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研究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和社会主义垄断地租质和量的运动规律,以及城市土地价格和房地产市场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城市地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而且为社会主义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陈征,1928年生。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顾问、原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代表作《(资本论)解说》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说《资本论》三卷的专著。
绪 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 1
一、 围绕着社会主义地租的争论 1
二、 城市土地无偿使用是否定社会主义地租的实际结果 4
三、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 8
四、 以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为指导研究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 11
第一章 必须重视对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研究 16
第二章 城市地租的特性 27
一、 由于城市和农村对土地的利用不同, 城市地租不直接包含在土地产品中 27
二、 农业地租主要由自然条件的差异引起, 城市地租主要由社会条件引起 29
三、 城市地租与农业地租的来源不完全相同 31
四、 城市地租往往包含在房租中, 由此会出现城市土地投机 3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 35
一、 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5
二、 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 41
三、 城市绝对地租量的规定 4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 50
一、 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50
二、 城市级差地租的形式和特点 52
三、 城市级差地租量及其计算 60
四、 城市级差地租的发展趋势 6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 67
一、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 67
二、 城市垄断地租的特点 68
三、 城市垄断地租的调节作用 71
四、 城市垄断地租量的规定 72
第六章 地租、 地价、 地产市场 75
一、 地产与地产市场 75
二、 地租是地价的基础, 地价是地产市场的主要内容 77
三、 中国城市地产市场的特点 80
第七章 研究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6
附录一
一、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没有过时 95
(一) 资本主义农业有机构成迅速提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96
(二) 在资本主义农业有机构成与工业相等的情况下, 绝对地租是否消失 98
(三) 对几种看法的商榷 103
二、 有关绝对地租的几个争论问题 110
(一) 一个似是而非的矛盾 110
(二) 三种不同含义的垄断价格 116
(三) 从级差地租到绝对地租的研究 120
三、 有关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几个争论问题 124
(一)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一种形式 124
(二) 优中等地生产率较高的劳动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源泉 130
(三) 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主义阶段, 虚假的社会价值不会消失 134
四、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几个理论问题 138
(一)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价格的关系 138
(二)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地租的关系 140
(三)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税的关系 142
附录二
一、 陈征教授谈社会主义城市地租 145
二、 陈征经济学思想述评 148
(一) 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48
(二) 对社会主义地租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152
(三) 关于 « 资本论»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159
(四) 严谨切实的治学精神 163
再版后记 167
读到这本书名,我立刻想到了那些蓬勃发展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城市,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地租,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形成和演变必然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紧密相连。我一直对“社会主义”框架下的经济理论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往往能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城市在地租形成中的特殊性,例如,是否会分析国有土地制度、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作用?我更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地租是如何被定价、如何被分配,以及如何被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例如,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通过土地财政的合理利用,来反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居民福利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淡雅的蓝色背景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现代感。我一直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探讨城市地租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不同城市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必然会导致地租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巨大区别。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背后的逻辑,并尝试构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同时,我希望作者能够结合大量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让理论的阐述更加生动和可信。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具体城市的案例,如北京、上海、深圳与成都、重庆等不同层级城市的对比研究?这些案例是否能够揭示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地租的独特表现?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房地产市场、土地政策以及城市规划等因素如何影响地租的分析,因为这些是我们普通民众最直观感受到的经济现象。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地租变化对个人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的深刻见解,那就更令人期待了。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第二版意味着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可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我一直对城市经济学中的“地租”概念情有独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发展中的利益分配。在理解城市地租的形成机制时,我总是试图寻找超越纯粹市场供需理论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深层次的解读,例如,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地租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维度?在社会主义的语境下,如何理解地租的“社会性”?是否意味着地租的形成和分配需要更多地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中默默付出但可能受益有限的群体,这本书是否会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观点?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地租的“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和“捕获”的讨论,以及作者如何将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相结合。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研究(第二版)》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城市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深刻讨论。我一直认为,地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更是一个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缩影。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土地的稀缺性和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如何被公平地分配,以及如何避免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是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的视角下,来审视和解析城市地租的。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与市场经济下地租理论不同的逻辑?例如,是否会关注如何通过公共政策来抑制地租的过度上涨,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和生活质量?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城市更新、土地征收与补偿,以及如何处理因地租上涨而可能产生的社会不公的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理解城市发展中的深层结构和利益博弈提供新的思路。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翻开书页,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对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与“地租”这样带有强烈市场经济色彩的概念相结合,本身就充满着值得探索的张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值的体现与分配,必然受到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影响。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对“城市地租”这一复杂议题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的。这本书是否会挑战我们对传统地租理论的认知?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调节地租,以实现更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和城市发展?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土地制度,如集体所有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等,并分析它们在地租形成和分配中的作用?我对书中关于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讨论尤其感兴趣,毕竟,一个健康的城市发展,离不开对地租的合理引导和对社会成员的有效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