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太祖朱温大传

后梁太祖朱温大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书杰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人物
  • 五代十国
  • 朱温
  • 后梁
  • 传记
  • 历史传记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历史研究
  • 政治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8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18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套装数量:1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朱温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被*称为“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由高校教授编写,言之有据,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朱温勇于作战, 又长于谋略, 从弱小的地位逐渐变得强大, 先后攻破秦宗权、时溥、朱碹、朱瑾、刘仁恭、王师范等军阀, 并把势力zui大的军阀李克用压制在河东一带。到唐天祐二年,拥有关中和关东广大地区, 成为唯yi强大的军阀,旋即建立了后梁王朝。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朱温早年故事;晚唐败象;朱温投军;朱温成为义军大将;朱温征剿黄巢义军;崛起中原;中原统帅等。

作者简介

曹书杰,男,吉林大安人。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编委,辽宁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兼职教授。 曹书杰教授是当代辑佚学研究的代表学者。代表著作《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37万字)是第一部辑佚学专著。

精彩书评

本书zui大的特点是由高校学者曹书杰先生撰写,曹先生是文献学大家,对朱温其人其事均有涉猎,发表了一些关于朱温的专题研究论文,书中的内容多为作者结合相关史料整理所作,言之有据,语言也较为通俗,适合大众阅读,了解被毛主席称为“狡猾不下曹操”的朱温。

目录

第一章早年故事

一红光冲霄2
二赤蛇潜困8

第二章晚唐败相

一北司股掌20
二昏君异行23
第三章朱温投军

一黄巢起兵32
二朱温从征39

第四章义军大将

一初守同州50
二黄巢爱将53
三同州刺史60
四同州归唐65

第五章 征剿黄巢

一踞镇汴州71
二黄巢之死78

第六章 崛起中原
一 汴蔡初战83
二 中原大捷90
三 谋取郓州95

第七章中原统帅

一 昭宗继位101
二 救援邻镇103
三 初战徐州110

第八章 征魏灭徐

一 征服魏博121
二 兼并徐州128

第九章 吞并郓兖

一 围兖攻郓140
二 援魏败晋148

第十章 南征北战

一 南征淮南157
二 南北征战161

第十一章 东攻西进

一 羁服河北172
二 挥师山西 179

第十二章 初涉朝政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早年故事

后梁太祖朱温, 小名阿三, 背叛黄巢归顺唐朝后, 赐名朱全忠, 建梁称帝时又改名朱晃。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县( 治今安徽砀山县城东) 午沟里, 长于萧县( 治今安徽萧县西北) 刘家庄。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26 岁时投奔黄巢入草军。他在砀山、萧县生活了整整25 年。有关他早年的事情, 史籍载之甚少, 今略为搜集整理, 叙述加工。其
中不乏怪异荒诞之事, 颇具神秘色彩, 姑妄言之, 姑妄听之, 绝不足信; 其中也不乏小说家演义想象之言, 具有一定的文学加工, 也不可尽为信史, 故以“故事”二字名篇。但笔者所述, 皆言之有据, 绝非信口雌黄。


一 红光冲霄

本篇所记, 是朱温在诞生地——砀山县午沟里的故事, 以及朱温的家人家事, 颇有神秘色彩。为了让读者了解朱温地望的地理和历史, 也介绍了一点有关的内容。

1. 地望—— 砀山
唐河南道?宋州?砀山县, 是后梁太祖朱温的地望。
唐砀山县的故城, 在今安徽省砀县城之东3 里, 地处安徽之极北, 北邻山东省之单县, 西连河南之虞城, 东接江苏之丰县, 是今天皖、豫、苏、鲁四省交汇之地, 也是中原与江南交壤之区。这一地域特点, 在中国的2000 多个县级政区中是很特殊的。史称其:

江淮控其左, 梁魏联其右, 齐鲁接其后, 面山滨河, 古今一要害区址也。

其地周朝时属宋国。战国周赧王二十九年( 公元前286 年), 齐、魏、楚灭宋而三分其国, 砀山又属楚国之城。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 年) 分天下设三十六郡, 砀郡居其一, 又置砀县。汉高祖五年( 公元前202 年), 改砀郡为梁国, 梁王彭越封地于此。东汉改砀县为砀山县, 后几经改变, 至唐隶属河南道宋州统辖, 又属宣武军镇辖之地。唐昭宗光化二年(899) 二月, 应朱温表请, 又分宋州之砀山、单父、虞城, 曹州之成武四县置辉州。明人记砀山县云:

郊垌旷衍, 四望弥弥。芒、砀雄峙于前, 黄河襟带于后。

所谓“芒、砀”, 即芒山、砀山。砀山县即因山而得名。砀山在城南70 里许, 再南去8 里即芒山, 两山今均在河南永城县境。据《汉书?高祖本纪》记载, 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 诏令各郡、县遣送罪犯囚徒西至骊山筑始皇陵, 沛县令委派刘邦押送本县囚徒前往。沛县西百里便是砀山县。刘邦押送囚徒一出沛县境, 便有囚徒数人逃走, 再前行数十里又有几
人不见, 夜宿晨起复失数人。按照秦朝的法律, 刘邦之过当斩首, 故而刘邦胸中十分愁恨, 行至丰县西面的大泽中, 刘邦竟然索性将囚徒全都放了。众囚感激涕零, 又怕刘邦因此获罪,
不忍离去。刘邦笑道:“你们都活着逃走了, 难道我还能回县里销差不成! 如今只有隐匿他乡了。”
囚徒中有壮士十数人, 闻之不胜感激地说道:“刘公如此大恩大德, 我等愿随刘公共赴危难!”
就这样, 刘邦率领这十几个人披星前行, 突然有人报称: 前有一条大蛇长数丈, 横卧路中, 众人不敢前进, 商议改道而去。刘邦勃然说道:“壮士行路, 岂畏虫蛇!”
说罢昂然独自前进, 果然有一条巨蛇横卧路中, 刘邦挥剑砍为两段, 又将死蛇用剑挑开, 率众安然而过

前言/序言

后梁太祖朱温, 小名阿三, 背叛黄巢归顺唐朝后, 赐名朱全忠, 建梁称帝时又改名朱晃。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县( 治今安徽砀山县城东) 午沟里, 长于萧县( 治今安徽萧县西北) 刘家庄。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26 岁时投奔黄巢入草军。他在砀山、萧县生活了整整25 年。有关他早年的事情, 史籍载之甚少, 今略为搜集整理, 叙述加工。其中不乏怪异荒诞之事, 颇具神秘色彩, 姑妄言之, 姑妄听之, 绝不足信; 其中也不乏小说家演义想象之言, 具有一定的文学加工, 也不可尽为信史, 故以“故事”二字名篇。但笔者所述, 皆言之有据, 绝非信口雌黄。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后梁太祖朱温大传》的图书的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朱温或后梁历史,而是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细节丰富的架空历史或奇幻故事的简介。 --- 图书名称:《星辰之烬:艾瑟瑞姆的黎明》 卷一:破碎的穹顶与低语的石板 在广袤的维斯塔尼亚大陆上,时间并非如凡人所感知的那般线性流淌。它更像是一条由无数交织的命运丝线构成的巨大织锦,而故事的开端,便发生在“寂静之年”的第三个轮回。 艾瑟瑞姆,那个曾经被誉为“永恒光辉之城”的文明之巅,已然成为一片被时间遗忘的废墟。矗立的尖塔群如今只剩下断裂的骨架,它们沉默地指向一个不再存在的、被称作“至高之光”的源头。没有人记得光辉是如何熄灭的,历史的记录在“大坍塌”事件后如同被盐侵蚀的羊皮纸,模糊不清,只留下零星记载于古老教派典籍中的恐怖传说——关于“虚空之潮”的侵袭,以及被认为是神祇遗弃的信号。 我们的故事聚焦于塞拉菲娜·凡恩,一位居住在大陆边缘,卡里萨德山脉深处的“引路人”。引路人并非牧师,也不是法师,他们是懂得如何阅读世界残存的“熵”——物质衰退与能量混乱迹象的特殊群体。塞拉菲娜的工作是护送那些携带“失落碎片”的流亡者,前往传说中尚未被腐蚀的圣地——迷雾之洋彼岸的“浮空群岛”。 塞拉菲娜的平静生活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发现所打破。在一次例行的“熵流”勘测中,她意外地从一座冰封的古代监测站中,发掘出了一块非同寻常的石板。这石板并非由任何已知矿物构成,它散发着微弱的、似乎在呼吸的脉动。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上面的符文并非艾瑟瑞姆官方的“神圣几何体”,而是一种被认为早已灭绝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原始语”。 这块石板,被称为“心核残片”,记录了远古时代,艾瑟瑞姆文明并非因为外部入侵而衰亡,而是主动选择了“自我放逐”——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生命能量,以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注入到维斯塔尼亚大陆的七个关键节点,以阻止某种更加可怕、正在“地壳深处”苏醒的实体。 这份发现立刻将塞拉菲娜置于风暴的中心。她不仅引来了对古代知识的狂热追逐者——以“黑曜石议会”为首的神秘组织,他们试图利用这些力量重塑世界秩序——同时也唤醒了沉睡在阴影中的守护者。这些守护者是远古文明遗留的机械与魔法结合的产物,它们对任何试图“干扰封印”的行为都表现出极端的敌意。 故事的主线任务,因此聚焦于解读这块“心核残片”上的完整信息。塞拉菲娜必须穿越被魔化生物占据的“哭泣森林”,进入那片连最勇敢的探险家都不敢涉足的“静电荒原”,寻找另外六枚失落的残片。每一枚残片都蕴含着艾瑟瑞姆文明的一项核心技术或哲学理念:关于空间折叠的秘密、控制大气能量的理论、以及关于“纯粹意识”如何脱离肉体束缚的最终解答。 她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跋涉。她必须学会信任一个亦敌亦友的流亡工程师——科尔文,一个掌握了部分旧时代“动力学”知识的实用主义者。科尔文的目标是利用这些残片制造一艘能够冲破大气层、逃离这个衰亡世界的“方舟”,而塞拉菲娜的目标却是,根据石板的警告,利用这些知识来“修复”被动摇的封印,阻止那沉睡于地下的、被称作“零点”的存在彻底吞噬光明。 随着旅程的深入,塞拉菲娜开始怀疑,所谓“自我放逐”的真相可能比记载的更加残酷。她触摸到的每一个古代遗迹,都仿佛在低语:他们并非是高尚的牺牲者,而是在犯下一次无法挽回的、关于“力量边界”的傲慢错误。 《星辰之烬:艾瑟瑞姆的黎明》是一部关于知识的重量、文明的代价以及在绝望的废墟中寻找一丝希望的史诗。它探讨了当最高智慧面对不可抗拒的熵增时,是选择抗争、逃避,还是做出彻底的自我牺牲。故事充满了对失落科技的想象、错综复杂的政治阴谋,以及主角在继承他人未竟事业与开创全新道路之间的艰难抉择。最终,塞拉菲娜能否在零点吞噬一切之前,理解那份最终的“黎明之秘”? ---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少有历史传记能够让我如此沉浸其中,但《后梁太祖朱温大传》做到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朱温是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和判断。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朱温性格塑造的处理,他没有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一方面,朱温拥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另一方面,他又有着粗野、残暴的一面,杀戮成性,令人闻风丧胆。这种双重性的描绘,让朱温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真实。书中对唐末五代时期政治斗争的描写也十分精彩,各种阴谋诡计、权力倾轧,读起来就像一部精彩的宫廷剧。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乱世,亲眼目睹了朱温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权力、欲望和人性的深刻探讨。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五代十国的历史都充满了好奇,而这本《后梁太祖朱温大传》无疑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以及朱温这个人的一切想象。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笔触细腻,语言生动,将一个粗犷而又充满力量的形象跃然纸上。从朱温早年的艰难困苦,到他如何在黄巢起义中崭露头角,再到他一步步瓦解唐朝,建立后梁,整个过程的叙述都充满了戏剧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朱温军事才能的描写,那些战役的谋划和执行,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素养。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朱温性格中阴暗的一面,比如他的残暴、猜忌以及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这些都让朱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它是一本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阅读趣味的精彩之作,让我对那位被历史褒贬不一的开国皇帝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后梁太祖朱温大传》实在是一本让人掩卷沉思的佳作。它并没有以一种宏大叙事的视角来讲述历史,而是将焦点聚焦在朱温这个人物身上,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了他波澜壮阔又充满争议的一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的客观性,他并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美朱温,而是通过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开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书中对朱温政治智慧的解读,让我惊叹于他在乱世之中如何运用权谋,步步为营,最终建立起一个王朝。同时,作者也深入探讨了朱温的个人情感和道德困境,那些关于他与部下的关系,以及他晚年的一些决策,都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和无奈。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亲眼目睹了朱温如何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帝王,又如何在权力巅峰走向堕落。这本书不枯燥,不乏味,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把我拉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五代十国时代!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上来就长篇大论地讲述朱温的功绩,而是从他出身草莽的底层经历开始,细致描绘了他如何一步步崛起。读着那些关于他年轻时如何因为贫困和饥饿而铤而走险的描写,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不甘。然后,笔锋一转,又深入到他如何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狡诈的政治手腕,在乱世中披荆斩棘。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战场细节的刻画,那种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场面,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朱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残暴、多疑的一面。那些关于他如何冷酷屠杀政敌,如何对待家人的描写,都让人不寒而栗,也更加凸显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复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朱温,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枭雄,一个由善到恶,由忠到叛的复杂个体。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传记,更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史诗。

评分

坦白说,我曾以为阅读关于朱温的书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后梁太祖朱温大传》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的叙述语言非常流畅且富有画面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并没有拘泥于史书的冰冷记载,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去解读朱温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环境。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朱温性格复杂性的挖掘,他既是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军事天才,又是充满争议的残暴统治者。作者并没有回避他身上的缺点,反而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展现了他的多疑、残忍,以及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这让我觉得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读完这本书,我对朱温这个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鲜活个体。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共情和对人性的复杂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