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仁怀市区域建设和发展研究专着。本书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开展调研,立足省情市况和区域性具体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力求助力经济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一大特点,由点到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和重点城市的yinling与经济辐射作用。赤水河流域作为仁怀市的重点区域,其中的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及战略地位更加重要,需要全局统筹,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建设目标和路径方面,须立足实际,更应着眼长远,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需要。
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学者和企业界资深管理专家发起成立的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以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中心,以各级政府部门和商业地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咨询。
中共仁怀市委政策研究室,分析仁怀市具体情况,作出制定政策,并负责起草仁怀市的主要文件、草案、报告、理论。
第一部分? 总报告
前言3
第一章 界定内涵,明晰标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4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征与功能 4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成因素 5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特征 5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功能 7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判断标准与方法 8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判断标准 8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判断方法 10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类型与路径 11
(一)商贸型中心城市生成路径:义乌案例 11
(二)旅游型中心城市生成路径:乐山案例 14
(三)流域型中心城市生成路径:襄阳案例 16
(四)省际边界型中心城市生成路径:宣城案例 17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总结 19
第二章 把握现状,凸显优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起点与意义 21
一、全国发展大格局呈区域联动态势 21
(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呈“带路化”“圈群化” 21
(二)西部地区接过快速发展的“接力棒” 22
(三)跨区域联动成为各地发展“主旋律” 23
二、赤水河流域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研判 24
(一)发展现状:扶贫攻坚关键,发展相对滞后 25
(二)突出矛盾:发展路径无序、协同严重不足 32
(三)基本路径:建设流域中心城市,开启协调发展新征程 35
(四)根本出路: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 37
三、仁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基础与优势 40
(一)居中关联:具有地理空间优势 40
(二)通衢连脉:具有立体交通枢纽优势 41
(三)先发优势:具有国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42
(四)比较优势:具备流域难以匹敌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 43
(五)后发优势:后劲十足能担当,二三产业增长空间大 49
四、仁怀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意义 49
(一)复兴仁怀赤水河流域中心城市历史地位责无旁贷 49
(二)担当赤水河流域开发“新航程”领头舰义不容辞 50
(三)提升仁怀在国省市和流域内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 51
(四)提高民生福祉水平建设文明幸福生态仁怀志在必得 52
第三章 正视问题,拿准脉搏——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瓶颈与节点 53
一、五个短板:需要拓宽的制约瓶颈 53
(一)制约因素多,人口吸纳能力弱 53
(二)空间拓展难度大,要素集聚能力小 54
(三)产业一酒独大,辐射链条短,发展动力不足 55
(四)收入差距大,生活成本高,人口集聚难 56
(五)科技文化影响力不足,城市形象提升难 56
二、四大矛盾:需要破解的问题节点 57
(一)生态与发展两底线、开发与保护两路径的矛盾 57
(二)中心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 58
(三)信息化平台发展与城市辐射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 58
(四)开放性制度保障体系与体制机制运行不畅的矛盾 59
三、两类关系:需要理顺的体制难点 59
(一)赤水河流域内关系 59
(二)仁怀市区域内关系 61
第四章 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与路径 63
一、发展战略定位 63
(一)指导思想 63
(二)战略方针 64
(三)战略思路 64
二、发展原则定位 64
(一)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65
(二)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65
(三)互助合作,共赢发展 66
(四)软硬虚实,协同发展 66
(五)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66
三、发展策略定位 67
(一)宏观策略:对接全球、全国层面 67
(二)中观策略:对接全域、全省、全市层面 67
(三)微观策略:对接各县市层面 67
四、发展路径定位:内建外联耦合,三圈立体互动 69
(一)内建外联耦合 69
(二)三级圈层立体互动 70
(三)内部构成:六中心一示范一高地体系 71
(四)外部条件:“六通”协同机制 73
第五章 厘定目标,明晰步骤——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标准与阶段 75
一、总体发展目标 75
(一)概念性目标 75
(二)比较性目标 76
二、具体发展状态与指标 77
(一)国民经济指标 77
(二)民生福祉质量指标 77
(三)城乡规模与设施建设指标 78
(四)产业聚集中心指标 80
(五)金融业发展指标 80
(六)交通枢纽中心指标 81
(七)商贸物流中心指标 81
(八)文教康养中心指标 81
(九)科技创新中心指标 81
(十)绿色发展示范指标 82
(十一)对外开放高地指标 83
三、总体发展目标达成阶段 84
(一)时段节点达成目标 84
(二)基本任务完成步骤 85
四、总体发展目标实现策略 86
(一)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蓄势跨越 86
(二)高端策划,中层突破,低端运行 86
(三)锲而不舍,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86
第六章 瞄准重心,锁定任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内容与途径 88
一、经营大城乡,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 88
(一)规划统筹:强化中心城镇的聚辐力 88
(二)科学布局:优化城市现实物理空间 95
(三)筹谋推动:营造城市智慧创意空间 100
(四)延伸集群:拉长城市聚集辐射半径 101
(五)追全趋优: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101
二、谋划全交通,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 102
(一)打造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102
(二)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能力 104
(三)打通服务区域开放的大通道 104
三、升级大产业,培育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 105
(一)再造一个茅台:延展白酒产业链条 105
(二)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多中心多产业关联 109
(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接二连三” 117
四、繁荣大市场,建设区域性人物信流中心 119
(一)汇集商流,打造贸易物流区域中心 120
(二)凝聚人流,形成全域旅游关键节点 121
(三)汇聚信息流,推进搭建电商大平台 121
五、寻求新突破,催生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122
(一)加大白酒产业技改力度 122
(二)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工作 122
(三)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23
(四)开展创新创业城市建设 123
六、立足优民生,营建区域文教康养中心 125
(一)建设赤水河流域区域文化中心 125
(二)建设赤水河流域区域教育中心 128
(三)建设赤水河流域区域医疗中心 129
(四)建设赤水河流域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130
七、建设大生态,树立流域绿色发展新标杆 130
(一)统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发 131
(二)构建生态屏障,完善重点治理 131
(三)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部署 133
(四)优化提升文明和谐共生共存生态环境 134
(五)强化生态环保体制机制保障 134
八、促进大开放,构筑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135
(一)扩大开放区域,触角辐射国内外 135
(二)弥补产业短板,深入推进招商引资 137
(三)加大平台建设,提高开放承载能力 138
(四)加快推介力度,全方位多媒介质传播 138
第七章 激发动力,保障先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机制与举措140
一、组织领导保障 140
(一)领导保障 140
(二)机构保障 140
(三)责任保障 141
二、区域协同保障 142
(一)主动出击,沟通对话 142
(二)内外协同,全方位规划全流域可持续发展 142
(三)协作开发,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建管机制 143
三、改革创新保障 144
(一)政策改革创新 145
(二)制度改革创新 145
(三)体制机制创新 147
四、资金投融保障 148
(一)改革健全融投资体制 148
(二)成立赤水河流域保护开发基金 149
(三)优先解决白酒产业融资难题 150
(四)创新跨区域产融合作机制 150
五、项目引领保障 151
(一)白酒产业提升与配套项目 151
(二)赤水河生态保护工程项目 151
(三)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和大型建设项目 151
六、人才支撑保障 152
(一)立足本地培养培育 152
(二)招才引智,建设高端人才集群 153
(三)进行人才制度与政策的改革创新 154
第八章 研究总结,回顾前瞻——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与研究展望155
一、研究结论 155
(一)主要内容 155
(二)核心观点 156
(三)问题讨论 157
(四)研究价值 160
(五)适用范围 160
(六)不足之处 161
二、相关建议 161
(一)组建仁怀战略发展智库 161
(二)成立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 161
(三)定期举行仁怀战略(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161
(四)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体系 161
(五)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数据库 162
三、研究展望 162
(一)开展行动研究和后续研究 162
(二)进行各领域深化拓展研究 162
(三)推进全流域城市群圈建设研究 163
(四)启动“重大城市事件”研究 163
第二部分? 专题篇
专题一 仁怀市建设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专题研究167
专题二 仁怀市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专题研究217
专题三 仁怀市城乡统筹发展专题研究253
专题五 仁怀市落实“红绿开”工作要求专题研究347
专题六 仁怀市落实“五大行动”专题研究383
专题七 “一看三打造”中期评估报告402
专题八 仁怀市茅台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专题研究42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城市的转型和升级,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这本书既然聚焦于“建设目标与路径研究”,那么它很可能触及到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议题。要实现区域中心地位的跨越,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束缚了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书中是否探讨了在行政审批、投融资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需要进行哪些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对于跨区域的协同发展,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种对深层次体制障碍的识别和突破路径的探索,往往是决定一个发展战略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建议,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份区域规划报告,更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地方治理案例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挺有意思的,光是“仁怀市”和“赤水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让人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肯定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未来的蓝图,更是在深入剖析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毕竟,要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绝非易事,它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升级、人才引进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等诸多复杂议题。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解构这个“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别是对于赤水河流域这样一个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背景的地区,其发展路径必然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殊考量。会不会有关于白酒产业的深度分析?仁怀作为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这个产业无疑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如何既能依托这一优势,又能避免“一业独大”的风险,实现多元化发展,是衡量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我更感兴趣的是,这种“中心城市”的建设,对普通市民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建设目标当然重要,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民生福祉的提升。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新的中心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普通劳动者能否从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是否会随着城市地位的提升而同步升级?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被充分讨论,那么所谓的“中心城市”可能只是一个行政或经济上的概念,而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宜居、有活力的家园。因此,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的详细论述,让这个宏伟的蓝图更具人情味。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似乎着眼于宏观战略层面,这对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者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一系列具体的实施路径,这些路径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仁怀市现有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精准把握之上。比如,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如何更好地融入周边更大的经济圈?是侧重于高速公路的辐射能力,还是更注重内部的微循环和公共交通的优化?再者,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究竟是服务于赤水河流域的腹地,还是更着眼于与邻近的省会城市形成互补关系?这些路径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未来仁怀市的城市格局和发展能级。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脚踏实地的分析,而非空泛的口号,最好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支撑和模型推演,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其规划的可行性。
评分赤水河,这条河流不仅是地理上的界线,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一个成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然懂得如何将自身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融入城市品牌中。我猜想,本书在探讨建设目标时,一定不会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当前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仁怀市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赤水河水质及沿岸生态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其可持续性的关键。是会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典范路径,还是会面临传统的工业污染治理难题?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构建起与“赤水河”相匹配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让“中心城市”的帽子下,闪耀着生态之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