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五讲
Cinq leçons sur le ‘cas’ Wagner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ISBN 978-7-5649-1791-3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第1版
分类:哲学
译者简介
艾士薇,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法语系博士后,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法国文学与文化、西方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著有《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瓦格纳五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 巴迪欧参加一场关于哲学与音乐关系研讨会的讲稿,并最终汇聚成一部出色的思想文化著作。全书以瓦格纳的音乐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当代哲学和瓦格纳问题以及菲利普· 拉库·拉巴特的立场;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作为哲学问题的瓦格纳;瓦格纳事件的重开辩论;帕西法尔的迷宫等。探讨了作为特例的阿多诺与普遍意义上的当代哲学,以及普遍意义上的音乐与作为特例的瓦格纳的关系,是一部关于音乐与哲学的心灵之作。
封底文字:
瓦格纳被以否定的方式下定义,他成为了一个负有责任的形象,因为他就是伟大艺术至高点的象征。瓦格纳最终作为一个巨大的陵墓,矗立在了“无法实现的伟大”的墓园中。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瓦格纳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事件”。
我将尝试着为这样的观点辩护,尽管瓦格纳是各类谴责的对象,尽管这些谴责逻辑严密且意义重大,但如今也已到了该书写附加篇章的时候了。
我们处在伟大艺术复苏的前夜,正基于此,我们不惜乞灵于瓦格纳。我的假设是,伟大艺术可能再次成为我们未来的一部分。
说伟大不复先前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在于它是哪一种伟大?
目录
第一章 自我教育 ......................................................... 1
第二章 艺术的文脉 .................................................... 18
第三章 明白易懂的形象 ............................................ 56
第四章 难以复原的自我 ............................................ 79
第五章 存在与否 ......................................................111
第六章 四墙之内 ......................................................135
第七章 公众前与私底下的培根 ................................168
参考书目 .....................................................................214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瓦格纳作为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审视。它没有沉溺于对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浪漫想象,而是勇敢地触及了瓦格纳思想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方面——比如他日益增长的排外倾向和神话崇拜。作者非常巧妙地将这些意识形态的萌芽,与他后期的作品主题,尤其是对“救赎”和“异教”的迷恋联系起来进行梳理。这种不回避矛盾的写作态度,使得整本书的基调保持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客观性。读的时候,我时常停下来思考:艺术的伟大是否可以独立于其创作者的人格缺陷?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这种引导式的思考方式,远比直接灌输结论要高明得多。这本书成功地将瓦格纳从一个“神坛上的人物”拉回到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坐标系中,让我们得以用更现代、更审慎的眼光去重新评估他的遗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重新认识了“史诗”这个概念在音乐中的实现路径。作者通过对瓦格纳在歌剧结构上所做的革命性突破的详尽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他如何系统性地瓦解了传统“咏叹调-宣叙调”的二元对立,转而追求一种不受拘束、自由流动的“音乐戏剧”。这种结构上的颠覆,在我看来,是比他那些宏大的主题本身更具深远影响力的遗产。作者对管弦乐队的“角色”的阐释尤其精彩,他将乐队描述为一种“无所不知的叙事者”,通过音色的细微变化和动机的潜伏,提前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冲突的爆发点。读完此书,我再回听任何一部瓦格纳的作品,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这些潜藏在线索之下、由音乐本身讲述的故事。这是一种从“听觉欣赏”到“结构理解”的飞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典音乐复杂性的感知能力。
评分这本关于瓦格纳的著作,我从头到尾都读得津津有味,简直就像被这位音乐巨匠的宏大叙事和深刻内涵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对瓦格纳的音乐美学和哲学思想的阐释,让我这个原本对德奥晚期浪漫主义知之甚少的读者,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尤其是在探讨“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这一概念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学院派的枯燥定义上,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将舞台艺术、文学叙事与音乐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一一剖析开来。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现场,亲眼见证那些革命性的舞台调度和创新的管弦乐织体是如何诞生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瓦格纳复杂的个人生活与艺术追求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洞察力,他没有一味地歌颂,也没有一味地贬低,而是将这位天才置于他所处的时代洪流之中,去理解他那些充满争议的选择背后的驱动力。读完之后,我对“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不再仅仅是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咏叹调,而是开始理解其史诗般结构的内在逻辑和象征意义,这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拓宽。
评分对于非专业音乐人士而言,这本书在语言节奏和叙事流畅度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穿插了许多精彩的历史轶事和那个时代音乐圈的八卦花边,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戏剧张力。例如,作者对李斯特、尼采,以及与瓦格纳复杂关系中的那些女性角色(如科西玛)的描述,都极其生动传神,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这使得即便是那些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章节,也能因为穿插的这些“人情味”的故事而变得易于消化。我个人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早期作品时,那种带着一丝同情和理解的笔调,描绘了瓦格纳在巴黎和苏黎世的穷困潦倒与艺术抱负之间的挣扎,这种人性的光辉和阴影交织在一起,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这本书成功地将宏大的音乐史和微观的人物传记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但也因此收获颇丰。它绝不是那种轻描淡写的“入门指南”或者“轻松解读”,更像是一部深入挖掘作曲家内心世界的精神考古学报告。作者的行文风格相当独特,充满了思辨的色彩,有时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宗教式的虔诚感来描绘瓦格纳的“乐剧世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动机发展”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用一种近乎数学般的精确性去拆解那些著名的音乐主题,展示了它们如何在长达数小时的剧中不断变形、交织、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庞大而自洽的音乐宇宙。这种对技术层面的深入剖析,对于已经有一定古典音乐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当然,这种深度也意味着你需要投入相当的专注力,去消化那些德语哲学词汇的转译和复杂的和声分析。但一旦跨越了初期的门槛,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掌握了一把开启瓦格纳宏伟宫殿的钥匙,一切壮丽景象都向你徐徐展开,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其他娱乐性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不错,值得收藏之佳作。
评分这是很好的东西,非常地值得购买。
评分非常精美的装帧,内容翔实深刻,十分值得购买
评分值得閱讀和收藏的作品
评分买给老婆的,她很喜欢。
评分买给老婆的,她很喜欢。
评分购买图书类商品我首选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