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从生活道路和著作思想两个方面展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一生。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的创始人,其著述之多,内容之广,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几乎完整地涉猎过哲学的所有领域。对他来说,思考是接近于上帝的福祉。     
作者简介
     张井梅,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参与《欧洲文化起源研究》的编写,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历史教学问题》《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     
目录
   引言
第1章  出身外邦
医生世家
外邦人的孤寂
命运多舛的著述流传
逐步走向权威之路
第2章  进入雅典:师从柏拉图
柏拉图学园的小马驹
与伊索克拉底论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未能传承衣钵
第3章  出走雅典:著名大帝的老师
移居小亚细亚
崛起的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莫须有罪名
第4章  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
吕克昂学园
漫步的哲学家
和谐公民教育观
第5章  《形而上学》:求知是人的本性
《形而上学》
四因说
第一推动者
实体学说
第6章  《工具论》:“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
逻辑学说的形成
范畴:主词和谓词
三段论
四谓词和辩证法
第7章  自然科学:探寻万物奥秘
物理学
动物学研究
论灵魂
宇宙观
第8章  《诗学》:西方文艺学奠基之作
“西方文艺学之父”
艺术的本质是模仿
悲剧:《诗学》的核心
“净化”的社会功用
修辞学
第9章  《政治学》: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政治学创始人
国家学说及奴隶制维护者
常态的和变态的六种政体
法治思想
第10章  《尼各马可伦理学》:德性伦理哲学
三部伦理学著作
论“善”与幸福
德性品质
中庸哲学之道
友爱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精彩书摘
     德国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这样的话来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对知识的渴望也从来没有削弱过。在人才璀璨、照耀寰宇的古典希腊世界里,亚里士多德仿佛一尊理智的庞然大物,矗立于科学知识领域上空。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惊叹并为之折服,在他之前没有人对学术作过如此重大的贡献,在他之后也没有人对知识有过如此全面的掌握。黑格尔赞誉他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马克思称颂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他完全无愧于这些评价,因为整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诠释史,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作为西方文化奠基人的历史地位。
  亚里士多德是当时几乎所有学科的创立者,在他的一生里撰写了百余部巨著,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动物学、心理学、天文学、政治学、伦理学、诗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他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对象、简史和基本概念,并提出了人类知识结构的三大类划分,即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科学。可以说,正是由于亚里士多德,混沌一团的科学才有了分类,进而才能绽放出朵朵绚丽的精神之花。
  亚里士多德是至善幸福人生哲学的折中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追求“中庸之道”,这不仅是他信奉的伦理原则之核心,也是他主张的思想方法之特色。外邦人的身份角色,使他游弋于马其顿和雅典之间,在碰撞与融合中,他产生了折中主义的思想倾向。这种思维方法,将他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区别开来:柏拉图推崇“理念论”,是西方思想中刚性哲学的代表,是理想主义思想的典型;亚里士多德坚持“实体论”,是柔性哲学的建立者,是现实主义思想的大师。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希腊思维成就的总结者。在人类智慧史上,古希腊以“为求知而求知”的精神闻名于世,而其中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四因说”“四谓词”“十范畴”等学说更是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周密严谨的论述彪炳史册,如果不了解亚里士多德,就根本无法了解古代希腊人的智慧成果。德国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施莱格尔曾说:“一个人,天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获得那么多的译注,他的思想与其说活在他的原文中,不如说活在他的译注中。他的著作被看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几乎统治过全欧洲。黑格尔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
  ……    
				
 
				
				
					“大家精要”丛书:柏拉图——智慧与理想之光  【本书信息】   丛书系列: 大家精要  分册主题: 柏拉图 (Plato)  预计字数: 约 1500 字  核心内容: 深入浅出地解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著作的精髓。  ---   导言:追寻永恒的真理——西方的思想之父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有些名字如同灯塔,照亮了后续所有探索者的道路。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 428/427 年 – 约前 348/347 年),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他不仅是苏格拉底最杰出的弟子,更被誉为“整个西方哲学的源头”。当我们谈论知识、正义、美德、灵魂不朽,乃至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时,我们所讨论的范畴,大多都已由柏拉图预先设定好了框架。  “大家精要”系列致力于为读者提炼那些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思想。本期聚焦柏拉图,旨在剥离晦涩的学术术语,精准呈现这位古希腊巨匠的智慧核心。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雅典的黄金时代,走进他的学园(Academy),亲身体验他如何以对话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哲学体系。   第一部分:雅典的贵族与苏格拉底的遗产  柏拉图的生平是理解其哲学的关键。他出生于雅典显赫的贵族家庭,本有志于政治抱负。然而,公元前 399 年,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因“不敬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被处死,这一事件成为柏拉图人生和哲学生涯的转折点。  本书首先会详细叙述这一历史悲剧如何促使柏拉图彻底放弃了对当时城邦政治的幻想,转而探求一种更稳定、更具普遍性的“真理”与“正义”。我们探讨他如何在苏格拉底的诘问方法(Elenchus)中汲取营养,并最终超越了老师的局限,将苏格拉底的精神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的层面。读者将了解到,柏拉图哲学的基石,是对其老师被不公正对待的一种深刻回应与救赎。   第二部分:洞穴的隐喻与理型论的核心  如果说柏拉图的思想有一个核心支点,那无疑是“理型论”(Theory of Forms),或称“相论”。本书将用最清晰的结构,剖析这一极具原创性的理论。  我们不仅会介绍著名的“洞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将其置于《理想国》的语境中进行细致解读,还会深入探讨理型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1. 理型世界(The World of Forms): 它是永恒、不变、完美且独立于感官经验的实体世界,是万事万物的“范本”或“原型”。例如,我们能看到无数美丽的事物,但“美本身”的理型是唯一的、超越性的存在。 2. 现象世界(The Sensible World): 这是我们日常经验的世界,是多变、不完美、依赖于理型而存在的摹本。 3. “僭主”与“光辉”: 探究柏拉图如何论证,真正的知识(Episteme)只能指向理型,而对现象的意见(Doxa)永远无法构成真知。  本书特别聚焦于“善的理型”(The Form of the Good)在柏拉图体系中的至高地位,它如同太阳,不仅使万物可见,更赋予了万物存在和意义。   第三部分:灵魂的结构与教育的艺术  柏拉图对人性的洞察同样深刻。他首次对灵魂(Psyche)进行了系统的划分,这为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将详细解析灵魂的三部分结构:   理性(Logistikon): 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部分,应居于统治地位。  激情/精神(Thymoeides): 关乎荣誉、勇气和情感的部分。  欲望(Epithymetikon): 关乎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物质享乐的部分。  接着,我们将看到柏拉图如何将这种“三段论”应用于政治哲学:《理想国》中的“三等人制”——哲人王(理性)、护卫者/军人(激情)和生产者(欲望)——正是灵魂理想状态在城邦层面的映射。  此外,本书会着重探讨柏拉图对教育(Paideia)的极端重视。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灵魂的“转向”,是将囚徒的眼睛从洞穴的阴影转向光明世界的艰难过程。   第四部分:从《理想国》到《参篇》:多元的哲学探索  柏拉图的著作以对话体的形式流传下来,每一部对话录都深入探索了不同的议题。本书的后续章节将精选并解析几个关键著作的精髓,展现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理想国》(Republic): 探讨正义的本质、理想城邦的构造,以及哲人王统治的必要性。  《斐多篇》(Phaedo): 记录了苏格拉底临终前关于灵魂不朽性的论证,是研究柏拉图“回忆说”(Recollection Theory)的重要文本。  《会饮篇》(Symposium): 聚焦于“爱”(Eros)的本质。本书将详细解析苏格拉底转述的,由阿瑞斯托芬(Aristophanes)提出的关于人类寻找“失落的另一半”的神话,以及最终导向对美本身的纯粹爱慕的“爱欲阶梯”。  《智者篇》与《巴门尼德篇》: 简要介绍柏拉图晚期对理型论进行的自我修正和逻辑深化,展示其哲学的动态发展。   结语:柏拉图的永恒回响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他更是一位艺术家、一位政治理论家和一位神话的创造者。他的思想如同一座巨大的母题库,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神学(如圣奥古斯丁)、伊斯兰哲学,乃至整个欧洲的理性主义传统。  阅读柏拉图,就是直接面对人类心智能达到的最高抽象境界。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把精巧的钥匙,引导读者进入这座复杂的思想迷宫,亲身体会那种对永恒、完美和至善的不懈追求,从而在喧嚣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一丝属于理性的、清晰的光芒。这是一场与西方思想之父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真理本质的终极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