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孟德斯鸠传(精)》由路易·戴格拉夫著。孟德斯鸠出身于法国西南阿让地方一个姓色贡献达的封建贵族和官僚世家。从16世纪起,这个家庭的成员就先后担任过纳瓦尔王国和亨利四世的宫廷总管。孟德斯鸠这个名字就是让·色贡达所得的封地的地名,而孟德斯鸠在波尔多*高法院的庭长职务就是由其祖父、伯父相传得来的。
内容简介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两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在历史上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路易·戴格拉夫一生以研究孟德斯鸠闻名,这本《孟德斯鸠传(精)》是他研究孟德斯鸠生平和思想的力作,史料翔实、脉络清晰、文笔优美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赵克非(1934—),北京人,少时辍学,务过农,做过工,后于1957年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毕业之后,初属商务,终归学政。虽也翻译过少许东西,却不过是些业余之作,直至退休,方遂所愿,得以埋头译事。时至今日,已翻译出版雨果、巴尔扎克、戈蒂耶、莫泊桑、纪德、尤瑟纳尔、罗兰、巴特、让·韦尔东等作家的小说、文论及社科著作近二十种。路易·戴格拉夫(LouisDesgraves,1921-1999),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同乡,长期在波尔多市图书馆工作,任馆长。著有《孟德斯鸠传》《孟德斯鸠藏书目录》《拉布莱德古堡与孟德斯鸠》等。许明龙,浙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法国史。现从事世界历史研究。获得2015年第七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著有《18世纪欧洲中国热》等,译有《论法的精神》等。
目录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
第二章 孟德斯鸠:法官和院士(1714-1721)
第三章 从《波斯人信札》到出国旅行(1721—1728)
第四章 游历欧洲(1728—1731)
第五章 从《罗马盛衰原因论》到《论法的精神》(1731—1748)
第六章 《论法的精神》
第七章 《论法的精神》之“争”
第八章 最后的岁月(1748—1755)
注释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孟德斯鸠在专为他的孙子而写的《我的生平》中说:“尽管以家谱作为开篇,很是笨拙,可是我让你了解你的祖先,毕竟总是有益的。”在《随想录》中,他对儿子让一巴蒂斯特·德·色贡达说道:“孩子,你真幸运,既不必为自己的出身羞愧,也无须洋洋得意。我的财产和我的出身相得益彰。这两者如果匹配不当,我会感到恼火的。”很明显,孟德斯鸠对自己的门第引以为荣:“我说过,出身高贵是幸福,可是,出身低微却并非不幸,厄运对贵贱一视同仁。”然而,对他那源远流长的家族,他却装出一副不甚了了的样子:“尽管我的姓既不高贵也不低贱,充其量只有350年被证明的贵族历史,然而我对它的感情却很深,而且能够进行继承代理这个姓氏的关系却十分紧密,而且是一个可以进行继承代理的族人。”他对祖先的追溯似乎仅限于他的上几代,托词是“我家的尊号在宗教战争的动乱中已被剥夺”。他打定主意不再寻根溯源:除了那些贫寒起家、似乎从天而降的名门望族外,最值得称道的是那些在不知不觉中摆脱了贫贱,而创业者又从不炫耀的殷实的家族。因为,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无休止地胡乱编造一些逸闻传说,实在有失体面,我甚至要说,这简直是灾难。那些曾以自己的贫寒为羞耻的人一旦发迹,就为自己的出身而脸红,总觉得自己生来就不该有那样的出身,因而深感羞辱。这些继承了巨额财产的子女,每当想起他们应该感激的先人时,总觉得不大光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英勇的行为莫过于我们舞台上出现过的一位王子的壮举,他在至尊至贵之时,高兴地发现他的生身之父乃是一个牧羊人,而且他没有因此而脸红。
孟德斯鸠家族正是属于这些“殷实家族”中的一个家族,因而他千方百计地要把父亲上几代先人的生平恢复原样。他们或担任军职、法官,或充当僧侣,这三种“职业”都是一个贵族可以从事而无丧失身份之虞的职业。如同常见的那样,孟德斯鸠的家族也是源远流长的,尽管他本人似乎并不了解他先祖的根源。他是阿基坦这块土地的儿子,这片从阿让到波尔多的土地目睹了一个占有土地的家族一步步获得要职,并在经由数代人积攒了一笔地产,其中包括拉布莱德庄园。这个庄园虽然很晚才归这个家族所有,却在17世纪末成了把色贡达·德·孟德斯鸠的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的宝地和象征。
《我的生平》这份未写完的简明扼要的文书,全部谈的是孟德斯鸠的父系祖先,也就是说是色贡达家的人,他的母系家族虽然同样显赫,在文中却只字未提。色贡达家族原籍贝里,是古朗家中的末房,传自勃鲁瓦伯爵和尚帕涅伯爵。15世纪初,色贡达家族移居佩里戈地区。色贡达第一代名叫皮埃尔,是拉韦涅和布莱纳克庄园的主人,1451年9月11日,他向查理七世国王宣誓效忠。他的儿子让和孙子雅克在阿让附近的富莱隆纳建造了一所古堡,色贡达家族从此在阿让这个地方扎下了根。他们很快就成了大地主,把自己的命运与纳瓦尔国王的事业连在一起,选择了国王信奉的新教。
色贡达第二代名叫让(1515—1594),是他成就了家业。他继承了其父财政总监的官职,后来又得宠于纳瓦尔女王冉娜·德·阿尔布莱,成了她的心腹,当上了宫廷总管和奈拉克地方的总督。1564年女王外出时,令他代理纳瓦尔王国的朝政。女王于1561年10月2日把盂德斯鸠地方赐给让·德·色贡达,以奖赏他的效劳。从此之后,这个家族的姓氏便与这块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并为这块不起眼的领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殊荣。这块领地原是以前的子爵布侣鲁瓦的领地,位于阿尔布莱封地的中心,东距阿让16公里,北距加龙河3公里。女王曾说:“这是为了褒奖她的宫廷总管让·德·色贡达。长期以来,这位宫廷总管为她的父王和她本人提供了极其重要和值得称道的效劳,不仅在宫廷总管的任上,而且在她过去和现在不断交付给他的重要使命中,都是如此。”孟德斯鸠这个字来自拉丁语和法兰克语,原意是一座贫瘠的荒山。站在如今的孟德斯鸠村,还能望见一座荒凉的小山顶上一座古堡的残迹。
第二代让·德·色贡达与约瑟夫·斯卡里热的姑母艾莱奥诺尔·德·布莱尼欧结婚之后,生有好几个孩子。四个儿子为亨利四世捐躯沙场:名叫让的老大1590年在伊弗里战役中阵亡,雅克于1595年死于南特之围,让一亨利是纳瓦尔国王亨利四世的教子,1604年在米德尔堡之战中丧生,保尔则死于奥斯坦德围城之役。第二代让·德·色贡达为他对纳瓦尔国王——他后来成了法国国王——的忠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他去世时,膝下的儿子仅剩两个。
16世纪下半叶,在血染法国西南部的宗教和政治争斗中,色贡达一家忠于纳瓦尔国王为它生活和作战,以兵役为它尽义务因而获得褒奖,节节上升,从阿让迁到了波尔多。色贡达一家与以支持宗教改革而闻名的斯卡里热成了姻亲之后,常去奈拉克。1579年至1582年之间,纳瓦尔的玛格丽特在奈拉克组织了一个名闻遐迩的宫中文学沙龙,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的文学沙龙真不错,非常吸引人,除了国王的妹妹纳瓦尔公主外,还有许多夫人和小姐,比起法兰西的宫中文学沙龙毫不逊色。国王——我的丈夫——来时总有一大群达官贵人相伴,这些人如同我在法兰西的宫中文学沙龙中遇到的雅士们一样风度翩翩,除了他们都是新教徒这一点之外,毫无令人遗憾之处。不过,谁也不曾议论宗教信仰的不同。
……
前言/序言
《孟德斯鸠传:启真·思想家》 一、 黎明前的欧洲:旧世界的阴影与新思想的微光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一片古老而又充满变革的土地上,权力的结构如同矗立了几个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庄严而沉重,却也显露出时代的裂痕。绝对君主制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国王们被视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任何法律或议会的约束。这种集权式的统治,在带来一定程度秩序的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特权和对个体自由的压制。贵族阶层依旧享有诸多特权,他们的地位更多地取决于出身而非才能,社会阶层固化,阻碍了更广泛的社会流动。 教会的影响力依然深远,宗教教条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对科学探索和理性思辨构成了潜在的挑战。尽管文艺复兴的火种已经点燃了理性之光,启蒙运动的曙光也开始在一些思想家的著作中闪烁,但大众的普遍认知仍然被传统观念和宗教思想所笼罩。 然而,在这片看似静谧的土地之下,暗流涌动。科学的进步,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理性、秩序和自然法则的信仰。哲学家们开始质疑权威,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理想的政治结构。人文主义的复兴,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挑战封建等级制度和神权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各地纷纷涌现出思想的火花,为即将到来的变革积蓄力量。 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与期待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名字逐渐在思想界崭露头角,他就是我们将要深入探寻的——孟德斯鸠。他出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这使得他既能近距离观察权力的运作,又能以一个独立的观察者的视角审视社会。他所处的时代,是旧制度的黄昏,也是新思想的黎明,而他,将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启明星之一。 二、 贵族视野下的观察者:在法律的海洋中扬帆 孟德斯鸠,本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于1689年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拉布雷德城堡。他的家族拥有悠久的贵族历史,这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接触上流社会提供了便利。他自幼聪慧,对古典文学、历史和法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波尔多大学接受法律教育后,他进入了法律界,并继承了家族的头衔和职位,成为一名议会的顾问。 在作为法官的日子里,孟德斯鸠亲身经历了法国司法体系的运作,他敏锐地观察到法律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法律条文的繁复与晦涩,判决中存在的随意性和不公,以及特权阶层对法律的滥用。他看到,法律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是维护公正和秩序的基石,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了压迫和不平等的工具。这种切身的体会,极大地激发了他对法律本质和理想法律制度的思考。 他对罗马法、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以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并非仅仅满足于理论的研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法律和政治实践。他深知,理解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更需要深入考察其历史渊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 他开始广泛阅读,涉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献、哲学著作和旅行游记。他以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他尤其关注那些能够解释社会现象背后普遍规律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旅行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之一。孟德斯鸠也开始了漫长的旅行,足迹遍布欧洲各国,其中,他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考察尤为深入。他亲眼目睹了英国议会制度的运作,感受了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这为他后来的政治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学者,而是致力于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转化为能够影响世界的思想。他相信,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人类可以找到通往更美好社会的方向。在法律的海洋中,他不仅仅是一名舵手,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险家,他渴望找到那条通往公正与自由的航线。 三、 思想的璀璨:法治、分权与自由的奠基石 孟德斯鸠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当时停滞不前的政治思想领域,其核心的贡献在于他对政治权力的深刻剖析以及对理想政治制度的构建。 1. 《论法的精神》:法治的智慧之光 他最负盛名的著作,无疑是《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这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法律条文汇编,而是一部试图揭示“法”之精神,探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所以形成不同法律的深层原因的伟大作品。他认为,法律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一个国家的地理气候、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他提出了“法的精神”这一概念,强调法律的制定必须符合特定社会的现实条件,才能具有生命力和有效性。 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政体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包括君主制、共和制和专制。他并非简单地评判其优劣,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运行机制、道德基础和潜在危险。他尤其警惕专制制度,认为专制是对人民自由的极大压迫,是政治腐败和动荡的根源。 2. 分权制衡:防止权力滥用的卓越构想 孟德斯鸠最广为人知的思想,便是他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他通过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国家权力应该被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立法权(制定法律)、行政权(执行法律)和司法权(解释和执行法律)。他认为,如果这三项权力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之手,那么必然会导致暴政和腐败。 因此,他主张将这三项权力分别赋予不同的机构,并且这三个机构之间应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行政权由君主或政府掌握,司法权由独立的法院掌握。这种分权制衡的原则,其核心在于防止任何一个权力部门变得过于强大,从而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不被侵犯。这一思想,为现代宪政民主国家的权力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仍是各国政治制度设计的重要原则。 3. 自由的守护者:从政治制度到个体解放 孟德斯鸠不仅关注国家的整体政治结构,更将目光投向了保障公民自由。他认为,政治自由并非允许人们为所欲为,而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能够免受暴政的压迫,能够安心生活,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事自己认为有益的活动。 他强调,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而分权制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当权力被分散并相互制约时,国家机器就不容易被滥用,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财产也就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他对于君主制的批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君主制容易滋生专断和压迫,对公民自由构成威胁。 孟德斯鸠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欧洲社会变革的方向。他并非一个激进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深刻的改革者,他主张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民自由的保障。他的著作,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更是对整个欧洲乃至后来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思想的传承与回响:照亮历史进程的灯火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在他离世后,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欧洲大陆播撒开来,并最终在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 启蒙运动的巨擘:点燃革命的火种 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德斯鸠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同一时代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他的《论法的精神》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尤其是分权制衡的理念,直接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们。在制定《美国宪法》时,制宪者们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奉为圭臬,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中,构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的联邦政府。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更是将孟德斯鸠的思想推向了高潮。《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对于国家权力分散和法律至上的强调,都与孟德斯鸠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著作,成为了革命者们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国家的思想指南。 2. 现代宪政的基石: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时至今日,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思想仍然是现代宪政民主国家最核心的政治原则之一。几乎所有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其政治架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影响。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稳定、维护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权制衡的实现方式和具体细节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但孟德斯鸠所揭示的权力需要被约束和制衡的普遍规律,依然是指导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政治模式,更在于他对于权力本身的深刻警惕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充分信任,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跨越时空的对话: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面临着权力滥用、腐败和对公民自由的威胁等问题。孟德斯鸠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挑战。他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都可能走向失控。他对法律精神的探究,也促使我们反思当今社会的法律是否真正公正、是否能够有效保障所有公民的权利。 《孟德斯鸠传:启真·思想家》这部作品,旨在深入挖掘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人生轨迹、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次对政治哲学、法治精神和自由价值的深刻探索。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认识到思想的力量如何能够改变世界,并从中获得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刻启示。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孕育现代文明的伟大时代,也让我们反思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追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