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寻访朱德生前部分知情者和生活遗址、研究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撰写的、首次走近朱德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图书。全书从朱德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分“N个名字背后的传奇朱德”“陕北‘小江南’的前世今生”“从爱女传奇到平凡的经历看朱门家风”等9个篇章,展现了朱德的政治胆识、思想本色、治军智慧和人情个性等方面的魅力。全书融入了作者对朱德元帅的深深敬仰与热爱,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正直、忠诚、爽朗、平易近人的朱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作者简介
余玮,男,中共党员,现任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赤壁市政协委员。出版有《知情者细说毛泽东》《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魅力邓小平》《传奇粟裕》《寻找雷锋》等,并有作品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和小学语文课外读物。多部作品被确定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曾获“全国优秀changxiao图书奖”等奖项。所在家庭被评为“北京十大书香家庭”与“全国书香之家”。
目录
“德”行天下
一 有一种精神“钙片”叫信仰
二 有一种担当与功劳无关
三 有一种“给面子”叫讲真话
四 有一种服务叫打通“最后一公里”
五 有一种“官念”是念紧“紧箍咒”
六 有一种政治智慧是搞好顶层设计
七 有一种教育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八 有一种学习可温润精神世界
N个名字背后的传奇朱德
一 “狗娃子”一生最大的遗憾
二 私塾里从“代珍”到“学阶”
三 想知道小城外的“存铭”和救国志坚的“建德”
四 “模范朱”险些被讲武堂除名的内情
五 “王楷”率部起义后遇险为“伙佚头”
从伍若兰到康克清的红色之恋
一 “许送枪”助力起家
二 同伍若兰在战火中的传奇姻缘
三 两双扭转乾坤的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四 亦悲亦喜的真情军长
五 走在长征路上
六 沸沸扬扬的“遇难噩耗”让人揪心
七 共患难的非常岁月
陕北“小江南”的前世今生
一 摸清“家底”以定解困方向
二 “一把镢头一支枪”地垦荒屯田
三 “烂泥湾”成为陕北的“小江南”
从爱女传奇到平凡的经历看朱门家风
一 从“四旬”到“贺飞飞”
二 从“朱敏”到“赤英”
三 从海归到普通教师
四 从不被看好的婚姻到终生幸福
代际的红色传承
一 母亲把伟大的人格融入朱德的血肉之躯
二 剧场门口的大打出手之后
三 要接班,不要接官
信仰和忠诚的生动诠释
一 有一种信念昭然纸上与心底
二 一根扁担挑的不只是粮食
三 坚定地站在毛泽东的一边
四 提议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候选人
不搞特殊化成为人生关键词
一 “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背后
二 不做“特殊的共产党员”
三 中南海的“困难户”
四 不要做孝子贤孙要“做大事”
生命倒计时的时光
一 同总理之间的最后相见
二 最后一个军礼敬给老战友
三 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去世半个月
四 “革命到底”成为政治遗言
保健医生所见证的平民朱德
一 做梦也没有想到来朱老总身边工作
二 生活简朴的朱老总在自家院子里开地种莱
三 诗书散步与兰花于朱老总一样也不能少
精彩书摘
《魅力朱德》:
三有一种“给面子”叫讲真话
1938年,第三四四旅转战太行山区,连战皆捷。在第三四四旅在沁水县端氏镇休整、学习、整训期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来检查工作。该旅旅长身体不好,便请求去延安治病和学习,得到八路军总部的批准。这时,朱德认为,论资格和能力,可以由该旅23岁的团长田守尧代理旅长。旅政委黄克诚完全赞同。于是,朱德同田守尧谈话,明确告诉他代理旅长职务,等候八路军总部任命。
但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不同意朱德的提议,认为田守尧指挥一个近万人的主力旅,在资历和领导能力方面似乎不够,并表示将另派人前来任职。
八路军总部派杨得志任第三四四旅代旅长后,田守尧就有点不高兴,为老旅长送行的聚餐会也不参加。朱德见状,便对黄克诚说:“开个党委会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田守尧进行帮助。”于是,黄克诚召集旅党委会即民主生活会。会议开始后,刚开始没人发言,黄克诚先开了口,但对田守尧的批评比较婉转,不够尖锐。朱德发火了,站起来一个一个指着与会领导干部说:“你们这是什么党委会?不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接着,他对田守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最后,朱德又说:“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要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
后来,在朱德的指导下,第三四四旅经过学习整训,总结了抗战以来的作战经验和教训,在战略思想和战术指挥上,实现了以打游击战为主的根本转变。次年春天,杨得志调走,田守尧经受了考验,相继被任命为该旅副旅长、新二旅旅长等。
朱德胸怀宽广,勇于做自我批评,极力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他不搞宗派,处处以革命大局为重。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
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在庐山会议上,他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去整人。在党内政治运动中,朱德特别注重团结,严格掌握党的政策。在延安整风审干中的“抢救运动”中,普遍发生了乱批、乱斗、乱打、乱抓的现象。而朱德在领导军委系统的整风审干工作中,强调对人的处理要慎重,要严肃、认真、稳重,严格执行并认真把握党的政策,不要错批、错斗一个好人。当时,军委机关有一个高级参谋室,成员大多是原国民党部队高级将领,后来到延安投身革命,其中很多人历史复杂,人们自然把眼睛盯上了他们。朱德主动找他们谈心,勉励他们要消除顾虑,实事求是地向党交心,避免了“抢救运动”扩大化,保护了一大批人。
提及朱德,许多人会说他是好人。提起好人,人皆赞之。但如果在好人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味道和性质就变了。好人主义表现很多:一是不说话。问题面前不表态,即使发言也先看领导说了什么,然后说几句云里雾里、无关痛痒的话。二是说好话。擅长“吹喇叭”,热衷于“抬轿子”,无原则地逢迎讨好。三是好说话。不论是否符合原则,都是“行行行”“好好好”,只点头,不摇头。四是不理政。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四平八稳当“太平官”。好人主义危害很大,误党害国,误政害民。发现同志有了缺点、错误而不指出,只会让这些同志越走越远,甚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误人害己。
1959年7月,朱德在庐山会议上坦诚地说:“去年的成绩是伟大的,但对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这一点估计不足,‘共产’搞早了一点。食堂要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还要搞经济核算。食堂即使全部垮掉,也不一定是坏事……”朱德的发言,语调平和但观点鲜明,意见尖锐,很有分量。当时,农村公共食堂被奉为“共产主义因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被说成是群众创造的“新事物”,神圣不可侵犯,批评它、否定它无异于捅马蜂窝。朱德不避讳这种重大的敏感问题,敢于提出“‘共产’搞早了一点”,“吃饭不要钱,那一套行不通”,“食堂即使全部垮掉,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是需要政治勇气的。
对于“大炼钢铁”,朱德也不以为然。他说:“至于工业嘛,主要是大炼钢铁搞乱了,指标太高,一哄而上,划不来。”这又是在捅马蜂窝,因为在当时,“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主要内容,是“超英赶美”的具体行动。对“大炼钢铁”有微词,就是对“三面红旗”的态度有问题。这又是冒政治风险的。
其实,朱德讲这些意见,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来自对中国国情,特别是农村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出自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产的真诚关心。他胸怀坦荡,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庐山会议期间,朱德多次和一些省(主要是中南各省)的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发表了很多意见。这些意见,大多是针对“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提出来的。
在庐山会议上,朱德对彭德怀虽然也进行了批评,但是他仍很注意分寸,没有乱扣帽子,并且一再肯定彭德怀的信的积极一面和他的优良作风:“彭总在生活方面注意节约,艰苦卓绝,谁也比不过他。彭总也是很关心经济建设的,只要纠正错误认识,是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彭总发言的态度是好的。我相信他是畅快的。”
敢讲真话是朱德很鲜明的品格。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进作风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朱德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揭短亮丑,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尽管后来朱德在庐山会议受到了错误的批评,但他并不气馁,没有因此而“转向变调”。在1961年5月9日视察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四省后,朱德再次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指出一些地方办食堂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正因为有了包括朱德等领导人在内的高级干部们的敢于直言,才有了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对“左”的错误进行了检讨。
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就是辣的。辣,是一种至味,其作用在于激发味蕾,激起体内活力。现实官场的陋习是,级别越高,越不愿听或者听不进同级、下级普通同志的批评。级别越高,越希望批评都是针对别人的而不是针对自己的。其实,只有见针见血的辣味批评才最起作用。
……
前言/序言
魅力朱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