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哲學(簡明本)

新大眾哲學(簡明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偉光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大眾哲學
  • 通俗哲學
  • 思維
  • 文化
  • 西方哲學
  • 現代哲學
  • 入門
  • 簡明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931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6005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艾思奇在《如何研究哲學》中指齣:“為什麼要研究哲學呢?這問題現在解決瞭:因為從哲學的研究中,我們要找到正確的世界觀,這世界觀可以作為我們認識現實的根本方法。我們藉此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變革自己的意識,更進而建立起健全的、閤理的生活實踐。”《新大眾哲學》的誕生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立場。《新大眾哲學》,力圖準確判斷和反映時代的新變化,進行新的哲學的分析;力圖科學思考和迴答科技創新和生産力發展的新問題,賦予新的哲學的概括;力圖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湧現齣的新經驗,作齣新的哲學的概括;力圖迴應當代國內外流行的各種哲學社會思潮,給予新的哲學的評判。可以說,《新大眾哲學》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具有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將哲學還給大眾,讓大眾掌握哲學,《新大眾哲學》與《大眾哲學》一脈相承,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普通群眾的中國夢插上哲學的翅膀。


內容簡介

《新大眾哲學》立足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從總論、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曆史觀、價值論、人生觀七個方麵圍繞新時代的新問題展開瞭哲學詮釋。全書接續瞭艾思奇《大眾哲學》的風格——緊扣時代脈搏,密切聯係中國實際,將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道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淺齣的筆法、貼近大眾的語言,通俗而生動地錶達瞭齣來,很好地將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提升到馬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加以分析與闡明,推進瞭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


作者簡介

王偉光,教授,哲學博士。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組長,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傢,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剋思主義哲學和馬剋思主義基礎理論、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等。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齣版學術著作40餘部,在國*級報刊上發錶論文500餘篇。代錶作有《利益論》《社會矛盾論》《王偉光講習錄》《王偉光自選集》《哲林漫步》《社會主義通史》等。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做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目錄

總論篇:學好哲學 終生受用

插上哲學的翅膀,飛嚮自由的王國——哲學導論3

一、為什麼學哲學4

二、哲學是什麼6

三、怎樣學哲學用哲學13

結語18

與時偕行的哲學——馬剋思主義哲學19

一、以科學贏得尊重20

二、以立場獲得力量23

三、用實踐實現革命25

四、因創新引領時代27

結語29

立足中國實際“說新話”——馬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31

一、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33

二、自覺站在巨人肩上36

三、深深紮根在中國大地40

四、真正成為大眾的思想武器45

結語47

唯物論篇:反對主觀唯心主義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唯物論總論51

一、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關於思維與存在關係問題的大討論51

二、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失散多年的“孩子”終於找迴來瞭54

三、反對主觀主義58

結語66

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論68

一、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消失瞭嗎68

二、物質是運動的——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韆河75

三、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時空穿越可能嗎79

四、運動是有規律的——諸葛亮為什麼能藉來東風85

結語88

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意識論90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産物——動物具有“高超智能”嗎90

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機大戰”說明瞭什麼96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加工廠”和“原材料” 100

四、意識是社會意識——關於“狼孩”的故事104

五、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大眾哲人”艾思奇與《大眾哲學》110

結語113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自然觀115

一、自然觀問題的重新提齣——“美麗的香格裏拉” 115

二、馬剋思主義自然觀——笛福與《魯賓遜漂流記》121

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溫室效應和“哥本哈根會議” 127

結語132

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信息論134

一、信息的功能與特點——“情報拯救瞭以色列” 134

二、信息既源於物質但又不等於物質——“焚書坑儒”罪莫大焉140

三、信息與意識既有聯係又有區彆——“蜻蜓低飛”是要告訴人們“天要下雨”的信息嗎144

四、信息與人的實踐活動——虛擬實踐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嗎147

五、網絡社會不過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反映——虛擬時空並不虛無152

結語156

辯證法篇:照辯證法辦事

用辯證法看問題——辯證法總論161

一、揭示事物最普遍規律的科學——老子《道德經》與辯證思維方式161

二、世界是普遍聯係的——世界金融危機與全麵的觀點166

三、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赫拉剋利特“一切皆流”說與發展的觀點169

四、事物往往是作為係統而存在、變化的——都江堰、阿波羅登月與係統的觀點173

五、事物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發展的——曹操《龜雖壽》與過程的觀點178

結語182

學會矛盾分析方法——對立統一規律184

一、矛盾規律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法則——《周易》和陰陽兩極對立統一說184

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統一的——具體地分析具體的矛盾188

三、矛盾雙方既統一又鬥爭——“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 191

四、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沒有“好”矛盾與“壞”矛盾之分197

五、善於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人民軍隊剋敵製勝的戰略策略199

六、矛盾的精髓——公孫龍《白馬論》的“離閤”辯203

結語207

要把握適度原則——質量互變規律209

一、既要認識事物的量與質,更要研究事物的度——汽會變水、水又會變冰209

二、認識質量互變規律,促進事物質的飛躍——達爾文“進化論”、斯賓塞“庸俗進化論”與居維葉“突變論” 214

三、要研究質量互變的特殊性——事物質變的爆發式飛躍和非爆發式飛躍

218

結語220

新事物終究戰勝舊事物——否定之否定規律222

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胚對胚乳的否定、麥株對麥種的否定222

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毛澤東妙論飛機起飛、飛行和降落229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縱觀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世界曆史進程231

結語235

用係統的觀點看世界——係統論237

一、用整體觀認識問題——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和237

二、以結構觀點觀察係統——結構決定功能239

三、從層次性齣發分析事物——山外有山,天外有天242

四、憑開放的眼光看世界——開放導緻有序,封閉導緻無序244

結語245

把握事物聯係與發展的基本環節——唯物辯證法的重要範疇247

一、反對形式主義——從文山會海看內容與形式247

二、透過現象看本質——怎樣練就“火眼金睛” 251

三、善於認識原因與結果的辯證關係——話說蝴蝶效應與彩票中奬254

四、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261

五、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 “中國夢”與“中國嚮何處去” 267

結語273

認識論篇: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

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認識論總論277

一、實踐是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紙上談兵,亡身禍國277

二、人類認識的兩個飛躍——從化學元素周期錶的誕生看人的認識過程284

三、人類認識是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認識過程“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 288

四、真理是一個發展過程——黑天鵝的啓示290

五、認識世界是為瞭改造世界——不同於一切舊哲學的根本特點295

結語298

由個彆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彆——認識的秩序和過程300

一、人類認識的個彆與一般——關於馬剋思主義中國化300

二、由認識個彆到認識一般——從小孩喊第一聲“媽媽”說起307

三、由認識一般再到認識個彆——談談理論的指導作用310

結語315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根本認識路綫317

一、一切真知灼見來自人民群眾實踐——小崗村率先實行聯産承包責任製的啓示317

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馬剋思主義認識論——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頂層設計” 320

三、善於把黨的理論路綫化為群眾行動——怎樣迴答黨校學員的一個問題

326

四、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閤,以獲取正確的認識——既不搞命令主義,也不搞尾巴主義331

結語334

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馬剋思主義認識論的新錶述336

一、馬剋思主義認識論新的簡明概括——從馬剋思主義的形成及其偉大作用看“兩變”思想336

二、“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需要一定的條件——李賀詩句“少年心事當籋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343

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主觀世界——“打鐵還需自身硬,綉花要得手綿巧” 351

結語354

實事求是思想路綫——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356

一、實事求是是中國經驗的哲學總結——從“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到延安中央黨校校訓356

二、隻有解放思想,纔能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

364

三、與時俱進是馬剋思主義認識論的理論品格——《易傳》“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思想368

四、求真務實是馬剋思主義認識論的要義——“空談誤國,實乾興邦”的曆史教訓372

結語375

曆史觀篇:人類思想史上的新曆史觀

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曆史發展的科學——曆史觀總論379

一、第一個偉大發現——撥開社會曆史的迷霧379

二、舊曆史觀的根本缺陷——羅素悖論與舊曆史觀的認識難題383

三、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從“靈魂不死”說起388

四、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解開人類曆史奧秘的金鑰匙394

五、自原始公社解體以來的人類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毛澤東與梁漱溟的一場爭論401

六、人民群眾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關於曆史人民性的一場討論407

七、科學地說明社會曆史現象的根本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413

結語421

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社會發展規律——曆史決定論與曆史選擇論424

一、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邏各斯”與社會規律424

二、不斷從低級嚮高級發展的“社會有機體”——《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429

三、人類社會發展“最後動力的動力”——強大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衰亡瞭435

四、曆史發展的“閤力”作用——黑格爾的“理性的狡計” 443

五、曆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風雲際會的近代中國

445

結語451

一切從人民利益齣發——利益論453

一、利益牽動每一個人的神經——關於司馬遷的利益觀453

二、利益實質是一種社會關係——馬剋思在《萊茵報》時期遇到的利益難題458

三、民生是高於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民謠《老天爺》到“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461

四、要樹立馬剋思主義利益觀——共産黨人怎樣對待利益問題464

結語467

原版後記469


精彩書摘

  《新大眾哲學(簡明本)》:
  恩格斯曾經明確將科學的發現和進步與人類的思想認識的發展聯係起來,他說:“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馬剋思主義哲學從來不為既有的個彆論斷故步自封。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特彆提醒,“結論要是沒有使它得以成為結論的發展過程,就毫無價值。……結論若本身固定不變,若不再成為繼續發展的前提,就比無用更糟糕。”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發展不僅體現在馬剋思之後,甚至發生在他們自己思想的不斷完善上。馬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發錶24年後的1872年,在這篇經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寫道:“由於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瞭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瞭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瞭無産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瞭。”作為工人階級“聖經”的《共産黨宣言》尚且如此,更何況一些具體的論斷。
  ……

前言/序言

原版前言

20世紀30年代,著名馬剋思主義哲學傢艾思奇(1910—1966年)寫過一部膾炙人口的《大眾哲學》(最初書名為《哲學講話》)。該書緊扣時代脈搏,密切聯係中國實際,將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道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淺齣的筆法,貼近大眾的語言,通俗而生動地錶達齣來瞭。《大眾哲學》像一盞明燈,啓濛瞭成韆上萬的人們走上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道路。

光陰如梭,《大眾哲學》問世迄今已逾八十年。八十年在人類曆史上隻是短暫的一瞬,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卻經曆著滄桑巨變!人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科學技術發展一日韆裏,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洶湧澎湃,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勢不可當,當代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激化演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曆史時代和社會實踐的顯著變化,呼喚新的哲學思考。以當年“大眾哲學”的方式對現實作齣世界觀方法論的解答,寫齣適應時代的“新大眾哲學”,既是艾思奇生前未竟的夙願,更是實踐的新需要、人民的新期待、黨和國傢的新要求。

今天編寫《新大眾哲學》,要力圖準確判斷和反映時代的新變化,進行新的哲學的分析。縱觀人類曆史發展的總體進程,我們的時代是資本主義逐步走嚮滅亡、社會主義逐步走嚮勝利的曆史時代。盡管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早就敲響瞭資本主義的喪鍾,但舊製度的壽終正寢卻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試看當今世界,通過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的持續抗爭,資本主義不再那麼明火執仗、赤裸裸地掠奪,而是進行生産關係與上層建築體製的局部調整,運用“巧實力”或金融手段實施統治。資本主義不僅沒有馬上“死亡”,反而錶現齣一定的活力,然而其不可剋服的內在矛盾導緻的衰退趨勢卻是不可逆轉的;蘇東劇變之後,盡管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但社會主義中國則以改革開放為主鏇律蓬勃興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開拓,推動共産主義運動始齣低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競爭、較量、博弈正以一種新的形式全麵展開。時代的階段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嚮“和平與發展”,但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所揭示的整個時代的基本矛盾並沒有改變,人類曆史的新的社會形態終將代替舊的社會形態的曆史總趨勢並沒有改變,引領時代潮流的時代精神——馬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並沒有過時。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社會實踐的理性概括。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的馬剋思主義哲學,需要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及其關係,給大眾提供認識社會曆史進程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新視野。《新大眾哲學》要準確把握時代變化的實質,引領大眾進行新的哲學認知。

編寫《新大眾哲學》,要力圖科學思考和迴答科技創新和生産力發展的新問題,賦予新的哲學的概括。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産力”,全麵、深刻地塑造著整個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高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令世界的麵貌日新月異。現代資本主義幾十年所創造的生産力,遠遠超過瞭資本主義幾百年,甚至人類社會成韆上萬年生産力的總和。社會主義中國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正在實現趕超式發展。盡管馬剋思曾經提齣“科學技術是生産力”“世界曆史理論”等一係列重要思想,但當今的科技創新和生産力發展,包括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方位滲透影響,仍然提齣大量有待迴答的哲學之問。馬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社會生産實踐和科學研究實踐的思想結晶,需要對社會生産實踐和科學發展實踐提齣的問題給予哲學的新解答。《新大眾哲學》要科學總結高新技術和生産力發展提齣的新問題,提供從總體上把握問題、解決問題的哲學智慧,進行新的哲學解讀。

編寫《新大眾哲學》,要力圖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湧現齣的新經驗,作齣新的哲學的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從事的一項“全新的事業”。改革已經引起瞭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關係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一方麵推進瞭經濟社會的飛躍發展,另一方麵又帶來瞭新的社會矛盾。馬剋思主義哲學理應正視人民大眾利益需求的重大變化,探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徑,研究妥善處理復雜的利益矛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正確道路。《新大眾哲學》在迴答重大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要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經驗予以世界觀方法論層麵的哲學闡釋。

編寫《新大眾哲學》,還要力圖迴應當代國內外流行的各種哲學社會思潮,給予新的哲學的評判。哲學的發展離不開現成的思想成果,馬剋思主義哲學是在批判地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批判非馬剋思主義、反馬剋思主義思潮的思想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人們在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衝擊下,常常感到迷惘、睏惑,辨不清是非,找不到理想的追求和前行的方嚮。在這場“思想的盛宴”中,如何“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一切有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文化充分湧流;同時,批判錯誤的哲學思潮,弘揚正確的哲學觀,凝聚社會共識,讓主流意識形態占領陣地,是馬剋思主義哲學不容迴避的曆史任務。《新大眾哲學》要在批判一切錯誤思想、吸取先進思想文明的基礎上,擔當起升華、創新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使命。

時代和時代性問題的變化,現實實踐鬥爭的發展,既為馬剋思主義哲學提供瞭新的源泉,又不斷地對其本身的發展提齣急迫的需求。對於急劇變化和諸多問題,馬剋思主義哲學經典作傢沒有親身麵對過,更沒有專門深入闡述過。任何思想傢都不可能超越他們生活的時代,宣布超時代的結論。列寜說:“我們並不苛求馬剋思或馬剋思主義者知道走嚮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的一切具體情況。這是癡想。我們隻知道這條道路的方嚮,我們隻知道引導走這條道路的是什麼樣的階級力量;至於在實踐中具體如何走,那隻能在韆百萬人開始行動以後由韆百萬人的經驗來錶明。”〔1〕但曆史並不會因為理論的發展、理論的待建而停下自己的腳步。現實對馬剋思主義哲學創新充滿期待,人們期待得到馬剋思主義創新的哲學觀念的指導。

《新大眾哲學》正是基於高度的使命感和理論自覺,努力高揚黨的思想路綫的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順應時代潮流,深入思考和迴答時代挑戰與大眾睏惑。《新大眾哲學》既不是哲學教科書,刻意追求體係的嚴密,也不是哲學專著,執著追求邏輯論證與理性推理;而是針對重大現實,以問題為中心,密切關注時代變化和形勢發展,注重吸收人類思想新成果,進行哲學提升、理念創新,不拘泥於哲學體係的框架,以講清哲學真理為準繩。在錶達方式上,《新大眾哲學》避免純粹的抽象思辨和教科書式的照本宣科,以通俗化的群眾語言來闡述,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廣大讀者的新要求,讓馬剋思主義哲學“講中國老百姓的話”。

《新大眾哲學》立足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從總論、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曆史觀、價值觀、人生觀七個方麵圍繞時代問題展開哲學詮釋,力求將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提升到馬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加以分析與闡明,在迴答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進程中,力爭推進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這是曆史賦予馬剋思主義哲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新大眾哲學》應當擔當的曆史重任和奮力實現的目標。或許,在這個信息爆炸、大眾興趣多樣化的時代,這套叢書並不能解決大眾所有的疑問和睏惑,但《新大眾哲學》願與真誠的讀者諸君一起求索,一道前行。

以上所述隻是《新大眾哲學》追求的寫作目的,然而,由於《新大眾哲學》作者們的水平能力有限,可能難以達到預期。再者,《新大眾哲學》分七部分,且獨立成篇,必要的重復在所難免。同時,作者們的文字功底不夠紮實,文字上亦有不盡完善的地方。故懇請讀者們指教,供《新大眾哲學》再版時修訂。

注釋

〔1〕《列寜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人民齣版社2009年版,第399頁。



新大眾哲學(簡明本):點亮思想之光,開啓智慧人生 引言: 在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渴望一種清晰、深刻且觸手可及的智慧,來指引我們理解自身、認識世界,並找到安身立命之道。《新大眾哲學(簡明本)》正是應運而生,它以其獨到的視角和精煉的語言,為每一個渴求思想啓迪的讀者提供瞭一扇通往哲學殿堂的便捷之門。本書並非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化繁為簡,萃取哲學精華,將其轉化為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受用的生活智慧。它鼓勵我們跳齣日常的瑣碎,重新審視那些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激發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我們洞察事物的敏銳度,最終幫助我們構建一個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第一篇:認識自我——探尋存在的根基 人,作為最獨特的生命形式,其最根本的疑問莫過於“我是誰?”。本書的開篇,便帶領讀者踏上瞭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追問,去反思。 自我意識的覺醒: 我們將從“我思故我在”的經典命題齣發,理解自我意識的獨特性及其在認識自身中的核心地位。我們會探討意識的邊界,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觀察內心的活動來認識“我”。這包括審視我們的思想、情感、欲望和衝動,理解它們是如何塑造瞭我們當下存在的模樣。 身體與靈魂的對話: 身體是我們感知世界、體驗人生的載體,而“靈魂”(或精神、心靈)則是我們內在的本質。本書將引導我們思考身體與精神之間的關係。它們是相互獨立,還是密不可分?身體的局限性是否會影響我們精神的自由?我們將通過哲學思辨,理解身體的物質性以及精神的非物質性,並認識到兩者在完整生命體驗中的重要作用。 自由意誌的探究: 我們是命運的玩偶,還是能夠自主選擇命運的舵手?自由意誌是哲學中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議題。本書將詳細闡述關於自由意誌的各種觀點,從決定論的挑戰到自由意誌的辯護,帶領讀者深入思考我們行為的根源,以及我們在麵對選擇時所擁有的真正權力。這不僅是對個人責任的認知,更是對人生主動性的召喚。 情感的哲學維度: 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構成瞭我們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本書將從哲學的角度審視情感。情感是純粹的主觀體驗,還是可以被理性所理解和引導?我們將探討不同情感的本質,如愛、恨、恐懼、快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和行為。理解情感的哲學含義,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駕馭情緒,實現內心的平和與平衡。 生命意義的追尋: 為什麼而活?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浮現的終極追問。本書將觸及這個宏大主題,從不同的哲學流派中汲取靈感,引導讀者思考生命意義的來源。它可能存在於創造之中,存在於愛與連接之中,存在於對真理的追求之中,或者存在於對責任的承擔之中。本書旨在激發讀者主動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答案,而非被動接受預設的定義。 第二篇:認識世界——洞察宇宙的奧秘 當我們審視瞭自身,便自然而然地會將目光投嚮我們所處的廣闊世界。本書的第二部分,將帶領讀者以哲學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的本質。 物質與非物質的界限: 我們所見的萬事萬物,皆由物質構成。但宇宙是否僅限於物質?本書將探討關於現實的本質,從唯物主義到唯心主義,從經驗主義到理性主義,為讀者勾勒齣不同的世界圖景。我們將深入思考,是否存在超越物質層麵的實在,如觀念、真理、美等。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時間是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間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場所。但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在哲學看來卻充滿瞭值得探究之處。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時間的本質,它是綫性的、循環的,還是幻象?空間又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這些思考將有助於我們打破日常經驗的束縛,以更宏觀的視角理解存在的維度。 因果與必然的邏輯: 宇宙中的一切似乎都遵循著嚴密的因果律。是什麼決定瞭事物的發生?是必然的規律,還是偶然的巧閤?本書將解析因果關係的哲學含義,探討決定論和非決定論的觀點,以及它們對我們理解世界和自身行為的影響。理解因果,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並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真理的探尋與認知: 我們如何纔能區分真與假,認識世界的真相?本書將深入探討認識論的根本問題。它將介紹不同的知識獲取途徑,如觀察、推理、直覺,並討論不同哲學流派對真理標準的理解。通過對認識論的理解,讀者將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認知能力的局限性,並學會批判性地思考信息,追求更可靠的知識。 道德與倫理的基石: 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思考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行為。本書將觸及道德哲學的核心。何為善?何為惡?是否存在普適的道德法則?我們將探索不同的倫理理論,如功利主義、義務論、美德倫理學,引導讀者思考道德判斷的依據,並培養健康的道德感。 第三篇:社會與人生——構建和諧與幸福 作為社會性的生物,我們的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而個體的幸福也與群體的和諧緊密相連。本書的第三部分,將目光從個體與宇宙轉嚮我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 人際關係的哲學: 愛、友誼、傢庭、閤作,構成瞭我們豐富的人際網絡。本書將從哲學的角度審視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建立健康、有意義的人際連接?我們將探討同理心、信任、尊重等重要概念,以及它們在構建和諧社會關係中的作用。 政治與社會的思考: 我們生活在各種社會結構和政治體係之中。本書將引導讀者對政治哲學進行初步的思考。什麼是公正的社會?什麼是理想的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什麼?我們將接觸到關於自由、平等、權力等基本概念,鼓勵讀者成為一個有批判性思維、有責任感的公民。 知識與愚昧的辨析: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辨析知識與愚昧尤為重要。本書將探討知識的價值,以及愚昧的危害。它將鼓勵讀者保持開放的心態,擁抱學習,同時警惕盲從和偏見。通過對知識的哲學思考,我們將更能清晰地認識到理性思考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幸福的追尋與實現: 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但幸福究竟是什麼?是物質的富足,精神的滿足,還是其他?本書將從不同的哲學角度解讀幸福的含義,探討通往幸福的可能性路徑。它將強調內心的平和、對他人的關懷、對生命的投入等,可能比外在的物質條件更能帶來持久的幸福感。 死亡的哲學思考: 死亡是生命旅程的終點,也是我們理解生命的重要維度。本書將以一種坦然、理性的態度麵對死亡。死亡是否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我們應該如何麵對死亡的必然性?通過對死亡的哲學反思,我們將更能珍惜當下,深刻理解生命的價值。 結語: 《新大眾哲學(簡明本)》如同一個溫暖的嚮導,引領讀者在思想的海洋中航行。它不提供廉價的慰藉,而是贈予我們思考的工具和勇氣。通過閱讀本書,我們並非要成為哲學傢,而是要成為一個更深刻、更睿智、更懂得生活的人。它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對真理的渴望,對自身的關懷,以及對世界的探索。願這本書點亮你內心的思想之光,助你開啓一段充滿智慧與意義的人生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新大眾哲學(簡明本)》著實讓我耳目一新。作為一個長期對哲學抱有好奇心但又常常被那些晦澀難懂的經典著作勸退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一座架設在深奧理論與日常認知之間的橋梁。它的敘述方式極其平易近人,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友人,帶著你緩緩步入哲學的大門。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那些宏大概念時所展現齣的“化繁為簡”的功力。例如,在探討存在主義的核心命題時,書中沒有過多地引用那些拗口的德語或法語詞匯,而是通過一係列貼近生活、富有畫麵感的例子來闡釋“自由選擇”與“責任承擔”之間的辯證關係。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它們如同一個個小小的燈塔,照亮瞭原本迷霧重重的思維路徑。這本書並沒有試圖將讀者塑造成哲學傢,而是鼓勵我們每個人都去進行一種“審慎的思考”,去質疑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去構建自己獨立而自洽的世界觀。對於那些想入門哲學,卻又害怕被專業術語淹沒的人來說,這本“簡明本”無疑是絕佳的敲門磚,它在保持哲學思辨深度的同時,完美地平衡瞭可讀性和知識性。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巧妙地避開瞭傳統哲學史的綫性敘事陷阱,而是采用瞭主題驅動的方式來展開論述。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蘇格拉底、康德、尼采的思想脈絡,而是圍繞“我們如何認識世界”、“什麼是正義”、“人生的意義何在”這些核心疑問層層遞進。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連貫性和邏輯的張力。比如,在討論知識論的部分,作者並沒有陷入純粹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窠臼,而是將兩者放入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去考察,這使得我們看到知識的生成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認知過程,而是與時代、權力結構緊密交織的産物。書中的論證過程嚴密而有力,邏輯鏈條清晰可見,即便我沒有哲學專業背景,也能毫不費力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並感受到思想被逐步推嚮更高層次的愉悅感。讀完一部分,我經常會閤上書本,對著窗外沉思良久,那是因為作者總能在我以為自己已經理解瞭某個概念時,又給齣新的、更具穿透力的視角,迫使我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這種被“挑戰”的感覺,恰恰是閱讀優秀哲學著作最令人著迷的部分。

評分

我之前嘗試過幾本號稱“大眾哲學”的書籍,它們大多過於簡化,最終淪為一本哲學傢的“語錄集錦”,缺少瞭論證的過程和批判的精神。然而,《新大眾哲學(簡明本)》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迴避哲學領域內部的爭議和矛盾。作者非常坦誠地指齣瞭不同學派在核心問題上的分歧點,並且用極具說服力的篇幅,對比瞭A觀點和B觀點各自的優勢與局限。這種“不偏袒”的立場,讓我深感信服。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作者是那位高明的引導者,他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清晰地呈現瞭不同的思想武器,讓我們自己去判斷哪一種更能解決我們當前麵臨的睏惑。這種培養獨立判斷力的傾嚮,正是哲學教育的精髓所在。它教會我們,麵對復雜的世界,拒絕標簽化和簡單化的解釋,而是要擁抱多維度的、充滿張力的理解框架。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老實說,帶著一種古典的沉穩,但絕非刻闆老舊。它有一種老派的魅力,句子結構往往非常完整,用詞精準,體現齣作者對母語的深刻駕馭能力。這不像現在市麵上很多流行的“快餐式”讀物,追求短句和衝擊力。相反,這裏的文字需要你放慢語速,去體會每一個措辭背後的細微差彆。例如,在描述“自由意誌”時,作者使用瞭“抉擇之重,猶如磐石之恒”,這種帶有文學色彩的錶達,使得抽象的概念立刻獲得瞭具象的重量感。這種紮實的文字功底,使得即使是麵對康德的“無條件命令”這類極度抽象的倫理學概念,也能感受到其內在的道德力量。我個人認為,這種文風的選用是非常成功的,它無形中提高瞭讀者的思維層次,讓你在吸收哲學思想的同時,也接受瞭一次嚴謹的語言訓練。這本書不隻是傳遞瞭哲學觀點,它更像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腔調”和“節奏”。它不是教你“想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有條理地、深刻地去想”。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處理“哲學與現實世界連接”上的高明手腕。很多哲學書讀起來讓人覺得與日常生活相距甚遠,仿佛是為象牙塔內的學者準備的。但這本書,卻始終將目光聚焦於我們“如何生活”這個永恒的主題。無論是談論科學的局限性,還是探討藝術的本質,作者總能巧妙地將討論拉迴到當下社會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倫理睏境、信息過載帶來的認知焦慮,乃至個體在龐大社會機器中的位置感。它不是空談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地幫助讀者梳理情緒,厘清行動的內在邏輯。比如說,在談到後現代對“宏大敘事”的解構時,書中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分析瞭這種解構對個人信仰體係的衝擊,並提齣瞭重建意義的潛在路徑。這種將古老智慧應用於當代睏境的有效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普通的入門讀物,它更像是一本“精神急救包”,在你感到迷茫時,提供一套清晰的、經過檢驗的思維工具箱。

評分

貨物已經收到瞭,。很多次在京東購買瞭!!!!!!!還是很不錯的,書籍賣的比較便宜,自營店是真的很不錯!!!!點贊!!!!!

評分

貨物已經收到瞭,。很多次在京東購買瞭!!!!!!!還是很不錯的,書籍賣的比較便宜,自營店是真的很不錯!!!!點贊!!!!!

評分

寫得很好,聯係中國實際。中國人要有智慧,必須學大眾哲學。

評分

“國傢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産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評分

非常好的書 之前看的是人民日報的介紹 讀完之後感覺更充實

評分

還不錯,送給朋友的,她喜歡

評分

“國傢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産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評分

貨物已經收到瞭,。很多次在京東購買瞭!!!!!!!還是很不錯的,書籍賣的比較便宜,自營店是真的很不錯!!!!點贊!!!!!

評分

人民日報當時介紹的,最近正在看,需要有一定的哲學基礎的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