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导论

柏拉图哲学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吕克·布里松 著,刘玮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柏拉图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伦理学
  • 形而上学
  • 认识论
  • 哲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205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73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古典学研究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62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柏拉图哲学导论》为国际知名古典学者吕克·布里松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全面梳理,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走进柏拉图的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柏拉图哲学导论》为国际知名柏拉图研究专家吕克·布里松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时所做讲座的讲稿,他在短短的六次讲座中,以精干凝练的中文篇幅,提纲挈领又非常系统地概述了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方面,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

作者简介

  吕克·布里松,国际知名古典学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荣休高级研究员。主编并参与译注了法文版的柏拉图全集和普罗提诺全集;主编“国际柏拉图研究系列”;负责“柏拉图参考文献”的编辑工作。代表性的专著有《柏拉图<蒂迈欧>存在论结构中的同与异》《特瑞希阿斯的神话》《柏拉图:言辞与神话》《柏拉图:神话的制造者》《古希腊罗马的俄尔浦斯和俄尔浦斯主义》《不确定的性》等,并发表了近200篇研究论文。

目录

目 录
编校者前言 I
作者前言 V
导 论 1
柏拉图的生平 1
柏拉图的作品 1
现代版本和翻译 3
柏拉图的学说 4
第一章 神话在柏拉图作品中的作用 13
柏拉图作为审视者:神话的本性 14
柏拉图作为批判者:神话的缺点 17
柏拉图作为神话的讲述者和编造者 18
灵魂 23
可理知形式 30
第二章 智者、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修辞术、对话与辩证法 33
智者 34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45
第三章 柏拉图的伦理学和政治学 57
作为价值的可理知形式 58
灵魂的本性 61
伦理学和政治学 67
素食主义 70
第四章 柏拉图的知识论 73
对可理知形式的回忆 73
《蒂迈欧》中的感觉理论:它如何运作以及意味着什么 88
第五章 《蒂迈欧》中可感世界的构成 113
世界灵魂 113
宇宙及四元素 119
解释的局限 137
附录一 宇宙灵魂的比例关系 139
附录二 宇宙灵魂的运动 142
结 论 145

前言/序言

编校者前言

2013年7月我到意大利比萨参加第十届“国际柏拉图大会”(Symposium Platonicum),在会上有幸结识了吕克·布里松教授。一天会议组织者带领与会的学者一起参观比萨斜塔和周边的古迹,正是在塔顶我第一次有机会和布里松教授聊了起来,并邀请他来中国讲学,他几乎未加思索就非常爽快地接受我的邀请。2014年10月28日至11月17日,布里松和夫人凯瑟琳女士一同来访。这里呈现给读者的便是布里松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第七个系列上的讲座成果。
布里松教授1946年3月10日生于加拿大魁北克,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1974年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现在是该院荣休高级研究员。他堪称国际上最活跃,也是成果最为丰硕的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研究者,对于和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主义有关的一切都拥有极高的兴趣,极其热情地推动柏拉图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同时他还对古代神话以及神话理论有着非常精深的研究。他作为主编和主要译注者,编辑出版了法文版的柏拉图全集和普罗提诺全集(均由Flammarion出版社出版),作为主编编辑了“国际柏拉图研究系列”(International Plato Studies,Academia Verlag出版社出版),还长年编辑“柏拉图参考文献”(Platonic Bibliography)。除了柏拉图和普罗提诺全集这两项里程碑式的成就之外,布里松教授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还有《柏拉图〈蒂迈欧〉存在论结构中的同与异》(Le même et l’autre dans la structure ontologique du Timée de Platon, 1974/1995/1998)、《特瑞希阿斯的神话》(Le mythe de Tirésias, 1976)、《柏拉图:言辞与神话》(Platon, les mots et les mythes, 1982;英译本《柏拉图:神话的制造者》,Plato the Myth Maker, 1998)、《古希腊罗马的俄尔浦斯和俄尔浦斯主义》(Orphée et l’Orphisme dans l’Antiquité gréco-romaine, 1995)、《不确定的性》(Le sexe incertain, 1997)等,他还在四十余年的学术生涯里发表了近200篇研究论文。
布里松教授曾经在1979年至1984年长时间学习梵文,曾立志比较古希腊和古印度思想,但是由于中风不得不放弃这个宏伟的计划。但是即便如此,也几乎没有影响他在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他的研究几乎涉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的方方面面。他的工作效率非常惊人,也非常喜爱团队合作。他几乎算得上是我见过的最纯粹的学者,他几乎把生活中的一切交给夫人打理,自己则专注学术,他说自己唯一的运动就是散步,但是散步的时候通常都是在构思下一篇论文!
布里松教授热爱自由的思想,厌恶学术官僚体系,每每提到法国学术官僚体系对学术自由的干预、人浮于事和效率低下,总表现得愤愤然。他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退休也并非因为年事已高或迫不得已,而是自己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学术官僚体制的抗议。在退休之后,他依然非常活跃地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有关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的学术活动,也依然笔耕不辍。
在做哲学研究时,布里松教授不喜欢任何先入之见和基于特定立场的阐释进路,正如他在本书前言中说的,他总是“尝试抛开一切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将柏拉图重新置于历史语境之中”。他非常善于敏锐地透过其他学者表面的文字,抓住他们背后的立场或信念,并由此展开进一步的反思或批评。
和之前在同一个系列出版的安东尼·朗的《心灵与自我的希腊模式》类似,这本《柏拉图哲学导论》也是一部标准的“大师小书”。柏拉图因其思想的庞大复杂,总是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导论,目前市面上能够见到的柏拉图导论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布里松教授一生致力于柏拉图研究,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在短短的六次讲座中,以中文八万字左右的篇幅,提纲挈领又非常系统地概述了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方面。导论部分讨论了柏拉图的生平、著作和基本学说;第一章讨论柏拉图继承的神话传统;第二章处理柏拉图面对的时代特征和为苏格拉底辩护这个核心任务;接下来的三章讨论柏拉图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的理论准备,也就是柏拉图的核心理论——形式理论或理念论。第三章讨论一种带有全新确定性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在其中苏格拉底不会再成为指控的对象;第四章讨论这种伦理学和政治学背后的全新的知识论(既包括通过对形式的回忆,也包括触发回忆的感觉理论);第五章从知识论最终上升到全新的形而上学-宇宙论和物理学。全书不仅有系统和整体,也有一些对细节非常精彩的论述,比如柏拉图如何用自己的全部著作与核心学说为苏格拉底辩护,对柏拉图主义的核心特征在于“两个反转”的凝练概括,苏格拉底“助产术”面对不同对象的特征,等等。能在如此短的篇幅中,既历史又分析,既宏观又微观地把握柏拉图的思想,除非“大师”而不能为。这个简短的导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布里松教授将很多关注集中在柏拉图最困难的晚期对话之一《蒂迈欧》上,向我们展示了理解柏拉图的一个独特视角:最困难最复杂的对话或许也可以成为理解柏拉图思想的最佳门径,而这也极好地体现了布里松教授对柏拉图高度整体化的解读策略。
最后,我要感谢布里松教授接受我的邀请第一次访问中国,感谢他不辞辛劳地在人大的六次讲座之余,还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做了精彩的讲座;感谢张巍、陈玮、梁中和与曾怡几位老师对布里松夫妇的热情款待;感谢黄唯婷高质量的译文,以及我最好的合作伙伴、北大出版社的王晨玉一贯出色的编辑工作!
《思想的星辰: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书并非对某一部特定哲学著作的深入解读,而是旨在为那些渴望理解哲学思想发展脉络的读者,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精美的画卷。我们并非专注于某个时代、某个流派或某个哲学家,而是将目光投向那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星辰,它们汇聚成璀璨的银河,照亮了人类对世界、对自身、对真理的不懈探寻之路。 哲学,这门古老而永恒的学问,是人类理性最深刻的体现。它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迫使我们审视那些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假设。从古希腊的黎明,到近代的思想革命,再到当代的多元对话,哲学史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智慧碰撞的史诗。本书正是希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这场伟大的思想旅程。 我们将从哲学思想的源头开始。在古希腊,当人们开始摆脱神话的束缚,用理性去解释宇宙的起源、万物的本质时,哲学便如一颗新星般冉冉升起。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早期哲学家,他们对“是什么”的追问,开启了对自然世界的本体论探索。他们试图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找到永恒不变的本原,这种对“道”的追寻,奠定了西方哲学最初的基石。 紧随其后,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诘问方式,将哲学的目光引向了人类自身。他强调“认识你自己”,并将道德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他的智慧并非体现在系统的理论构建,而在于激发人们独立思考,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苏格拉底的殉道,更是将哲学精神推向了至高的境界,成为后世无数哲学家景仰的典范。 随后,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他构建了宏大而精密的“理念论”,试图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动不居与理念世界的永恒不变。他笔下的“洞穴寓言”,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局限,以及从感官世界走向理念世界的艰辛与升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对后世西方思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无论是认识论、伦理学还是政治哲学,都留下了他深刻的印记。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继承其导师思想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分析,发展了形式逻辑,并在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成为了西方科学思维的基础,他严谨的分析方法和对概念的精准界定,至今仍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范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思想也在不断演变。希腊化时期的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它们关注的重心转向了个人的幸福与心灵的平静。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些哲学流派继续发展,为人们在动荡时代提供了精神的慰藉和生活的指南。 进入中世纪,哲学与神学的融合成为主流。奥古斯丁的“信仰寻求理解”的理念,以及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督教化改造,使得哲学成为解释和论证宗教信仰的重要工具。虽然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受到神学框架的约束,但其对逻辑、理性以及人性深层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为欧洲带来了思想的解放。人文主义的兴起,重新将人的价值和尊严置于中心,为近代哲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七世纪,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标志着近代哲学的开端。他以怀疑一切为出发点,寻找确定无疑的知识基础,并将理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笛卡尔的二元论,对身心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也开启了认识论上的重大争论。 紧随其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将上帝与自然同一,为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莱布尼茨则提出了“单子论”,试图解释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如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他们强调感官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对天赋观念的否定,以及他关于“白板说”的观点,对后世的教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命题,以及休谟对因果律的怀疑,都对哲学史上的认识论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 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以其“哥白尼式的革命”,试图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他区分了现象界与本体界,阐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并为道德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德的“绝对命令”,成为了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康德之后,德国唯心主义迅速发展。费希特、谢林,以及伟大的黑格尔,他们构建了宏大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的辩证法,即“正反合”的发展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将哲学研究的焦点转向了社会实践和历史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和矛盾,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尼采以其“权力意志”和“超人”的理论,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他的存在主义思想,预示着二十世纪哲学的重要转向。 进入二十世纪,哲学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现象学、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思潮此起彼伏,各具特色。 现象学,以胡塞尔为代表,强调对意识经验本身的直接描述,试图回归事物本身。存在主义,如萨特、加缪,他们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存在的意义,强调人在荒谬的世界中的孤独与责任。 逻辑实证主义,试图通过语言分析和逻辑推理来解决哲学问题,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可证伪性。分析哲学,继承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衣钵,在语言哲学、逻辑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和普适真理提出了质疑,强调多元性、碎片化和语境化。福柯、德里达等思想家,对权力、知识、话语等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解构。 本书并非要穷尽哲学史上的所有思想家和流派,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些重要篇章的梳理和呈现,让读者能够: 理解哲学问题的起源和演变: 了解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被重新解读和回应的。 把握思想发展的脉络: 看到不同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批判与超越,理解思想是如何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哲学家们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哲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了解哲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它如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想的星辰”并非遥不可及,它们散布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希望能够点亮你心中对智慧的渴望,让你踏上一场充满发现的哲学之旅。这趟旅程,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追寻真理的脚步,和那永不熄灭的思考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引证和参考资料的处理上,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负责任的态度。我注意到,作者引用的二手文献和对原始文本的解读都经过了极其审慎的筛选和核对,确保了信息源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争议性较大的概念诠释时,作者并未轻易下定论,而是坦诚地列举了学界主流的几种解释,并辅以详实的出处。这让读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对待既有的学术成果,培养了学术探究的严谨习惯。此外,书末的延伸阅读清单也做得非常专业,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堆书名,而是根据不同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背景,进行了有层次的分类推荐,从入门读物到前沿论文,一应俱全。这种细致入微的学术支持,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入门读物,变成了一份可以长期使用的研究参考手册。它教会我的不仅是“是什么”,更是“如何去进一步了解”。

评分

内容编排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系统性和结构美学。它并非简单的时间线梳理,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哲学母题进行主题化的构建,逻辑链条异常清晰、坚固。比如,作者将“真理的探求”与“知识的局限性”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对立统一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与和解。更令人佩服的是,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观点之间的冲突时,没有采用偏颇的立场,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公正性,他详细梳理了各方论点,并指出它们各自成立的前提和最终的逻辑归宿。这种平衡的视角,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多元且立体的知识框架,避免了先入为主的误区。每部分内容的衔接都像是精密的机械咬合,环环相扣,让人可以顺畅地跟进作者的思辨轨迹,直至抵达结论的彼岸。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对于初学者构建完整认知体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其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心智探索的深沉敬意与人文关怀。虽然它是在系统性地阐述哲学思想,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生命意义、个体价值的关怀,丝毫没有那种冰冷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总是在提醒读者,这些思辨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人类在面对存在的根本问题时,所能发出的最清晰的回响。我甚至感觉到,作者在写作时,是怀着一种近乎布道者的热情,希望将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火花传递给当代人。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阅读过程变得异常充实和有意义。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更像是一次与伟大思想者的心灵对话。读完后,我的思维模式似乎被轻轻地触动和调整了,看待世界和处理日常问题的视角都变得更为开阔和深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优秀哲学著作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我强烈推荐它的根本原因。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典气息的封面处理,摸上去有一种粗粝而又温润的质感,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纹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非常友好,减少了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编辑在版式上下的功夫,字体大小和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面对相对复杂的论述,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或费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引用和注释处理得非常细致,没有采用那种突兀的页脚标注,而是巧妙地融入在正文的阅读流程中,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整个阅读体验,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就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让人对接下来的文字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和读者的双重尊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当今快节奏的出版界中,实属难得。它成功地将学术的深度与阅读的愉悦感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让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和翻阅。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极其老道,完全不像某些导论类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概念,让人望而却步。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一个初学者,他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作为铺垫,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地揭示其核心思想的复杂性。我注意到,在论述的转折点上,作者总会穿插一些生动的类比和现代生活的映射,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思辨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讨论某个伦理困境时,他描绘的场景之逼真,让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正站在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进行抉择。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牺牲内容的准确性去迎合简化,而是通过高超的表达技巧,让复杂的问题在清晰的脉络中展现其内在的张力。读完一个章节,我总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而不是被一堆术语团团围住的挫败感。这表明作者不仅是该领域的专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沟通者,懂得如何将智慧有效地传递给不同的受众。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经典必读书目,印刷精美,快递给力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经典必读书目,印刷精美,快递给力

评分

经典必读书目,印刷精美,快递给力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