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医院分级管理参考用书,医学继续教育参考用书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作者陈新宇、瞿岳云)是“医院分级管理参考用书”之一,书中包括了基础理论问答与自测试题;临床各科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基本技能问答与自测试题;医疗法规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等四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1 基础理论问答与自测试题 1.1 中医基础理论 1.2 中医诊断学 1.3 中药学 1.4 方剂学 1.5 中医经典 1.5.1 内经 1.5.2 伤寒论 1.5.3 金匮要略 1.5.4 温病学 1.6 西医基础 1.6.1 生理学 1.6.2 病理学 1.6.3 药理学 2 临床各科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2.1 中医内科学 2.2 中医外科学 2.3 中医妇科学 2.4 中医儿科学 2.5 中医骨伤科学 2.6 中医皮肤性病科学 2.7 中医肛肠病科学 2.8 中医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2.8.1 中医眼科学 2.8.2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2.8.3 中医口腔科学 2.9 针灸推拿学 3 基本技能问答与自测试题 3.1 体格检查 3.2 临床诊断理化检查 3.3 中医诊疗基本技能 3.4 西医诊疗基本技能 3.5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 4 医疗法规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65.比较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三证的异同?
 三者均有肺气虚,呼吸功能减退,而见咳喘无力、气短、咯痰清稀等症。心肺气虚证兼有心悸怔忡、胸闷等心气不足的证候;肺脾气虚证则兼有食少、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的证候;肺肾气虚证则兼有呼多吸少、腰酸耳鸣、尿随咳出等肾失摄纳的证候。
 66.如何鉴别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三证?
 前二者均有肝气郁结,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证候不明显,但见胃肠气机阻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
 67.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各自的辨证依据是什么?如何鉴别?
 脾肾阳虚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主要依据,心肾阳虚以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二者均有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等虚寒证候,且有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浮肿等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表现。但前者有久泄久痢、完谷不化等脾阳虚、运化无权的表现;后者则心悸怔忡、胸闷气喘、面唇紫暗等心阳不振、血行不畅的症状突出。
 68.试述肾阴虚证的常见病因。
 肾阴虚证多因禀赋不足,肾阴素亏;虚劳久病,耗伤肾阴;年老体弱,阴液自亏;情欲妄动,房事不节,阴精内损;温热后期,消灼肾阴;过服温燥,劫夺肾阴所致。
 69.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如何鉴别诊断?
 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均属外感新病,均有咳嗽及表证症状。但后者为发热重恶寒轻,痰少色黄,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前者为恶寒重发热轻,痰白清稀,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70.怎样判断肾阴亏虚已发展到阴虚火旺?
 肾阴亏虚的患者一般可见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女子经少,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等。若在此基础上出现颧红唇赤,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烦不寐,男子梦遗,女子梦交,溲黄便结,脉细而数,则可判定肾阴虚证已发展到阴虚火旺的阶段。
 71.为什么说“肾多虚证”、“肾多兼病”? 
最近听闻一本叫做《医师分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的书,不少同行都在讨论,我个人也相当好奇它的内容。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究竟能给读者带来多大的提升。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学习,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能转化为临床上的实际操作。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系统性的训练方法,帮助我们巩固和深化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诊断和治疗中去?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否有具体的指导,比如在望闻问切、脉诊、舌诊等方面,是否有详细的图文讲解,或者是一些练习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种训练的路径,让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中医师。
评分我之前一直从事西医工作,最近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开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有《医师分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这本书,但我对它是否适合初学者,以及它在内容深度上如何把握,还有一些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中医的基本概念,比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并且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同时,我也希望它能简要地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让我能够对中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不太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过于晦涩难懂,或者过于专业化,导致我望而却步。如果它能有一些经典病案的解析,或者是一些简单的临床实践指导,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中医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中医产生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中医专业学生,正努力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医师分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非常有针对性,但我不确定它在内容上是否能满足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需求。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但如何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并形成自己的诊疗思路,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医病案的深入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能够详细地讲解每一个诊断步骤背后的中医逻辑,以及每一种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另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是否有提供不同证型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针对不同证型,有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中医,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精进医术的书籍。《医师分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这个书名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但我不确定它是否能为我带来新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医的精髓,比如一些高级的辨证论治思路,或者是对一些古籍经典理论的现代解读。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分析,以及一些创新性的治疗方法。我不太需要重复我已经熟知的基本理论,而是希望能够接触到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内容,能够让我看到中医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对于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困惑的解答,或者是一些提高疗效的经验分享,那就更具价值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临床实践中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不断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医学境界。
评分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很感兴趣,这本《医师分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听起来正是我需要的,但让我有点犹豫的是,我不太确定它在实际应用层面能够达到怎样的深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能真正帮助我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如何在临床中具体落地的。例如,在面对一些常见的疑难杂症时,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有条理的分析思路,让我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样,抽丝剥茧,找到病根?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会不会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来展现中医思维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诊断,并最终给出治疗方案的。我曾经读过一些中医书籍,虽然理论讲得很透彻,但到了临床应用就觉得很模糊,仿佛隔着一层纱。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能够真正地“授人以渔”,教会我如何运用中医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我进入中医临床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