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适合高等数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师及学生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四编,从无限集谈起,讲述了皮亚诺曲线、豪斯道夫分球定理、豪斯道夫测度与豪斯道夫维数的相关理论。
目录
第一编 皮亚诺曲线和豪斯道夫分球定理
第1章 集的势及其运算
第2章 有序集的序型及其运算
第3章 康托集的奇特性质
第4章 皮亚诺曲线
第5章 有关勒贝格填满空间的曲线的几何化
第6章 分球奇论
第二编 各类康托集的豪斯道夫测度
第7章 豪斯道夫维数,它的性质和惊奇之处
第8章 齐次康托集的网测度性质及应用
……
第14章 m分非均匀康托集的豪斯道夫测度
第15章 均匀三部分康托集的豪斯道夫中心测度
第16章 一类均匀康托集的豪斯道夫中心测度
第17章 含参变量康托集的豪斯道夫测度
第三编 豪斯道夫测度与豪斯道夫维数
第18章 从平面几何题中引申出的维数计算谈起
第19章 单位立方体内自然覆盖族生成集之豪斯道夫维数集测度问题
……
第24章 自相似集的豪斯道夫测度与连续性
第25章 一类广义谢尔品斯基海绵的豪斯道夫测度
第26章 Engel连分数中一个例外集的豪斯道夫维数
第27章 LM局部集的豪斯道夫维数
第四编 数学各分支中的豪斯道夫维数
第28章 分式布朗运动的重点与豪斯道夫维数
第29章 谢尔品斯基地毯上布朗运动K重时的豪斯道夫维数
第30章 一类递归集的豪斯道夫维数及Bouligand维数
第31章 谢尔品斯基地毯上布朗运动水平集与紧集之交的豪斯道夫维数
……
第37章 朱利亚集及其豪斯道夫维数的连续性
第38章 形式级数域中具有某种连分数展式集合的豪斯道夫维数
第39章 Rademacher级数水平集的豪斯道夫维数
参考文献
评价三 整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将Peano曲线的构造及其所展示的“填充空间”的特性,与Hausdorff测度与维数这些更普适的几何测量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最初,我以为这会是两本独立书籍的合集,但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论述。Peano曲线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空间填充曲线”,其自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几何性质,而Hausdorff测度和维数正是解读这些性质的强大工具。作者在介绍完Peano曲线的构造后,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如何用Hausdorff测度来“量化”这条曲线的“占有”能力,以及如何计算它的Hausdorff维数。这种关联性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深度,让我不再将Peano曲线仅仅视为一个有趣的数学构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几何测量理论框架下进行审视。例如,作者讨论了Peano曲线的Hausdorff维数是多少,并且解释了为何它是2,这对于理解一条“一维”曲线如何能够“占据”二维空间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数学支撑。这种将具体实例与抽象理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使得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有可理解性和趣味性。
评分评价二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描述“粗糙”或“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数学工具感到着迷,而Hausdorff测度和Hausdorff维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在这两个概念的阐述上,可以说做到了淋漓尽致。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定义,而是从直观的“测量”概念入手,逐渐引导读者理解为何传统的欧几里得测度在处理分形这类“奇怪”的几何对象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例子,比如计算海岸线的长度,或者理解云的形状,来引出Hausdorff测度在刻画物体“占有空间”的能力方面的独特之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Hausdorff维数时,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数值,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个维数背后所蕴含的几何意义。他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覆盖”的方式,以及对覆盖集进行精细的“测量”,最终得到一个非整数维数。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数学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经典分形,比如Cantor集和Sierpinski三角形,在Hausdorff测度和维数上的计算和分析。这些具体的例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这些看似“破碎”的几何形状有了全新的认识,理解了它们在“维度”这个层面上与我们熟悉的直线、平面、立体有何本质的不同。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数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上,是错综复杂却又充满秩序的Peano曲线的抽象图形,仿佛在诉说着它那无限蔓延的故事。我被这封面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从阅读的最初几页起,我就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清晰的逻辑所折服。他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特别是Peano曲线的构建过程,描绘得如同讲故事一般生动。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数学线条构成的奇幻世界,跟随作者的引导,一步步探索着这条曲线如何从简单的直线网格中“生长”出来,如何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填充二维空间。作者对概念的引入循序渐进,避免了初学者可能遇到的晦涩难懂,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将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解释Peano曲线的迭代过程时,他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代曲线是如何从上一代演变而来,并且最终逼近于一条连续填充空间的曲线。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这个并非数学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逐渐领略到Peano曲线的魅力。
评分评价四 我特别欣赏本书作者在数学表述上的严谨与清晰。在许多数学书籍中,概念的引入往往是突兀且缺乏铺垫的,这使得读者很容易迷失在复杂的符号和定义之中。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总是能为读者指明前方的道路。他对每一个新概念的出现,都会给予足够的背景介绍,说明其出现的动机,以及它在整个理论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介绍Hausdorff测度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对有限集合、可数集合以及测度空间的逐步推广,让读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测度这个概念的演变过程。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的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数学工具,而是在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他对Peano曲线的描述,也是如此。他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数学家们在尝试构建类似曲线时的思路和遇到的挑战,这使得Peano曲线的出现更像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里程碑。书中的图例设计也非常用心,它们不仅是插图,更是重要的辅助理解工具,每一张图都经过精心选择,准确地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几何信息,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深度与广度都令人称道,它成功地将看似独立的数学领域——拓扑几何与测度理论——进行了精妙的融合。我原本以为,Peano曲线更多的是一个拓扑学或几何学的概念,而Hausdorff测度与维数则是更偏向于分析和测度理论的工具。但通过本书,我看到了它们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作者不仅清晰地阐述了Peano曲线的构造及其“填充空间”的特性,还巧妙地运用Hausdorff测度和维数来定量地刻画这条曲线的复杂性和“空间占据能力”。他深入探讨了为何Peano曲线,尽管其定义是基于一维的迭代过程,最终却拥有二维的Hausdorff维数。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结论,更揭示了我们对“维度”和“测度”的理解,需要超越传统的直观认知。书中对一些分形几何的讨论,更是将这种思想推向了极致。我看到了如何在数学上精确地描述自然界中那些“粗糙”而又充满自相似性的现象,例如海岸线的长度、树枝的生长模式等,并通过Hausdorff维数赋予它们量化的意义。这种将抽象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联系起来的视角,让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启迪性和震撼力,让我对数学在理解和描述世界方面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