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

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海 著
图书标签:
  • 小儿按摩
  • 婴幼儿保健
  • 儿科
  • 常见病
  • 按摩疗法
  • 育儿
  • 健康
  • 图解
  • 家庭护理
  • 亲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52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22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爱家爱健康?国医养生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实用:对每一种疾病的按摩方法,详细讲解+真人演示,一学就会。

高效:手机扫二维码,可看对症按摩视频,使用超便捷。

贴心:采用新型锁线不露脊装订,可完全平摊阅读,也可沿裁切线剪下当图卡使用。


内容简介

小儿按摩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的中医疗法,效果非常好。用按摩治疗小儿常见病有两个好处:一是在孩子患病之初,家长可以提前干预病情,不打针、不吃药,没有副作用;二是孩子生病后可用按摩来辅助治疗,增强体质,缩短病程。 《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介绍了18种小儿常见病证和8种日常保健的按摩方法。每种按摩方法都配有真人定位图和按摩手法图,同时还配有专家取穴视频,扫码即可观看,直观明了,一学就会。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家长朋友们来说,只要花一点时间,按照本书的提示学习,就可以成为孩子的私人保健医生,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辛海,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国医科普优秀传承人奖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全民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治未病办公室主推的中医治病专家和经络穴位食疗养生专家。名医张锡纯的四传弟子,中医理论根基深,中医临床疗效好。毕业于北京中药大学针灸专业。长期从事大众健康普及工作,已经做各类健康讲座和养生系列培训220多场次,累计培训各类学员近2万人次。已经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作为**作者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作为主编出版3本医书,分别是《找准病根治对病》、《养生堂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和《周耀庭临床经验集》。

内页插图

目录

7/给孩子按摩,你必须知道的
7/小儿按摩前后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7/哪些情况下不能给孩子做按摩
8/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按摩润滑剂
9/对证选穴――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
9/外感风寒发热
● 流清鼻涕
● 咳嗽、吐稀白痰
● 头痛或身痛
● 怕冷
11/外感风热发热
● 流黄色鼻涕
● 咳嗽、吐黄黏痰
● 咽喉肿痛
● 口干口渴想喝水
13/肺胃实热
● 高热
● 口干口渴、面红唇赤
● 小便黄、大便秘结
● 不怕冷,反而怕热
14/阴虚发热
● 午后发热、手足心热或颧红
● 口渴,咽干,喜饮水
● 身体瘦弱,皮肤干燥
● 舌红少苔,舌体瘦长
15/外感风寒咳嗽
● 咳嗽、吐稀白痰
● 流清鼻涕
● 怕冷明显
● 咽痒,咳嗽声重
17/外感风热咳嗽
● 咳嗽、吐黄稠痰
● 流浊鼻涕
● 口渴、咽喉疼痛
● 舌尖红、舌苔薄黄
19/内伤咳嗽
●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
● 口渴、咽干,喉痒
● 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
21/寒哮(哮喘)
● 鼻流清涕
● 咽喉发痒
● 怕冷
● 痰少色白多泡沫
● 冬季哮喘症状加重
23/热哮(哮喘)
● 哮鸣气喘发作急
● 咳起来较重
● 面色发红
26/暑湿感冒
● 发热无汗,头痛鼻塞
● 腹胀,胸闷
● 头觉得沉重、昏昏沉沉、不清醒
● 不想吃饭,有时恶心或拉肚子
27/风寒型百日咳
●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 咳嗽接连不断,咳嗽声重,并吐出大量稀痰
29/风热型百日咳
● 发热、微恶寒
● 汗少、面色发红
● 咽喉红肿
● 咳嗽、有黄痰
31/痰热型百日咳
● 咳嗽急
● 喘气困难
● 痰黏稠且发黄
● 嘴和鼻子出热气
● 胸闷
33/脾肺气虚型百日咳
● 咳声较轻
● 身体发困
● 食欲不振
● 气短,劳累后咳嗽加重
● 大便稀薄
35/外感风热型咽炎
● 咽喉发干且痛
● 伴发热
● 稍微怕风或怕冷
● 偶尔咳嗽
● 痰黏稠难咳出
37/肺胃热盛型咽炎
● 口干,咽部红肿热痛
● 偶尔咳嗽
● 咳痰黄稠
● 大便干,小便黄
38/肺肾阴虚型咽炎
● 咽部不舒服,咽喉发干
且痒
● 可出现刺激性咳嗽
● 气短乏力,或头目眩晕、耳鸣
39/脾胃虚寒型流涎
● 口水清稀
● 面色苍白或又黄又瘦
● 大便稀
● 不敢吃凉的食品
41/脾胃气虚型流涎
● 口水清稀,少气无力
● 肚子发胀或下坠
● 不想吃饭,吃完饭后更困乏,想睡觉
43/脾胃积热型流涎
● 口水发黏
● 嘴角糜烂,有口臭
● 便秘,小便发黄
45/心脾郁热型流涎
● 流口水、口水黏稠
● 有口臭
● 大便干
● 舌尖红、舌面有红点
47/寒痛(腹痛)
● 着凉后腹痛发作
● 腹痛剧烈,不停哭闹
● 用热水袋敷腹部则稍有所缓和
●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 大便稀薄
48/伤食痛(腹痛)
● 肚子发胀且有痛感,不让按压
● 不想吃奶,不想吃饭
● 拉肚子后痛感减轻
49/虫痛(腹痛)
● 肚脐周围疼痛,一会儿痛一会儿不痛
● 能吃饭,但面黄肌瘦
● 睡觉不安稳或睡时咬牙
● 大便化验可见蛔虫卵
50/虚寒痛(腹痛)
● 肚子疼不剧烈
● 喜欢按揉肚子或把暖水袋放肚子上
● 平时大便稀,手足凉
● 平时没精神(神疲),懒动
51/寒湿泻(腹泻)
● 着凉受寒后拉肚子
● 大便清稀多沫但不臭
● 往往还伴肚子疼
● 面色淡白
53/湿热泻(腹泻)
● 大便急,肛门灼热,大便黄褐色且发臭
● 口渴
55/伤食泻(腹泻)
● 大便稀且夹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并有酸臭味
● 肚子痛,腹泻前哭闹不止
57/脾虚泻(腹泻)
● 腹泻时间较长
● 大便发稀
● 面色发黄,体形消瘦
● 不想吃饭
59/实秘(便秘)
● 大便干,或排便间隔时间长
● 面色发红,口臭唇红
● 喜欢喝冷饮,小便黄
● 饭量小,肚子胀
60/虚秘(便秘)
● 排便困难
● 肚子经常喜暖怕冷
● 平时懒动,神疲
61/寒吐
● 进食冷饮、寒凉食物后呕吐
● 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凉
● 常常腹痛,大便稀薄
63/热吐
● 吃后就吐,呕吐物有酸臭味
● 发热口渴,烦躁不安
● 大便臭,小便黄
● 嘴唇红
65/伤食吐
● 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
● 口气发臭
● 肚子胀或痛
● 大便臭
67/积食
● 不思饮食
● 食而不化
● 小腹胀满
● 大便失调
69/疳症
● 体形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儿童
● 毛发枯焦
● 不想吃饭、肚胀腹圆、神疲乏力
71/脾胃不和型厌食
● 肚子发胀
● 不想吃饭,懒动神疲
72/胃阴不足型厌食
● 不想吃饭,口干,总想喝水
● 有便秘的情况,小便发黄
73/脾胃气虚型厌食
● 不想吃饭
● 面色发黄
● 没精神,不想说话,浑身乏力
● 大便里夹杂着食物残渣
75/心阴虚型盗汗
● 醒来后汗止
● 舌尖红少苔
● 手心发热
77/肺阴虚型盗汗
●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 伴咳嗽、气短
● 痰少而黏
79/肾阴虚型盗汗
●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 伴咽干,足心热,或见颧红、舌红少苔
80/脾寒啼(夜啼)
● 夜里腹痛
● 啼哭不止
81/心热啼(夜啼)
● 睡觉不安稳
● 不定时啼哭
● 烦躁不安
82/惊吓啼(夜啼)
● 面色发青
● 睡觉过程中突然哭起来或叫起来
83/伤食啼(夜啼)
● 夜里睡觉不安稳,经常哭
● 不想吃奶
● 腹部发胀,不让按揉肚子
● 大便臭味重
85/脾肺气虚型遗尿
● 晚上尿床,平时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
● 精神差,体形消瘦
● 食欲不振
87/肝经郁热型遗尿
● 晚上尿床,小便次数多,尿色发黄
● 性情急躁,舌边、舌尖发红
89/肾气不足型遗尿
● 晚上尿床,严重者每夜尿床1~2 次或更多
● 神情呆板,反应迟钝
● 四肢凉,怕冷,腰腿软弱无力
● 小便色清量多
91/脾胃虚弱型佝偻病
● 面色苍白、爱出汗
● 头发稀、枕后发秃
● 肌肉松软、腹部膨大、吃得少
● 睡觉不安稳
93/肾气不足型佝偻病
● 面色发白,出汗多
● 说话迟,出牙迟,站立、行走迟
● 头方,肋外翻,或有鸡胸,腿弯曲
95/未病先防
――常用小儿保健按摩
95/健脾和胃按摩法
96/强肺保肺按摩法
97/固表止汗按摩法
98/镇惊安神按摩法
99/健脑益智按摩法
101/科学增高按摩法
102/润肠通便按摩法
103/小儿眼保健按摩法


开启宝宝健康之路:一本集科学、实用、易学于一体的育儿宝典 每一个新手父母都渴望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而健康的成长是这份呵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面对宝宝突如其来的哭闹,或者一些看似寻常却又令人担忧的身体不适时,往往会手足无措。传统的育儿观念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碰撞,有时也会让年轻的父母们感到迷茫。幸运的是,在科学育儿的浪潮中,我们有幸迎来一本集医学智慧、临床经验与家长实践为一体的育儿宝典,它将带领我们自信而从容地应对宝宝成长路上的各种健康挑战。 这本宝典,旨在为广大父母提供一套科学、系统、且易于掌握的育儿知识体系。它并非简单罗列疾病症状,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宝宝身体的奥秘,帮助父母们理解宝宝为何会出现某些反应,以及如何从根本上加以调理。书中详尽阐述了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从生理结构特点到心理发展里程碑,让父母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关怀。 在疾病的预防方面,本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导。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科学的喂养、合理的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多个维度,帮助父母们构建起宝宝强大的免疫屏障。书中不仅会列举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还会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给出个性化的健康防护建议。例如,在季节交替时,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衣物,如何注意室内通风,如何科学辅食添加以增强抵抗力等,都将一一细致解读。 当宝宝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时,本书将成为你最可靠的“家庭医生”。它精心挑选了宝宝成长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几类健康问题,例如呼吸道不适(如感冒、咳嗽、鼻塞)、消化道不适(如腹胀、腹泻、便秘、厌食)、睡眠问题(如夜惊、入睡困难)、皮肤问题(如湿疹、尿布疹)以及情绪行为问题(如烦躁、哭闹不止)等等。对于每一种常见问题,本书都采用了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首先会详细描述其可能的症状表现,帮助父母准确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不会止步于症状的呈现,而是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喂养不当、睡眠不足、环境因素,或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性特征。 在解决方案的提供上,本书的亮点在于其“多管齐下”的综合性指导。它深知,育儿并非单一技能的掌握,而是多种知识与方法的融会贯通。因此,对于每一种健康问题,本书都会提供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的应对策略。这其中,科学的喂养指导是基础,会针对不同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提供详细的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及辅食添加的建议。合理的护理与照料是关键,包括如何正确清洁宝宝的皮肤,如何进行日常的衣物、奶瓶消毒,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介绍一些非药物的辅助性调理方法时,采取了非常严谨的态度,并融入了经过验证的传统智慧。它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如何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如何通过亲子互动来促进宝宝的康复与健康。在某些情况下,书中还会结合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安全的、且副作用极小的自然疗法,例如,如何通过温和的按摩手法来缓解宝宝的腹胀,如何通过科学的耳部按摩来辅助改善呼吸不畅,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抚触方式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帮助其建立安全感。这些方法的介绍,都将以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的方式呈现,力求让每一个父母都能轻松上手,在家中就能为宝宝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度”的把握。它清晰地界定了哪些情况属于宝宝的正常生理反应,哪些情况需要引起警惕,以及何时应该及时就医。它并非鼓励父母过度解读宝宝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而是引导父母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判断体系,既不过分焦虑,也不掉以轻心。书中会列举一些“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这种恰到好处的界定,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也能确保宝宝在真正需要时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治疗。 此外,本书非常注重与现代医学理念的融合。它会引用最新的儿科研究成果,解释一些新兴的育儿理论,并将其与传统的育儿智慧相结合,形成一套更具时代特色、更贴合现代家庭需求的育儿方案。例如,在解读宝宝的情绪行为时,它会结合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帮助父母理解宝宝哭闹背后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科学的回应方式,而非简单地将哭闹视为“问题”。 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经过精心打磨,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让非医学背景的父母也能轻松理解。同时,它注重情感的传递,用充满关爱与理解的笔触,陪伴父母走过育儿的每一个阶段,给予他们信心与力量。它理解为人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希望通过本书,让育儿之路不再充满未知与恐惧,而是充满智慧与乐趣。 总而言之,这本育儿宝典,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每一位正在或即将踏上父母之路的人。它将带领你深入了解宝宝的身体与心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自信地应对成长中的健康挑战,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点亮宝宝璀璨的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育儿伙伴,陪伴你和宝宝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健康快乐的日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非常注重宝宝健康成长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各种安全有效的育儿方法。《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我。我对“特效”这个词特别敏感,这意味着它可能提供的是经过验证、效果显著的按摩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图卡”的设计,则让我看到了它极高的可操作性。我设想,这本书会采用非常直观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彩色插图和清晰的步骤分解,来展示每一个按摩手法的要领。或许它会像一个手把手的教学过程,让你一看就能明白,一学就会。我尤其关心它是否能覆盖到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让家长困扰的问题,比如消化不良、感冒初期的症状缓解、甚至是一些睡眠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如何通过按摩来预防和改善这些情况,并且提供一套套完整的按摩流程,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自信、更有经验的育儿者,在宝宝出现不适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自然、更贴近身体本能的方式。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有一定兴趣,但又苦于缺乏实践指导的家长,《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相信,很多小儿常见病,可以通过温和而有效的中医按摩手法来调理,但最大的障碍就是“怎么做”。很多书籍虽然有理论,但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却往往不够细致。而这本书的“图卡”形式,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我猜想,它会用大量的、清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插图,将每一个穴位的位置、按摩的手法、操作的方向和力度,都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我期待它能系统地梳理小儿最常见的几种疾病,比如腹泻、积食、感冒、发烧(辅助降温)、夜惊等等,并为每一种疾病提供一套精确且易于学习的按摩方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按这里”,更能告诉我“怎么按”,并且附带一些“为什么按”,让我能够理解背后的道理,从而更好地运用。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体质辨识的小知识,以及如何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按摩手法,那就更显其深度和实用性了。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能用更科学、更自然的方式守护孩子的健康。

评分

哇,终于拿到这本书了!《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实用。我一直很担心宝宝生病,总是想尽力用最自然、最安全的方式来缓解他的不适。以前也了解过一些中医推拿,但总觉得理论太多,操作起来很模糊。这次看到这本书,它的“图卡”形式就深深吸引了我。我猜想,这一定是将复杂的穴位和手法,通过清晰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一一呈现,就像给新手爸妈们量身打造的“育儿宝典”一样。尤其对于我这种新手妈妈来说,能直观地看到每一个按摩的力度、方向、以及需要按压的具体穴位,真的太重要了!我特别期待书中的内容能涵盖宝宝最容易出现的那些“小毛病”,比如感冒流鼻涕、咳嗽、积食、睡不安稳等等,并且能提供一套套简单易学的“特效”按摩方法。希望它能真正帮我解决燃眉之急,让我不再那么手忙脚乱。而且,如果书里能包含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按摩,按摩前后的准备工作等等,那就更完美了。总之,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得力助手,让宝宝健健康康地成长!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按摩疗法抱着一种敬畏又略带距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些穴位、经络什么的,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了,操作起来更是云里雾里。但随着孩子长大,生病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打针吃药总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看到孩子受罪,心里也跟着揪心。所以,当我偶然看到《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这本书的介绍时,我的兴趣就被勾了起来。它强调“特效按摩”和“图卡”形式,这似乎是在打破我之前对中医按摩的刻板印象。我理解的“图卡”,应该就是那种视觉化的指导,像教学卡片一样,把每一个按摩手法和穴位都清晰地展示出来,可能还有一些动画演示的扫码功能?(我猜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讲解那些平时难以理解的儿童中医理论,并且将它们转化为简单易懂、易于模仿的按摩手法。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按摩方案,比如缓解宝宝腹胀、便秘,或是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如果还能附带一些家长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如何判断按摩的力度是否合适,按摩后孩子会有哪些反应等等,那就更显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大的财富,所以对于各种育儿知识,我都是来者不拒,尤其是那些能够温和地帮助孩子缓解不适的方法。《小儿常见病特效按摩图卡》这本书,听名字就有一种“神器”的感觉。我猜它一定是以图片为主导,把复杂的按摩技巧变成一目了然的视觉信息。想想看,当孩子感冒鼻塞、咳嗽难受,或者肚子不舒服闹腾的时候,作为家长,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本“秘籍”,立刻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本书的“图卡”形式,应该就是这样一本“秘籍”的雏形。我非常期待它能够详细地讲解,如何通过点按、揉捏、推拿等不同的手法,刺激宝宝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如果它能涵盖从宝宝出生不久到学龄前这一大段时期内,孩子们最常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并且针对每一种病症都提供一套完整的按摩解决方案,包括按摩的部位、手法、时长、以及力度等等,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我希望能通过学习这本书,掌握一些能够“急救”孩子的小技巧,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一些病痛的折磨,多一些健康的快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