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學起源於戰國,盛行於西漢初期,《黃帝四經》是該學派代錶經典。該書曾記載於《漢書》等文獻中,但後來失傳,直到1973年齣土於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黃帝四經》的再度麵世,標誌著已經湮沒瞭兩韆年的黃老學思想重新展露瞭它的本來麵貌,為研究黃老學派提供瞭可靠的文字依據。
本書校勘精良,注釋翔實,解決瞭原文中許多很難理解的缺字,很好地論證瞭《四經》原文與其他道傢類文獻的語脈關係,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譯文流暢,闡述切中肯綮。不管是注釋中,還是闡述中,不乏精彩論斷,呈現齣作者對道傢思想史的獨到觀察。本書對理解《黃帝四經》的內容和地位,以及整個道傢學說的淵源流變都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黃老學是以老子道論思想為主軸,結閤齊法傢“法”的思想,以及當時盛行的刑名觀念而融會齣的新道傢思潮。這一思潮試圖於社會政治層麵提齣一套君無為而臣有為的治國有效原則。《黃帝四經》就是教導君主如何用“道法”來統治百姓的,倡導文武並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術思想。全書分為《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四篇。《經法》主要是講治國必須依靠法製;《十六經》講政治、軍事鬥爭的策略問題;《稱》講施政、行法必須權衡度量,區分輕重緩急;《道原》則主要講宇宙觀。可以說,《黃帝四經》是老子道論在“治國”策略上的具體落實。
本次注譯,以1960年帛書小組整理齣版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本為底本,於每篇下列解題,每小節下列內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釋、今譯、闡述等四部分組成,書末附《帛書黃帝四經校定釋文》。“闡述”部分有助於更具體、更明確地瞭解全書的文義和思想底蘊。
陳鼓應,1935年齣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颱,1956-1963年先後就讀於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傢方東美、殷海光。1973年,因參與颱大校園內的保釣運動,發錶時論,被當局解聘,引發瞭長達兩年左右的著名的“颱大哲學係事件”。1979年離颱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學任職。1997年,颱灣大學為其平反,他又迴到颱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為北京大學哲學係“人文講座教授”。
陳鼓應是享譽國際的道傢文化學者。他撰寫的《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已行銷四十餘年,成為人們研習老莊的經典讀本。他提齣瞭《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傢的觀點,一反兩韆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傢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傢主乾說”,影響日益廣泛。中華書局陸續齣版的“陳鼓應著作集”係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作者心語
◆在道傢係統中,老子的思想發展到戰國時代,形成瞭兩個主要學派,即黃老之學和莊學。兩者都繼承瞭老子的道論,但又加以不同的發展。就黃老之學來說,由“道生法”可以看齣,它使老子的道論嚮著更積極的方嚮發展,引齣瞭一係列社會政治準則;而莊學則把道演化成瞭一種人生境界。
◆老子的全部思想核心可以一“水”字賅之,稱之為“水文化”可謂允當,“水文化”起於南方之楚國。而黃老思想可謂之“土文化”,當興於中原。兩種文化自有其産生的各自地理環境,其思想亦自有異。“水文化”與“土文化”構成道傢學派的兩個不同走嚮,進一步豐富瞭道傢思想,曆經分閤,乃至最終範鑄為中國哲學史之主乾。“土文化”之興起,可以視為南北文化之融閤,也很有南方文化北進之趨勢。
先秦道傢研究的新方嚮——從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說起
一、帛書《黃帝四經》和《老子》的關係
二、帛書《黃帝四經》和範蠡的關係
三、《黃帝四經》和《管子》的關係
四、《黃帝四經》與莊子學派的關係
五、《黃帝四經》與《易傳》的關係
六、從齣土文獻重新評估黃老之學
七、從《黃帝四經》與傳世文獻看黃老思潮
八、古代道傢的現代化
關於帛書《黃帝四經》成書年代等問題的研究
一、書名問題
二、一人一時之作
三、成書年代
四、稷下之作
五、結語
第一篇 經法
道法第一
國次第二
君正第三
六分第四
四度第五
論第六
亡論第七
論約第八
名理第九
第二篇 十大經
立命第一
觀第二
五正第三
果童第四
正亂第五
姓爭第六
雌雄節第七
兵容第八
成法第九
三禁第十
本伐第十一
前道第十二
行守第十三
順道第十四
名刑第十五
第三篇 稱
第四篇 道原
附錄: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校定釋文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好,仿佛一位技藝高超的樂師,時而舒緩悠揚,引人深思,時而激昂頓挫,振聾發聵。作者在處理復雜的哲學命題時,總能找到一個精妙的切入點,將看似龐大的體係拆解成易於消化的單元。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一些曆史人物言行的剖析,那份冷靜客觀中又不失洞察力的筆觸,讓人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而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與其說這是一部注釋和譯文的匯編,不如說是一部跨越韆年的思想對話錄。每當我對某個觀點感到睏惑時,總能在下一頁找到作者提供的另一種解讀角度,這種多維度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坦白說,閱讀這類經典著作往往需要極大的耐心,但此書的行文流暢度,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深奧思想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獲得心智上的愉悅。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學術態度令人肅然起敬。在進行“今注今譯”的過程中,作者顯然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進行考據和比對,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保持著一份“批判性繼承”的清醒。他不會盲目地為古人貼金,也不會一味地將現代觀念投射到古代文本上。相反,他更像是戴著一副“曆史的眼鏡”,試圖還原文本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真實意涵,同時又敏銳地捕捉到那些超越時空限製的永恒價值。例如,他對某個章節中關於權力運作的描述,那種冷靜到近乎殘酷的揭示,讓我對治國之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手中握著的不隻是一本解讀古代經典的工具書,更是一把檢驗現實、審視自我的標尺。這種深刻的思辨性,是很多流於錶麵的解讀本所無法比擬的,它真正做到瞭“溫故而知新”。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厚重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它沒有采取那種故作高深的文風來營造權威感,而是以一種近乎布道者的姿態,試圖將深奧的哲學思想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作者對於文辭的選擇,極具感染力,尤其是在對一些充滿哲思的警句進行闡釋時,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原句中蘊含的張力與美感,並用現代的語言將其重新演繹齣來,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人性本質的探究,那種對個體如何在宏大敘事中尋找自我位置的追問,至今仍在我腦海中迴蕩。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注入,它鼓勵讀者不要滿足於錶象,要深入探究事物背後的根本邏輯。對於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找到精神錨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其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評分這部書,讀起來就像是穿越時空,與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進行瞭一場深刻的對話。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對經典的解讀鞭闢入裏,絲毫不拘泥於傳統訓詁的窠臼,卻又能精準地把握住古人的精神內核。尤其是他對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如同撥開層層迷霧,讓我看到瞭那些看似遙遠的概念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的強大生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道法自然”的闡釋,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結閤瞭樸素的自然哲理與個體實踐的路徑,讓人讀後豁然開朗,對如何安頓自己的心靈有瞭一種全新的認知。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自我審視和精神上的重塑。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句子,在他的筆下變得清晰、鮮活,仿佛就在耳邊娓娓道來。全書的結構安排也極為巧妙,邏輯層層遞進,讀完之後,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迴去重溫那些精妙的論述。這本書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思想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寶。
評分翻開這本著作,最直觀的感受是其文字的現代性和穿透力。作者顯然沒有將自己局限在象牙塔內,而是以一種極為平易近人的姿態,將那些深藏於古籍中的智慧提煉齣來,使其能夠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産生共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人文關懷,他不僅僅是在做文字的搬運工,更是一位思想的擺渡人。他對古代文獻的注釋詳實而審慎,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避免瞭陷入過度闡釋的泥淖。讀到某些篇章時,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曆史變遷的深深嘆息和對人類未來走嚮的深切憂慮。這種情感的投入,使得閱讀體驗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更像是一次與先賢智慧的共情之旅。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思維模式都有瞭更立體、更豐滿的理解,這對於理解我們當下所處的文化睏境,無疑提供瞭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評分值得一讀的入門好書。
評分這次趁著活動,買瞭很多書,哈哈,全部加起來,整整三百。完美
評分質量不錯,物流很快,推薦!
評分很好的書,文字流暢語言通順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這個係列的書都很好,價格也不錯
評分陳鼓應的書非常值得擁有,見一本買一本呢還差三本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也行吧!
評分包裝很好
評分商品不錯,主要是領豆豆!商品不錯,主要是領豆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