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人文卷:做一个有趣的人

开讲啦·人文卷:做一个有趣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 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人文社科
  • 文化
  • 思想
  • 知识
  • 趣味
  • 开讲啦
  • 名家讲座
  • 个人成长
  • 思维方式
  • 大众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4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646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韩美林、刘强东、阿来、谢飞、赵季平、麦家、聂卫平、丘成桐、陈履生、王百姓、夏伯渝、朱和平、李宁、杨扬、中国女排队员、陈祝全、董明珠、王巍、吴季、王陇德、王辰、李小鹰,青年榜样对过自身的故事,诠释了怎样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怎样成为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并于青春、梦想、信念、人生、思想、精神、兴趣、坚持、改变……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光亮。

◎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热泪盈眶;总有一句话,让你奋发向上。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谁没有过迷茫,只是,我们在最初的时候,遇到了可以启发我们的人与事,这本书中的这些人、这些事儿,或许,恰恰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内容简介

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可能?

跟随你的内心,让梦回到开始的地方。

关于人生,我们谈论很多,但有时还是找不到通向未来的路。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人生的样子,却可以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书中,记录了青年榜样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从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趣的人,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到怎样改变这个世界。嘉宾们分享了自己关于青春、成长、梦想、奋斗的所思所想,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告诉青年一代: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开讲啦》官方授权图书,书中收录了嘉宾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成长故事,充满了正能量的演讲中包含他们关于人生的思考,对于未来的憧憬,同时解答了青年们心中的困惑。他们阐释了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生活,怎样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他们的人生中,我们或许能看到未来的路。


作者简介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类电视频道,是中央电视台第~套节目,于1958年9月2日开播。

《开讲啦》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的优秀重点电视节目。节目面向中国的青年观众群体,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嘉宾,以演讲为载体,传递正能量,聆听思想的声音。节目于每周六22:3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每期50分钟。节目自2012年开播以来,已累计播出200余期。2016年,《开讲啦》实现转型升级,用主动的姿态讲述中国故事,由过去个人奋斗的个体故事上升到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励志,再次受到青年人的热捧。


精彩书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韩美林

我们出门的时候兜空空的,晚上回来得鼓鼓的,这才叫汉子,这才叫有本事,男汉子、女汉子都得这个样子。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 刘强东

如果问今天我觉得*骄傲自豪的是什么,根据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我觉得就是能够给我们公司70%来自农村的兄弟们,带来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阿来

故乡是让我们抵达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

著名作曲家 赵季平

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得用16个字来概括: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这么多年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 麦家

今后你们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去做什么,都不要让自己的心空了。心空了黄金是填不满的;心空了陷阱无处不在。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进了的陷阱,那我建议你们不妨向我学习,爬出来,重新出发。

中国著名围棋职业运动员 聂卫平

能成大才的人,一定是非常冷静的,遇到挫折的时候泰然地就过去了,正如清风拂山岗。无论做什么工作,上学也好,干什么也好,要有个平常心做好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 丘成桐

(做学问)乐趣是无穷的,可是不要太斤斤计较是否能一举成名,人一生总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这么多年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凡是我特别想干的事,我不去干;凡是我不想干的事不要被别人拉着去干。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我做事的基本准则:顺势。

勇攀珠峰的无腿老人 夏伯渝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想到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后想干什么,就努力去奋斗,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我按照我的思路去干,只要坚持下去,我想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成果。

奥运冠军、李宁品牌创始人 李宁

我认为很多事情贵在坚持,重点在于你自己是否认定了这个目标,认定自己要去追求,只要你坚持追求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女排队员

我觉得女排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上,更多的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觉得这种专注度适合于各行各业,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现在真正缺乏的“工匠精神”,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国家品格”,甚至我们现在在这里更愿意把它叫作“女排精神”。


目录

序 / VI

画一辈子不重样,因为我双脚踏在土地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 / X

汉子就要顶天立地 / 2

艺术家就要到基层去 / 4

让中国文化“杀”到西方去 / 7

让梦想回到开始的地方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 / 10

我出身于穷苦的农村 / 12

怀揣周游世界的梦想 / 14

渴望公平的农村娃 / 17

物质上的匮乏难掩精神上的愉悦 / 19

故乡,世界的起点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 / 22

想逃,却逃不出的故乡 / 24

书写,让我与故乡达成和解 / 27

家风,从《谢觉哉家书》谈起

中国著名导演,谢飞 / 34

我从未真正了解我的父亲 / 36

父亲的乡愁 / 37

清廉的家风 / 39

亲情的根本 / 40

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 44

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46

逆向思考并持之以恒 / 49

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

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 / 54

有时候,慢比快更考验一个人 / 56

在可以顺流而下的时候,依然逆流而上 / 60

人类为什么输给了机器

中国著名围棋职业运动员,聂卫平 / 64

人机大战,颠覆了我对电脑的看法 / 66

无论做什么,平常心最重要 / 69

你为什么学不好数学?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 / 74

做什么学问都要凭兴趣 / 76

不懂不怕,慢慢就会懂了 / 78

灵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 / 80

每个人都应该走进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 84

博物馆是国家和城市文化的窗口 / 86

博物馆应该成为公众的文化依赖 / 89

博物馆的“中国梦” / 90

命悬一线的选择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王百姓 / 94

30多年,20000多枚炸弹 / 96

背负亲人的牵挂,一路前行 / 101

我为什么要再出发

勇攀珠峰的无腿老人,夏伯渝 / 106

做出放弃的决定比登山还难 / 108

什么也阻挡不了梦想的脚步 / 112

信仰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朱和平 / 116

信仰就是一个人前进的明灯 / 118

把握信仰高地,传承我们的中国魂 / 120

不要轻易放弃

奥运冠军、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 / 124

梦想,贵在坚持 / 126

奥运会点火,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 129

体育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国际奥委会委员、我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 / 134

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 136

重回国家队,重新看待体育 / 140

掀翻东道主,我们不设退路

中国女排队员,惠若琪、丁霞、袁心玥 / 146

惠若琪:两次手术,两次从头开始 / 148

丁霞:团队让我忘记紧张 / 153

袁心玥:大嗓门背后的背水一战 / 155

拥抱世界,共享未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节目第一站 新加坡(之一) / 160

陈祝全:打破你内心的局限 / 162

高福:合作助推创新 / 168

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节目第一站 新加坡(之二) / 174

董明珠:创新,改变中国制造 / 176

徐冠林:创新,新加坡不可抗拒的动力 / 182

触摸历史,对话未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节目第二站 埃及 / 188

扎西·哈瓦斯:古埃及的秘密 / 190

王巍:中华文明5000年,并非“只是个传说” / 195

仰望星空,筑梦未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节目第三站 希腊 / 204

吴季:仰望群星,筑梦未来 / 206

色诺芬·莫塞斯:穿越时空2000年 / 210

你有责任让自己健康

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 / 214

你的身体不仅属于你自己,更属于这个社会 / 216

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首要因素 / 219

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的最好办法 / 221

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 / 224

医学不是万能的 / 226

20世纪最不争的医学结论就是,吸烟危害健康 / 228

医患关系是人际间最美好的关系之一 / 231

舌尖上的安全

香料与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 / 236

味料同源 / 238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 241

一个医生的内心独白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 / 246

好医生就是把病人放到第一位 / 248

病人有事,随叫随到 / 251

学成归来酬故土 / 252

好医生,要有爱 / 255


精彩书摘

你为什么学不好数学?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

精彩语句:

(做学问)乐趣是无穷的,可是不要太计较是否能一举成名,人一生总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中学、大学初期都还不错,但是*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发觉中国的学生基本上对学问,对数学的学问,兴趣并不是太大。

所谓灵感是通过五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和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的,就好像山洪暴发,刚开始的时候山水慢慢积,越积越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引发了。这时灵感也就来了。

人物小传:

丘成桐,美籍华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囊括了“菲尔兹奖”(1982)、“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 年荣获了*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奖”的华人。他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独立演讲

做什么学问都要凭兴趣

我第一次来《开讲啦》这个舞台有点儿诚惶诚恐。我是做数学的,我每一次到中国来,有很多家长——他们的小孩子才五六岁——都满怀期待地问我:你是著名的数学家,能不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去教我的小孩子学数学。对此我有点儿啼笑皆非,因为教小孩子数学其实不是我的专长,怎么运用儿童心理学,我也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家长们有兴趣让小孩子学数学,并不是因为家长喜欢,而是期望孩子能够考试考出高分,尤其期望孩子能够高考考出高分。现在这个年头,家长们都比从前有能力了。我听说,2015 年就有差不多20 万的自费留学生到美国去了。他们都很紧张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要上美国的名校,比如Harvard(哈佛大学),或者MIT( 麻省理工学院), 或者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是一定要高分的。你的SAT(美国学术能力测试)考2200 分以下,哈佛基本上就不接受你了,根本看都不看。

我在哈佛大学差不多30 年了,也一路看着我们数学系的学生的成长。我们学生读到第4年的时候,有一个论文要作。外国学生一年总有两三篇这样的好文章,但中国学生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中学、大学初期都还不错,但是*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发觉中国的学生基本上对学问,对数学的学问,兴趣并不是太大。一方面是家长并不期望他去研究数学,因为他们认为数学是很枯燥的;同时他们认为数学对孩子的“钱”途不好,担心孩子不会得到很好的收入。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在哈佛大学30年来,没有看到过一个读数学专业拿了博士学位的学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我两个儿子都念生物,他们比我辛苦得多,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可是我们做数学的,游手好闲,走走想想,找些好的题目看看,有的时候出去旅行,比他们潇洒得多。事实上数学家毕业以后,很快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念生物的大概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够稳定下来。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是希望大家晓得读数学专业并不差。

不懂不怕,慢慢就会懂了

我讲讲我自己的经验。14 岁那年,我父亲突然去世,我们想都没想过会有这个可能。我们家有8个小孩子,我母亲一个人要撑住这个家让我们能够生存下去。我自己也下了不少功夫,去做家教帮补一些家用。那是我人生里*痛苦的,也是*让我成熟的一段经历。所以当有些人想攻击我、对付我的时候,我就讲我在14 岁那年那么无助的时候,我都能够成长,我不怕任何挑战。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让我一定要读医学、工程这种学科。他们让我自己选择,选择一门我自己喜欢的学科。

我当时很受我父母的影响,尤其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学哲学的,他曾经写了一本关于西洋哲学的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关系》。家里面经常有很多学生跟他聊天,谈到希腊的哲学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学的影响,这个叫自然科学辩证法。我对这个印象很深刻,觉得数学是个很重要的学科。我那个时候才十二三岁,除了哲学,我父亲也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诗词、古文,有冯友兰的《新原道》《新原人》,有郭沫若的哲学书,有胡适之的作品,还有钱穆的历史和哲学书。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慢慢过了几十年以后,我看着看着就懂了。这是整个做学问的一个程序,我想你们应当晓得刚开始有些东西不懂没关系,慢慢看,慢慢看就会了解。

我对数学有兴趣,是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开始学了几何。我认为平面几何漂亮得不得了,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深挖它里边的内容。可是那个时候,图书馆几乎是没有的,中学里面没有图书馆,我要到公众图书馆去找这个书。我往往站在书店里面,一站就是几个钟头,因为没有钱去买书,我就站在那边看。有时候,我就在脑海里面想这些数学的定理、数学的描述应当怎样去处理。所以我很早,大约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一边走路,一边想数学、几何的问题。这个习惯形成了以后,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我的反应就是想想它的内容是什么,它能够影响到什么,能够有什么发展。所以直到50 年后的现在,我依然觉得这很重要。我当时也看很多课外的书,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出来没多久,我们在《民报》上看见了关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的报道。这些书我都看,我觉得数学的书并不比看金庸的小说差。我也看很多古典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很多其他的书我也看,像鲁迅的小说。这些书看起来好像跟数学都没有关系,可是后来我发觉看这些书其实有相当的益处。

灵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

我到现在还是以几何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可是研究几何是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一条路。1971 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对没有物质的引力场产生了很大兴趣。因为我在看爱因斯坦的方程,看来看去我也看不出来除了物质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爱因斯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方程,也是一个很漂亮的方程,所以我想解这个方程。可是这个方程是很难解的,古往今来,没多少人能够解这个方程。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看书,看到一篇文章,是个叫卡拉比的著名教授写的,他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跟我一模一样。这个问题他没办法解决,可是他写下了一个方程。我对这个方程很着迷,花了五年工夫来解,期间可以说是茶饭不思。1976 年,我终于将它解决了。解决以后,我将它应用到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等种种不同的学科里面,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有些是数学史上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因此一举成名。

由于物理学家的加入,这个学问在这30 年来成为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一个主流。很出名的物理学家和很出名的数学家联手研究这方面的学问,解决了数学上更多的猜想和更多的问题。很多媒体采访我时,第一句就问我灵感是怎么来的,那么我就讲讲。1976 年我解决卡拉比猜想的时候,恰逢我结婚没多久,我结婚两个礼拜后就将它解决了。所以我说我受到我妻子的影响很大,她给了我很好的灵感。所谓灵感是通过五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和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的,就好像山洪暴发,刚开始的时候山水慢慢积,越积越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引发了,这时灵感也就来了。可是灵感是不可能突然就来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来,没有“天才”这个概念,谁也不能突然之间就产生一个灵感。(做学问)乐趣是无穷的,可是不要太计较是否能一举成名,人一生总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小撒记录

多少年了,我们一直参加丘成桐数学竞赛,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一说数学,我就很紧张。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法律,学校方面说如果在大学一年级修高等数学,可以得4个学分,我还是没敢学。然而在丘先生眼里,数学是他一生*感兴趣、觉得*好玩的一件事,于是就玩出了数学界的*高奖项——“菲尔兹奖”,堪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甚至比诺贝尔奖的含金量还高,因为诺贝尔奖是一年评一次,“菲尔兹奖”是四年才评一次。丘先生获得的第二个奖项——“克拉福德奖”,是为了弥补诺贝尔奖当中没有数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奖项而设。第三个奖项——“沃尔夫奖”,是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人类历史上,同时得过这三个奖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丘先生,另一个是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这可以说是数学界的大满贯。丘先生说,一旦你发现了科学的美、自然的美、数学的美,这个东西是能引领你进入科学殿堂的。感谢丘先生拿出这么宝贵的时间,给我们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公开课,让我们感受了一下科学的美、自然的美、数学的美,如果它能唤起更多孩子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就从今天开始,迈出你通向数学殿堂的步伐吧。


前言/序言

一档节目和它的价值观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来隐姓埋名、无怨无悔,用自己的故事阐释了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戚发轫、毛万标、范瑞祥、杨宏、李东、胡旭东,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的航天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告诉我们什么是“志当存高远”;而通过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终站到了里约奥运会*高领奖台上的女排姑娘们,则为全国的青年人完美诠释了“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立足自身,于实处用力,才能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开讲啦》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由个体的“小我”到中国梦的“大我”,由个人奋斗的个体励志到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励志。

从节目形态来说,《开讲啦》可称为“安静”——没有廉价的笑声和简单的感官愉悦。但“安静”的背后是并不安静的思想碰撞和心灵涤荡。曾经有一位青年代表在节目中说过:“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青年人通过节目中嘉宾的分享与交流,领悟到所谓“静好”正是无数人艰辛的努力与付出,“中国梦”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气质正是《开讲啦》的魅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①开播五周年的《开讲啦》一直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一直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讲责任、讲品味、讲格调,每一期都当作开篇之作去精心打磨、精细制作。我们坚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为此,我们将不懈努力!

王晓真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兼综合频道总监

① 出自习近平同志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编者注


《开讲啦·人文卷:做一个有趣的人》是一本集结了无数闪耀智慧与生活哲思的读物。它并非关于某一个特定人物的传记,也不是一本专注于某一门学科的学术专著,而是借由一系列生动、深刻的演讲,深入探索“有趣”的本质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多重维度。 本书精选的演讲者们,来自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拥有独特的人生视角和非凡的洞察力。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思考与感悟,共同描绘出一幅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人的画卷。这里的“有趣”,绝非肤浅的滑稽或短暂的博人一笑,而是指一种由内而外的生命活力,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态度,一种能够与人建立真诚连接的能力,以及一种用独特的方式看待和解读生活的能力。 书中,你或许会听到一位科学家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焕发出生命力;你或许会邂逅一位艺术家,他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并将之升华为令人动容的作品;你或许会聆听一位历史学家,如何从斑驳的史实中挖掘出人性的共通之处,让过去的故事与当下产生深刻的回响;你也可能遇到一位社会观察家,他如何以幽默而犀利的笔触,剖析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有趣”并非天赋,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品质。本书的演讲者们,通过他们的人生实践,展示了通往“有趣”之路的多种可能。他们可能分享了自己如何跨越挑战,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灵感,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不凡的意义。他们或许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专业的知识,还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他们或许揭示了保持开放心态的关键,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 更重要的是,本书探讨的“有趣”与人际互动息息相关。一个有趣的人,往往是能够倾听他人,能够给予温暖,能够用智慧和善意去化解矛盾,能够在群体中点燃活力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同时也能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本书中的演讲者们,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的沟通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在每一次交流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开讲啦·人文卷:做一个有趣的人》并非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个思想的温床,一个灵感的火种。它鼓励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去探索自己身上那些尚未被发掘的潜能,去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通过阅读这些鲜活的生命故事和深刻的智慧分享,我们得以窥见“有趣”所蕴含的广度和深度,它关乎个体生命的精彩绽放,也关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 它会让你明白,有趣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等待着被唤醒。它可能是一次善意的玩笑,一个独到的见解,一次充满激情的分享,甚至是一次深刻的沉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以一颗开放、好奇、充满热情的心去拥抱生活,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复杂,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它。 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一场心灵的盛宴,一次智慧的启迪。它将带你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理解他人、热爱生活的旅程,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有趣,也让你的生活因此而更加斑斓多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有趣”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世界的好奇心有多强。这本书的定位是“人文卷”,这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滋养过我心灵的经典著作,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里无不充满了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表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大师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思想深度,去理解他们之所以“有趣”的原因。或许,书中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何在不同的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我个人很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燃起对未知的好奇,让我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探索,敢于去拥抱那些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相信,当我们内心足够丰富,对外在世界足够开放时,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有趣”光彩。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它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气,但又不失内涵。书的纸张触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关注的是书里提到的那些关于“有趣”的具体方法和案例。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变得有趣,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感觉自己总是笨拙地模仿,缺乏真正的灵魂。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何从平凡中发现不凡?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培养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和灵感。另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与人建立连接的技巧。一个有趣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善于沟通、懂得倾听的人。我相信,与他人的互动,也是一个人“有趣”的重要体现。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更真诚、更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它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访谈和深刻的道理,引领我自行去领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反思”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去理解那些让我们快乐和不快乐的原因。这种内省的过程,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有趣”是建立在深刻的自我认知之上的。当我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且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时,我才能更自信地去与世界互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连接”的重要性,关于如何与他人建立真诚而有意义的关系。我明白了,一个有趣的人,不应该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个体,而应该是一个能够点亮他人,也能被他人点亮的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有趣”的多种维度,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界共舞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开讲啦·人文卷:做一个有趣的人》,光是看这个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保持一份纯粹的好奇心,并且不断探索新知,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我特别喜欢“开讲啦”这个节目,因为它总能邀请到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和独特见解。而“人文卷”则暗示了这本书会更侧重于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关注和热爱的。至于“做一个有趣的人”,这更是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有趣,不仅仅是会说笑话,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一种能够点亮自己和他人生活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这种“有趣”之道的启发,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更是在情感和精神层面。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之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闪光点,并且学习如何更好地去展现它们。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不再那么单调,如何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找到乐趣。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实际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的建议。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未被雕琢的璞玉,内心深处藏着很多可能性,却不知道如何去展现。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克服惰性,如何坚持梦想的故事?我希望它能鼓励我走出舒适区,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去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我更希望它能让我明白,所谓的“有趣”,并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我相信,当我们能够真正地去热爱生活,去拥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时,我们自然就会成为那个“有趣”的人。

评分

多读书 123456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可以,很好看,物流不错

评分

印刷清晰 正版图书

评分

运送途中,书怀了一点点…………

评分

很不错的书,京东也很给力,物流特别的快速,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

很不错的书,京东也很给力,物流特别的快速,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

校长推荐我们读的,价格很实惠哦!

评分

该书装帧大气、漂亮,内容精彩,正能量满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