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政治哲學論叢》的第2輯,主題為“平等主義”。當代政治哲學有很多主題,其中重要的就是平等。平等主義主張,平等是我們的道德理想、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從而對如何對待每個人提齣瞭一種規範的要求。雖然平等主義在當代社會已經深入人心並成為具有支配性的正義觀念,平等也被看作是流行、重要的價值和原則,但是這些都不是沒有爭議的。關於平等的爭議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一個是“什麼的平等”,即平等主義者所說的平等是指什麼;另外一個問題是平等的規範性,即平等主義如何能夠得到證明。本書將全麵展示國內學界關於平等問題的研究和討論。
姚大誌,男,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哲學係主任。美國伯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學者(1994-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04年)。姚大誌教授長期以來主要研究政治哲學和正義理論。主要兼職中華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秘書長。
導論
第一部分 什麼的平等
第一章 福利平等
第一節 功利主義的平等
第二節 總功利平等
第三節 邊際功利平等
第四節 福利平等的實質
第二章 基本善的平等
第一節 基本善與正義原則
第二節 基本善的問題
第三節 個人責任
第三章 資源平等
第一節 福利與資源
第二節 外在資源與內在資源
第三節 運氣與責任
第四章 福利機會的平等
第一節 新版的福利主義
第二節 福利主義
第三節 機會平等
第四節 責任
第五章 能力平等
第一節 福利主義與資源主義批判
第二節 基本能力還是所有能力?
第三節 多元論、二元論還是一元論?
第四節 標準還是通貨?
第六章 平等主義的譜係
第一節 分配什麼?
第二節 如何分配?
第二部分 平等與正義
第七章 運氣平等主義
第一節 內部爭論
第二節 外部批評
第八章 應得
第一節 應得的正義
第二節 應得的基礎
第三節 誰應得什麼
第九章 資格
第一節 右翼極端自由主義
第二節 左翼極端自由主義
第十章 責任與運氣
第一節 自由論
第二節 相容論
第三節 強決定論
第三部分 平等的規範性
第十一章 平等主義
第一節 否定的論證
第二節 肯定的論證
第十二章 反對平等主義
第一節 反平等主義
第二節 不平等主義
第十三章 消極平等主義
第一節 拉平反駁與平等主義
第二節 優先論
附錄 分配正義:從弱勢群體的觀點看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簡約卻又不失力量,主色調的運用仿佛在預示著某種深刻的主題。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翻開瞭它,起初以為會是一部關於社會運動的紀實,或者是一部探討曆史進程的宏大敘事。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筆觸更加細膩,他並沒有直接拋齣驚世駭俗的觀點,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平淡卻又意味深長的故事片段,緩緩鋪陳開來。這些故事,有的發生在遙遠的過去,有的則與我們當下息息相關,它們就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需要讀者自己去串聯,去體會其中的內在聯係。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某個偏遠地區村民們如何爭取自身權益的章節所打動,作者沒有渲染苦難,而是著重展現瞭他們在睏境中錶現齣的智慧、韌性和團結。那種不是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默默耕耘、步步為營的抗爭方式,讓我深思瞭“力量”的真正含義。這本書更像是一次邀請,邀請我去觀察、去思考,去重新審視那些我習以為常的世界。它沒有給我明確的答案,卻在我心中種下瞭無數疑問,讓我開始主動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講述曆史事件的書,可能會充斥著大量的年代、人物和事件的羅列,但事實證明我的預設完全錯瞭。這本書更像是一幅巨大的織錦,上麵綉滿瞭各種各樣的人物故事,而這些故事,雖然來自不同的時代和背景,卻共同編織齣一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脈絡。我被書中關於某個曆史時期,一群普通人在麵對社會不公時,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尋求改變的故事所吸引。作者並沒有渲染英雄主義,而是著重展現瞭那些在曆史洪流中,個體所能做齣的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選擇。我從中看到瞭堅持、看到瞭妥協、也看到瞭希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僅僅是大人物的功過是非,更多時候,是由無數個普通人的集體行動所塑造。我開始思考,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個體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和現實的全新視角,讓我對“改變”這件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通常不太喜歡那種過於嚴肅、沉悶的讀物,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齣人意料的輕盈感,包裹著極具分量的思考。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主題時,運用瞭大量的象徵和隱喻,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和探索性。書中的幾個故事,比如關於一個被誤解的天纔藝術傢,或是關於一群為瞭保護瀕危物種而默默付齣的普通人,都讓我為之動容。作者並沒有將他們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們作為個體的掙紮、迷茫,以及在追求理想過程中所付齣的代價。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可信,也讓我更容易與他們産生共鳴。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被遺忘的角落”的描寫,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勾勒齣瞭那些被社會忽視但卻默默散發光芒的存在,讓我反思瞭自己對於“價值”的定義是否過於狹隘。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一套行動指南,但它卻點亮瞭我內心的某個角落,讓我對那些不被看見的美好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相信,好的作品能夠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而這本書,正是這樣一麵鏡子。我翻開它的初衷,是想瞭解一些關於社會結構和權力分配的理論,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並沒有直接枯燥地闡述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書中有幾個關於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互動場景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比如,關於一個資源匱乏地區的孩子,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又或者,關於一群藝術傢,如何在不被主流認可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這些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卻充滿瞭力量。我從中看到瞭韌性、看到瞭創新,也看到瞭希望。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什麼“秘籍”或“法則”,但它卻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種子,讓我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決定瞭一個人的可能性,又是什麼在塑造著我們的世界。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改變的起點,就在於我們自身認知的轉變。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挑戰固有認知、引發深度思考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期待。它並非那種開篇就直擊核心,或是提供一套完整解決方案的“成功學”或“理論書”。相反,它更像是一條蜿蜒的小徑,引領我走嚮一片未曾涉足的風景。書中對幾個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命運的描摹,雖然獨立成章,卻又在某種無形的力量下相互呼應。我被其中一個關於古代哲人與普通農夫之間對話的片段深深吸引,他們圍繞著“何為真正的價值”展開瞭一場跨越階層的探討。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哲思,但他又避免瞭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將這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動的場景和鮮活的人物之中。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章節時,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文字,想象著那個畫麵,思考著那些人物的選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概念,有時候比直接掌握某個知識點更為重要,因為它能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