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五講
Cinq leçons sur le ‘cas’ Wagner
作者:[法]阿蘭·巴迪歐
ISBN 978-7-5649-1791-3
定價:48.00元
齣版時間: 2017年11月第1版
分類:哲學
譯者簡介
艾士薇,現任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法語係博士後,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現代文學博士後。主要從事法國文學與文化、西方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著有《阿蘭·巴迪歐的“非美學”研究》。
內容簡介
《瓦格納五講》是法國著名哲學傢阿蘭· 巴迪歐參加一場關於哲學與音樂關係研討會的講稿,並最終匯聚成一部齣色的思想文化著作。全書以瓦格納的音樂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當代哲學和瓦格納問題以及菲利普· 拉庫·拉巴特的立場;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作為哲學問題的瓦格納;瓦格納事件的重開辯論;帕西法爾的迷宮等。探討瞭作為特例的阿多諾與普遍意義上的當代哲學,以及普遍意義上的音樂與作為特例的瓦格納的關係,是一部關於音樂與哲學的心靈之作。
封底文字:
瓦格納被以否定的方式下定義,他成為瞭一個負有責任的形象,因為他就是偉大藝術至高點的象徵。瓦格納最終作為一個巨大的陵墓,矗立在瞭“無法實現的偉大”的墓園中。正是齣於這個原因,瓦格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事件”。
我將嘗試著為這樣的觀點辯護,盡管瓦格納是各類譴責的對象,盡管這些譴責邏輯嚴密且意義重大,但如今也已到瞭該書寫附加篇章的時候瞭。
我們處在偉大藝術復蘇的前夜,正基於此,我們不惜乞靈於瓦格納。我的假設是,偉大藝術可能再次成為我們未來的一部分。
說偉大不復先前是沒有意義的。問題在於它是哪一種偉大?
目錄
第一章 自我教育 ......................................................... 1
第二章 藝術的文脈 .................................................... 18
第三章 明白易懂的形象 ............................................ 56
第四章 難以復原的自我 ............................................ 79
第五章 存在與否 ......................................................111
第六章 四牆之內 ......................................................135
第七章 公眾前與私底下的培根 ................................168
參考書目 .....................................................................214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但也因此收獲頗豐。它絕不是那種輕描淡寫的“入門指南”或者“輕鬆解讀”,更像是一部深入挖掘作麯傢內心世界的精神考古學報告。作者的行文風格相當獨特,充滿瞭思辨的色彩,有時候甚至帶著一種近乎宗教式的虔誠感來描繪瓦格納的“樂劇世界”。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動機發展”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用一種近乎數學般的精確性去拆解那些著名的音樂主題,展示瞭它們如何在長達數小時的劇中不斷變形、交織、重組,最終形成一個龐大而自洽的音樂宇宙。這種對技術層麵的深入剖析,對於已經有一定古典音樂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當然,這種深度也意味著你需要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去消化那些德語哲學詞匯的轉譯和復雜的和聲分析。但一旦跨越瞭初期的門檻,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掌握瞭一把開啓瓦格納宏偉宮殿的鑰匙,一切壯麗景象都嚮你徐徐展開,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其他娛樂性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瓦格納作為文化現象的批判性審視。它沒有沉溺於對十九世紀末德意誌民族精神的浪漫想象,而是勇敢地觸及瞭瓦格納思想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方麵——比如他日益增長的排外傾嚮和神話崇拜。作者非常巧妙地將這些意識形態的萌芽,與他後期的作品主題,尤其是對“救贖”和“異教”的迷戀聯係起來進行梳理。這種不迴避矛盾的寫作態度,使得整本書的基調保持瞭一種令人信服的客觀性。讀的時候,我時常停下來思考:藝術的偉大是否可以獨立於其創作者的人格缺陷?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框架,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種引導式的思考方式,遠比直接灌輸結論要高明得多。這本書成功地將瓦格納從一個“神壇上的人物”拉迴到瞭一個復雜的曆史坐標係中,讓我們得以用更現代、更審慎的眼光去重新評估他的遺産。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重新認識瞭“史詩”這個概念在音樂中的實現路徑。作者通過對瓦格納在歌劇結構上所做的革命性突破的詳盡分析,清晰地勾勒齣他如何係統性地瓦解瞭傳統“詠嘆調-宣敘調”的二元對立,轉而追求一種不受拘束、自由流動的“音樂戲劇”。這種結構上的顛覆,在我看來,是比他那些宏大的主題本身更具深遠影響力的遺産。作者對管弦樂隊的“角色”的闡釋尤其精彩,他將樂隊描述為一種“無所不知的敘事者”,通過音色的細微變化和動機的潛伏,提前預示瞭人物的命運和衝突的爆發點。讀完此書,我再迴聽任何一部瓦格納的作品,都會不自覺地去尋找這些潛藏在綫索之下、由音樂本身講述的故事。這是一種從“聽覺欣賞”到“結構理解”的飛躍,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古典音樂復雜性的感知能力。
評分這本關於瓦格納的著作,我從頭到尾都讀得津津有味,簡直就像被這位音樂巨匠的宏大敘事和深刻內涵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他對瓦格納的音樂美學和哲學思想的闡釋,讓我這個原本對德奧晚期浪漫主義知之甚少的讀者,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尤其是在探討“總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這一概念時,作者沒有停留在學院派的枯燥定義上,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實例,將舞颱藝術、文學敘事與音樂結構之間的復雜關係一一剖析開來。那種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讓人仿佛置身於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現場,親眼見證那些革命性的舞颱調度和創新的管弦樂織體是如何誕生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瓦格納復雜的個人生活與藝術追求之間的張力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洞察力,他沒有一味地歌頌,也沒有一味地貶低,而是將這位天纔置於他所處的時代洪流之中,去理解他那些充滿爭議的選擇背後的驅動力。讀完之後,我對“尼伯龍根的指環”係列不再僅僅是聽到那些耳熟能詳的詠嘆調,而是開始理解其史詩般結構的內在邏輯和象徵意義,這無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拓寬。
評分對於非專業音樂人士而言,這本書在語言節奏和敘事流暢度上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平衡。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穿插瞭許多精彩的曆史軼事和那個時代音樂圈的八卦花邊,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戲劇張力。例如,作者對李斯特、尼采,以及與瓦格納復雜關係中的那些女性角色(如科西瑪)的描述,都極其生動傳神,仿佛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這使得即便是那些晦澀難懂的音樂理論章節,也能因為穿插的這些“人情味”的故事而變得易於消化。我個人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早期作品時,那種帶著一絲同情和理解的筆調,描繪瞭瓦格納在巴黎和蘇黎世的窮睏潦倒與藝術抱負之間的掙紮,這種人性的光輝和陰影交織在一起,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這本書成功地將宏大的音樂史和微觀的人物傳記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
評分很不錯,值得收藏之佳作。
評分很不錯,值得收藏之佳作。
評分很好的産品,在京東買最放心
評分好書,值得品讀!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值得品讀!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積分,自從京東積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積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即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彆是不用認真的評論瞭,方便又快捷。看到以上評價,就證明物品我比較滿意
評分非常好看!值得購買!
評分這是很好的東西,非常地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