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是参加我国核试验的主要亲历者——九院人群体亮相口述披露核试验的全景式回忆,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尽管当时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负责的工作各异,讲述同一历史事件时,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受访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不经意之中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本有关我国原子弹引爆的回忆录。
时至今日,有关中国原子弹爆炸的那段历史,已经有很多报道,回忆录、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出版物也有十几本之多,但却很少有核武器研制单位的人发出的声音。
区别于以往有关高层决策、组织部署、研究实验、协同攻关等宏观叙述,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着眼于原子弹试验的工作流程,从押运原子弹部件开始,到原子弹装配、上塔、保温、插雷管直至引爆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受访者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然而,他们却是在这一长长链条各个环节上“操刀”的亲历者。
《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是一本没有任何修饰的有关当事人的述说集,用他们自己的亲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还原那一段历史。
侯艺兵(1955一)祖籍河南,生于云南,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编审。主要从事摄影创作和采访编辑,出版有《院士风采》《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纪学人》等多部大型影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中外传记学会会员。
曾获第十、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书中采用的“亲历者说”的形式,使得那些曾经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拥有了鲜活的声音,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他们一同经历了那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岁月。书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更是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那种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精神。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细节,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克服物质的匮乏,如何应对外部的压力,如何凭借着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民族的脊梁,这种科学的脊梁,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明白,伟大的成就,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无数汗水、智慧和牺牲的结晶。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瞬间,但作者的讲述方式,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和代入感。书中大量运用口述史的叙事手法,将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亲历者,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回忆,构成了这本书最动人的旋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他们一同经历了那些激动人心、也充满艰辛的时刻。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觉醒。我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坚守初心,攻坚克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地位。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科研工作者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燃烧的,那份对科学的纯粹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今天这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国家。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宏大的叙事上,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科学场景中,用一种近乎“现场直播”的方式,带领读者去体验科研攻关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科学原理时,能够将其通俗易懂地呈现出来,让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奥妙。书中对于实验过程的细致描写,以及科学家们在面对各种技术瓶颈时的思考和突破,都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引爆原子弹”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做科研”的生动教材。我从中看到了科学的严谨性,看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创新思维的火花。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那些充满激情的讨论,都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新的感悟,每一次阅读,我都能被其中的精神所鼓舞。这本书所传递出的,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科研精神,是那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甘愿奉献一切的崇高情怀。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科技发展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引爆原子弹”这一单一事件的记录,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奋力搏击的科学巨匠们。书中对科研攻关过程中无数次的技术难题、思想碰撞、以及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细腻描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们肩上的重担和内心的煎熬。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充满艰辛和挫折的时刻,反而将它们如实呈现,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更加动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他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科学符号,更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牺牲,共同谱写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敬意,也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的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所记录的,是一段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但作者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记录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和时代背景。我被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打动,他们不仅仅是叱咤风云的科学家,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他们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做出的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的挣扎,都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它以一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从中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超凡的智慧,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民族的韧性,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