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刘咸炘》一书从生平经历和著作思想两个方面还原了天才大师刘咸炘的一生。前半部分主要叙述刘咸炘的家世及成长历程,后半部分则分别从经学思想、诸子学思想、史学思想、对老子和孔孟的重新认识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这位蜀学大师丰富多彩的思想世界。
欧阳祯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新近出土简帛文献思想、先秦诸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研究。已出版《中国传统文化》《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等论著十六部。
引言
第1章 家世与成长环境
第2章 刘氏家族的女人
第3章 祖父刘止唐
第4章 生活习惯
第5章 与章学诚
第6章 经学思想
第7章 诸子学思想
第8章 史学思想
第9章 对老子与孔子的创造性整合与重塑
第10章 《孟子》在《推十书》中的地位
第11章 诗歌创作
第12章 社会交往和学术影响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刘咸炘写文章,常常抓到什么纸就是什么纸,不论大小,不论好坏,有时候连记账的账簿都用来写作。刘咸炘一生不离笔墨,是成都市著名的书法家,担任书法教师,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誉,但是他对毛笔与墨砚从来不讲究。毛笔用的是很一般的笔,即使是写得发叉也尽量不换新的。墨就是一般的胶墨,往往让用人磨一大碗,倒在一个铜墨盒里备用。由于墨的质量不好,几天以后就发出异味,刘咸炘会撒上一撮樟脑粉去掉异味之后,继续使用。
刘咸炘著述时,常常是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动笔后改动的地方很少。在写作时,一手动笔,一手下意识地搓上衣的布纽扣,因而常常将衣服上的纽扣搓断,家人常为其换纽扣并引为笑谈。一次正在写作,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家人送包子至书桌。移时送茶去,见包子如故,催其食。又移时去收食具,见刘咸炘满嘴墨污而仍写作不辍,且不自知。后始知食包子时把墨盒内的墨水当作调味汁蘸着吃了。
他写了一篇题为《看云》的文章,其题目来自明人的诗歌:“寄将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看云的人是“僧”,刘咸炘自然认为这“僧”是一个恰当的自况——于是,这首诗就具有了一些“禅”的味道。刘咸炘从主观意识上就试图与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这是很明显的。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刘咸炘对新文化运动中人们提出来讨论、争辩的问题,洞若观火。
刘咸炘认为,新文化运动就像天上斯须变幻的云彩一样,是一种过眼云烟的存在:“吹一股南风,又吹一股北风;起一朵红云,又起一朵白云”,“盔头鬼脸随时换”。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某些领军人物,完全没有文化的主心骨,完全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整天在“波浪里打滚”,自救不暇,又怎么担当得起“旗手”的重任呢?
所以,刘咸炘写道:“杜诗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成苍狗。这是比世态。我说的云就是流风的风,也就是今世所谓潮流。拿水比,拿风比,拿云比,总是一样。温良寒暑,都是风的作为,可以说风是时间的变异。云出于山川,是湿气所成,是雨的根。各处气候不同,都是潮湿的缘故,可以说云就是空间的变异。所以看云也就是观风。我用道家御变之术,冷眼看这风云变态,真是陆放翁所谓‘高枕看云一事无’了。”正是鉴于这种态度与立场,刘咸炘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家热衷的各种问题,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刘氏大都采取迂回或者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卷进去的态度。
实际上,刘咸炘从小时候起,就不喜欢与其他小孩子一起嬉闹。喜欢一个人独处,尤其喜欢一个人在他的书房里面读书。他的一生始终与现实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当时喧嚣的各种运动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刘咸炘置身于喧闹的“五四”运动时期,在他漫长而寂寞的读书生活中,有时候也透出一种落寞、孤寂的情怀。他的《推十诗》是有详细记载的:“生涯说与秋风听,故纸堆中是乐乡”。(《自笑》)“空庭绿满语声寂,独对陈编凝远思”(《即事》),“寂寥横舍少灯火,我独冥坐望庭中”(《十一月二十七日》),“匆匆开岁后,不觉已春深。花市一游倦,和光无处寻。新霖三日喜,伏莽四郊侵。只合来萧寺,循阶看绿阴”(《春深》)。在这里,我们完全看不到新文化运动的火热与喧嚣。刘咸炘的生活非常平静,完全沉浸在古籍之中,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自得其乐。即便是出游,去的也是冷僻之处。
……
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大家精要”这个名字吸引过来的。感觉这类丛书通常会选取一些在某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然后用相对精炼的方式呈现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刘咸炘先生这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些重要人物感兴趣,而刘咸炘先生的名字,我之前接触得不多,所以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翻阅。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次超出预期的阅读体验。书中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深入挖掘了他思想的内核,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我对书中关于他早年接触西方思想,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这种跨文化的融合,在当时那个时代是非常难得的,也足以证明他思想的前瞻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大家,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上,更在于他们能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得人生启示。刘咸炘先生这本“大家精要”,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被他身上那种严谨治学的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热爱深深打动。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他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他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而是积极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独立思考和担当精神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购买这套“大家精要”丛书,我最看重的就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刘咸炘先生的这本,恰恰完美地契合了我的期望。我之前对刘咸炘先生的了解有限,主要是知道他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系统地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以及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历史等多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书中的叙述逻辑清晰,引用史料翔实,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尤其令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够将刘咸炘先生那些深奥的哲学思想,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阐释出来,让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有所领悟。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启迪之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担当,也让我对如何看待和传承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这套“大家精要”丛书,特别是刘咸炘先生的那一本,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历史和人物传记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套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刘咸炘先生的人生轨迹,从他的求学经历,到他投身教育事业,再到他晚年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与坚韧。我尤其被他在动荡年代里,如何坚守学术理想,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所深深吸引。书中对他思想形成过程的梳理,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都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读他的文字,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更是在学习一种精神,一种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态度。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大家”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套“大家精要”丛书,我一直在关注,刘咸炘先生的这本,更是我期待已久。这本书的内容,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甚至可以说是给了我不少惊喜。我一直对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思想变迁非常感兴趣,而刘咸炘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刘咸炘先生思想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分析,让我得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大家,不仅仅是拥有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影响社会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