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

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戴维·M.,格兰茨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列宁格勒会战
  • 苏联卫国战争
  • 战争史
  • 军事历史
  • 历史
  • 典藏版
  • 战争回忆录
  • 欧洲战争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81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159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东线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苏军对德国入侵者展开的绝望抵抗拉开序幕。德军将列宁格勒团团围困,但受制于地形因素,无法发挥大规模坦克部队的威力,不得不依靠步兵实现突破,因而进展缓慢。危难中的苏军通过一系列的反击措施试图拯救城市,但一再失败,因为这些反击太过分散,没能有效地将炮兵、空军和步兵联合起来。但是苏军逐渐从战斗中汲取经验,充分运用计谋,联合其他战线,终保卫了城市。

作者简介

戴维·M.格兰茨,美*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创始人和前主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他出版有诸多专著,独立编著与合作作品包括《库尔斯克会战》《泥足巨人:苏德战争前夕的苏联军队》《巨人重生:苏德战争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斯大林格勒三部曲》《朱可夫*大的败仗:红军1942年“火星”行动的惨败》《巨人的碰撞:红军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等。
小小冰人,专业军事历史译者。从事二战史的研究与翻译十几年,翻译战史类作品近50部,包括《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空中英豪:美*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之战》《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普鲁士之战:1944—1945》《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等多部图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对于了解列宁格勒战役,乃至更全面地了解伟大卫国战争,这部作品都是一项创新性的重要贡献。借助以往无从获取或被忽视的苏方和德方资料,本书对以往相关著作中出现的谬误进行了重大纠正,并在这个始终令人着迷的主题上成为一部重要而又*久的佳作。
——《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的作者约翰·埃里克森

这部出色的作品牢牢奠定了戴维·格兰茨作为美**重要的二战东线历史学家的地位。格兰茨以丰富的细节诠释了这场堪称人类*悲惨事件之一的战争中苏德军队的残酷厮杀。杰出之作!
——《艾森豪威尔:戎马生涯》和《决战诺曼底》的作者卡洛·德埃斯特

这是对二战东线战史研究做出的一份杰出贡献。
——《苏联武装力量史》的作者马尔科姆·麦金托什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重要战役之一的杰出作品。格兰茨是一位战役分析大师,他关于东线的专著是每一位潜心研究二战史的人的必读之作。
——《闪电战的起源》和《德国空军》的作者詹姆斯·S.科勒姆

目录

前言
书中主要人物
第一部 巴巴罗萨
第一章 彼得和列宁之城
第二章 目标,列宁格勒
第三章 列宁格勒的防御
第四章 包围战
第二部 封锁
第五章 围困中的冬季
第六章 虚幻的希望
第七章 落空的希望
第八章 持续的围困
第九章 打破封锁
第十章 僵持
第三部 胜利
第十一章 解放
第十二章 冲向纳尔瓦、卢加和“豹”防线
第十三章 列宁格勒州北部地区的解放
第十四章 总结
附录
附录A 德国绝密策划文件
附录B 苏联策划文件
附录C 红军作战序列
附录D 德军作战序列
附录E 红军与德军的粗略对比
附录F 苏联的军事伤亡
附录G 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的平民损失数(估计)

前言/序言

二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进行了漫长而又残酷的斗争,这一过程中,没有哪一环节比庞大的、历时3年的列宁格勒会战更充满戏剧性、牺牲和纯粹的人类苦难。列宁格勒诞生在战争中,是一座不朽的革命熔炉,对沙皇和共产党人而言,她是俄国位于西部的门户,但在其敌人看来,这座沙皇彼得之城一直是俄罗斯帝国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苏联一个巨大的、通常有些不祥的*久象征,甚至是某种潜在的威胁。因此,阿道夫·希特勒将苏联定为德国攫夺生存空间的主要目标后,这座彼得和列宁之城成为他无情野心的重点之一,这不难理解。这座城市重要的象征性、战略性和意识形态意义无可替代。
俄罗斯和西方的历史学家及记者们撰写了数千部作品,记录下列宁格勒战时磨难的史诗般过程。其中大多描绘并纪念了列宁格勒居民在围困期间遭受的巨大苦难。对人类之痛苦和与围困相关之苦难生动而又深刻的描述,使一些著述成为真正的经典之作,例如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和德米特里·巴甫洛夫的《列宁格勒1941:封锁》。另有数千名遭受苦难的平民所撰写的个人回忆录,有些较为真实,有些则不足为信,但均为封锁期间可怕的生活全景描绘出一些细枝末节。虽然人们至今对城内居民的具体丧生人数仍存有争议,但对于列宁格勒居民在近3年严峻考验期间经历的痛苦和饱受折磨的生活,其性质和规模都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便那些*出色的著作也只为这则有关人类的痛苦和忍耐的庞大故事提供了部分背景。与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军事行动一样,列宁格勒保卫战军事方面的问题依然晦暗不明,这一点令人难以置信。虽然有数百位苏联军事历史学家为这场战争撰写了大量著作,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迫使这些作者故意混淆或干脆忽略了实际发生在该地区的诸多战斗。出于保卫*家安*利益、维护政治和军事声誉的考虑,以及避免政治或军事尴尬的简单想法,导致历史记录中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这些历史空白包括长期围困期间一些*殊死、*激烈的战斗。
与整个战争期间一样,红军庞大军事斗争的人为影响范畴同样晦涩不清。与前线其他地段一样,围困期间,曾在列宁格勒及周边参加红军军事行动的数十位将领、政治委员、高*指挥员,也在其回忆录或回忆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的经历。这些回忆录和回忆文章虽然大体而言还是较为准确的,但其作者几乎都在写作期间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因而存在严重缺陷。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些受到严格审查的回忆录流出了几个未删节版,但同样带有审查员的标记,而其作者早已故去,无法重新加以修订。
就历史记录而言不幸的是,与其德国对手不同,记录下自己战时经历的红军士兵寥寥**,仅仅是因为相关条令禁止他们这样做。战争期间不允许书写日记,战后又害怕受到责难,加之缺乏出版渠道,导致普通红军士兵难以透露他们的亲身经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些老兵终于克服恐惧和相关禁令,推出了一些简短的回忆录。但是,这些作品少得可怜,而且,奋笔疾书的老兵们缺乏相关档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风烛残年。
以德方视角撰写的历史记录也不足以填补大量历史空白。德方参战者和历史学家们沉醉于一场场壮观、貌似战无不胜的庞大战役,这些规模空*的会战构成了他们眼中东线战事的要点,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去发现并注意到红军军事行动的复杂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那些红军失败的战役,以及战争期间被遗忘的战斗,缺失的40%中的大部分隶属于该范畴。
近年来公开的俄罗斯档案终于使我们得以着手纠正列宁格勒会战和整个战争中的某些相关作战记录。我们将德国诸集团军群、集团军和辖内各部队长期存在的大批档案资料与俄罗斯新近公开的文件加以对比,从而得以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这是有史以来的*次。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士兵们的个人回忆录,本书主要是一部军事作战史。书中并未重复已出版之著作对围困期间列宁格勒所遭受的前所*有的人类苦难所做的描述,而是力图对军事行动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叙述,这些军事行动为列宁格勒发生的*切提供了必*的背景。另外,列宁格勒居民在炮火下经历了900天史*前例的考验,对于其间发生的事情,重建公众的观点无疑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本书代表了一个*普通的开始。谨以此书献给丧生于战斗和围困期间的160~200万军民、伤残的240万士兵、在疏散或围困中得以生还的160万平民,以及因列宁格勒之战留下心灵创伤的无数人。


烈火洗礼下的钢铁意志:列宁格勒的抗争史诗 1941年9月8日,一股沉重的阴霾笼罩了列宁格勒,这座曾被誉为“俄国革命的摇篮”的城市,在纳粹德国“巴巴罗萨”行动的钢铁洪流中,被无情地围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围困战,一场将人类意志与生存极限推向极致的残酷较量。从1941年夏末到1944年初,整整900个日日夜夜,列宁格勒在饥饿、寒冷、炮火和死亡的围剿中,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壮烈的抵抗篇章。 列宁格勒围困战,并非一场简单的军事对抗,它更是一场全民族、全民参与的生存保卫战。当战火逼近,这座拥有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来自周边地区的难民,人口激增,资源压力骤然增大。与此同时,德军的铁壁合围,切断了城内居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食物、燃料、弹药,一切生存必需品都变得稀缺得令人发指。 围困初期:从恐慌到绝望的边缘 最初,纳粹宣传机器以惊人的速度宣扬着“列宁格勒陷落”的必然性,妄图在精神上瓦解这座城市的抵抗。然而,他们低估了列宁格勒人民骨子里的坚韧。虽然经历了初期战争的仓促和混乱,但当围困战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时,恐惧迅速被一种集体的、不屈的意志所取代。 城内的居民,包括妇女、儿童,甚至老人,都投入到这场卫国战争中。他们修建工事,构筑防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墙。工厂昼夜不停地运转,生产武器弹药,为前线提供支撑。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当面包配给缩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当人们饿得只能靠啃食草根、树皮维生,当寒冷的冬天吞噬着无数生命,列宁格勒人民也没有屈服。 严酷的环境与生存的奇迹 “无情”是当时列宁格勒的写照。1941年冬天,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以下,而城市早已断电断暖。居民们蜷缩在冰冷的房屋中,用木头、家具甚至书本作为燃料来取暖。饥饿是另一头更加凶残的野兽,平均每人每天只能获得125克的面包,这几乎是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标准。然而,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和互助精神。 邻里之间分享最后的食物,家庭成员相互扶持度过饥寒交迫的夜晚,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将微薄的口粮留给最需要的人。列宁格勒人民不仅要与饥饿和寒冷搏斗,还要时刻警惕着来自空中的轰炸和炮击。成千上万的炮弹和炸弹落入城市,摧毁了房屋,夺走了生命,但每当硝烟散去,人们就会重新投入到重建和救援之中。 “生命之路”:连接绝望与希望的生命线 当陆地通道被彻底封锁,唯有一线希望寄托在冰封的拉多加湖上。这条被后世称为“生命之路”的运输线,在严冬中成为列宁格勒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卡车在厚厚的冰层上艰难前行,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将为数不多的物资运入城内,并将伤员、儿童和妇女疏散出去。 “生命之路”上的每一次运输都是一次九死一生的冒险。冰面上的车辆随时可能被炮火击中而爆炸,也可能因冰层破裂而沉没。无数司机、士兵和志愿者在这条冰雪大道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正是这条充满牺牲的生命之路,为列宁格勒的坚持注入了至关重要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没有在绝望中彻底沉沦。 文化与艺术:抵抗的灵魂之火 在围困最严酷的时期,列宁格勒的人民并没有忘记精神的力量。文化艺术在抵抗的火焰中,成为了支撑人们信念的火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在炮火的间隙中奏响,那激昂而悲壮的旋律,不仅是音乐家的创作,更是这座城市悲壮的写照,它传遍了整个前线,激励着无数士兵和人民。 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尽管遭受了炮击的创伤,但依然坚持开放。人们在废墟中聆听音乐,欣赏戏剧,阅读书籍。艺术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抵御精神压迫和残酷现实的武器。这些文化活动,让人们看到了围困之外的世界,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从而凝聚了更强大的抵抗意志。 反攻与解放:黎明前的曙光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防御,苏联红军终于在1943年1月打通了列宁格勒的陆地通道,打破了部分围困。但真正的解放,则要等到1944年1月27日,当红军终于将德军彻底逐出这座英雄城市时,长达900天的围困才宣告结束。 这一天,整个苏联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肃穆之中。列宁格勒人民用他们的坚韧和牺牲,为世界赢得了这场宝贵的胜利。这场围困战,以其惊人的残酷和人类顽强的生命力,深刻地印刻在历史的年轮之中。 历史的回响:不朽的英雄主义 列宁格勒围困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它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勇气和不屈精神的伟大史诗。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刻,人类的意志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这座城市所承受的苦难,所展现的英雄主义,将永远激励着后人,铭记那些为自由和和平付出一切的英烈。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不仅要看到战火的残酷,更要看到列宁格勒人民在绝境中的坚守,在苦难中的互助,在绝望中的不屈。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和生存本身的伟大力量,它让列宁格勒成为了永恒的英雄城市,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反抗侵略、捍卫尊严的丰碑之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二战历史,特别是列宁格勒围城战的深度求索。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宏观的叙述层面,而真正的历史,则隐藏在无数个微观的细节之中。这本《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从书名和“典藏版”的定位来看,无疑是一部力求详实的著作。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围城战中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比如纳粹德国为何会对列宁格勒如此执着,以及苏联红军是如何一步步打破僵局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战役双方指挥官的分析,他们的决策、失误和胆识,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走向的关键。此外,像列宁格勒围城战这样漫长而残酷的战斗,必然牵涉到大量的后勤、工业生产以及民众动员。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方面的内容,展现出那个时代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以及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角色。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列宁格勒的工厂是如何在轰炸下坚持生产,如何将坦克和火炮运往前线?那些被围困的市民,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克服饥饿和严寒,保持精神上的不屈?我相信,一本真正的“典藏版”历史著作,绝不会回避这些血与泪的细节,而是会用最真实、最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一个完整而残酷的历史画卷。

评分

这本书《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简直就是一部二战历史的百科全书,让人欲罢不能。我一直对东线战场的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而列宁格勒围城战作为这场史诗般战争的缩影,其残酷程度和悲壮色彩,更是让我心生敬畏。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这场战役的深度探究。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纳粹德国是如何在初期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却最终未能攻克这座英雄城市?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德军的战略失误和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围城战中的几个关键阶段进行深入剖析,比如拉多加湖冰上通道的建立,以及后续的几次反攻作战,这些都是扭转战局的重要时刻。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列宁格勒这座城市本身命运的刻画,以及生活在那里的民众所经历的非人磨难。饥饿、严寒、轰炸,这些词汇在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无数鲜活生命的写照。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列宁格勒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伟大牺牲精神。这本书的“典藏版”身份,也让我相信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史料的珍贵性,定能为我揭示更多关于这场伟大卫国战争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动人篇章。

评分

读完《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的初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战役的叙述,更是一种对人类意志与生存极限的深刻探索。我一直觉得,历史书籍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过去的故事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当时的氛围。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描写战役细节时,丝毫不吝笔墨,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饥寒交迫的城市,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战役进程的严谨分析,它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是对战略战术、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剖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这场战役会以这样的方式展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同时,书中对于普通士兵和平民的关注,更是让我感动。那些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士,那些在饥饿线上挣扎求生的市民,他们的故事,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能打动人心。我尤其想知道,在那样极端的条件下,人们是如何保持希望的?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力量的?这本书的“典藏版”定位,也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珍贵性,相信它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多不为人知的史实细节,让我们对列宁格勒会战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评分

《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对历史进程中那些宏大叙事背后,普通人命运的深切体会。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历史着迷,而列宁格勒围城战,作为其中最为惨烈和影响深远的战役之一,更是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拿到这本书,首先就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本身就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一份仪式感。书中的内容,更是把我带入了那个苦难却又充满勇气的年代。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是,在长达近九百天的围困中,列宁格勒这座城市是如何维持运转的?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又是何其巨大?书中是否能详细描绘出那个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城市,人们是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还是默默无闻的士兵,亦或是那些在饥饿中坚守岗位的普通市民,他们的经历,才构成了这段历史最真实的面貌。这本书的“典藏版”身份,让我相信它蕴含了极为丰富和深入的史料,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战术细节以及对整场二战进程的影响。

评分

哇,这本《列宁格勒会战 : 1941—1944 (典藏版)》绝对是那种能让你沉浸其中的历史巨著。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纸质精良,印刷清晰,封面设计也很有力量感,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严酷的年代。我一直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列宁格勒这座英雄城市的故事,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种不屈的精神。翻开目录,看到里面详尽的章节划分,从战役的缘起,到残酷的围困,再到最终的解放,每一个阶段都仿佛凝聚着无数鲜活的生命和悲壮的史诗。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时德军的战略意图,以及苏联方面是如何在极端困境下组织抵抗的。像列宁格勒围城战这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役,细节的呈现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史料的梳理,生动地描绘出前线的惨烈景象,普通士兵的艰辛,以及后方人民的坚韧。另外,对于围城期间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饥饿、寒冷和轰炸中坚持下来的,我也非常好奇。这本书的“典藏版”字样,也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珍贵史料、地图、照片或者其他补充材料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历史认知。总而言之,这本书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着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杰作。

评分

东西全新未开封,内容精彩纷呈,印刷精美图片很多,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好书!

评分

好书,非常好的书,终于买到

评分

上午下单,下午收到,京东物流速度越来越快了,东西质量非常好。

评分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列宁格勒战役最详细,最好的书。书虽说是精装,但质量与大多数精装书还有差距,建议指文图书改进,起码要把书脊改为圆脊吧,喜欢二战史的朋友值得拥有。

评分

二战系列不错,但是这种厚精装运输过程中很容易磕角。

评分

假期在家读一读书,内容不错。

评分

书籍在运输途中受损的情况能引起重视。

评分

虽然不知道指文能支撑多久,不过出的每一本都买了

评分

广泛记叙了诸多战斗的谋划、实施和结果,包括在封锁期间发生的“被遗忘的战斗”。如1941年6月和7月的边界战斗;解放南列宁格勒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包括卢加、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的战斗;解放北列宁格勒的战斗,包括维堡行动,以及企图入侵芬兰的失败。并分析了这些战斗如何影响了列宁格勒的斗争,又如何影响东线的其他战区,*终迫使德国人进入长期的溃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