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分析实验指南

质谱分析实验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杉浦悠毅,末松,诚 著,蒲小平 译
图书标签:
  • 质谱分析
  • 实验指导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
  • 质谱法
  • 实验技术
  • 化学分析
  • 高等教育
  • 科研
  • 实验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45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2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4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聚焦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中绝对能用到的实验技巧和成功案例,让新手快速掌握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质谱分析实验技巧。

内容简介

  《质谱分析实验指南》的目的是使质谱技术能够灵活应用于生命科学,明确质谱技术能够做什么?为此,作者主要从技术和方法层面入手,图文并茂,显浅易明,通俗易懂。从仪器选择,样品制备,技术路线,到分析方法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一是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发现"未知因子,包括配体结合蛋白的发现,翻译后修饰蛋白的检出和鉴定,产生变化蛋白的发现,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采用CE/MS技术发现抑郁症血液生物标志物为实例。微生物菌种的快速鉴定等。二是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定量"已知因子,包括检测氨基酸 通过血浆游离氨基酸轮廓早期发现癌症的方法,检测酸性磷脂,检测小RNA,检测气体分子;以硫醇为探针检测H2S及其定量,检测细胞的能量代谢;低氧环境下代谢物的定量,检测细胞的氧化应急;以亲电子化合物8-nitro-cGMP定量为实例,检测蛋白质的"结构变化"等。三是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对组织/细胞"可视化",包括细胞的"能量代谢"成像,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磷脂分子成像,"药物动态"成像,细胞 亚细胞结构的代谢伴随着细胞动态的观察等。通过基础篇和实践篇的对应关系,完成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也完成了对MS这个复杂高端仪器的广泛普及应用过程。

作者简介

  译者蒲小平,教授,女,北京大学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教授(2002年7月),博士生导师(2005年1月)。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2000-2009年,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作为项目骨干完成了973项目两项。

目录

◆前言 杉浦悠毅
◆ 本书的构成 5
基本篇 —原理和基础知识—
1 生命科学研究中质谱分析应用方法 杉浦悠毅  2
2 掌握MS实验的具体框架 杉浦悠毅  10
3 “发现”质谱分析 定性MS的基础和原理 杉浦悠毅,新间秀一  18
4 “测定”质谱分析 定量MS的基础和原理 杉浦悠毅,新间秀一  29
5 “成像”质谱分析 质谱成像的基础和原理 杉浦悠毅,新间秀一  37
实践篇 —以实验方法为中心—

第Ⅰ章 用质谱分析“发现”未知因子
1 发现配体结合蛋白质 加部泰明,末松 诚,半田 宏  48
2 翻译后修饰的检测与鉴定 以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新发现为例
池上浩司,新间秀 一,濑藤光利   59
3 探知表达变化的蛋白质 以新蛋白质组学的绝对定量为例
松本雅记,中山敬一  71
4 发现疾病生物标志物 以CE/MS发现重症抑郁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为例
藤森玉辉,大桥由明,川村则行  81
5 迅速鉴定微生物种类 松山由美子,工藤寿治,川口寿太郎,韮泽 崇 89
第Ⅱ章 用质谱分析“测定”已知因子
6 测定氨基酸 依据PFAA表达谱的癌症早期发现方法 今泉 明,吉田宽郎 98
7 测定酸性溶血磷脂 中西广树 106
8 测定miRNA 坂口裕理子,铃木 勉 112
9 测定气体分子 使用硫醇探针对H2S进行定量 菱木贵子 120
10 测定细胞能量代谢 缺氧环境下代谢通量的定量 南嶋洋司 132
11 测定细胞氧化应激 以亲电子化合物8-nitro-cGMP的定量为例
泽 智裕,居原 秀,赤池孝章 139
12 测定蛋白质的“结构变化” 山本龙也 147
第Ⅲ章 用质谱分析“成像”
13 细胞“能量代谢”成像 杉浦悠毅,梶村真弓 157
14 慢性炎症组织中溶血磷脂成像 杉浦悠毅,花田 充,本多久乐乐 170
15 “药物代谢动力学”成像 新间秀一,滨田哲畅 180

主导方案 选择最重要的实验步骤进行说明
·用Nano LC/ESI-MS系统进行MS测定、数据库检索的详细步骤 解说:山本龙也
·用双向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凝胶内消化的详细步骤 解说:新间秀一
· 采用三重四级杆LC/MS/MS系统MRM法分子定量的详细步骤 解说:中西 豪
·质谱成像中组织切片样品制备、MS测定的详细步骤 解说:杉浦悠毅

第IV章 质谱分析研究策略
16 向着代谢系统生物学的新理解迈进
末松 诚,大村光代,森川隆之,笠原正贵,久保亚紀子,南嶋洋司,梶村真弓 191
结束寄语——写给即将踏上质谱分析之旅的各位朋友 末松 诚 203
附录
1.为初学者准备的质谱分析专业用语集 206
2.适合各实验目的的质谱仪种类简介 208
◆ 索引 212

专栏 —前沿应用介绍— 杉浦悠毅
·领域改变,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46
·不同领域装置的融合 用质谱流式细胞仪进行多重抗体标记和细胞分析 97
·金属元素分布的质谱成像 189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材料科学中的光谱技术应用与实践”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材料科学中的光谱技术应用与实践 聚焦前沿,深入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复杂体系的突破 在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对物质微观结构、化学成分、电子态及分子振动特性的精确表征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本书《材料科学中的光谱技术应用与实践》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年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高度实用的工具集,覆盖了当前材料分析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光谱学方法。 本书的编撰立足于解决实际研究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而非仅仅罗列理论公式。我们深度整合了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独特应用案例。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仪器原理的深度剖析 本部分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读者不仅知其“然”,更明其“所以然”。 第一章:光谱分析的量子力学基础与信息载体 本章详细阐述了原子、分子能级结构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我们将超越简化的偶极近似模型,探讨更复杂的散射机制(如拉曼效应的更高阶理论)、光电效应的能量守恒关系,以及吸收光谱中振动、转动与电子跃迁的能量分配。重点分析了不同光谱技术所捕获的“信息载体”的物理本质——无论是原子核的振动模式、核心电子的结合能,还是价带电子的激发态。 第二章:关键光谱仪器的工程设计与优化 本章聚焦于现代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源、样品接口、分光元件和探测器。 光源选择与匹配: 详细比较了不同波长激光器(如可见光、近红外、太赫兹)在激发不同材料体系时的适用性、功率密度控制对非线性效应(如表面增强拉曼)的影响。 高分辨率光谱仪设计: 探讨了阿谢尔(Ebert-Fastie)与焦里厄(Jerrimin)等经典光栅系统的结构优化,以及如何通过斩波技术和傅里叶变换实现信噪比的极大提升。 真空环境与样品台: 专门讨论了XPS等高真空技术对样品制备和表面污染控制的极端要求,以及低温或高温原位测试台的设计挑战。 第二部分:核心光谱技术的专题研讨与材料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通过专题章节,将理论与前沿材料研究紧密结合。 第三章:拉曼光谱:分子指纹与晶格动力学 本章不仅涵盖了Stokes和Anti-Stokes散射的计算,更深入探讨了非线性拉曼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缺陷分析中的应用。 晶体缺陷与应力分析: 如何利用声子散射峰的频移和展宽来定量评估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如薄膜沉积中的张力)和晶格畸变。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机制: 详细解析了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LSPR)在纳米结构表面增强信号的物理机制,并介绍了金/银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对增强效率的影响。 高压/高温原位拉曼: 案例研究集中在新型能源材料(如固态电解质)在极端条件下的相变行为监测。 第四章:红外光谱(FTIR):化学键环境与分子构象 本书对FTIR的探讨超越了简单的官能团识别。 差分红外光谱(DRIFTS): 重点阐述了在多相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识别,区分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征峰位。 二维红外光谱(2D-IR): 深入解析了通过时间分辨技术来解析复杂分子体系(如聚合物链间的能量转移路径)中振动耦合的复杂性。 偏振红外技术: 如何利用反射或透射模式下的偏振角依赖性,确定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取向和排列密度,这对于液晶材料和生物膜研究至关重要。 第五章:XPS与EDS:表面元素态与微区成分定量 这一章侧重于表征材料的“界面”和“表面指纹”。 XPS峰位解析与化学态判断: 详细列出了常见元素(C, O, N, Si, 金属氧化物)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结合能漂移规律,并教授如何使用曲线拟合软件排除卫星峰和充电效应的干扰。 俄歇电子能谱(AES)的补充作用: 讨论了在需要极高空间分辨率时,如何结合AES与XPS进行元素识别和深度剖析。 EDS的空间分辨率与信号采集: 重点讨论了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体积(IX-V)对EDS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加速电压和使用高计数率探测器来提高微区分析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高级应用:多技术耦合与数据处理 真正的材料科学研究往往依赖于多技术交叉验证,本部分指导读者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分析平台。 第六章:光谱数据的前处理与定量分析 原始光谱数据往往充满噪声、基线漂移和拉曼峰的重叠。本章提供了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 基线校正与归一化: 对比了多项式拟合、迭代平滑法(ISC)和样条插值法在不同类型光谱(特别是荧光背景干扰的拉曼数据)中的适用性。 多元统计分析(Chemometrics): 引入了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在从复杂光谱矩阵中提取关键成分信息和建立定量模型方面的应用。 第七章:同步分析技术:原位、联用与自动化 本书强调了在反应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的价值。 TEM/SEM-EDS/EELS联用: 探讨了如何利用透射电镜的高分辨率形貌信息指导EDS的点扫描和线扫描,以揭示纳米结构内部的元素分布梯度。 原位光谱监测: 案例分析包括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动态演变监测,以及光催化剂在光照下的活性位点变化。 结语:迈向智能化光谱分析 《材料科学中的光谱技术应用与实践》不仅是一本参考手册,更是一份实用的操作指南。通过对这些关键光谱技术的全面掌握,读者将能够更高效地设计实验、精确地解析数据,从而在材料的发现、设计与性能优化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本书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材料科学家对光谱数据的批判性解读能力,推动材料科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更精确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立刻激起了我对化学分析领域的探索欲望。作为一名刚刚接触质谱技术不久的学生,我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讲解理论基础,又能详尽指导实验操作的宝典。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透露出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我期待它能在我的科研道路上提供清晰的指引,尤其是在复杂样品前处理和数据解读方面,希望能有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技巧。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老朋友一样,在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建议,那它无疑将成为我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仪器维护和故障排除的章节,毕竟在实际操作中,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着实高明,它似乎是为不同水平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对于初学者,开篇的入门介绍足够友好,避免了过多的术语堆砌;而对于资深研究人员,后半部分针对高级谱学方法和高分辨率质谱仪的深度探讨,则提供了宝贵的进阶知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方法开发部分所展现的“工程师思维”,即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分离和检测效果。这种注重实效性的讲解,远比纯理论的阐述来得实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跳出书本上的固定流程,真正掌握“举一反三”的实验设计能力,将质谱技术应用于我手头的具体难题中。

评分

坦率地说,市面上关于质谱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侧重理论推导,要么仅停留在基础仪器的介绍,缺乏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弥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回避实验中常见的“陷阱”和“弯路”,反而坦诚地将这些经验教训融入其中,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一线、时间宝贵的科研人员来说,是莫大的福音。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中勾勒出实际操作的画面,仿佛自己正握着移液枪,小心翼翼地准备样品。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任何枯燥的说明书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体现了“指南”二字的精髓。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详尽的图表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这种可视化效果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复杂的质谱成像过程和分子离子峰的形成机制。作者在对基础概念的阐述上做到了面面俱到,从经典的电喷雾电离到前沿的MALDI技术,都有着清晰的脉络。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布置的虚拟实验室,每一步操作都有详尽的文字描述和清晰的步骤分解,让人信心倍增。特别是那些关于特定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操作手册,更能激发我对质谱科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我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安排给予高度评价。它似乎遵循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原理到实践的递进关系,使得知识的吸收过程非常顺畅自然。内容组织得井井有条,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几乎没有生涩感。特别是那些关于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流程描述,详尽到足以让任何新手都能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完成一套规范的分析流程。一本好的实验指南,其标志就是让使用者感到安心和自信,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默默地伴随我完成每一次关键的实验步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