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四冊)(精裝)

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四冊)(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中江 著
圖書標籤:
  • 北洋軍閥
  • 軍閥混戰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傳記
  • 政治
  • 軍事
  • 民國史
  • 精裝本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50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0845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20
套裝數量:4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圖,肖像,摹真
附件數量:3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上起袁世凱小站練兵,下迄張學良東北易幟,曆時五十年,勾畫齣清末民初軍閥紛爭的曆史畫麵。北洋軍閥,是指北洋時代擁兵乾政的軍人,他們多為袁世凱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團體”、“我北洋派”自稱。北洋軍閥既代錶袁世凱和他的這股勢力,同時也代錶瞭他們統治大半部中國的這一時期。《北洋軍閥史話》(全四捲)是丁中江先生積纍多年心血的力作,資料翔實,記述完整,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北洋軍閥史的研究很有參考價值,是一部既能增長知識又可閱讀欣賞、宛如文學作品的曆史讀物。作者以新聞分析手法處理大量曆史資料,條理井然,眼光獨到,書中附有大量珍貴資料和圖片,對填補坊間有關民國初年曆史著作的缺失極有助益。



作者簡介

  丁中江(1917-2004年),雲南賓川人,颱灣著名史學傢和政治傢。雲南大學畢業,曾在法國巴黎進修,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專科肄業。曆任雲南省政府代理秘書長、“軍委會”特派員、廣州《天地新聞日報》社社長、昆明《雲南平民日報》社社長、曼榖《民主日報》董事長、香港《中南日報》董事長,參與創辦香港《新聞天地》周刊。1961年10月赴颱,擔任中興大學外文係教授、係主任等職務,主講英國文學,並在文化大學任教。之後在颱視、中視、華視擔任政治評論員。1978年至1984年被提名為颱灣“考試院”考試委員。1988年鼕,雲南耿馬大地震,率救災小組,攜藥品、衣物、捐款赴雲南災區慰問,從此緻力於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



目錄

目錄:
捲一
阮文達序1
再版鬍健中序3
五版瀋雲龍序4
一北洋時代1
二早年的袁世凱6
三朝鮮練兵11
四列強逐鹿朝鮮20
五張謇和袁的恩怨26
六甲午戰爭與馬關和約32
七窮則求變40
八小站練兵45
九康有為鼓吹變法54
十百日維新60
十一新政功敗垂成68
十二康有為逃脫79
十三袁的《戊戌日記》87
十四義和團之變93
十五八國聯軍攻占北京108
十六辛醜和約116
十七北洋大臣任內125
十八北洋軍係的形成130
十九預備立憲的遠期支票139
二十死裏逃生,洹上歸隱144
二十一革命事業風起雲湧151
二十二黃花崗之役和保路運動168
二十三辛亥武昌起義174
二十四各省響應革命182
二十五拔大樹188
二十六南京光復196
二十七清廷最後的掙紮201
二十八和談208
二十九南京臨時政府216
三十北方的革命活動224
三十一軍心搖動229
三十二清帝退位236
三十三孫大總統薦袁自代252
三十四北方兵變262
三十五第一任民國政府276
三十六袁唐分手286
三十七內閣性質爭議301
三十八陸徵祥超然內閣307
三十九張振武被殺316
四十黎元洪賣身投靠325
四十一宋教仁毀黨造黨335
四十二孫、黃、袁、黎四巨頭協定342
四十三趙秉鈞張冠李戴353
四十四俄侵外濛,英侵西藏360
四十五大藉款似毒藥375
四十六政府和國會382
四十七宋教仁被刺386
四十八宋案水落石齣393
四十九袁世凱的真麵目405
五十李烈鈞湖口誓師411
五十一第二次革命417
五十二雖勝猶敗,得不償失426
五十三蹂躪民主436
五十四熊希齡名流內閣441
五十五民國正式總統449
五十六袁和國會交惡456
五十七袁解散國民黨461
五十八黎元洪北上入甕466
五十九章炳麟龍泉寺“讀書”475
六十袁傢的新約法482
六十一徐世昌齣山復古490
六十二白狼軍神齣鬼沒500
六十三復闢謬說504
捲二
六十四歐戰給日本造機會1
六十五日本提齣二十一條8
六十六中日會談經過15
六十七馮段離心離德38
六十八張作霖和陳宧46
六十九楊度和籌安會52
七十國體論戰62
七十一梁士詒和請願聯閤會76
七十二外交上遭遇阻力83
七十三假戲真做92
七十四“半”推“全”就103
七十五皇帝總統111
七十六孫中山討袁121
七十七蔡鍔和小鳳仙126
七十八唐繼堯待機而動135
七十九雲南護國起義145
八十討袁軍事部署150
八十一康有為和袁世凱158
八十二貴州緊隨雲南163
八十三四川戰役167
八十四廣西響應173
八十五廣東被迫獨立180
八十六浙江獨立184
八十七軍務院組成188
八十八張宗昌暗殺陳其美192
八十九袁被迫下令撤銷帝製197
九十眾叛親離207
九十一馮、張、倪南京會議216
九十二陳宧求和與四川獨立228
九十三段祺瑞組責任內閣240
九十四湖南陝西獨立247
九十五皇帝總統歸天253
九十六川、陝、粵取消獨立261
九十七洪憲餘波266
九十八黎元洪繼任總統276
九十九段祺瑞大權獨攬285
一○○將星殞落,國喪元勛294
一○一府院不和黎段水火303
一○二國會和政黨復活308
一○三徐樹錚和閣潮313
一○四浙江的變動323
一○五奉天的內訌327
一○六段閣和日本交往338
一○七私憤介入國策342
一○八張勛的三次徐州會議350
一○九對德絕交362
一一○督軍團和公民團大鬧北京367
一一一督軍團再施壓力378
一一二黎免段職384
一一三徐州的復闢會議388
一一四黎元洪引狼入室400
一一五復闢鬧劇413
一一六僞諭、僞官422
一一七段祺瑞馬廠誓師427
一一八辮子軍不堪一擊439
一一九劫後的北京城448
一二○馮國璋扶正458
一二一羅佩金督川被逐467
一二二戴戡戰死四川473
一二三孫中山在粵護法479
一二四段祺瑞在湖南碰壁488
一二五桂係自救反皖496
一二六關外的變化500
一二七馮段暗鬥明爭503
一二八段辭職和天津會議510
一二九天津督軍會議517
一三○段祺瑞改任參戰督辦521
一三一馮國璋南下受阻529
一三二主和派低頭537
捲三
一三三奉軍首次入關1
一三四北洋軍進占嶽州10
一三五段祺瑞三度組閣15
一三六南方軍閥各行其是22
一三七湖南戰役28
一三八亦戰亦和35
一三九吳秀纔脫穎而齣40
一四○徐樹錚殺陸建章46
一四一安福國會52
一四二徐世昌就任總統61
一四三副總統難産70
一四四和平之聲不絕如縷79
一四五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89
一四六徐樹錚西北籌邊95
一四七外濛撤治110
一四八巴黎和會117
一四九山東問題失敗130
一五○“五四”愛國運動137
附錄曹汝霖的自白146
一五一學潮結閤政潮160
一五二曹、章、陸免職170
一五三拒簽《凡爾賽和約》177
一五四反日愛國運動遍全國185
一五五和談兩個難題200
一五六上海和會204
一五七王揖唐上海碰壁213
一五八張作霖統一東北220
一五九直皖爭奪上海224
一六○靳雲鵬組閣229
一六一皖係直係明爭暗鬥237
一六二滇軍在粵分傢248
一六三七總裁內訌253
一六四吳佩孚衡陽撤軍262
一六五張敬堯為害三湘268
一六六湖南重見天日277
一六七張作霖扮演和平先生281
一六八直皖兩係正式翻臉287
一六九奉軍入關助直295
一七○直皖的三天戰爭303
一七一懲辦禍首處理善後313
一七二天津巨頭會議326
一七三唐繼堯齣亡廣州336
一七四聯省自治運動348
一七五廣州軍政府的顛沛358
一七六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367
一七七湘軍援鄂375
一七八吳佩孚揚威兩湖385
一七九山東五子393
一八○唐繼堯重返雲南398
一八一湖南譚、程、趙之爭407
一八二孫中山在桂林主持北伐414
一八三孫中山北伐的阻礙424
一八四第三任靳閣垮颱433
一八五梁士詒短命閣揆438
一八六曹、張、吳三角之間451
一八七直奉兩係翻臉460
一八八第一次直奉戰爭472
一八九馮玉祥進軍河南480
一九○徐世昌辭職486
一九一黎元洪再作馮婦492
一九二吳佩孚調馮玉祥離豫503
一九三廢督裁兵徒托空言507
捲四
一九四“黎”菩薩自身難保1
一九五直係分裂11
一九六羅文乾和金佛郎案16
一九七陳炯明叛變29
一九八孫中山離粵去滬38
一九九福建的三角鬥爭44
二○○從汪大燮到張紹曾52
二○一臨城劫車案60
二○二滇桂軍逐走陳炯明71
二○三孫中山迴粵就任大元帥79
二○四南北之間84
二○五黎元洪被迫下颱93
二○六國會自行延長任期113
二○七曹錕賄選122
二○八賣布總統136
二○九東南的和平公約140
二一○江浙戰爭齊勝盧敗147
二一一西南局勢紛擾152
二一二創辦黃埔軍校159
二一三張作霖率軍六路入關165
二一四吳佩孚四照堂點將169
二一五第二次直奉之戰175
二一六吳佩孚浮海南下185
二一七曹錕變成階下囚196
二一八馮玉祥和國民軍206
二一九段祺瑞入京攝政209
二二○廢帝被逐齣宮217
二二一張作霖入京齣京221
二二二孫中山北上逝世225
二二三蔣中正蕩平兩廣群魔236
二二四長江的戰火241
二二五五卅慘案251
二二六孫傳芳驅逐奉軍256
二二七吳佩孚查傢墩再起263
二二八郭鬆齡聯結馮玉祥266
二二九灤州兵變277
二三○郭鬆齡兵敗被殺289
二三一徐樹錚廊房遇害294
二三二馮玉祥突變孤立304
二三三唐生智迫走趙恒惕312
二三四從許閣到賈閣318
二三五奉軍入關擊馮325
二三六國民軍退守北京332
二三七吳拒馮係投靠340
二三八顔惠慶攝閣351
二三九吳張兩巨頭北京會晤360
二四○南口馮軍苦戰367
二四一軍閥殺記者376
二四二蔣中正誓師北伐381
二四三唐生智投效革命390
二四四吳佩孚痛失湘鄂394
二四五革命軍底定江西福建403
二四六奉張就任安國軍總司令410
二四七奠都南京422
二四八吳佩孚揮淚離鄭州435
二四九吳佩孚淒涼蜀道446
二五○張作霖自封大元帥454
二五一馮玉祥會師中原462
二五二閻锡山加入革命472
二五三龍潭大捷492
二五四蔣中正下野、復職、渡江北伐501
二五五日本齣兵山東和濟南慘案507
二五六光復北京祭告孫中山519
二五七日本軍閥炸死張作霖532
二五八張學良殺楊宇霆、常蔭槐542
二五九東北易幟全國統一549
附錄民國元年至17年北京政府名單552
1.北洋政府曆任元首(總統、執政、大元帥)姓名錶552
2.北洋政府曆任國務院國務總理姓名錶554
3.北洋政府曆任國務院及閣員姓名錶558
編後記574

精彩書摘

  《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四冊)》:
  宋教仁是個政黨組織的好手,他年輕,能說會寫,不僅是一位天纔的演說傢,而且還是一位有名的政論傢,經常用“桃源漁父”的筆名在報上發錶政見。他早年參加過長沙起義,與蹈海而死的陳天華同為華興會頭角崢嶸的人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他是湖南所派的參議員,在修改《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他極力主張采行法國式的責任內閣製,反對美國式的總統製。這個主張連孫中山都不同意。由於他少年氣盛,彆人都說他想做內閣總理,於是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不僅不是責任內閣製而是總統製,根本連內閣總理都不設置,由各部總長直接嚮總統負責。甚至孫大總統提齣宋為內務總長時,參議院也不予通過而改提程德全遞補。
  當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一職讓給袁世凱時,大傢又覺得總統的權力太大,怕袁濫用職權,施行獨裁,乃把《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修改為《臨時約法》,將總統製改為內閣製。
  革命黨人雖然對於名位看得很淡,但是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宋教仁想做內閣總理是可能的。南京臨時政府結束時,宋所持的政見和孫中山有很大的距離。孫中山主張將政權讓給袁後,同盟會退而為在野黨,以鞭策政府;宋則主張“毀黨造黨”,放棄同盟會的名稱,吸收其他小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在國會中成為第一人黨的地位,由國會的多數派進而組織責任內閣。照宋的主張,就是放棄在總統問題上、軍事實力上對袁鬥爭,而在國會方麵、內閣方麵取得優越地位,使袁的總統沒有權力。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同盟會會員的熱烈支持,纔有國民黨的組成。這一時期的國民黨,組成分瞭極為復雜,龍蛇混雜,投機者甚多,因此宋教仁的“毀黨造黨”目的隻達到瞭擴大同盟會的組織,並未把國民黨變成一個堅強有組織的政黨。
  ……

前言/序言

  阮文達序
  王湘綺(闓運)先生,以當代人寫當代事,完成瞭一部“湘軍誌”;刊校甫竣,自己重讀瞭一遍,不禁有“居然史遷矣”之感。但湘軍誌厚鬍薄曾,是湘綺反復檢閱檔案,發現曾不如鬍之處甚多,秉筆直書,不為私誼所影響,正是史傢應有的態度,卻料不到因此而招緻瞭曾九帥(國荃)的不滿,被迫銷版毀書。雖然湘軍誌結果還是流傳不朽,但湘綺老人當時不免感慨萬韆,深嘆治史太難,年代遠,失之真;年代近,失之偏;這艱辛,豈是率爾操觚者所能體味。
  有人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事實零落”;而新唐書則“用字奇澀,未免不文,刊削詔令,無不太略”。至於唐書以下,就更不足觀瞭。但唐書之可貴,在於史官能守正不阿:劉知幾領國史三十年,著作郎吳兢,襄輯史事,“則天實錄”,實齣兢手。至玄宗時,張說罷相繼知幾主國史館,追覽“則天實錄”,中有宋環激動張說使辯證魏元忠事,張說不禁憤然嘆道:“劉五(知幾兄弟五人,行五)太不肯相假。”時吳兢在座,起而答曰:“此兢編成,史草俱在,明公不可枉怨故人。”說遂請改易數字,兢正色道:“若循公請,是史非直筆,何足取信後世,況公肯受盡言,犯顔直諫,直聲已足傳播,奈何欲掠美沽名。”說拜服,仍
  令舊章,這與曾九帥迫王湘綺銷版毀書,襟懷度量,又不知相去若乾道裏。
  吾湘趙炎午(恒惕)前輩,在民初政壇,算得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他讀到中江兄“北洋軍閥史話”初稿,竟自嘆連置身其中,見聞亦未能如此詳實,炎午先生極力推崇中江的著作,是因為這部書存“真”而且不“偏”;實在說,中江兄治史之長還不僅此,他是第一個用新聞分析手法處理曆史資料的人,他確實做到瞭“述”而且“作”的最高境
  界。
  袁世凱承淮軍餘緒,手創北洋軍閥這個係統,他影響中國命運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他的身後,其幽靈仍圍繞於北洋軍閥之間,與當時動亂息息相關;中江兄窮二十年之力,
  完成瞭這部兼有史實與史論之長的钜著,他的心情,頗有“而今而後,死而無憾”的氣概,他沒有像湘綺老人一樣自擬“史遷”,但確確實實承繼瞭劉知幾與吳兢的遺風。對於一個憂時憂國的書生而言,他真的是可以俯仰無愧瞭。
  當禍亂相乘、顛沛造次之際,我和中江兄相處的時日最久,這一段文字的艱難締造過程,我亦知之最深;因此,我敢於預蔔“北洋軍閥史話”,一定是一篇不朽之作。






好的,這是一本與《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四冊)(精裝)》無關的圖書簡介: --- 《大宋風華錄:從開國到靖康的王朝興衰》 本書聚焦於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具魅力與復雜性的時期——北宋(960年—1127年)。 本書並非單純的編年史,而是試圖從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全景式地描摹齣大宋王朝從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之初,到宋徽宗時期在“靖康之恥”中走嚮衰亡的近兩百年風雲變幻。我們深入剖析瞭宋代如何解決“守內虛外”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在文化藝術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最終卻在內憂外患中覆滅的曆史必然性。 第一捲:太祖雄風與治世開端(960年—1022年) 本捲詳細考察瞭宋太祖趙匡胤如何通過“杯酒釋兵權”巧妙地完成瞭中央集權的再構建,徹底終結瞭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亂局。重點探討瞭宋初統治集團在軍事上的剋製與妥協,他們如何以“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來鞏固政權,盡管這為後世的軍事積弱埋下瞭伏筆。 核心議題: 1. 中央集權的深化: 探討瞭宋代特有的文官政治體製的建立過程,以及這種體製如何確保瞭政治的穩定,卻犧牲瞭軍事動員的效率。 2. 統一與邊患的初現: 描述瞭宋朝對割據政權如後蜀、南唐的收復,以及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的曆史背景。這一“不戰而和”的協議,既是宋代“重和議”思想的體現,也是其對軍事實力不足的無奈選擇。 3. 王小波與李順起義的教訓: 分析瞭宋初農民起義的特點,以及朝廷對民間社會思想和力量的管控模式。 第二捲:仁宗之治與士大夫的黃金時代(1022年—1085年) 仁宗趙禎統治時期被譽為宋朝的鼎盛,其特點是政治相對寬容、文化藝術空前繁榮,但邊患問題日益尖銳。本捲著重描述瞭宋代文官集團的成熟與權力鬥爭的復雜化。 核心議題: 1. 範仲淹與慶曆新政的失敗: 深入剖析瞭宋代精英士大夫試圖自上而下推行改革的努力。慶曆新政的短暫與挫摺,揭示瞭既得利益集團(冗官、冗兵)對任何結構性改革的強大抵製力。 2. 理學的萌芽: 介紹程顥、程頤等大儒的學術思想的形成,探討瞭宋代哲學和宇宙觀的演變,這是宋代文化成就的基石。 3. 西夏的崛起與軍事睏境: 詳細梳理瞭宋朝在西北邊疆與黨項李氏建立的西夏政權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分析瞭宋軍在戰術和指揮層麵暴露齣的係統性弱點。 第三捲:王安石變法與新舊黨爭(1069年—1100年) 本捲聚焦於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導的熙寜變法,這是宋代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自救運動。我們不僅還原瞭變法的具體內容——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更著重分析瞭這場改革如何被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最終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新舊黨爭。 核心議題: 1. 變法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睏境: 探討王安石“以法為教”的思想,以及變法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扭麯、變味,最終加劇瞭社會矛盾。 2. 司馬光與保守勢力的反擊: 描述瞭哲宗即位後,司馬光推翻新法,迴歸舊製的過程,闡釋瞭宋代政治的循環性——改革的雄心與保守的慣性之間的無休止拉鋸。 3. 遼金關係的演變: 考察宋朝在與遼國關係趨於緩和的背景下,對北方的戰略態勢評估。 第四捲:徽宗的幻夢與靖康的挽歌(1100年—1127年) 本捲是全書的高潮與悲劇終結。宋徽宗趙佶的統治,是藝術成就的巔峰與政治潰敗的深淵的奇異結閤。他沉迷於藝術、道教與“花石綱”的搜羅,卻對日益強大的女真族崛起視而不見。 核心議題: 1. 藝術盛世下的危機: 探討瞭宋徽宗個人對美學的極緻追求如何消耗瞭國傢資源,以及“靖康之恥”前夕,朝廷內部蔡京、童貫等權臣的腐敗如何使得軍事防禦體係徹底瓦解。 2. 金國的崛起與戰略誤判: 詳細描述瞭女真族如何在白山黑水間統一,並利用宋朝的矛盾“聯金滅遼”的戰略步驟。宋廷對金國的輕衊與最後無力迴天的掙紮被細緻還原。 3. “靖康之恥”的衝擊與餘波: 重點描繪瞭1127年北宋都城被攻陷後的曆史創傷,探討瞭這一事件對後世中國政治倫理和民族心理造成的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采用瞭大量《宋會要輯稿》《宋史》等一手史料,並結閤齣土文獻和墓葬考古發現,力求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宋代。它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更迭史,更是對一個文明如何在內生矛盾與外部壓力下走嚮衰亡的深刻反思。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理解宋朝為何會在軍事上顯得如此脆弱,又為何能在文化上留下如此輝煌的遺産。它是一麯關於“文治”的頌歌,也是一麯關於“武備”的挽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晚清風雲錄》真是讓人欲罷不能,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將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描繪得淋灕盡緻。我本以為曆史書讀起來會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深入地剖析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的政治博弈。尤其是對慈禧太後這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作者沒有簡單地給她貼上“禍國殃民”的標簽,而是展現瞭她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無奈與掙紮,她的決策背後隱藏的政治考量和個人情感,都讓我對這位晚清的實際掌權者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到位,比如對宮廷禮儀、官員著裝、乃至民間風俗的刻畫,都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思考,那些看似荒謬的決策,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否真的沒有其他選擇?這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書,更像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充滿人性的曆史小說,讓人在瞭解史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蒼涼。

評分

翻開《民國舊影》,仿佛一腳踏入瞭那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年代。這本書的視角很獨特,它沒有聚焦於宏大的戰爭場麵,而是選擇瞭從社會文化變遷的側麵切入,講述瞭知識分子、商賈和底層民眾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新舊交替”這一主題的把握。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上海灘租界內西風東漸的景象,從摩登女郎的服飾到咖啡館裏的思想辯論,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畫麵感。最觸動我的是關於一群熱血青年在動蕩中堅持理想的故事,他們或許最終未能改變曆史的走嚮,但那種不屈不撓、即便身處絕境仍心懷光明的精神,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也深感時代的悲劇性。作者的文風老辣而富有韻味,行文流暢,引人入勝,讓我這個對民國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進入狀態,並且在閱讀結束後,腦海中會留下無數值得迴味和深思的片段。

評分

我剛看完的這本《軍閥時代的權力遊戲》,簡直就是一部精彩絕倫的政治權謀教科書。它以極為清晰的脈絡,梳理瞭從清末遺留下的軍事力量如何一步步演變成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與其他側重於個人英雄主義或簡單善惡對立的敘事方式不同,這本書深刻揭示瞭權力是如何在利益、地域和派係之間不斷轉移和製衡的。書中對各個主要軍閥的分析尤為精妙,既點明瞭他們的軍事纔能和政治手腕,也毫不避諱地揭露瞭他們殘暴、貪婪和短視的一麵。我尤其對作者如何解讀“府院之爭”那段錯綜復雜的權力鬥爭感到佩服,各種盟約與背叛,如同棋局般層層推進,稍不留神就會錯過關鍵的轉摺點。讀罷全書,我對那個“一盤散沙”的民國初期有瞭更為立體的認識:那不是簡單的混亂,而是一種極度扭麯的、基於軍事力量的“秩序”的艱難形成過程。

評分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舊中國的地方治理》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實際閱讀體驗齣乎意料的輕鬆和富有啓發性。這本書避開瞭傳統的中央政治史敘事,轉而深入探討瞭在中央權威式微的時期,地方精英、士紳階層是如何維持社會基本運轉的。作者的分析細緻入微,從地方稅收的徵集、水利設施的維護到宗族糾紛的仲裁,這些“看不見”的治理活動,構成瞭那個時代社會穩定的基石。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比較瞭不同地域在麵對外部衝擊時,其既有地方結構所帶來的差異性反應。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時代,不能隻看最高層的決策者,更要看權力在社會結構中是如何滲透和發揮作用的。它的論述結構嚴謹,語言平實流暢,對於想瞭解中國基層社會運作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近現代中國的軍事史都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充滿瞭硝煙和冰冷的槍炮,缺乏人情味。然而,這本《烽火中的中國脊梁》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將視角聚焦於普通軍人和基層將領在殘酷戰爭中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麵貌。書中收錄瞭許多第一手資料和口述迴憶,使得那些宏大的戰役不再是地圖上的箭頭,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士兵在泥濘中掙紮、在絕境中相互扶持的真實寫照。最令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戰爭帶來的苦難和犧牲,反而用一種近乎悲憫的筆調,書寫瞭他們在信仰與生存之間的艱難抉擇。它讓我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年代,人性的光輝依然閃耀。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震撼,它不僅僅是關於打仗的記錄,更是關於堅韌、忠誠與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深刻探討。

評分

寫得很不錯的一本書,引用的電報內容很多,這段曆史需要多看一些書籍纔能瞭解全貌

評分

618囤書季,很多書以前不敢下手的,現在入手!

評分

作者以新聞分析手法處理大量曆史資料,條理井然,眼光獨到,書中附有大量珍貴資料和圖片,對填補坊間有關民國初年曆史著作的缺失極有助益。  《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4冊)》講述瞭袁世凱小站練兵,迄張學良東北易幟,曆時五十年,勾畫齣清末民初軍閥紛爭的曆史畫麵。

評分

非常厚啊,還沒有怎麼辦。所以評價顯得有點勉強。不過如果有時間和耐心,還是應該買來看看的。書寫得慢條斯理,娓娓道來,挺吸引人的。我也隻能如此評價瞭。作者 丁中江,(1917-2004年),雲南賓川人,颱灣著名史學傢和政治傢。雲南大學畢業,曾在法國巴黎進修,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專科肄業。曆任雲南省政府代理秘書長、“軍委會”特派員、廣州《天地新聞日報》社社長、昆明《雲南平民日報》社社長、曼榖《民主日報》董事長、香港《中南日報》董事長,參與創辦香港《新聞天地》周刊。1961年10月赴颱,擔任中興大學外文係教授、係主任等職務,主講英國文學,並在文化大學任教。之後在颱視、中視、華視擔任政治評論員。1978年至1984年被提名為颱灣“考試院”考試委員。1988年鼕,雲南耿馬大地震,率救災小組,攜藥品、衣物、捐款赴雲南災區慰問,從此緻力於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這本書北洋軍閥史話(套裝全4冊)》是丁中江先生積纍多年心血的力作,資料翔實,記述完整,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北洋軍閥史的研究很有參考價值,是一部既能增長知識又可閱讀欣賞、宛如文學作品的曆史讀物。

評分

早就想買瞭,5摺買的,很實惠,這套書收藏不錯,研究民國的好書啊,慢慢體會

評分

經典著作,正版書籍,質量非常好,活動期間拿下非常實惠

評分

北洋軍閥,是指北洋時代擁兵乾政的軍人,他們多為袁世凱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團體”、“我北洋派”自稱。

評分

瞭解、認識北洋時期的曆史與人物,也是對吾國近現代史的補課……

評分

書質量不錯~~~~~~~書質量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