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政治哲学论丛》的第2辑,主题为“平等主义”。当代政治哲学有很多主题,其中重要的就是平等。平等主义主张,平等是我们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从而对如何对待每个人提出了一种规范的要求。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是流行、重要的价值和原则,但是这些都不是没有争议的。关于平等的争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的平等”,即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另外一个问题是平等的规范性,即平等主义如何能够得到证明。本书将全面展示国内学界关于平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姚大志,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4-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姚大志教授长期以来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主要兼职中华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导论
第一部分 什么的平等
第一章 福利平等
第一节 功利主义的平等
第二节 总功利平等
第三节 边际功利平等
第四节 福利平等的实质
第二章 基本善的平等
第一节 基本善与正义原则
第二节 基本善的问题
第三节 个人责任
第三章 资源平等
第一节 福利与资源
第二节 外在资源与内在资源
第三节 运气与责任
第四章 福利机会的平等
第一节 新版的福利主义
第二节 福利主义
第三节 机会平等
第四节 责任
第五章 能力平等
第一节 福利主义与资源主义批判
第二节 基本能力还是所有能力?
第三节 多元论、二元论还是一元论?
第四节 标准还是通货?
第六章 平等主义的谱系
第一节 分配什么?
第二节 如何分配?
第二部分 平等与正义
第七章 运气平等主义
第一节 内部争论
第二节 外部批评
第八章 应得
第一节 应得的正义
第二节 应得的基础
第三节 谁应得什么
第九章 资格
第一节 右翼极端自由主义
第二节 左翼极端自由主义
第十章 责任与运气
第一节 自由论
第二节 相容论
第三节 强决定论
第三部分 平等的规范性
第十一章 平等主义
第一节 否定的论证
第二节 肯定的论证
第十二章 反对平等主义
第一节 反平等主义
第二节 不平等主义
第十三章 消极平等主义
第一节 拉平反驳与平等主义
第二节 优先论
附录 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简约却又不失力量,主色调的运用仿佛在预示着某种深刻的主题。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它,起初以为会是一部关于社会运动的纪实,或者是一部探讨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笔触更加细腻,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平淡却又意味深长的故事片段,缓缓铺陈开来。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有的则与我们当下息息相关,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需要读者自己去串联,去体会其中的内在联系。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某个偏远地区村民们如何争取自身权益的章节所打动,作者没有渲染苦难,而是着重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智慧、韧性和团结。那种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默默耕耘、步步为营的抗争方式,让我深思了“力量”的真正含义。这本书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我去观察、去思考,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世界。它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却在我心中种下了无数疑问,让我开始主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我一直相信,好的作品能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面镜子。我翻开它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些关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理论,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枯燥地阐述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书中有几个关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互动场景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关于一个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或者,关于一群艺术家,如何在不被主流认可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些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满了力量。我从中看到了韧性、看到了创新,也看到了希望。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什么“秘籍”或“法则”,但它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可能性,又是什么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改变的起点,就在于我们自身认知的转变。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过于严肃、沉闷的读物,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轻盈感,包裹着极具分量的思考。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主题时,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书中的几个故事,比如关于一个被误解的天才艺术家,或是关于一群为了保护濒危物种而默默付出的普通人,都让我为之动容。作者并没有将他们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个体的挣扎、迷茫,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信,也让我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被遗忘的角落”的描写,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了那些被社会忽视但却默默散发光芒的存在,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价值”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一套行动指南,但它却点亮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让我对那些不被看见的美好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固有认知、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它并非那种开篇就直击核心,或是提供一套完整解决方案的“成功学”或“理论书”。相反,它更像是一条蜿蜒的小径,引领我走向一片未曾涉足的风景。书中对几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命运的描摹,虽然独立成章,却又在某种无形的力量下相互呼应。我被其中一个关于古代哲人与普通农夫之间对话的片段深深吸引,他们围绕着“何为真正的价值”展开了一场跨越阶层的探讨。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哲思,但他又避免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将这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动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之中。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章节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文字,想象着那个画面,思考着那些人物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概念,有时候比直接掌握某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因为它能改变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讲述历史事件的书,可能会充斥着大量的年代、人物和事件的罗列,但事实证明我的预设完全错了。这本书更像是一幅巨大的织锦,上面绣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而这些故事,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和背景,却共同编织出一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我被书中关于某个历史时期,一群普通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改变的故事所吸引。作者并没有渲染英雄主义,而是着重展现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个体所能做出的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选择。我从中看到了坚持、看到了妥协、也看到了希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仅仅是大人物的功过是非,更多时候,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集体行动所塑造。我开始思考,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又能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视角,让我对“改变”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