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散文、随笔、小说等多重文本形式阐述作者跌宕起伏的一生,由三大部分组成,贯穿了笔者出生至今的点滴。区别于市场上的“鸡汤”励志正能量,本书以强烈的个人形象自立,既有令人捧腹的生活细节,也有诘屈聱牙的哲思片段,心理学家庭关系中的多方应用自如,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死亡,终归是人皆将遇。怎样面对它,是弱者的逃避,还是强者的迎拒,抑或慧者的斡旋都给了我们同样的机会和选择,如何与苦难相处,走上一条让人明心明智的康庄大道,则成为读者一道问答题。李敏个人经历传奇,先后与癌症进行殊死斗争十数次,涉险鬼门关,现如今以“女版尼克-胡哲”形象活跃国内亲子教育界,堪称成功励志学的典范。本书收录笔者多年撰述日记,编辑成稿,旨在通过作者充满传奇经历的一生,感染、激励读者,感动更多亟需感动的人,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
生于湖南的李敏,先后被确诊癌症十数次,历经生死手术三次、截肢两次,现只有一只手、一条腿。然而,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力,她不仅屡次从鬼门关折回,生活完全自理,并于2014年7月接触卓越父母研究院的专业课学习,师承国内亲子教育专家林青贤,同年10月成为研究院的亲子导师,2015年4月成为全国著名心理学家吴月波老师的弟子……到如今,她已成为国内亲子教育界的新星人物,飞往全国各地做亲子教育、两性关系、心灵能量的励志演讲。这个曾呐喊出“癌症,你去死吧,我要活着”的人,已成为人们心中“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象征。她的传奇经历,让人不禁感叹——唯有这样的生命,“活着就很美”!
目录
第1辑 说时依旧
生活的意义·3
在苦难的第七页书写着文明·7
不会弹琴的家庭妇男不是好牧师·11
爱哭鬼电影爱好者和猪八戒背媳妇·15
湘江风光带风云人物·19
覆水可收·23
五伯娘、迎客松和女超人·29
在路上·35
第2辑 生而为人
落下病根的童年·41
短暂的学生时代·45
恶魔之疾初现端倪·49
抑郁笼罩下的花季·55
自杀未遂·59
笃定信仰,执笔为记·65
火车上的偶遇·69
我的右手没了·73
初恋这件大事·77
无疾而终的初恋·81
三句话,一场婚姻·85
一家三口的平静生活·89
病魔再次侵袭·95
“妈妈,你像光头强!”· 103
初涉亲子教育· 109
与卓越父母课程的不解之缘· 115
暴风雨前的宁静· 119
截肢,截肢· 125
“癌症,你去死吧!我要活着!”· 131
永不言弃 :活着就很美! · 137
第3辑 如是人生
大病过后的感悟· 145
亲子教育:不相信花哨的捷径· 149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投资自己· 153
前辈的力量· 157
后 记· 161
精彩书摘
爱哭鬼电影爱好者
经历多了,自然承受能力见长,再想的东西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苦难真是人的第二所学校。接二连三地与死神擦肩而过,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生而为人的种种不易。我开始惜命。明白了生命只有一次,活在世上,理应开拓眼界,多重体验,并且尝试用减法生活,对名利权、是非的追逐与热爱明显降低,整个人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就实际结果来说,癌症于我,除了发病时对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之外,其实这之后也对我带来了莫大好处。
我比以前更爱思考,而且是那种思维层次有质的飞跃的进步。就拿阅读和电影这两件小事来说,除了一如既往地参看信仰之书,其他时间对心理学、家庭教育、散文等书籍如饥似渴,对生死哲学、励志正能量这类题材的东西爱不释手,用同仁的话说就是:“任何与人性相关的东西,都能引发你的兴趣。”
所以无论是叩问灵魂质量的《21克》、激励人心的《当幸福来敲门》,还是翻阅无数遍的《我和世界不一样》等,它们给予我心灵无与伦比的力量。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家里的抽纸更换频率明显加快,我的泪腺越来越发达,经常是同仁牵着刚放学的以诺走进家门,第一句话不是喊他赶紧做完家庭作业,而是“快去,给你的爱哭鬼妈妈递纸巾”。
有一次,还是在看《我和世界不一样》,尼克·胡哲依旧慷慨激昂,在屏幕里平静地述说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可能一时看得太过入迷,手里有没有纸巾完全不知情,只知道情到深处,眼泪决堤,左手操起什么就开始抹眼泪,直到举至眼
前才发现——手里拿的居然是一本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的书!当时心里那个尴尬,放下书本又责罚自己再看一遍电影……
电影看多了,表达欲望更强烈,这对我的眼界和口才大有裨益,我对世界逐渐呈现理解、包容的心态,对同仁和以诺这两个笨蛋的“含沙射影”更加明目张胆。电影真是一件令我感到快乐的事情。
猪八戒背媳妇
在我们家,各自都有一个梗,只要触发就能令人捧腹大笑。我是容易犯“尼克·胡哲花痴综合征”,同仁是“猪八戒背媳妇”,以诺的暂时保密,毕竟他对光头强、挖掘机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让我这个做家长的现在诚心诚意地祝福他,有点为难。秉承“子不教,父之过”的至理古训,我决定在这里略蘸笔墨,好好说一说同仁这个“猪八戒”。
做过医院陪护的人都知道,作为家属,在医院照顾病人时,其实操心费力,好不容易能够休息一会,面对整个急救病室凝重的气息,也会感到无聊、压抑。所以,据我观察,有一个现象在急症病室非常有趣:但凡有一个熊孩子出现在这里,便能轻易带动整个病室的氛围,原本死气沉沉的那些病人或家属,可能瞬间变身,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分裂出双重人格来。十分荣幸的是,我们家同仁扮演的就是“熊孩子”这样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点,他可能还不自知。
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当我的亲朋好友、同仁的教友以及以诺学校的师生这些好心人纷至沓来,看望彼时身处病床上的我时,为了照顾这些人的低落情绪,使得场面不那么难看(尤其左腿高位截肢,我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有种供人观瞻遗体的感觉),往往需要同仁来润滑场面。有时他得像地方领导一样繁忙,带领他们视察周边环境,耐心讲解项目(病情)进程;有时又像被划重点的扶贫对象,接受各级领导的亲切慰问,露出憨态可掬的笑容和刚为我揩屁股的双手,使劲与来者握手,以示感谢和受宠若惊;有时遇到大人物,前面两招都不好使,而我状态要是还行的话,就会使出“猪八戒背媳妇”,可见,我不轻易让他做“猪八戒”,心里还是有他的。
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病友,在一旁叫阵:“猪八戒背媳妇!猪八戒背媳妇!”惹得来者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看着我俩,那神情似乎在期待一场绝世好show!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咬着牙上,遂柔声一唤:“同仁,背我上厕所吧!”再对他使一个幸灾乐祸的小眼色。
他就懂了。不管这个时候他在忙什么,都会丢下手头上的事,屁颠屁颠跑到我的床前,背对着我,屁股高翘,躬身弯腰,待我“上马”。还没等我将左手搭在他的背上,那些热情的病友冷不丁放出《猪八戒背媳妇》的手机铃声,一边放,一边跟着哼唱。
歌声贯彻病室,有时“猪八戒”本人也会配合歌词,假装身负沉物,亦步亦趋,跟着节奏大声唱:“出了高老庄,一路好风光啊!”然后将骨瘦如柴的我安置在厕所马桶上,关门,出去与那些“损友”嬉笑打骂成一片。
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想来竟还有些莫名怀念。
……
前言/序言
今天,我给李敏的新书写序,却像给我再一次思考人生意义的时间。我在问我自己:假如那个人是我,我真的会认为活着就很美吗?
自从认识李敏后,在我的生活里好像多了一份意义,这份意义是什么?不知道。可内心里多了一份感恩与感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力量和对上天的敬畏,直达信仰。
李敏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从李敏的真实故事里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恩典来自于你是否还相信爱的存在,同时你是否还积极地面对一切。那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它足以感动天、感动地。
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你都要相信,你的存在一定是有意义的。
我记得去年我15岁的女儿跟我说:“爸爸,你可不可以帮我治疗一下我的同学?我的同学不想活了,她整天都很不开心。”
我说:“可以,女儿,你很有爱,等爸爸回来,你带她来找我吧。不过我短期内不一定能回来,可能要20天之后才能见面哦!”
过了两天,我女儿发来信息:“爸爸,我已经把她治疗好了!”
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把她治疗好的?”
女儿说:“很简单啊!我就跟她聊天,然后不断地放大她的光明,逐步减少她的黑暗,同时让她知道她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我很激动!我跟李敏讲:“你的存在一定是有意义的。”
我深深地相信,李敏是上天对众生的恩典。借着李敏新书的出版,我知道这本书意义非凡,它将会像圣诞老人手上的礼物,送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的爱、希望与信心。
它将唤醒一个又一个生命。
2017年,我们“爱、自然、生命力”体系将会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全国残联的支持下启动爱心基金,发动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一起努力去帮助更多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林青贤
2017年1月11日于珠海
《星辰下的低语》 作者:林溪 类型:当代情感、成长小说 --- 故事梗概 《星辰下的低语》是一部细腻入微、饱含生活哲思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座南方滨海小城——青石镇展开,讲述了三代人,特别是两位性格迥异的年轻女性——陈星和苏薇,在时代洪流、个人选择与情感纠葛中的艰难抉择与最终和解。 故事始于一桩尘封多年的旧事。青石镇的老洋房“听雨轩”里,住着年迈的退休教师林教授一家。林教授的孙女,陈星,一个外表清冷、内心敏感的植物学研究生,因为祖父的突发疾病,不得不中断她在北方的学业,回到这个她试图逃离的小镇。陈星的童年记忆与“听雨轩”那棵巨大的、常年开花的鸡蛋花树紧密相连,那棵树见证了她与青梅竹马的男友,如今已是小镇新锐企业家的方宇之间,那段被家庭变故和时代机遇撕裂的初恋。 回到小镇,陈星发现,她昔日熟悉的一切都已染上了陌生的色彩。方宇的事业蒸蒸日上,但他身上那股曾经的理想主义光环,正在被现实的铁皮包裹。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她发现祖父的病并非简单的衰老,而是与多年前,一桩牵涉到“听雨轩”所有权的遗产纠纷有关。 与此同时,镇上新开了一家小型的独立书店,店主是一个名叫苏薇的女子。苏薇与陈星的背景截然不同。她来自一个外来务工家庭,靠着半工半读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大城市摸爬滚打多年后,选择回到青石镇,开一家只贩卖二手书和独立出版物的书店,作为对过度商业化生活的一种抵抗。苏薇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陈星与方宇之间那层脆弱的平衡。 陈星与苏薇的相遇,起初充满了误解与竞争。陈星认为苏薇的独立书店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而苏薇则觉得陈星代表着被优越的家庭背景所庇护的、不知人间疾苦的一代。然而,随着两人被共同的“不安全感”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拉近,她们发现彼此的内心深处,都藏着对“真正生活”的渴望与恐惧。 核心冲突与情节发展 小说的核心冲突围绕着“留守与远走”、“传统与现代”、“血缘的羁绊与精神的契合”展开。 第一部:回溯与重逢 陈星在整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一批泛黄的信件和一本未完成的手稿,手稿的内容指向了林教授年轻时的一位挚友,这位挚友的命运,似乎与“听雨轩”的产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星开始利用她植物学的严谨逻辑,去解构家族历史的迷雾。方宇为了争取一块重要的城市改造地块,与陈星的家族产生了微妙的利益冲突。此时,苏薇的书店成了镇上知识分子和老一辈人秘密交流的场所,她的视角,为陈星提供了一个观察小镇“底层生存哲学”的窗口。 第二部:交织与试探 陈星和苏薇的关系开始从对立转向合作。她们一起修复了“听雨轩”年久失修的花园,这过程如同她们修复各自破碎的内心。陈星开始理解苏薇选择“慢生活”的代价——为了维持书店的运营,苏薇不得不处理许多世俗的压力。方宇向陈星坦白,他追求商业成功,部分原因是为了弥补童年时家庭贫困带来的自卑感,他希望用财富来证明自己有能力守护他在乎的一切。这份坦诚,让陈星对初恋的情感重新复杂化。 小说细致描绘了青石镇上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切片:经营着传统杂货店、固守老规矩的邻里;渴望通过子女教育改变命运的工薪家庭;以及那些在城市边缘游走的“漂泊者”。 第三部:真相与抉择 在小说的关键转折点,陈星和苏薇通过共同追查信件的线索,终于找到了林教授那位挚友的后人——一个常年在外地做义工的女性。真相浮出水面:那场遗产纠纷并非贪婪所致,而是基于一个早年间的承诺和对保护青石镇文化记忆的共同心愿。 陈星面临最终抉择:是接受方宇提供的、能让她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还是遵循内心对学术研究的渴望,并支持苏薇和那位新出现的“局外人”一起,用合法途径保护“听雨轩”的文化价值?苏薇也必须面对是否要彻底放弃大城市的职业机会,扎根于这个对她而言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小镇。 主题与艺术特色 《星辰下的低语》探讨了“记忆的重量与未来的轻盈”。它没有提供简单的黑白对错,而是展现了在时代的快速更迭中,每个人如何定义“成功”与“幸福”。 植物意象的运用: 作者林溪巧妙地运用植物学的知识,将陈星的内心成长比喻为植物的向光性、根系的延伸与休眠,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具象化。鸡蛋花、青石苔藓和被遗忘的药草,都成为推动情节和烘托氛围的重要元素。 时间的层次感: 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非线性的结构,穿插了陈星和苏薇的日记片段、老一辈人留下的书信,营造出一种小镇历史的厚重感,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旧时光的纹理。 细腻的情感描摹: 对于友谊、爱情、亲情之间的界限模糊与拉扯,作者的笔触极为克制而富有张力。特别是陈星与苏薇之间,那种超越了传统定义的深刻联结,是小说最动人的部分。 结局 最终,陈星选择回归学术,但不再逃避青石镇。她与方宇的关系走向了成熟的理解与尊重,而不是旧式的浪漫复合。她和苏薇,共同利用新的研究成果,为“听雨轩”争取到了一片文化保护区,让老洋房不再是纯粹的私产,而成为小镇精神的象征。 小说在星光微弱的清晨结束,陈星站在翻新后的花园里,不再感到焦虑或迷茫。她明白了,美不在于宏大的叙事,而在于那些坚韧地生长在生命缝隙中的微小声响——那是星辰,也是低语,是关于如何“活着”的,最真实的答案。她学会了如何在过往的重量与未来的期许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让生命在扎根的同时,依然能够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