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睏境與發展》從文化生態的視角,以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為研究個案,采用田野考察、文獻資料、專傢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民族體育生態係統的內外部關係,直麵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現實睏境,找到民族體育自身內部關係不夠協調、外部溝通不夠順暢的原因,透析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睏境的錶現、特徵與根源,強調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發展訴求,梳理和歸納民族體育生態發展個案的成功經驗,探索齣一種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生態係統和諧、平衡的狀態,建構瞭民族體育的生態發展模式理論,並提齣瞭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睏境突破的基本思路和實踐措施。
作者簡介
李延超,1971年生,教育學博士、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後,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管理係係主任,副教授。一直從事民族體育文化方嚮的研究,具有多年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術經曆和實踐經驗,對我國民族體育研究的現狀和趨勢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並有超過450天實地調研的田野經曆。獨撰或作者在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18篇,主編《運動休閑管理》、《中國民族民間體育賽事研究》,參編《體育人類學》、《民族傳統體育概論》等學術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國博七後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參與大理體育文化發展規劃製訂、我國健身氣功的現狀調查等多項橫嚮課題。先後參加瞭世界民族學人類學大會、北美體育社會學年會、亞洲體育人類學論壇、海峽兩岸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等鶯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從文化生態看民族體育:一個立體的人性觀照
前言
導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方法與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創新點
五、調查區域選擇
第一章 文化生態理論及其應用拓展
一、文化生態學的産生與發展
(一)國外文化生態學發展概述
(二)國內文化生態學研究概況
二、文化生態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文化生態的含義、構成及分類
(二)文化生態的特徵與運行機理
(三)文化生態的變遷與失衡
(四)文化生態的保護與發展
三、運用文化生態理論開展研究的意義
四、文化生態理論的研究主題與著力點
(一)文化生態理論的研究主題
(二)文化生態理論研究的著力點
五、文化生態理論的應用拓展
(一)民族文化生態
(二)民族體育文化生態
第二章 民族體育的項目特點和生態發展定位
一、民族體育的項目特點
(一)依托自然,協調身心
(二)形式多樣,意境和諧
(三)健身效果明顯,富含養生知識
(四)休閑品位高,娛樂效果好
(五)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特徵顯著
二、民族體育的生態發展定位
(一)傳播生態思想
(二)引領健康潮流
(三)促進休閑生活
(四)傳承民族文化
(五)開拓體育市場
(六)擴大體育人口
(七)帶動文化消費
(八)維護社會穩定
第三章 民族體育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生態特徵
第四章 民族體育的文化生態現狀
第五章 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睏境及其根源
第六章 睏境之後的思考:民族體育發展的生態訴求與理性思考
第七章 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發展機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第八章 啓示與藉鑒: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發展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 睏境突破與發展的根本齣路:民族體育生態發展模式的提齣
第十章 民族體育文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走嚮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傢園。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傢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是維係民族存在的根本,是維係民族團結和凝聚的紐帶,是促進民族進步的思想保證和精神載體,其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瞭根,就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裏,更不知道自己去嚮何方。
文化的生態平衡是維係文化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精神傢園的最終保證。文化生態學是建立在文化學和生態學基礎上的一門新興交叉性學科,就文化自身來說,文化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聯係的、動態的,這與生態是不謀而閤的,可以說文化與生態是具有共性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與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傢園。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代代人長期積纍的精華,極大地豐富瞭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嚮心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閤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民族文化,對內是各民族的精神傢園,能夠增強凝聚力和嚮心力,對外則發揮著維護國傢文化安全、保持社會安定的作用,能夠增強民族親和力和影響力。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閤實力顯著增強,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同時受經濟全球化和消費型文化的衝擊,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正在加快流失,許多文化遺産處於瀕危狀態,我國文化多樣性優勢正在不斷喪失,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現狀堪憂。
民族體育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傢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産。屬於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文化是個生態係統,民族體育文化也是如此,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發展問題,屬於民族文化、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民族文化復興、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一個需要重要內容。如何實現民族體育的生態維護和快速發展,保護和維護少數民族群眾的體育權利和體育利益,值得認真思考。20世紀50年代後以斯圖爾德為首的美國文化生態學派提齣瞭“文化生態”的理念,其主旨就是以一種類似自然生態的概念,把人類文化的各個部分看成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而正是這樣互相作用的方式纔使得人類的文化曆久不衰,導嚮平衡。基於以上的考慮,本研究選擇“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睏境與發展”作為研究主題,多次深入西南民族地區,就民族體育文化生態進行實地考察,並圍繞以下主題展開瞭較為深入的研究:一是民族體育的文化生態現狀及睏境分析,包括睏境分類、錶現、特徵及其根源;二是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發展的訴求、睏惑與理性思考;三是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睏境的突破思路與措施等。
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嚮自由的一步。①”透析民族體育文化生態的睏境及根源,探討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符閤民眾基本需求的民族體育生態發展模式,是對黨和國傢提齣的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呼應,這對於破解當前民族體育生態危機的睏局、修復和保護民族體育文化生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鄉土的韻律:中國鄉村體育的百年迴響》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追溯中國鄉村體育百年來的發展脈絡,以史為鑒,探究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麵臨的挑戰以及蘊含的巨大潛能。作者以深厚的田野調查和紮實的史料考證為基礎,勾勒齣一幅幅生動鮮活的鄉村體育圖景,展現瞭中國農民在勞作之餘,如何通過體育活動傳承文化、維係社群、調適身心,並與不斷變遷的社會環境互動。 第一章 鄉土體育的萌芽與演變:從農耕文明到近代社會 本章聚焦於近代以前,中國鄉村體育的初步形態。我們將考察農耕文明中與生産生活緊密結閤的體育活動,如農事技藝的演練、節慶祭祀中的習俗性體育、以及民間武術的傳承。這些活動不僅是體能鍛煉的方式,更是承載著地方認同、宗教信仰和道德教化的重要載體。隨著近代中國社會轉型,鄉村經濟結構、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鄉土體育也麵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本章將梳理這一時期的社會思潮對鄉村體育的影響,考察西方體育觀念的傳入以及其在中國鄉村的早期實踐,並探討民間體育在應對時代變遷中所展現齣的生命力。 第二章 鄉土體育的傳承與創新:共和國初期的探索與實踐 新中國成立後,鄉村體育的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本章著重分析在國傢政策導嚮下,鄉村體育如何被納入國傢體育發展體係,以及其在基層社會的推廣與實踐。我們將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如建國初期、農業閤作化時期、人民公社時期)的體育政策如何影響鄉村體育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和普及程度。同時,本章也將關注在這一時期,鄉村體育在保障人民健康、促進農村文化建設、以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等方麵所發揮的作用。此外,還將探討在集體主義和國傢主導的背景下,鄉村體育如何吸收和改造傳統體育項目,並形成新的特色。 第三章 鄉土體育的變遷與復蘇:改革開放後的挑戰與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鄉村經曆瞭前所未有的社會經濟變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口的城市化遷移、以及農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都對傳統的鄉村體育帶來瞭深刻的影響。本章將深入分析市場經濟對鄉村體育的衝擊,例如體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商業化運作的引入及其對傳統體育生態的影響。同時,也將關注改革開放後鄉村體育的變遷,包括部分傳統體育項目的式微,以及新興體育活動的齣現。然而,睏境之中也孕育著新的希望。本章還將探討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鄉村體育如何開始齣現復蘇的跡象,例如農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地方政府對鄉土體育的重新重視、以及鄉村旅遊與體育的結閤等。 第四章 鄉土體育的多元主體:農民、村落與國傢 鄉村體育的發展並非單一力量推動,而是由多元主體共同塑造。本章將聚焦於鄉村體育的幾個關鍵主體,深入分析他們在中國鄉村體育體係中的角色、互動關係以及各自麵臨的挑戰。首先,我們將考察農民作為鄉村體育最根本的參與者和傳承者,他們的體育需求、參與熱情、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體育實踐。其次,我們將探討村落作為鄉村體育的傳統載體,村規民約、地方習俗、以及村落組織在體育活動中的作用。最後,我們將分析國傢在鄉村體育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包括政策製定、資源投入、以及對體育文化的引導。本章將通過分析這些主體的互動,揭示鄉村體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復雜性。 第五章 鄉土體育的文化基因:傳統、習俗與身份認同 本章將深入挖掘鄉土體育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基因,探究其如何與中國傳統文化、地方習俗以及農民的身份認同緊密相連。我們將考察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分析其在漫長的曆史演變中,如何被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例如與祈福、祭祀、軍事訓練、以及社交娛樂等方麵的關聯。同時,本章還將重點探討鄉土體育在維係和塑造農民的身份認同方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鄉土體育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凝聚鄉土情感、以及構建地方歸屬感的重要方式。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案例研究,展現鄉土體育如何成為鄉村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延續的生動載體。 第六章 鄉土體育的實踐智慧:民間組織、傳承人與創新活力 本章將聚焦於鄉村體育實踐中的具體智慧與創新力量。我們將深入考察在缺乏宏觀政策支持或資源投入的情況下,民間力量如何通過自發組織、口傳心授等方式,頑強地維係和發展著鄉土體育。我們將重點介紹那些默默奉獻的民間體育組織,以及那些承載著寶貴技藝和知識的傳承人,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鄉村體育生命力的最佳證明。同時,本章還將探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鄉土體育的創新活力體現在何處。例如,如何將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理念相結閤,如何利用新媒體傳播鄉土體育文化,以及如何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體育旅遊産品等。這些實踐智慧和創新活力,為鄉村體育的未來發展提供瞭重要的啓示。 第七章 鄉土體育的未來圖景:挑戰、機遇與發展路徑 麵對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鄉土體育的未來發展將走嚮何方?本章將對前麵章節的分析進行總結和升華,並對鄉土體育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我們將係統梳理當前鄉土體育麵臨的主要挑戰,例如城鄉差距拉大、年輕人體育參與度下降、傳統技藝後繼乏人、以及文化傳承的睏境等。同時,也將深入分析鄉土體育所蘊含的巨大發展機遇,例如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等。基於對挑戰與機遇的辯證分析,本章將提齣一係列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包括加強政策扶持、促進多元投入、創新傳承方式、融閤現代科技、以及構建可持續的鄉土體育生態係統等,為鄉土體育的復興和繁榮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結語 《鄉土的韻律:中國鄉村體育的百年迴響》是一次對中國鄉村體育深沉的文化迴望,也是一次對鄉土體育生命力的有力證明。本書試圖撥開曆史的迷霧,展現鄉土體育在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地位,探究其在時代變遷中的堅韌不拔,並為鄉土體育的未來發展提供深刻的思考和寶貴的藉鑒。它不僅是對中國鄉村體育史的一次全麵梳理,更是對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一次生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