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史料丰富,书中涉及人物具有一定知名度,本书作者同样是知名人物传记作家。内容和文笔都相对较好。
杨者圣,江苏海安人,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民国史。因其掌握资料准确、善于构建独特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民国历史的缜密思索,以及其作品中渗透的浓郁的民国情结,而成为既得到专业研究者认可、又受到普通读者欢迎的一位成绩卓著的民国人物传记作家。
小引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现象”/001
第一章少年尝尽愁滋味/006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006
“靠山张”与“清水塘洪”/008
“咬口生姜喝口醋”/010
三出江湖/014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018
第二章从保定到黄埔/02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023
40军棍的风波/026
“各人去打天下”/029
差一点死于川军的阴谋与内讧/034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037
横空上岛/041
第三章夹缝人物/046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046
“张治中是不是共产党?”/050
逮捕令已经发出!/055
“啊!文白也来了。”/059
第四章“模范军人”/064
文昌阁痛切陈辞/064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068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072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076
“客串”讨逆/079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083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093
第五章“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098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098
京沪路上的元首专车/101
“我们对不起汉卿”/105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111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114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120
第六章三湘“总督”/126
意料之外的新任命/126
新官上任“三把火”/132
“简直是一把烈火”/138
“剃头匠”精神/143
“怎么放火?怎么放火?”/147
“按本本办事”的“长沙大火案”/152
宣判了“焦土”政策的死刑/157
“张主席不负责,害了力余”/162
第七章侍从室主任/167
“我愿意到侍从室服务”/167
“削藩计”的现代版/172
替领袖“擦屁股”/176
张治中搞“违法建筑”/179
002和平将军张治中
“放言极谏”的高手/182
冤家宜解不宜结/186
三个独树一帜的大人物/190
“张主任想保人”/193
第八章三青团书记长/199
“我已经决定要张主任继任”/199
“磨合”党团矛盾/203
虎头蛇尾的“团员总考核案”/208
私相授受的“秘密谅解”/213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218
“这是张治中捧太子计划的实现”/223
第九章军委会政治部长/227
“好!你们不要,我们要!”/227
“就来请部长‘收回租界’罢”/231
一位敢说话的军人/236
说了也白说的“万言书”/240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243
达则为伊周,穷则为孔孟/245
重开国共两党会谈/249
“关门”与“破墙”/252
“政治放宽,军事从严”/255
“试问其责任究在何方?”/259
第十章捧太子上台赶太保出海/264
打“太子牌”/264
为“蒋太子”谋军/268
“我还要‘博访周咨’一下”/272
“刀快不怕你脖子粗”/275
丧家的蒋家的乏走狗/278
第十一章战后“三大谈判”的中心人物/283
“重庆峰会”的风云人物/283
“和平将军”的另一个“币面”/288
“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292
“你去一去,可以安定军心人心”/295
“新疆问题你可以全权处理”/300
从“拖刀计”到“牛皮糖战术”/304
“甚矣!文白之足以误事也。”/308
与马帅、周公“三人行”/313
“汉家大将西出师”/318
“我只有引咎辞职,离开迪化了”/322
第十二章西北“总督”/32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27
和平将军的“新政”/329
“放之无足轻重,无害大局”/332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335
葬送新疆和平的“四大变局”/339
盘桓兰州经营西北/343
第十三章战争与和平/349
“最后的进言”/349
“你们主战的请先走”/353
周旋于南京与溪口之间/357
北平和谈:“知其不可而为之”/361
蒋介石:“文白竟然如此!”/366
毛泽东:“我们再来一次国共合作吧!”/371
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梁天明/377
小引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现象”
1948年12月25日,正是平津及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中共方面公布了国民党战争罪犯名单,计43名。对于南京政府的党政军大员来说,中共此举不啻是一场超强度海底大地震,使其在心理及情绪上均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又因为中共方面声明,这一次宣布的只是第一批头等战争罪犯名单,言下之意,当然还有第二批甚至是第三批次等战争罪犯即将公布了。如此,未入选第一批43名头等战争罪犯名单的国民党军政头目,也就不免终日惴惴,大有“躲得了年三十,躲不过大年初一”的末日之感。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巨大的压力往往也就是巨大的动力。比如,中共方面自公布43名头等战争罪犯名单之后,许多等而次之的国民党军政头目,一方面纷纷把目光放在中共所暗示的第二批次等战犯名单的披露方面(所幸后来并未公布),更有不少人主动放低反共的调子,以免一不小心被中共方面注意,列入第二批战争罪犯名单;一方面纷纷对已经公布的第一批战犯名单加以研究,以揣摩中共方面列入战争罪犯的尺度,“吃果果,排座座”,私下对号入座,期望幸免入选。如此一来,在南京政府的大小军政官员中,竟一下子冒出了一大批自学成才与无师自通的“国民党战争罪犯研究专家”;而且,对于中共方面确认“头等战犯”的原则,即何谓“头等”两个字,很是贡献出许多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拿出了一大批琳琅满目的“科研成果”。
成果之一,是重在政府首脑。总统蒋介石,不但是所谓的国家元首,也是中共心目中的万恶之首。不用说,被列为第一号战犯。副总统李宗仁,从法统上来说,是总统的主要帮凶,当然脱不了干系,被推上战犯名单的第二把交椅,当在意料之中。行政院是五院之首,不但现任院长孙科、副院长吴铁城被中共视为南京政府的首恶分子,即已经卸任的前任院长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也被一个个“挖”了出来,次第排出座次。另外,内政、外交、国防、财政、教育等五大部长张厉生、王世杰、何应钦、王云五、朱家骅,是南京政府的五大支柱,也都榜上有名。
成果之二,是重在军事头目。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是前后两任参谋总长及国防部长,当然也都是内战的主要决策者及执行者,在43人罪犯名单中,被列为第三到第六号战犯,仅次于总统、副总统的四大战犯,是逃不掉的。另有东北、华北、华中、徐州四大“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傅作义、白崇禧、刘峙,西安、太原、长沙、衢州四大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阎锡山、程潜、汤恩伯,以及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余汉谋、桂永清、周至柔等,贵为一方“督军”,当然被一网打尽;另有陆军副总司令孙立人、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等,虽为军中副手,然因其都是极为活跃的内战打手,均被网罗入内。
成果之三,是重在反共领袖。CC系的主脑陈果夫、陈立夫,国民党理论权威戴季陶等,都是国民党内有名的反共领袖,被列入战犯名单,当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党党魁左舜生、曾琦,国社党党魁张君劢,因其甘作国民党的尾巴党,为国民党发动内战推波助澜,亦成为43人战犯名单的垫底人物。
成果之四,是重在亲信谋臣。总统府秘书长吴鼎昌,参军长薛岳,政学系首脑熊式辉,都是蒋介石身边摇鹅毛扇的谋士,现在能被中共在头等罪犯名单中点名,其幕后作用当不可小觑。此外,顾维钧以驻美大使的身份,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吴国桢以上海特别市长的身份,分别被列为第22号、23号及24号战犯,自有相当理由。顾氏是外交界的代表,吴氏是地方官僚的代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物;至于宋氏,是为43人名单中唯一的女性,其身份弥足珍贵。
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以头等罪犯而论,该进来的都进来了,不该进来的,当然还得等一等。以现代术语而言,这就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走一个坏人”,可见中共方面的政策性之强;这与蒋先生当年“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走一个”的屠杀政策,真有天壤之别!但是,大家深入研究的结果,也不是没有疑问。比如,以职务而言,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负责西北甘、青、宁、新四省军政指挥责任,贵为西北四省总督,比较于各地“剿总”司令及绥署主任,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没有列入战犯名单。相反,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两位副长官马鸿逵、马步芳,却被捉进43人名单抵数。于是,有人说,对西北方面的战争头目,中共的政策是“以一张换二马”。
《和平将军张治中》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传奇人物的跌宕人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将那些早已尘封的历史画面一一呈现。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张治中将军在复杂局势中的审时度势,他如何以其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在政治的迷宫中寻找出路。书中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情感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有着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却在时代洪流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在当今世界,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这样一位能够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的领袖?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提醒我们,和平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以及超越党派、超越个人利益的博大胸怀。
评分《和平将军张治中》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并非总是被媒体或教科书所塑造的张治中将军。书中对将军在促成和平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他所展现出的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被他身上那种“乱世枭雄”之外的“和平使者”特质深深打动。他的经历,是那个时代无数复杂政治博弈的缩影,而他,却始终将和平的火种播撒在人们心中。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变迁。这本书不枯燥,不冗长,它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将一段沉重的历史娓娓道来。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伟大,或许不在于战争的胜利,而在于如何避免战争,如何为生民争取安宁。张治中将军,便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伟大人物。
评分初次接触《和平将军张治中》这本书,便被其书名所吸引。它所传达出的那种超越战争的信念,那种化解干戈的智慧,令我充满期待。翻开书页,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见证了张治中将军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为和平铺就道路。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而深刻,让我得以理解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将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将军人格魅力的刻画,他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他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能够放下个人恩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取和平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和平”的意义,它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放弃对和平的追求,而张治中将军,正是这一追求的杰出代表。
评分看到《和平将军张治中》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坚韧,为国家和平奔走呼号的身影。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便对张治中将军的经历充满了好奇。这位被誉为“和平将军”的人物,究竟是如何在国共两党之间穿梭斡旋,为避免生灵涂炭而付出不懈努力的?他的身上一定承载了那个时代太多的隐忍与抉择,太多不为外人道的艰辛与挣扎。我尤其想了解,在那些关键的时刻,他是如何做出判断的?他内心的天平是如何倾斜的?他是否曾有过犹豫和动摇?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这些历史的迷雾,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动荡年代下,一个民族命运的洪流中,个体的选择与担当。我期待着通过文字,去感受张治中将军的政治远见,他的外交手腕,以及最重要的,他内心深处对和平的无限渴望。或许,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历史的反思,一次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深刻审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掩卷深思的书。张治中将军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和平将军张治中》这本书,则将这份厚重感具象化,展现在读者眼前。我被书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探讨所吸引,尤其是将军在关键时刻所做的那些艰难抉择,无不牵动着我的心弦。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人,而是一位深谙政治与人性的智者。书中那些关于谈判、斡旋的片段,让我看到了他如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开辟另一条和平的道路。我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在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那种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坚守与妥协,都让我感到真实而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乱世中寻求光明,如何在冲突中寻找出路的智慧启示录。它让我对“和平”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人为之付出努力、牺牲甚至生命的现实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