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範式疏淡於理論提煉,學科範式則賦予西方“他者”標準,兩者都不能揭示中國古代目錄學的本質。本書旨在迴歸中國傳統文化語境,從古代目錄形式和內容的總和齣發,勾勒具有普遍解釋力的理論框架。作者認為,古代目錄以文獻單元的標引(著錄、提要)和文獻單元關係的揭示(分類、序言)為形式,通過主體介入的導嚮性話語,確認客體文獻的價值論存在,文獻背後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一性。由此建構的書目是一個兼具檢索技術、學術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統一體係,並構成瞭與傳統文明之間彼此型塑、互為因果的動態關係。本書可供古典文獻學、圖書館學等涉及目錄學專業的師生閱讀,亦麵嚮廣義文史領域的讀者。
傅榮賢(1966—),江蘇省鹽城市人,哲學博士。曾任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學教授,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大學圖書館學報》和《山東圖書館學刊》編委,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項,齣版專著6部,發錶CSSCI論文80餘篇,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奬3項。
第一章 緒論
一、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研究意義
二、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研究現狀
三、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國古代目錄的內容旨趣和形式結構
第一節 中國古代目錄的內容旨趣
一、“部次條彆”的檢索功能
二、古代目錄學的學術價值
三、“申明大道”的超越旨趣
四、中國古代目錄學三大內容旨趣之間的內在統一關係
第二節 中國古代目錄的形式結構
一、文獻單元的描述和標引
二、文獻單元關係的組成與揭示
三、古代目錄中的其他形態因子
四、形式結構諸要素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中國古代目錄的文獻標引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獻的本質
一、現代文獻的本質及其現代目錄對文獻的標引
二、中國古代文獻的本質
三、中國古代目錄的文獻標引
第二節 中國古代目錄的著錄
一、著錄範圍
二、著錄內容
三、著錄格式
四、中國古代書目著錄的核心特徵
第三節 中國古代目錄的提要
一、提要的源起
二、劉嚮“條其篇目,撮其旨意”的敘錄
三、劉嚮以後古代目錄提要體式的曆史演變
四、中國古代目錄提要的核心特徵
第四章 中國古代目錄的文獻組織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獻之間的關係
一、現代文獻之間的關係及其目錄組織
二、古代文獻之間的關係
三、基於文獻關係認知的古代目錄組織
第二節 分類在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地位及其曆史流變
一、分類在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地位
二、中國古代目錄分類簡史
第三節 中國古代目錄分類體係的宏觀建構
一、類錶的宏觀體係
二、《七略》中的陰陽五行秩序
三、古代目錄中的天道秩序和人道秩序
第四節 中國古代目錄的具體類彆及其建構原則
一、中國古代目錄基本大類(一級類目)的建構
二、類錶的縱嚮結構
三、類錶的橫嚮結構
四、具體文獻對類目設置的影響
第五節 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分類標識和分類類名
一、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分類標記
二、中國古代目錄中的類名
三、中國古代目錄中類名的來源
四、類名的知識論內涵和價值論內涵
五、古代目錄類名的本質:兼與現代類名比較
第六節 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具體文獻歸類
一、有關具體文獻歸類的研究現狀
二、具體文獻在類目中的類彆確定
三、具體文獻在橫嚮綫性次序中的位置選擇
第七節 中國古代目錄中的序言
一、曆代目錄序言概況…293
二、古代目錄序言——以《漢誌》為例
三、中國古代目錄序言的史料來源
四、對序言價值的再認識
第五章 中國古代目錄學的本質及其現代價值
一、中國古代目錄學的本質
(一)文獻的主體性及其讀者主體的介入
(二)古代目錄對文獻本質的定位及其對讀者文獻認知的規範
二、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現代價值
(一)反思文獻的知識論定位
(二)反思目錄的客觀化追求
(三)反思作為唯一認知方式的理性原則
(四)反思西方一元論中心的世界文化取嚮
三、中國古代目錄學的主要缺失及其中西目錄學的有機融閤
(一)中國古代目錄學的主要缺失
(二)中西目錄學的有機融閤
緻 謝
如果從一個長期關注古代典籍整理的讀者的角度來看,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為細緻的“索引地圖”。它不是簡單地介紹“有哪些書”,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書是如何被記錄、分類和流傳的”,這對於理解古代知識體係的構建邏輯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避諱”和“題跋”在目錄學中的功能分析部分,這些看似枝微末節的細節,恰恰是洞察古人思維方式和信息管理策略的關鍵。通過閱讀這些分析,我對自己過去閱讀古籍時的一些盲區有瞭豁然開朗的認識,仿佛拿到瞭一把解鎖古代圖書館管理密碼的鑰匙,大大提升瞭我今後查閱和鑒賞古籍的能力維度。
評分與其他同類著作相比,本書的視野似乎更加開闊,它沒有將目錄學局限在一個孤立的文獻學分支中,而是將其置於整個中國文化史的宏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不僅涉及傳統的館閣藏書製度,還觸及瞭私人藏書樓的興衰、抄本與刻本的流傳差異如何反作用於目錄的編纂,甚至探討瞭印刷技術進步對知識傳播格局的深遠影響。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視角,使得原本側重於技術層麵的研究,增添瞭豐富的曆史縱深感。讀完後,感覺對古代士大夫階層與知識傳承的關係有瞭更立體、更立體的認知,不再是抽象的教條,而是鮮活的曆史圖景。
評分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文獻的考證和梳理,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我關注到其中對某一特定時期目錄學發展脈絡的梳理,邏輯層次分明,論證過程環環相扣,很少齣現跳躍性的推斷。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對既有結論的重復敘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原始史料,試圖構建一個更具原創性的分析框架。特彆是對於一些流傳已久但存疑的記載,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采信或否定,而是采取瞭審慎的比較和批判性審視的態度,這種求真務實的學風,在當前的學術風氣中尤為可貴。讀來讓人感到,作者是在與古代的文獻進行一場深入而耐心的對話,而非單嚮度的信息灌輸。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著實令人眼前一亮,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摸上去有種沉甸甸的質感,油墨的印製清晰細膩,即便是早期的古籍影印部分也保持瞭相當高的可讀性。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下的功夫,比如書脊的設計,既古典又不失現代感,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風景。開本適中,便於攜帶和日常閱讀,不像有些學術著作動輒就是巨大的平裝本,捧在手裏總覺得有些吃力。從初次翻閱時的視覺體驗來看,這套書無疑是經過精心策劃和打磨的成品,看得齣齣版方在發行這套書時投入瞭巨大的心力,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更注重瞭閱讀體驗的完整性和收藏價值的提升。這樣的用心,對於一個愛書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加分項。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行文風格上展現齣一種獨特的文人氣與學人氣的完美融閤。一方麵,語言精準,術語運用得當,體現瞭學術的規範性;另一方麵,敘述又不失韻味,偶爾穿插的典故和引述,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理論闡述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闡述某個目錄編纂體例的演變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羅列枯燥的條文,而是巧妙地嵌入瞭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讓讀者能夠理解為何會齣現那樣的編排方式。這種敘事技巧,極大地降低瞭專業知識的理解門檻,對於非專業背景的愛好者來說,也提供瞭極佳的閱讀樂趣,使知識的吸收過程變得愉悅而非煎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