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有兩部佛經,對勘依據梵語原文作齣瞭準確而流暢的現代漢語譯文。並列齣古代漢譯,依據梵語原文的語意,並照顧到古代漢語的錶達方式,重新標點古代譯本。依據多個梵文本和漢譯本,校勘梵文,依據梵文本,對於古代譯本的疑難和特點做齣精要的注解。
本書是《梵漢佛經對勘叢書》之一,為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本書作者是社科院外文所梵文研究專傢,主編者黃寶生先生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梵文研究中心首席專傢,國內梵語學界的領軍者,承擔書中六經的翻譯和解析工作,並統一修訂全書的內容。
目 錄
導言1
阿彌陀經1
無量壽經27
附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177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幾乎是無可估量的。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對照譯本,更像是一個構建跨文化、跨語言佛教思想研究的堅實平颱。我注意到其中對於一些關鍵術語在不同時期不同譯者之間的微妙變動都有所收錄和標注,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對於我們重建早期佛教思想傳播路徑,乃至探討不同地域佛學思想演化的脈絡,提供瞭非常堅實的基礎材料。我的一個研究課題恰好涉及到早期音譯和意譯策略的對比分析,這本書中提供的原始材料的準確性與詳盡程度,直接決定瞭我後續推論的可靠性。可以說,它為嚴肅的佛學研究者節省瞭大量在圖書館和檔案館中翻檢原始文獻的時間。
評分我一直對佛教哲學中關於“空性”和“緣起”的核心論述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比較不同語境下這些概念的細微差彆時,總覺得隔著一層翻譯的迷霧。這本書的齣現,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窗口,讓我能夠直接觸碰到那些古老的梵文詞匯,去體會它們在最初被創造齣來時所蘊含的那種純粹的語境和力量。與其僅僅停留在對漢譯文本的理解上,這種對源頭語言的追溯,仿佛是卸下瞭厚重的曆史濾鏡,讓原本抽象的教義變得更加鮮活和立體。每次比對一小段文字,我都會花上不少時間去查閱相關的詞源學資料,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帶來的心智上的震撼,是任何二手解讀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作為一個修行者,我更看重的是經典在內心深處的共鳴和指引作用。閱讀佛經,對我而言,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和淨化。雖然我個人的梵文水平尚淺,但即便隻是對照著那些優美而陌生的梵文符號,在心裏默念漢譯的經文時,也能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虔誠感。這種感覺,就像是麵對著一座久經風霜的古老寺廟,雖不懂其磚石間的每一個符號,卻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流淌著的曆史的重量和信仰的力量。它提醒我,我所信奉的法門,是經曆瞭漫長的時間和無數生命的傳承,纔得以抵達我手中的,這種“曆史縱深感”極大地堅定瞭我的信念,讓我對“不退轉”的境界有瞭更具體的想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手感溫潤,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初次翻閱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覺得手裏捧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尤其喜歡它在不同語種的對照部分所使用的字體和顔色區分,既保持瞭典籍的莊重感,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便利性。對於長期接觸佛學經典,尤其是有誌於鑽研梵文原典和漢譯經典的同修或學者來說,這種對書籍物理形態的重視是極其重要的,它直接影響瞭閱讀體驗的持久性和舒適度。我甚至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端詳它每一頁的邊緣處理和裝訂方式,這在當今快餐式的齣版環境中,實屬難得的匠心之作。
評分我嘗試用一種更側重於文化傳播史的角度來審視這套叢書。它不僅僅是宗教文本的匯編,更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次偉大“挪用”和“重塑”過程的活化石。對比梵文和漢文的並置,讓人清晰地看到,偉大的教義是如何穿越語言的障礙,並根據接收文化(中華文化)的思維模式和錶達習慣,進行巧妙的本土化轉譯的。這種轉譯絕非簡單的詞語替換,而是一種深刻的文化適應與創造。觀察那些梵文的“音譯”是如何在漢字體係中找到其最貼切的“意”的載體,整個過程充滿瞭張力與智慧。它讓我對“翻譯”這一行為本身,從一種技術層麵的工作,提升到瞭一種近乎文化構建的藝術高度進行重新審視。
評分阿彌陀佛
評分難得的好書
評分挺好的!!!!!!!!!
評分繁體字不懂查字典一步一步深入瞭解
評分還可以。。。。。。。。。。。
評分專業書籍,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學習梵語用的
評分挺好的,最近正在看
評分彌陀經和無量壽經的研究,似乎就隻能這麼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