盛時期按前麵提到的鬍適的說法是從武則天在位後期到九世紀中葉,這基本是唐王朝興盛、發達時期,也是中國曆史上文化大發展的時期。禪宗是當時興旺發達的思想、文化潮流的構成部分,對於推動這種大發展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禪宗作為“宗教革命”在中國佛教史上、在中國文化史上演齣瞭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一幕。它所留下的遺産值得珍視,它的演變、興衰的曆史作為中國文化發展曆史的重要現象值得探討和總結。當今繼承文化遺産,禪宗當然是一份值得重視的內容。
開講的話
迴想自己寫涉及禪宗的文章,第一篇是《王維的詩歌創作和佛教信仰》,發錶在《文學遺産》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到如今,三十幾年過去瞭。由中年到老年,時光真的如白駒之過隙。看看當年文字,淺薄得很。這三十幾年到底有多少長進,實在不敢自是。不過這三十多年間,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一直把禪宗當作主要課題之一,退休後也沒間斷。讀禪宗典籍,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和日本學者閤作點校一部禪宗語錄《祖堂集》;寫過一些關於詩與禪關係的文章,曾結集齣版;還有一部書《禪思與詩情》。佛教學術博大精深。學識淵博如章士釗先生,當年著《柳文指要》,自稱治《柳河東集》亙六七十年,但解釋柳宗元釋教碑僅四篇而止,可見治佛學的艱難。至於治禪宗,隻說典籍就浩如煙海,窮盡一生時光也難於瀏覽一過。何況對宗門文字的理解,還有宗教體驗問題,作為俗人,總是隔上一層。這樣,三十幾年讀關於禪宗的書,寫關於禪宗的文章,感到問題越來越多,對於所得也就越是沒有信心。語雲:“有大疑方有大悟。”可是直到如今,自己疑問確實不少,領悟卻難說幾分透徹。但是,多年來確實讀過,睏惑過,思考過。如今垂垂老矣,來日無多,來日還會有多少進境難以預知瞭,所以把自己所得點滴寫下來,或許對關心相關題目的人有點參考價值。這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禪”與“禪宗”是兩個密切關聯卻並不相同的概念。“禪”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式,是達到信仰終極目標——成就佛果的手段;“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颱宗創建於南北朝末期即公元六世紀末。接著另一些宗派陸續形成。宗派佛教是外來佛教“中國化”的果實。這些宗派“中國化”程度不一:有的更多保持外來佛教的麵貌,有的則更多融入本土思想、信仰成分。禪宗標榜“教外彆傳”,自詡是佛陀傳授、曆代相承的“心法”,是不同於傳統佛教的另一係統佛法。它以全然革新的麵目齣現,既經形成,迅速振興,造成強大聲勢,在中晚唐更籠蓋諸宗,興盛一時。到晚唐五代,逐漸衰敗,但後世卻持續地對於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發揮廣泛、巨大的影響,直到如今。禪宗所以能夠一朝勃興,興盛幾百年,一方麵因為處在唐代社會轉型時期,它適應曆史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麵它的宗義具有重大理論價值,文化內涵豐富,又體現積極進取的革新精神,無論對於佛教還是對於社會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近代學術講曆史活動多用“運動”一語。禪宗可稱作中國曆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宗教革新運動,同時又是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的思想運動、文化運動。它在曆史上做齣瞭重大貢獻,它留下的寶貴遺産,如今仍具有重大價值。
近年來,禪和禪宗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講宗教,講文化,講人生修養,講生活態度,都往往說到禪和禪宗,幾乎成瞭熱門話題。坊間齣版許多相關的書,有學術的,也有通俗的。讀的人不少。佛教界講“人間佛教”,講“生活禪”,也嘗試把禪的知識、禪修實踐普及到民眾中去。但是人們讀相關的書,瞭解相關知識,乃至參加禪修活動,態度、目的卻各種各樣,所得也各不相同。總體看來,懷抱誠摯信仰的隻是少數。有的人贊賞、認同禪宗獨立自主的人格、勇於革新的精神和完善人生、貢獻社會的實踐;另一些人則麵對現實矛盾、人生煩擾,試圖到禪宗裏尋求解黏去縛、安頓身心的方法;有的人欣賞禪宗提倡的或任運隨緣、或自由瀟灑、或安貧樂道、或忍辱負重的人生態度、生活方式;還有些人從某些“禪語”像“日日是好日”、某些“禪機”如趙州“吃茶去”等得到啓發,求得人生智慧;乃至詩人在禪裏尋找詩情,畫傢在畫作裏描摹禪意,園藝傢藉園林錶達禪趣,醫生藉助禪來做精神治療,企業傢在禪裏尋求經營之道,等等,禪的功能被普及、放大瞭。在學術領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禪與禪宗研究,則是又一層麵的事瞭。這樣,禪與禪宗無論對於廣大民眾,還是對於學術研究,都成為重大課題。
從人文科學角度講,禪宗是中國曆史上的文化現象。認識、分析、評價像禪宗這樣的曆史遺留的文化遺産,進而加以批判地認知、分析、總結、藉鑒,首先要弄清它的“真相”。但是中國史籍對宗教的記述往往疏略。禪宗本來興起在民間,特彆是它的早期,留下的詳實可靠記錄更少。自上世紀初,敦煌寫捲裏陸續發現一批相關文書,可補資料的不足,大幅度地改變瞭禪宗曆史研究的麵貌。不過宗門文獻,即使是專門記載史事的,例如禪史、燈錄一類,基本是為闡釋、宣揚信仰創作的,必然不同程度地包含誇飾、虛構成分。從中剝離齣真實內容,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所幸自上世紀前期,相關研究已引起中外學界相當普遍的關注,取得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筆者寫作本書,嘗試在藉鑒中外學者已經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對於禪宗的曆史“真相”加以“描述”,提齣個人的解釋和看法。當然一方麵,完全恢復曆史現象的本來麵貌,是科學研究永遠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另一方麵,又受到作者學力的限製;加上如上所說,治佛教學術本來十分艱難,所以本書在有限篇幅裏做齣的簡略“描述”必然有缺失和錯誤,所作解釋、所提看法正確與否更沒有把握。所以這本書隻可看做是一個長期關注禪和禪宗研究的學者為揭示禪宗曆史“真相”所作的微薄努力。
本書按曆史順序敘述禪宗的發展過程,但不是係統的禪宗史;敘述中盡可能簡括明晰,對曆來有爭議的疑難問題,不做詳細考訂、辨析;講作為宗教革新運動的禪宗,同時講禪宗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活動、成就與貢獻。這後一層麵在當今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對於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將擇善而從。行文中比較生疏的詞語,采取隨文利用小號字括注方式加以解釋,以方便讀者。要而言之,筆者將努力做到實事求是,言之有物,不信手操觚,不浪費讀者的時間和精力。
前麵說過,禪宗文化內涵豐富。流傳下來的曆代祖師行事、言句,曆代積纍的大量禪籍,不僅包含重大的學術價值和豐富的人生智慧,又具有濃鬱的藝術情趣。讀禪宗的書,瞭解禪宗知識,如再進一步,研究禪宗,不僅能夠增長見識,提高素養,也是趣味盎然、得到精神享受的事。希望提供給讀者一本雅俗共賞的、有教益又有趣味的讀物。
好!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很不錯的書籍,會好好學習,謝謝!
評分快遞小哥辛苦,東西不錯!
評分質量好!送貨快!
評分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是作者的代錶作感興趣的可以趁活動入手比較劃算
評分便宜,好評,京東快遞就是快!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書,送貨很快,包裝很好!
評分書非常好
評分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是作者的代錶作感興趣的可以趁活動入手比較劃算
禪宗十五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