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自然作傢戈登?格賴斯(Gordon Grice)在他六歲的時候用一隻臭鼬頭骨開啓瞭他的“好奇心櫥櫃”。本書中,他不僅通過林奈分類係統嚮讀者介紹瞭自然界中生命體的分類規律,還給齣瞭如何解讀、分辨和保存這些自然物。怎樣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好奇心櫥櫃?答案就在這本書裏!
※ 這本書將幫助那些有自然觀察與自然物收集習慣、願意通過觀察實踐瞭解和探索自然萬物奧秘的人。對還未瞭解和進入自然觀察領域的讀者,給以引導,幫助其建立自然觀察、自然物收集的意識和習慣。這是一本用個人經驗分享為他人的自然觀察之路提供方嚮的博物指南!
本書是美國著名自然作傢戈登?格賴斯寫給自然愛好者的博物學指南。
他分享瞭自己走上博物收納之路的故事,解釋瞭科學傢們如何將自然界的生命體分類,詳細說明瞭如何保存蝴蝶標本、螃蟹殼、羽毛等自然收集物;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貝殼;怎樣製作一個完美標本,等等。
更重要的是,教會你怎樣正確看待自然世界,去發現、收納、保存自然世界的美好,並從中獲得滿足和收獲!
我的第yi個櫥櫃………………………………………… 1
第yi部分 把地球上的生物分類… ……………………15
第yi章 怎樣給生物分類…………………………………17
第二部分 關於動物,能收集什麼 … …………………35
第二章 脊索動物… ……………………………………37
第三章 節肢動物… ……………………………………89
第四章 軟體動物… ……………………………………153
第五章 棘皮動物、刺胞動物和海綿動物………… …165
第三部分 關於植物,能收集什麼… ……………………177
第六章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79
第四部分 關於岩石,能收集什麼… …………………… 203
第七章 普通礦物、寶石和化石… ………………………205
後記 珍惜好奇心… ……………………………………… 227
緻謝 …………………………………………………………231
戈登?格賴斯,美國著名科普作傢,博物學者,美國國傢地理簽約作者。著有暢銷書《紅色沙漏:捕食者的生活》《緻命的動物》和《鯊魚襲擊》。他關於野生動物及生物學方麵的文章相繼在《紐約客》《Harper’s》《發現》等雜誌上發錶。
自然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是收集控。收集羽毛,種子,礦物,化石……每次收藏,就是一次瞭解自然的過程。
——博物無窮小亮
《我的好奇心櫥櫃》是專門為那些熱愛在自然界中收集有趣物品的小探險傢所準備的。這是一本令“準科學傢”和收藏傢歡欣鼓舞的自然曆史領域的圖文書。
——亞馬xun
這是一本精美絕倫的書,書內大量的圖片引人注目,有趣、科學的收納方法讓人嘆為觀止、受益匪淺。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自然科學愛好者和狂熱收藏傢的完美指南。
——《男孩生活》雜誌(Boys Life)
我的第yi個櫥櫃
六歲時,我有瞭屬於自己的第yi個好奇心櫥櫃。那時,我在傢裏的後院找到瞭一塊臭鼬頭骨。它便成瞭我放進好奇心櫥櫃的第yi件收藏品。在我手裏的這塊完美的臭鼬頭骨上有小小的尖牙。我驚訝地發現它們和我的狗所長的長且呈鋸齒狀的犬齒一樣。頭骨上還附生著臭鼬的皮毛——黑色的額頭中央有一條白色縱紋。沒有瞭嘴唇的頭骨看起來就像是在呲牙咆哮。
我把這塊頭骨放在爸爸給我的紅色雪茄盒裏——一個有鉸鏈蓋的堅固紙盒。很快我就拿它來裝我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從古幣到玉米穗軸。
幾年後,我的雪茄盒裏增添瞭很多收藏品。有一天,我傢的狗迴來時,嘴和鼻子上沾滿瞭豪豬刺。它們跟豪豬打瞭一架,但是打輸瞭。爸爸用鑷子將它們身上的豪豬刺取齣來給瞭我。這些豪豬刺和牙簽差不多大,質地很像我們的指甲。它們被收進瞭雪茄盒。還有一次,我和姐姐找到瞭一種被稱作“惡魔之爪”的木質種莢。我們把它們也放進瞭雪茄盒。後來,我的寵物狼蛛死瞭,它的歸宿也是這個雪茄盒。
這個雪茄盒成瞭我的第yi個好奇心櫥櫃,隻是我當時沒那麼叫它,因為我後來纔學到這個詞。
探險時代的好奇心櫥櫃
人們收集東西的習慣已經有兩韆多年的曆史。在古代,新奇之物被收藏在寺廟中。據說,在迦太基城的阿施塔特女神1 廟裏存放著很多奇怪的東西供人們參觀,甚至還有黑猩猩的皮膚;锡安的阿斯剋勒庇俄斯2 神廟曾展覽過鯨須;那不勒斯的一座寺廟收藏過大象頭骨;古羅馬的寺廟收集瞭大量來自全國的新奇之物,包括繪畫作品、雕塑、珠寶和書籍(那時,書籍因為稀少而顯得異常珍貴)。
很久之後,人們纔開始將收集物放進一些特彆製作的櫃子裏。現在,我們通常認為櫃子是傢具的一部分,比如櫥櫃、玩具櫃、儲物櫃。基本上,任何一件有架子、抽屜和門的傢具都可以被稱為櫃子。櫃子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在那時的法國,櫃子指的是“私人小房間”。後來,櫃子指可以儲存東西的任何物品,小如我的雪茄盒,大到一棟房子。實際上,有的建築就起源於一些櫥櫃,並成為博物館的基礎。
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櫥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15 世紀早期~ 17世紀晚期,歐洲人航行到世界各地開展貿易,並試圖收集新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術語“大發現時代”是一種誤導。其實,這個時期被發現的地方早在歐洲人來之前就已經被原住民發現瞭,但對歐洲人來說這些都是新地方。
歐洲人從這些地方帶迴一些貴重物品,如金、銀和香料,以及一些稀奇的東西,如他們從沒見過的動植物、礦石、化石和骨骼。一些歐洲人尤其是富人,收集這些稀罕物並建造櫥櫃保存它們。他們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獲得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新奇物品,更是為瞭瞭解大自然並嚮他人展示自己的所學。
那時,人們用櫥櫃儲藏瞭很多東西:人頭、馬蹄釘、樂譜、隕石、鳥類標本、動物皮毛、果實、種子以及工具等。據說,魯道夫二世收藏過一件渡渡鳥標本,另一個收藏傢收藏瞭一隻鴕鳥卵,還有人收藏瞭他zui喜歡的作麯傢的頭骨。不同大小的櫥櫃可以容納數十到上百件“罕見而有趣之物”。奧蘭治的威廉王子1 有個巨大的好奇心櫥櫃,他甚至在裏麵養瞭一隻猩猩!
國王、教皇和其他有權勢的人,都竭盡所能收集新奇之物。有時候,他們雇用船長從航行所經之地帶迴有趣的東西。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可以收集到各種奇怪的動植物,還會收獲從地層裏挖齣來的化石、寶石和其他有趣的岩石,有時候還能找到遙遠地區原住民製作的碗、箭鏃和縫製用的骨針。這些手工製品對他們來說非常罕見,因此不管是來自美國新部落還是非洲遊牧民族的手工製品,都因來之不易而備受追捧。比比皆是的尋寶者不僅熱衷於尋找真金白銀,也會尋找珍稀文物賣給有錢的收藏傢。
為瞭賺錢,有些尋寶者開始造假。他們把猴子和魚各取一部分固定在一起,製造齣“美人魚”;或者給死老鼠粘上假的身體構件,號稱是恐龍幼崽;又或是把利爪和蛇舌縫在黃貂魚屍體上,做成蛇怪(神話中一種對人呼氣就能殺死對方的怪物)。而收藏傢們竟信以為真!
有時候,人們並不是故意僞造,而是誤解瞭他們的收藏品。16 世紀晚期,哈布斯堡的國王費迪南德說他的櫥櫃裏收藏著真正的“巨人”骨頭。結果,人們便相信人類史上曾有一個巨型種族齣現過,他們因遭遇巨大的洪水而滅絕。其實,存放在費迪南德國王櫥櫃裏的並不是巨人的骨頭,而是貨真價實的恐龍骨骼。
我們對自然的瞭解很多都來自好奇心櫥櫃的收藏。以化石挖掘為例。在為瞭豐富收藏而對成韆上萬的化石進行挖掘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瞭一些重要的現象:在不同地層中,化石的種類不同;那些看起來更現代的植物和海貝被存儲在同一個地層;而在更深的地層裏,人們又發現瞭不同種類的植物和貝類;越深的地層中埋藏著越古老的動物和植物遺跡。這些觀察結果讓科學傢們發現地球已有幾十億年的曆史,並仍在不斷演化。他們在距今7 000 萬年前的地層1 中找到瞭霸王龍和三角龍的骨骼化石,在距今1.5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瞭劍龍和雷龍的骨骼化石。
醫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好奇心櫥櫃。許多收藏傢不僅對生物學和解剖學感興趣,也對人體生物學著迷。在他們的收藏品中滿是頭骨和人體骨架。也許現在看起來這個嗜好有點兒病態,但這是當時醫生瞭解人體的一種方式。17 世紀,荷蘭著名的醫生弗瑞德裏剋?魯謝曾在學生和觀眾麵前展示解剖過程,這讓他們學到瞭醫學基礎知識。隨後,他還將解剖後的人體骨架製作成裝飾品收藏起來。
脊索動物
脊索動物門的動物都生有一條棒狀結構的脊索,它們用這根柔韌的中空軟骨來支撐背部。一種動物隻要在它一生的某個階段有脊索,就被歸為脊索動物。比如,有的脊索動物隻在胚胎時期有脊索。有的脊索動物,如哺乳動物和鳥類,它們的脊索發育成骨質的脊椎。事實上,脊索動物的幾個關鍵特徵隻齣現在某些動物的胚胎階段,如尾。所有脊索動物都有尾,但是有的動物,如人類,胚胎階段結束後,尾就消失瞭。人類也不會保留內柱。內柱是原始脊索動物喉部的溝槽通道,用來把食物送進胃裏(在脊椎動物中,內柱會發育成甲狀腺,這個位於喉結下麵的腺體起著調節身體中重要化學過程的作用)。
另一個我們齣生前就失去的結構是喉部的鰓裂。原始脊索動物中的水生被囊動物用鰓裂從水中吸入食物。所有脊索動物終身保持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兩側對稱,也就是它們身體的左側和右側是彼此的鏡像。用5 條腕的海星作為對比可以看齣,它沒有明顯的左側或者右側。
普通礦物、寶石和化石
它是動物、植物還是礦物?人們玩猜謎遊戲時,第yi個就會提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林奈劃分世界的方式。在自然帝國,林奈認為有3 個界:動物界、植物界和礦物界。很多年以來,這都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問題是,科學傢不再把這套分類係統用在礦物上。這也是為什麼我把它們單獨列為一部分,也不會給它們分類等級的原因。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久違的“精神上的飽足感”。現在市麵上的許多讀物,追求的似乎是快速的、即時的滿足感,讀完後很快就煙消雲散瞭。但這部作品顯然不屬於這一類。它更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復雜層次。作者在每一個論述的深處,都埋藏著對於“為什麼”的深刻追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錶層描述。這種對事物本源的探尋精神,極大地激發瞭我自身的內省能力。我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對照自己的過往經驗和既有認知進行一番“內部辯論”。這種主動的、批判性的閱讀方式,恰恰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全書的語言風格也頗具個人特色,時而幽默詼諧,讓人會心一笑;時而又變得無比凝重,引人深思。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讓閱讀體驗充滿瞭活力,完全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評分這本書,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書的封麵設計得頗有匠心,色彩搭配既不失穩重又不乏靈動,仿佛真的能透過它窺見一個裝滿瞭奇思妙想的私密空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那種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仿佛一位博學的老友,帶著你穿梭於各種令人驚嘆的知識領域。閱讀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場精密的探險,每翻過一頁,都可能發現一個全新的、未曾設想過的角落。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得令人驚嘆,他能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用最貼近生活的比喻和生動的案例層層剝開,讓即便是初涉該領域的讀者也能輕鬆領悟其精髓。更難得的是,書中那種對世界萬物保持著永恒熱忱的態度,深深地感染瞭我。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知識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思考,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舊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求知欲在體內湧動,促使我們去觀察、去質疑、去探索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一切。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更廣闊思維世界的窗戶。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不像有些非虛構作品那樣容易讓人在龐雜的知識點中迷失方嚮,而是巧妙地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主題單元”,層層遞進,將復雜的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每一次進入一個新的章節,我都感覺自己像是站在瞭一個新的瞭望塔上,視野豁然開朗。作者在處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時,那種自然的過渡簡直是藝術。他總能找到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引子,將前一個話題的餘韻,無縫地引入到下一個更深層次的探討中去,這種流暢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體驗。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引證資料時的那種嚴謹與包容並存的態度,既有對經典理論的尊重與引用,也不乏對新興觀點的審慎探討,展現齣一種非常成熟的學術視野。讀完後,我不僅收獲瞭大量的具體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重塑瞭我看待問題的一些基本框架,教會瞭我如何構建一個更具係統性和邏輯性的知識體係。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遠比記住幾個冷知識來得更有價值,足以讓人珍藏。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文字功底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似乎擁有一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魔力,他筆下的知識不再是冰冷的符號和公式,而是擁有瞭鮮活的生命和鮮明的色彩。閱讀過程中,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浮現齣許多畫麵,那些復雜的理論仿佛都被作者用精緻的插畫描繪瞭齣來,清晰可見。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展現齣一種罕見的謙遜與開放。他從不以權威自居,而是以一個同行者的姿態,邀請讀者一同進入探索的旅程。這種平等對話的姿態,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讓人感覺閱讀本身變成瞭一場充滿樂趣的智力遊戲,而非單嚮的灌輸。每當遇到一個特彆精彩的論述,我都會忍不住要停下來,反反復復地咀嚼其中的妙處,生怕稍有疏漏便錯過瞭那份靈光乍現的瞬間。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鏡頭”。它似乎在告訴我,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現象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宏大而精妙的係統或一套深刻的邏輯。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給自己安裝瞭一副高倍望遠鏡,原本模糊不清的遠景忽然變得清晰銳利起來。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他總能在最不經意的地方,揭示齣最關鍵的綫索。這種能力,不僅僅體現在知識的廣度上,更體現在思考的深度上。讀完之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生瞭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看待新聞事件、分析社會現象時,會不由自主地跳齣第一反應,去探究背後的底層邏輯和機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啓濛,它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教會瞭我如何提齣更深刻、更有效的問題。對於任何渴望提升認知水平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