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人/海天译丛

追书人/海天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拿大] 马塞尔·布罗凯 著,肖林 译
图书标签:
  • 文学
  • 外国文学
  • 翻译文学
  • 经典
  • 小说
  • 长篇小说
  • 海天译丛
  • 追书人
  • 俄罗斯文学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197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773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63
字数:17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加拿大著名出版人兼书商的回忆录,讲述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书香”生活。

2、从瑞士、法国到加拿大,从读书人、卖书人、出书人到写书人。

3、二战期间在法国和瑞士边界的经历与生活充满传奇。

4、传授行业经验,讲述书后故事,揭露书业秘密

5、半个世纪的云和月,听他慢慢讲你听,美洲版的“巨流河”,流到哪里都是爱。


内容简介

这首先是一部个人史,一位老人跟我们徐徐讲述他所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云:战争、饥饿、苦难、挣扎、丧父之痛……在他的笔下,贫瘠闭塞的村庄令人窒息,有时却也透出些许诗意。后来,他走出了山区,来到日内瓦,凭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赏识,也遭遇了朦胧的爱情。但他更渴望自由,于是只身离开欧洲大陆,前往美洲寻找新的天地,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一个书人的奋斗史从此开始。


作者简介

马塞尔.布罗凯(Marcel Broquet,1935- ),加拿大出版人,原籍瑞士,童年时代在法国东部山区度过,青少年时期在瑞士求学、从军和工作,1958年移民加拿大,先开书店,后办出版社,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畅销书,成为加拿大书业的代表人物之一。2004年,获Fleury-Mesplet出版奖,这是对他半个多世纪书业生涯的致敬。


精彩书评

这本书正是我所喜欢的,它非常优雅,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我喜欢它五彩缤纷的画面,尤其是这个作者兼出版家的优美语言,它在(迷人的)故事和散文之间来回。这本书在向他的瑞士故乡,向他的父母和祖先深情地致意。这是一份相当珍贵的自传性资料,记录他与别人的相遇、印象和美好的感情,这些东西似乎并未因日久天长而被淡忘。收集在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只能出自行家的大手笔。

——阿兰.斯坦凯(加拿大记者、作家、电视主持人)


目录

◎ 第一章 很久很久以前 / 1

1. 莫韦里埃 / 2

2. 先辈 / 19

3. 家人 / 28

4. 德雷蒙及其有产者 / 34

5. 幸运相遇 / 41

6. 沃堡 / 44

7. 索耶尔 / 52

◎ 第二章 黄香李花开的季节 / 61

1. 移民法国 / 62

2. 阿纳托尔 / 69

3. 滑稽的战争 / 71

4. 悲剧的开始 / 75

5. 战争最酣时 / 80

6. 致命的日子 / 89

◎ 第三章 拾穗时光 / 97

1. 回到家乡 / 98

2. 在瑞士磨难 / 116

3. 初涉文学 / 125

4. “美丽的母野猪” / 139

目 录

追书人

5. 世界上“最好”的部队 / 148

6. 他的母亲竟然是嘉宝 / 154

7. 第一次接触出版 / 158

8. 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 163

◎ 第四章 魁北克,美洲大地 / 169

1. 给未来的区长打工 / 170

2. 爱情的季节 / 175

◎ 第五章 从梦想到现实 / 181

1. 在加拿大开书店 / 182

2. 请不要坐在月桂树下 / 193

3. 书店趣事多 / 202

4. 世博会之后 / 207

5. 温暖的小家庭 / 212

◎ 第六章 改行做出版 / 215

1. 跟发行商打交道 / 216

2. 涉足出版 / 221

3. 爱妻的离去 / 229

4. 卖书与出书 / 234

5. 作者还是作家? / 241

6. 行业秘密 / 248

7. 黄昏的日子 / 252

鸣 谢 / 259

译后记 / 261



精彩书摘

既然说到这里,我就再给您讲一个故事,我经常讲,但每次讲都很有意思。那是一个开学季,玛格丽特学院的学生会大批涌入书店。我们忙死了,我便要求负责仓库的店员雷蒙上来帮我一把,回答一下学生们的问题,至少尽量让他们安静下来。雷蒙是个模范店员,办事效率高,而且很忠诚,但他很少看书,是负责仓库的。他身材不高,但镇得住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可惜,他的声音太粗,所以,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人非常遗憾。我们的雷蒙急切地问排队等候的一个女生:

“您好,小姐,我能帮您的忙吗?”

“我找《包法利夫人》。”

于是,诚实的雷蒙踮起他小小的脚跟,用他洪亮的声音,对着现场的30来个人

说:

“在场的有没有一个叫包法利夫人的?”

这类小故事或笑话,我们积累了很多,经常讲着玩,但并不想讽刺或伤害某个人,因为在这种场合,出笑话最多的还是书店的店员。

***

我没有听母亲的明智劝告,去了加拿大驻伯尔尼的大使馆。我已经做了功课,读了一些关于加拿大的书。我希望他们让我在那里待几个月,好好认识一下那个国家

回来的时候,再好好地讲给大

家听。加拿大官员的态度和他们瑞士同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没有让我多等,一个非常英俊可爱的先生在一间大办公室郑重其事地接待了我,他已经研究过我几天前寄出的申请,根本不认可我申请中提出的理由。他对我说,加拿大不需要候鸟,也不欢迎冒险家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别指望凭这些荒唐的理由能得到移民签证。

“不过,请您首先告诉我,关于加拿大,您都知道些什么?”

“嗯……我知道,那是一个新国家……啊,是的,我想,总理叫麦克唐纳。国家元首嘛,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然后……等等,我想在魁北克地区,人们讲法语;也有一些印第安人在西部游荡:‘这是一个大国,尤其是土地面积!我没法不爱这家。’”

我想,说出一些更详细的东西,碰碰运气,应该能说服他的,但是白费劲。那个

充满活力的移民官员,我还记得,他叫拉杜瑟尔,回答说:

“我想告诉您,您的申请这样写是通不过的。加拿大需要移民,需要双手有力或大脑发达的人,能胜任艰苦工作并且将来能完全成为公民的人。您具有这些素质,去多了解一下我们的国家吧!这是一些资料,继续读一读关于加拿大的东西,您能找到的所有东西,几个月后带着更加清楚、理由更充分的计划来找我。还有,您要知道,加拿大的现任总理不叫麦克唐纳,您滞后了差不多100年。现在的总理是约翰·迪芬

巴克。再见,年轻人,这是我的名片,我留着您的档案。”

“谢谢您,拉杜瑟尔先生。”

“叫我拉维格尔,”他说,“拉维格尔。”


前言/序言

正如让.端木松 在《这很好》(除非我记错了)中智慧地指出的那样,今天,所有的人,理发师、律师、商人、宗教精神导师、在家里修修弄弄的人、政客等等都在写作。总之,他大概是这么说的。

我为什么不写呢?其实,这主张来自我母亲。我每次去瑞士探亲,她总是问我在干什么。书商是卖书的,出版商是干什么的呢?既然你是出版商,你为什么不写写我们的故事,顺便也写写你的职业呢?她觉得写作和出版可以并行不悖。事实上远非如此。其他出版人曾经尝试过,有的成功,有的不怎么成功,比如阿尔班.米歇尔、罗贝尔.拉封、皮埃尔.博尔达。离我们更近的,有作家兼出版人德尼.沃日瓦,有雅克.福丹,有多才多艺的阿兰.斯坦凯。还有的,成功之后,荣幸地有了自己的传记作者,比如说加斯东.伽利玛、贝纳尔.格拉塞和印刷家兼出版人弗洛里.梅斯普雷,等等。

我觉得有必要指出一点:我喜欢故事,不管是大故事还是小故事;不管是这里的故事还是其他地方的故事。这方面的书我读了很多,所以经不起诱惑,偏离了最初的主张,即只谈书,不谈别的,无论如何,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想长时间耽搁在大部分书业人士都熟知的事情上面,而想写写我为什么会进入这一领域,情况又如何,我为什么仍然待在其中。当然,当我谈书时,这一领域中的所有人,从作者到读者,也许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至于专业人士,我想说的是纯粹的出版人,他们会发现我的观点跟他们的观点未必相同。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固定的想法,只是想讲讲我自己,首先为了自己快乐,为了回忆一些事情。后来我想,外行人说不定也能从中找到大家了解甚微的有关这个行业的一些信息。就从那个作者开始吧,他来找我时问道:“您的印刷厂在哪里?”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独立的章节:童年、青少年和初入书业的情况。第一章,我写了好多年。时局、工作、忧虑、家庭,这些东西我并没有太重视,在很长时间里,我没想到要出版它们。最后一章,它与前面几章完全不同,接触到新出版社的许多作者时,我想,我要说的关于书业的事情,也许能从另一个角度,清楚地反映我的道路和这个领域的特殊性,也许在不经意中能让别人感兴趣甚至让他们吃惊。我想补充一下,当前 言我把这个计划告诉大家时,我被一些朋友“推着后背”,尤其是我的女同事,那个工作狂不允许我推迟时间,更不允许我打退堂鼓。一切都像在军队里那样,执行命令,没有商量!于是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了第二部分,尽管新的出版社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还要说明一下:我不敢说我所写的一切都是“圣经”。如果我说,曾经是个大胖子的雅克.布罗凯娶了漂亮的伊丽莎白,那不免有想象的成分。不过,上述那个大胖子以前确实存在,姓名也是真的,他是我的一个祖先。至于他是否娶了漂亮的伊丽莎白,我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可以确定的是,她一定很漂亮。

至于其他,一切都是真实的,有些悲剧性的地方我故意略去了,因为我不想过多地暴露隐私。我也尽量不过于夸大书业的灾难。我谈了一些,但我的言辞没有冒犯任何人。有的人可能会从中认出自己。如果我们关于“图书”的看法不一样,我仍然尊重他们的观点。而且,在描述我觉得荒谬甚至不可饶恕的某些做法,以及某些难免艰难的时期时,我尽量表现得乐观点。这本书是我勇敢和冒险的结果,那些危险,有的我没有预料到,但我最终还是全身而退了。再说,谁也没逼您一定要赞同我说的话,书中的故事也一样。至于我的瑞士朋友,如果我写追书人道,迪维科 是在日内瓦附近被儒勒.恺撒抓住的,而被抓地点其实离贝尔加德更近,请不要恨我。我不是历史学家。至于纸质图书的未来,无论是预言者、专家,还是经过再三研究预测它们将会消失的人,我都不想劝他们去找别的慧眼者求证,那些人的看法只会跟他们相反。纸质图书会改变,会发生变化,会找到一些小伙伴,这毫无疑问。但那些相信这种绝妙的交流和娱乐方式的人也不用担心未来,它们不仅能适应新技术、新的传播和促销方式,也一定能适应各类读者的口味。

马塞尔.布罗凯



好的,以下是一份图书简介,聚焦于一部与《追书人/海天译丛》无关的作品,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镜中迷局:维多利亚时代的密码与绅士的黄昏》 作者:亚历山大·哈灵顿 译者:李明珠 出版社:远方文库 定价:RMB 89.00 开本:16开 页码:528页 ISBN:978-7-5387-xxxx-x --- 内容简介: 在雾气弥漫的泰晤士河畔,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那个光怪陆离的伦敦,表面上光鲜亮丽的社会结构下,隐藏着无数错综复杂的秘密与暗流。本书并非关于文学赏析或翻译理论的探讨,而是一部深入探究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科学与犯罪交织的宏大叙事。它聚焦于一群不被历史主流所铭记,却在秘密领域搅动风云的人物群像。 一、 密码学的黎明与绅士的陷阱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艾尔弗雷德·卡弗斯,一位出身贵族家庭,却醉心于新兴的数学与密码学研究的学者。卡弗斯拒绝继承家族在殖民地的产业,转而投身于当时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密码分析领域。他坚信,任何信息,无论其内容多么隐秘,都蕴含着一套可被破解的逻辑结构。 小说开篇即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团:伦敦金融城一家享有盛誉的银行——“布莱克伍德信托”——在一次看似寻常的年度审计中,发现了一笔巨额资金的神秘转移记录。记录本身被加密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结合了古典置换和先进代数原理的混合密码。苏格兰场对此束手无策,他们更习惯于追踪街头巷尾的窃贼,而非这种高智商的金融犯罪。 卡弗斯被秘密召入,他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串冰冷的字符,更是一面映照出整个上流社会腐败与贪婪的镜子。他发现,破解密码的关键,不在于数学本身,而在于理解“谁”会使用这种特定风格的加密方式——这需要对特定圈子的语言习惯、心理侧写乃至其所受的教育背景有深入的洞察。 二、 科学怪人的幽灵与机械的浪漫 《镜中迷局》的叙事线索并非单一指向金融犯罪。作者哈灵顿巧妙地将蒸汽朋克美学与严肃的历史考察融为一体。在卡弗斯追查资金流向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一群被称为“机械哲学家”的地下组织。这群人热衷于将最新的物理学发现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装置,他们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对“永动机”和“信息传输极限”的探索。 其中,一个名叫“齿轮匠”的匿名人物,成为了卡弗斯最大的对手。齿轮匠似乎总能预判卡弗斯的每一步行动,他留下的线索往往是设计精巧的机械谜题,而非文字信息。这些谜题涉及电磁感应、初级的电子回路设计,以及对当时尚属禁忌的“信息熵”概念的模糊应用。 小说详细描绘了十九世纪末科学研究的边缘地带:那些在地下工作室里,用黄铜、玻璃和蒸汽驱动的机器如何试图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思维。这种对知识边界的渴望,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道德形成了强烈的张力。 三、 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光谱 本书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其细腻。卡弗斯本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出身的贵族家庭,正是依靠早年参与鸦片贸易积累的财富而兴盛。他对家族历史的厌恶,驱使他追求绝对的、不受人性弱点玷污的“真理”——即密码的逻辑完美性。 与他形成对比的是伊莎贝拉·索恩,一位在苏格兰场担任非官方档案管理员的女性。她利用自己被低估的地位,秘密收集了大量关于上流社会丑闻的记录。她深知,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声音被压制得越厉害,她观察到的真相就越清晰。她与卡弗斯的合作,是理智与直觉、公开知识与地下情报的完美结合。 随着调查深入,卡弗斯逐渐明白,那笔被盗取的资金,并非真正的目标,而是一种诱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宏大的秘密——一桩涉及皇室成员、涉及国家安全,甚至可能颠覆既有社会秩序的政治阴谋。那个加密的银行记录,不过是一张通往真相迷宫的“船票”。 四、 结构与哲学思辨 《镜中迷局》的文本结构本身也模仿了密码学的逻辑。叙事时而跳跃,时而回溯,将不同时间点收集到的碎片信息(如日记摘录、警方报告、机械图纸)拼凑在一起。读者必须像卡弗斯一样,主动去寻找信息之间的隐藏联系。 小说的高潮部分,并非一场枪战,而是一场智力上的终极对决,发生在伦敦一座废弃的皇家天文台内。在那里,卡弗斯和“齿轮匠”利用他们对逻辑和机械的理解,进行了一场关于“信息是否能被完全控制”的哲学辩论。最终的真相揭露,不仅破解了当下的金融谜局,更深刻地探讨了信息时代的先声:当知识可以被编码、被隐藏,那么所谓的“公开真相”是否只是被设计者允许看到的表象? 本书为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它既是对十九世纪末伦敦社会风貌的精致还原,也是对密码学、早期计算机科学思想的艺术化呈现,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虚假繁荣的表象下挖掘真实人性的时代史诗。它邀请读者一同潜入那片迷雾,成为那个时代最敏锐的“追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追书人/海天译丛》这本书,就被它古朴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封面上那泛黄的书页,仿佛承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又似暗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翻开扉页,作者的名字与“海天译丛”的字样映入眼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是一个极其热爱阅读的人,在书海中寻觅能触动心灵、启迪思想的佳作,一直是我生活中的重要乐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蕴含着一股沉静而又深邃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沉浸其中,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追书人/海天译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暂时抛开外界的喧嚣,进入一个属于文字和想象的宁静空间。它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手感温润,字迹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总而言之,仅仅从它的外观和初触感来看,这本书就已经成功地俘获了我对它深深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下一页,去感受它文字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有着极高要求的人。《追书人/海天译丛》这本书,在初览之际,就让我对它的文字功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优秀的语言表达,则能让思想如同流光溢彩的宝石,闪耀出迷人的光芒。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译者,能够拥有驾驭文字的非凡能力,用精炼、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故事或思想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那些措辞考究、意境深远的句子,它们如同点睛之笔,让整篇文章都活了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是被情节所吸引,更是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有时候,一个词语的选择,一个句式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对于《追书人/海天译丛》,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给我一场语言的盛宴,让我的阅读体验在艺术的层面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海天译丛这个名字,本身就预示着它可能拥有不俗的文学价值,而我的期待,也正是基于这份对文字艺术的崇敬。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共鸣的作品情有独钟。《追书人/海天译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过去、连接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窗口。我一直坚信,伟大的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往往是具有普适性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文化背景下,人类的情感、冲突、追求,都有着相似的内核。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不同的人文风情,或是探讨一些经典的人性议题,通过阅读,去感受不同的人生百态,去理解那些或许与我截然不同的经历。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是我阅读的最大乐趣之一。它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展我的认知边界。海天译丛的译介,更让我相信它具有这样的潜力,能够将那些精妙的思想和故事,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给中文读者。

评分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会花时间去细细回味,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追书人/海天译丛》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它散发出的气质,我就能预感到它并非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它似乎更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醇厚与甘洌。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在字里行间蕴含深刻哲理的书籍,它们不只是讲故事,更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去审视自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我可能从未关注过的人性层面,或是探讨一些普遍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社会现象。我常常在想,一本真正的好书,就如同一个智慧的导师,它能够用最温和的方式,点醒我们那些固有的认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格局。我相信《追书人/海天译丛》在这方面一定不会令我失望,它所承载的“海天译丛”的名号,也足以证明其分量和影响力。我对它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成为我书架上又一本能够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发现的珍藏。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应该能够引发思考,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追书人/海天译丛》这本书,在我尚未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传递出的信息,似乎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一种对于知识、对于探索、对于人类精神追求的赞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引导我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阅读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消磨时间,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洗礼。我渴望在书中找到能够启发我思考的火花,能够让我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帮助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海天译丛这个名字,也让我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深邃的海洋,仿佛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也同样具有探索不尽的奥秘。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精神旅途中的一位重要伴侣,指引我前行,让我不断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