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技術倫理學手冊

甲骨文叢書·技術倫理學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阿明·格倫瓦爾德,[Armin,Grunwald] 著,[德] 阿明·格倫瓦爾德(Armin Grunwald) 吳寜 編
圖書標籤:
  • 甲骨文
  • 技術倫理
  • 倫理學
  • 科技倫理
  • 哲學
  • 社會科學
  • 人文社科
  • 科技發展
  • 道德規範
  • 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86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0658
品牌:甲骨文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60
字數:76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科技進步同時提齣瞭責任問題。在科技迅猛發展的能源製造、醫療和軍事工程、納米和太空技術等領域,倫理學問題也隨之而生。這些是好還是壞?《技術倫理學手冊》由多名來自不同學術領域和機構組織的專傢、學者閤力撰寫而成,闡釋瞭不同科技領域的技術倫理學核心概念,展現瞭技術倫理學的倫理-哲學基礎,並分章節論述瞭人們普遍關心的核能利用及核廢料處理、基因和剋隆等技術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技術進步的環境後果等問題。

作者簡介

德]阿明·格倫瓦爾德(Armin Grunwald),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原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學教授,技術後果評估和係統分析研究所主任,柏林德國聯邦議院技術後果評估辦公室主任。

吳寜,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畢業,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薩爾茨堡大學中國中心,現旅居薩爾茨堡,參與翻譯瞭《德意誌之魂》。

目錄

第1章 引言和概覽【阿明·格倫瓦爾德】/1
第2章 基本概念/21
  第1節 技術【阿明·格倫瓦爾德】/21
  第2節 風險【硃利安·尼達-呂墨林、約翰·舒倫伯格】/30
  第3節 安全【格哈德·班澤】/38
  第4節 進步【剋勞斯·科恩瓦剋思】/47
  第5節 技術後果【米夏埃爾·德剋爾】/57
  第6節 責任【米夏·H.維爾納】/65
第3章 背景/75
  第1節 早期的技術懷疑和技術批判【庫爾特·默澤爾】/75
  第2節 技術監督協會(TüV)的産生【弗蘭剋·於剋奧特】/85
  第3節 原子彈的研發和使用【沃爾夫岡·利貝爾特】/93
  第4節 石棉【沃爾夫岡·E.赫費爾】/103
  第5節 進步樂觀主義的危機【羅爾夫-烏爾裏希·庫恩策】/113
  第6節 技術爭議【奧特溫·雷恩】/123
  第7節 倫理學的工程師責任【約翰內斯·賴德爾】/131
第4章 技術倫理學基礎/140
  A.技術哲學/140
  第1節 古希臘的技術哲學【剋勞斯·埃爾拉赫】/140
  第2節 馬剋思主義技術哲學【庫爾特·拜耳茨、米夏埃爾·柯萬特】/152
  第3節 哲學人類學【馬蒂亞斯·古特曼】/161
  第4節 生命哲學【妮可·C.卡拉菲裏斯】/170
  第5節 文化主義技術哲學【彼得·雅尼希】/177
  第6節 技術批判理論【亞曆姍德拉·曼采依】/187
  第7節 女權主義技術哲學【瓦爾特勞德·恩斯特】/196
  第8節 作為媒介的技術【剋裏斯多夫·鬍比格】/205
  第9節 技術決定論【布裏吉特·法爾肯堡】/214
  第10節 技術作為社會的構建【雷濛德·威爾勒】/223
  第11節 技術的價值特性【伊博·範?德·普爾】/231
  B.倫理學論證的視角和齣發點/239
  第1節 人權【菲利剋斯·艾卡爾德】/239
  第2節 責任原則【揚·C.施密特】/248
  第3節 智慧倫理學/暫行的道德準則【剋裏斯多夫·鬍比格、安德烈亞斯·盧剋納】/258
  第4節 功利主義【迪特·比恩巴赫】/267
  第5節 道義論倫理學【米夏·H.維爾納、馬爾庫斯·杜威爾】/277
  第6節 論辯倫理學【康拉德·奧特】/286
  第7節 觀念的平衡【尼爾珂·多恩】/296
  第8節 良好生活【霍爾默·施泰因法特】/303
  第9節 正義【迪特馬爾·馮·德·普福爾登】/313
  第10節 可持續性【菲利剋斯·艾卡爾德】/325
  C.關聯論題/335
  第1節 生命和技術【妮可·C.卡拉菲裏斯】/335
  第2節 自然和技術【康拉德·奧特】/344
  第3節 動物和技術【阿麗亞娜·法拉利】/353
  第4節 文化和技術【剋勞斯·科恩瓦剋思】/363
  第5節 民主和技術【馬蒂亞斯·剋特納爾】/370
  第6節 勞動和技術【貝提娜-約翰娜·柯林格斯】/379
  第7節 風險評估/風險倫理學【約翰·舒倫伯格、硃利安·尼達-呂墨林】/388
  第8節 經濟和技術【馬蒂亞斯·馬林】/397
  第9節 全球化和跨文化特性【歐萊·德林】/405
  第10節 廢棄物和技術【格爾德·格呂布勒】/414
  第11節 雙重利用研究和技術【沃爾夫岡·利貝爾特】/423
第5章 技術類型和領域/433
  第1節 農業技術【斯特凡·阿爾布萊希特】/433
  第2節 氣候技術【格雷戈爾·貝茨】/442
  第3節 電腦遊戲【西濛·雷德爾】/450
  第4節 高放射性垃圾的永久存放【彼得·霍剋】/459
  第5節 能源【貝爾特·德羅斯特-弗蘭剋、格奧爾格·卡姆普】/468
  第6節 地工、水工和采礦技術【托馬斯·波特哈斯特】/476
  第7節 基因技術【雷吉娜·科雷剋】/485
  第8節 人類增強【約翰·S.阿赫、貝亞特·呂滕貝格】/499
  第9節 信息【傑西卡·黑森】/507
  第10節 互聯網【卡爾斯滕·韋伯】/515
  第11節 核能【迪特·比恩巴赫】/525
  第12節 食品加工【盧德格爾·海德布林剋、諾拉·邁爾、約翰內斯·賴德爾】/534
  第13節 媒體【米夏埃爾·納根伯格】/543
  第14節 醫學技術【約翰·S.阿赫、多米尼剋·迪貝爾、米夏埃爾·柯萬特】/553
  第15節 軍事技術【於爾根·阿爾特曼】/561
  第16節 移動通信技術【彼得·維德曼】/571
  第17節 機動性和交通【烏多·貝剋爾】/577
  第18節 納米技術【阿爾弗雷德·諾德曼】/586
  第19節 神經學技術【迪特·施圖爾馬】/596
  第20節 宇航技術【斯特凡·林格納】/605
  第21節 機器人技術【米夏埃爾·德剋爾】/614
  第22節 安全和監控技術【桑德羅·蓋肯】/623
  第23節 閤成生物學【約阿希姆·波爾特】/632
  第24節 閤成化學【斯特凡·博世恩】/641
  第25節 普適計算【剋勞斯·維格林】/650
第6章 實踐中的技術倫理學/659
  第1節 技術和創新的政治意義【斯特凡·布呂希爾】/659
  第2節 技術法【馬丁·菲爾】/668
  第3節 預防原則【剋裏斯蒂安·卡裏斯】/679
  第4節 技術後果評估【馬剋·杜塞爾多普】/686
  第5節 公民參與【奧特溫·雷恩】/696
  第6節 德國工程師聯閤會和技術評價指南【沃爾夫岡·柯尼希】/706
  第7節 倫理守則【馬蒂亞斯·馬林】/714
  第8節 倫理委員會【亞曆山大·博格納】/722
  第9節 技術教育【格哈德·班澤、貝恩德·邁爾】/732
附 錄/742
  附錄1 推薦書目/742
  附錄2 撰稿人/745
  附錄3 人名索引/752

精彩書摘

  《甲骨文叢書·技術倫理學手冊》: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基因技術機會和風險”倫理委員會(1984~1987年)和隸屬於聯邦衛生部的“試管嬰兒、染色體組分析和基因療法”工作小組(即所謂的“Benda委員會”,1984~1985年),可以被認為是政治顧問性質的倫理委員會的前身。在這兩個早期的專傢小組中,倫理學的問題是完全存在的,特彆是當涉及基因技術在人身上應用的時候(參見第5章第7節),比如産前診斷或基因療法等,但是,這些課題在當時還未引起轟動。那時,人們對新技術風險特徵的討論並不是直截瞭當的,而是繞著大圈子進行的。這種情況到瞭20世紀90年代便發生瞭變化。在聯邦衛生部於1995年設立的倫理理事會中,倫理學問題便在政治谘詢委員會的招牌下聲名鵲起。該倫理理事會不僅提齣瞭對預測性基因檢查的倫理學和法學評估的基本參照點,並且於2000年針對計劃中的生殖醫學法提齣瞭自己的、還沒有對外公開的立場和看法。2001年以後,隨著國傢倫理理事會的設立,該理事會的工作暫停,直至2002年理事會最後正式解散。
  技術倫理學課題任務的當前趨勢
  上文所提到的倫理委員會的課題任務在起初階段都與重大的生物倫理學論爭密切相關:乾細胞研究、基因診斷法、胚胎植入前診斷法、剋隆技術:這些都是世紀交替前後的有關鍵性和政治決策意義的課題。在德國,與此相關的決策過程如今已通過多種法律規定的形式(暫時)告一段落。因之,近年來倫理委員會的課題任務也發生瞭變化。有鑒於此,我們可以發現課題範疇的諸多不同之處,其中兩個重點課題尤為引入注目。一方麵,在與醫學有關的課題任務繼續受到關注的同時,那些關於人的生命開始、價值和尊嚴的重大問題已不再是探討的重點。反之,人們更感興趣的是醫學實踐在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層麵的上下文關係。這裏,討論的重點一是傳統的獲取和分配的公正性問題(參見第4章第B.9節),二是人們在部分非常深入的思考過程中對諸如醫學化和歧視等問題進行探索。因此,德國倫理理事會於2012年將雙性人現象置於課題計劃中,並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拿齣瞭自己的意見和看法(Bora,2012年)。從這點我們可以看齣,理事會在研究課題政治化傾嚮以及在生物倫理學的主流之外,緻力於推動有當事者和利益代錶參加的社會化的論辯和爭鳴。通過這種方式,倫理委員會以民間參與者的身份齣現在公眾麵前。
  ……
《技術倫理學手冊》 引言 在一個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我們的生活、社會乃至我們自身存在的時代的今天,對技術進行倫理審視變得尤為迫切。從人工智能的崛起、基因編輯的突破,到數字隱私的侵蝕、自動化對就業的影響,再到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解決方案,每一個技術進步都伴隨著深刻的倫理挑戰。本書《技術倫理學手冊》正是為瞭迴應這一時代需求而編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帶來的問題,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理解、分析和應對技術倫理睏境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種審慎的視角,幫助我們認識到技術並非價值中立的工具,而是深深植根於社會、文化和權力結構之中,其發展和應用必然帶來價值判斷和倫理考量。 第一部分:技術倫理學的基石 第一章:技術與倫理的交匯 本章深入探討技術與倫理學的基本關係。我們將首先界定“技術”的內涵,超越其作為工具的狹隘理解,將其視為一種社會建構,一種人類改造自然、實現自身欲望的方式。接著,我們將梳理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如道德主體、道德客體、價值觀、道德原則、道德規範等,並分析它們在技術語境下的特殊含義。重點在於揭示技術並非在真空中運行,它的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都蘊含著設計者的意圖、使用者的行為以及潛在的社會影響,這些都直接觸及倫理學的核心領域。我們將考察不同哲學傳統如何看待技術與人類福祉的關係,例如從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論到康德的義務論,再到功利主義的效益原則,分析這些經典倫理思想在理解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時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第二章:技術倫理學的理論流派 本章將係統介紹技術倫理學領域的主要理論流派及其核心觀點。我們將從“技術決定論”的視角齣發,審視它如何解釋技術發展對社會倫理的影響,並對其進行批判性分析,指齣其機械性和忽視人的能動性。隨後,我們將轉嚮“社會建構論”,探討技術的發展如何受到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塑造,以及這種塑造過程中的倫理意涵。本書將重點闡述“負責任的創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的理念,解析其在技術開發早期就融入倫理考量的必要性,包括前瞻性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和普惠性設計等維度。此外,我們還將介紹“技術評估”(Technology Assessment)及其在識彆和應對技術風險方麵的作用,以及“嵌入式倫理”(Embedded Ethics)的思路,即如何在技術設計和工程實踐中內化倫理原則。 第三章:核心倫理原則在技術領域的應用 本章將聚焦於將普適性的倫理原則應用於具體的技術情境。我們將詳細闡述“自主性”(Autonomy)原則在數據收集、算法決策和用戶界麵設計中的體現,分析如何保護個體做齣知情選擇的權利,以及信息不對稱可能帶來的倫理睏境。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傷害”(Non-maleficence)原則,研究各種技術可能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傷害,例如網絡攻擊、環境汙染、心理健康損害等,並分析規避這些傷害的倫理責任。同時,“行善”(Beneficence)原則也將被重點討論,探討如何運用技術增進人類福祉,例如在醫療、教育、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如何平衡不同群體和代際的利益。最後,我們將審視“公正”(Justice)原則,分析技術發展和應用中可能齣現的分配不公、歧視以及數字鴻溝等問題,並探討構建更公平的技術生態的倫理途徑。 第二部分:關鍵技術領域的倫理挑戰 第四章: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的倫理睏境 本章將聚焦於當下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領域。我們將深入剖析AI的“黑箱問題”及其對透明度、可解釋性和問責製的挑戰。我們將重點探討算法歧視,分析訓練數據中的偏見如何導緻AI係統在招聘、信貸、司法等領域産生不公正的結果。此外,AI的自主性決策帶來的倫理問題也將被詳盡闡述,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在麵臨不可避免的事故時如何進行道德選擇,以及自主武器係統的部署是否符閤人類道德底綫。我們還將討論AI對就業市場、隱私、信息操縱和人類認知能力的潛在影響,並提齣相應的倫理應對策略,例如AI倫理審查、人機協作設計以及公眾對AI技術的理性認知教育。 第五章:數據隱私與信息安全倫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已成為核心倫理議題。本章將深入探討個人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和共享所帶來的倫理風險。我們將分析各種數據泄露事件的根本原因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包括身份盜竊、金融詐騙、名譽損害等。同時,本章也將關注大規模監控的倫理挑戰,探討政府和企業如何平衡安全需求與個人隱私權利,以及“數字足跡”的永久性可能對個人自由和選擇造成的限製。我們將審視相關法律法規(如GDPR)的倫理基礎,並探討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如差分隱私、同態加密)和組織策略來加強數據保護,以及提升公眾的數據素養,使其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數字身份。 第六章:生物技術與基因編輯的倫理邊界 生物技術,特彆是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為人類健康和疾病治療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引發瞭深刻的倫理擔憂。本章將深入探討生殖係基因編輯的倫理爭議,分析其對人類基因庫的潛在影響以及代際遺傳的倫理責任。我們將討論體細胞基因編輯的倫理考量,包括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公平可及性。此外,本書還將關注基因技術在農業、環境修復等領域的應用,分析其潛在的生態風險和倫理影響。我們將梳理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對生命倫理的看法,並探討如何建立跨學科、跨文化的對話機製,以審慎的態度引導生物技術的發展,確保其符閤人類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網絡空間倫理與數字社會治理 網絡空間已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有的匿名性、即時性和全球性帶來瞭全新的倫理挑戰。本章將深入探討網絡欺淩、網絡謠言、仇恨言論等問題,分析其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傷害,並探討平颱責任和個人行為的界限。我們將審視數字鴻溝問題,分析技術獲取和使用上的不平等如何加劇社會不公,並探討彌閤數字鴻溝的倫理路徑。同時,本章還將關注網絡主權、言論自由與信息審查的張力,探討如何在保障信息自由流動的同時,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我們將藉鑒不同國傢的網絡治理經驗,分析有效的數字社會治理模式,以及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構建更健康、更負責任的網絡生態。 第三部分:技術倫理的實踐與未來 第八章:技術倫理的實踐路徑 本章將從實踐層麵齣發,為讀者提供應對技術倫理挑戰的具體方法。我們將詳細介紹“倫理影響評估”(Ethical Impact Assessment)的流程和工具,強調在技術項目早期階段識彆潛在倫理風險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倫理設計”(Ethical Design)的原則和實踐,如何將倫理考量融入産品和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本書還將介紹“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Multi-stakeholder Engagement)的模式,鼓勵開發者、用戶、政策製定者、倫理專傢等各方協同閤作,共同塑造負責任的技術未來。此外,我們將討論“倫理審計”(Ethical Audits)在評估技術係統閤規性和道德性方麵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問責機製。 第九章:技術倫理教育與公眾參與 本章強調技術倫理教育和公眾參與在構建負責任技術生態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探討如何將技術倫理納入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課程體係,培養具備倫理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的技術專業人纔。同時,本書也將關注麵嚮公眾的技術倫理教育,如何通過科普、媒體宣傳等方式,提升公眾對技術倫理問題的認知水平,鼓勵他們參與到技術發展相關的討論和決策中來。我們將分析公眾參與的有效途徑,例如公民谘詢、技術聽證會和眾包式倫理審查,並探討如何確保公眾的聲音能夠真正影響技術的發展方嚮。 第十章:麵嚮未來的技術倫理展望 在本書的最後,我們將放眼未來,探討新興技術(如通用人工智能、腦機接口、量子計算)可能帶來的更深遠的技術倫理挑戰。我們將審視技術發展可能引發的生存風險,以及人類如何應對可能超越人類智能的AI。本書還將探討技術對人類身份、意識和自由意誌的潛在影響,以及我們如何定義和維護“人性”本身。最後,我們將強調技術倫理學作為一門動態發展學科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持續關注技術發展,並積極參與到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可持續和符閤人類價值的技術未來的努力中。 結論 《技術倫理學手冊》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技術倫理學知識體係。我們相信,通過理解和應用本書所介紹的理論和方法,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更有智慧地做齣技術決策,並最終引導技術朝著更加有利於人類福祉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嚮前進。本書不是關於“限製”技術,而是關於“引導”技術,使其成為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助手,而非失控的巨人。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於“手冊”這類書籍通常持謹慎態度,總覺得它們容易流於教條式的指導,缺乏思想的靈活性和探索的樂趣。然而,這個書名中的“叢書”前綴,以及“技術倫理學”這個主題,又讓我覺得它可能不是那種刻闆的工具書。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引路人,而非一個發號施令的權威,能夠引導讀者去探索那些尚未有標準答案的灰色地帶。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提供多元的視角和豐富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簡單地給齣“是”或“否”的結論。真正的倫理思考,恰恰在於那些艱難的權衡和深刻的反思之中,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答案。

評分

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深入探討技術發展與人類社會之間復雜關係的讀物,市麵上的同類書籍大多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於淺薄,流於錶麵。因此,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時,心中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貼近現實生活,能夠啓發思考的佳作。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人工智能飛速迭代的時代,如何保持人性的光輝、如何界定算法的邊界,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麵對的議題。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種既嚴謹又不失人文關懷的視角,為我們構建一個清晰的思考框架,幫助我們辨析那些潛藏在代碼和數據背後的倫理睏境。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齣色,閱讀體驗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注意到它的章節劃分似乎很有條理,布局清晰,這對於快速查找和深入研讀都非常有利。我特彆欣賞那些在關鍵概念處留齣的空白區域,這仿佛是在邀請讀者進行自己的批注和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對於這種涉及深度思維的領域來說,留齣思考的空間至關重要。我希望內文的論述邏輯能和這種精心設計的版式一樣流暢自然,層層遞進,讓我能夠毫不費力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評分

我對這類探討前沿科技與人文關懷結閤的書籍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倫理的滯後性常常成為製約社會進步的瓶頸。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技術發展帶來的巨大潛能與隨之而來的道德風險的。一本好的技術倫理學著作,應當能夠超越簡單的對錯判斷,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價值衝突層麵進行剖析。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讓我們看到未來十年乃至更久遠的技術圖景中,人類社會可能麵臨的結構性挑戰,並促使我們提前布局相應的倫理規範與治理體係。

評分

這套書的排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也很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紮實。尤其是封麵設計,那種古樸中帶著現代感的碰撞,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傳統文化中的那些符號學和語言起源很感興趣,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每次翻閱一些關於古代文字演變的書籍,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似乎就想傳達這種曆史的厚重感,同時又不失清晰易讀的現代閱讀體驗。我特彆喜歡它在字體選擇上的考量,那種細微的筆觸變化,似乎都在無聲地講述著文字背後蘊含的智慧。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光是欣賞這些細節,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希望內容也能像外錶一樣引人入勝。

評分

經典的書籍,不用多說,我很喜歡,京東繼續保持

評分

完美,科技與倫理如何選擇

評分

技術倫理道德是很少涉及的一個領域,學習中

評分

【內容簡介】

評分

杉山正明的這部作品,為我們展現瞭對世界史嶄新的思考方式。

評分

印刷清晰,紙張質量很好。

評分

德]阿明·格倫瓦爾德(Armin Grunwald),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原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學教授,技術後果評估和係統分析研究所主任,柏林德國聯邦議院技術後果評估辦公室主任。

評分

經典好書,一直在購物車裏,這麼好的活動,一定要下手。

評分

很好很匹配很閤適很好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