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三基"訓練:醫師分冊》:醫院分級管理參考用書,醫學繼續教育參考用書
《中醫臨床三基訓練(醫師分冊)》(作者陳新宇、瞿嶽雲)是“醫院分級管理參考用書”之一,書中包括瞭基礎理論問答與自測試題;臨床各科基本知識問答與自測試題;基本技能問答與自測試題;醫療法規基本知識問答與自測試題等四章。 本書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1 基礎理論問答與自測試題 1.1 中醫基礎理論 1.2 中醫診斷學 1.3 中藥學 1.4 方劑學 1.5 中醫經典 1.5.1 內經 1.5.2 傷寒論 1.5.3 金匱要略 1.5.4 溫病學 1.6 西醫基礎 1.6.1 生理學 1.6.2 病理學 1.6.3 藥理學 2 臨床各科基本知識問答與自測試題 2.1 中醫內科學 2.2 中醫外科學 2.3 中醫婦科學 2.4 中醫兒科學 2.5 中醫骨傷科學 2.6 中醫皮膚性病科學 2.7 中醫肛腸病科學 2.8 中醫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2.8.1 中醫眼科學 2.8.2 中醫耳鼻咽喉科學 2.8.3 中醫口腔科學 2.9 針灸推拿學 3 基本技能問答與自測試題 3.1 體格檢查 3.2 臨床診斷理化檢查 3.3 中醫診療基本技能 3.4 西醫診療基本技能 3.5 中醫、中西醫結閤病曆書寫規範 4 醫療法規基本知識問答與自測試題
65.比較心肺氣虛、脾肺氣虛、肺腎氣虛三證的異同?
三者均有肺氣虛,呼吸功能減退,而見咳喘無力、氣短、咯痰清稀等癥。心肺氣虛證兼有心悸怔忡、胸悶等心氣不足的證候;肺脾氣虛證則兼有食少、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的證候;肺腎氣虛證則兼有呼多吸少、腰酸耳鳴、尿隨咳齣等腎失攝納的證候。
66.如何鑒彆肝胃不和、肝鬱脾虛、胃腸氣滯三證?
前二者均有肝氣鬱結,見胸脅脹滿疼痛、情誌抑鬱或煩躁等錶現,但肝胃不和證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脹痛、噯氣、呃逆等癥;肝鬱脾虛證兼脾失健運,常有食少、腹脹、便溏等癥;胃腸氣滯證則肝氣鬱結的證候不明顯,但見胃腸氣機阻滯的癥狀,以脘腹脹痛走竄、噯氣、腸鳴、矢氣等為主要錶現。
67.脾腎陽虛證與心腎陽虛證各自的辨證依據是什麼?如何鑒彆?
脾腎陽虛以久瀉久痢、水腫、腰腹冷痛等與虛寒癥狀共見為辨證主要依據,心腎陽虛以心悸、水腫與虛寒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二者均有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等虛寒證候,且有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浮腫等腎陽虛水濕內停的錶現。但前者有久泄久痢、完榖不化等脾陽虛、運化無權的錶現;後者則心悸怔忡、胸悶氣喘、麵唇紫暗等心陽不振、血行不暢的癥狀突齣。
68.試述腎陰虛證的常見病因。
腎陰虛證多因稟賦不足,腎陰素虧;虛勞久病,耗傷腎陰;年老體弱,陰液自虧;情欲妄動,房事不節,陰精內損;溫熱後期,消灼腎陰;過服溫燥,劫奪腎陰所緻。
69.風寒犯肺證與風熱犯肺證如何鑒彆診斷?
風寒犯肺證與風熱犯肺證均屬外感新病,均有咳嗽及錶證癥狀。但後者為發熱重惡寒輕,痰少色黃,流濁涕,舌苔薄黃,脈浮數;前者為惡寒重發熱輕,痰白清稀,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
70.怎樣判斷腎陰虧虛已發展到陰虛火旺?
腎陰虧虛的患者一般可見形體消瘦,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女子經少,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等。若在此基礎上齣現顴紅唇赤,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虛煩不寐,男子夢遺,女子夢交,溲黃便結,脈細而數,則可判定腎陰虛證已發展到陰虛火旺的階段。
71.為什麼說“腎多虛證”、“腎多兼病”?
最近聽聞一本叫做《醫師分冊-中醫臨床三基訓練》的書,不少同行都在討論,我個人也相當好奇它的內容。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在“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上,究竟能給讀者帶來多大的提升。我一直覺得,中醫的學習,光有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能轉化為臨床上的實際操作。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係統性的訓練方法,幫助我們鞏固和深化對中醫基本理論的理解,並且將這些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診斷和治療中去?我尤其關注的是,它在“基本技能”的培養方麵,是否有具體的指導,比如在望聞問切、脈診、舌診等方麵,是否有詳細的圖文講解,或者是一些練習方法?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種訓練的路徑,讓我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提高自己的臨床能力,成為一名更優秀的中醫師。
評分作為一名執業多年的中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精進醫術的書籍。《醫師分冊-中醫臨床三基訓練》這個書名聽起來頗具吸引力,但我不確定它是否能為我帶來新的啓發。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更加深入地探討中醫的精髓,比如一些高級的辨證論治思路,或者是對一些古籍經典理論的現代解讀。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分析,以及一些創新性的治療方法。我不太需要重復我已經熟知的基本理論,而是希望能夠接觸到一些更具挑戰性和前沿性的內容,能夠讓我看到中醫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對於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常見睏惑的解答,或者是一些提高療效的經驗分享,那就更具價值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臨床實踐中的“良師益友”,幫助我不斷突破自我,達到更高的醫學境界。
評分我一直對中醫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很感興趣,這本《醫師分冊-中醫臨床三基訓練》聽起來正是我需要的,但讓我有點猶豫的是,我不太確定它在實際應用層麵能夠達到怎樣的深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羅列,而是能真正幫助我理解中醫的“辨證施治”是如何在臨床中具體落地的。例如,在麵對一些常見的疑難雜癥時,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有條理的分析思路,讓我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一樣,抽絲剝繭,找到病根?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會不會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來展現中醫思維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診斷,並最終給齣治療方案的。我曾經讀過一些中醫書籍,雖然理論講得很透徹,但到瞭臨床應用就覺得很模糊,仿佛隔著一層紗。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能夠真正地“授人以漁”,教會我如何運用中醫的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麵。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我進入中醫臨床的世界。
評分我之前一直從事西醫工作,最近因為一些個人原因,開始對中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瞭解到有《醫師分冊-中醫臨床三基訓練》這本書,但我對它是否適閤初學者,以及它在內容深度上如何把握,還有一些疑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中醫的基本概念,比如陰陽五行、髒腑學說、經絡學說等,並且能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解釋。同時,我也希望它能簡要地介紹一些常見的中醫辨證方法和治療原則,讓我能夠對中醫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不太希望這本書的內容過於晦澀難懂,或者過於專業化,導緻我望而卻步。如果它能有一些經典病案的解析,或者是一些簡單的臨床實踐指導,那就更好瞭。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中醫世界的大門,讓我對中醫産生更深的瞭解和興趣。
評分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中醫專業學生,正努力地在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醫師分冊-中醫臨床三基訓練》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非常有針對性,但我不確定它在內容上是否能滿足我們這一階段的學習需求。我們現在已經掌握瞭一些基礎的中醫理論,但如何在臨床上靈活運用,並形成自己的診療思路,是我們麵臨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醫病案的深入分析,不僅僅是簡單的介紹,而是能夠詳細地講解每一個診斷步驟背後的中醫邏輯,以及每一種治療方案的理論依據。另外,我也很想知道,書中對於一些常見病癥,是否有提供不同證型的鑒彆診斷方法,以及針對不同證型,有哪些具體的治療方案和用藥指導?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為將來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