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典育儿指导,塑造美好未来,0~6岁儿童敏感期捕捉完全方案,切合宝宝成长规律的早教指南。★引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开启宝宝全智能,打造宝宝好人生。★运用全新的理念,拿出有效的方法,帮助无数父母走出困境的开创之作,一部让无数父母茅塞顿开的读本。★全面了解敏感期知识,让虎妈不再歇斯底里,让猫爸不再束手无策中式教育融合美式策略,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
目 录
第一章
0~2岁:敏感期教育开启宝宝一生
视觉敏感期——为宝宝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002
什么是视觉敏感期/002
宝宝视觉敏感期的重要性/005
抓住宝宝的视觉敏感期/007
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010
刚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有了听觉能力/010
对孩子进行听力测试/011
细心呵护宝宝的听力/014
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妙招/015
宝宝喜欢“妈妈腔”/022
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025
味觉敏感期——天生喜欢甜味/029
婴儿的味觉喜好受母亲影响/029
0~1岁,训练宝宝味觉的关键期/030
宝宝偏食怎么办/031
口腔敏感期——用口打开世界的大门/033
解读口腔敏感期/033
口是宝宝连接自己与世界的自然的通道/035
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父母不必制止/036
小手总往嘴里伸: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038
随口咬人:并是恶意攻击/041
手的敏感期——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043
什么是手的敏感期/043
伸手打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045
乱扔东西: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048
撕书、撕纸:锻炼手指的分化功能/050
行走敏感期——探索未知世界的里程碑/053
行走敏感期:乐此不疲地走来走去/053
宝宝学步晚:父母不必太担心/055
迷恋走楼梯:开发腿和脚的潜能/057
哪里不平走哪里:难道这不是很有趣吗/058
语言敏感期——不能错过的“婴语”启蒙/060
捕捉孩子的语言敏感期/060
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历程/061
一遍一遍重复他人的话:在模仿中学习语言/065
爱骂人:孩子发现这是一种力量/067
“这是什么?”:学习名词的关键期/069
第二章
2~3岁:走进孩子的世界
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构建“我”的概念/074
“这是我的东西”:这并不是自私/074
总是爱“唱反调”:自我意识的确立/076
“抢”玩具:未必就是孩子霸道/080
“偷”东西:宝宝占有欲的体现/081
细节敏感期——感兴趣于微小的事物/084
孩子关注微小事物背后的心理/084
“收集癖”:宝宝学习和成长的过程/086
“捡破烂”:对细小事物的探索需求/088
空间敏感期——用身体探索空间的秘密/091
解读空间敏感期/091
垒高再推倒:“折腾”出能力/093
插孔、盖瓶盖:手是展示智慧的工具/094
喜欢“躲猫猫”: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空间/096
秩序敏感期——控制环境,巩固安全感/098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098
给物品“找主人”:谁的就是谁的/101
不合心意就“重来”:按照自己建立的秩序做事/102
模仿敏感期——孩子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创造/104
解读模仿敏感期/104
与礼貌无关,孩子只是在模仿/106
满足孩子模仿的需要/107
第三章
3~4岁:陪孩子慢慢长大
执拗敏感期——有理的“不可理喻”/112
捕捉孩子的执拗敏感期/112
就是不穿鞋:执拗期的一种本能排斥/113
照顾妮睡觉:严格遵守内心的秩序/115
暴力倾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117
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要求完整和完美/119
什么是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119
爱“臭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121
对事物很挑剔: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深入/122
色彩敏感期——喜欢色彩斑斓的世界/126
孩子的色彩敏感期到来了/126
对颜色越来越敏感:色彩缤纷的世界才有趣/128
爱上涂色:让孩子尽情描绘自己的缤纷童年/130
人际关系敏感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132
解读人际关系敏感期/132
交换物品:拉开人际交往的帷幕/134
遭受欺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136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137
第四章
4~5岁: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孩子有权利了解真相/142
关于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142
我从哪里来:不容忽视的问题/144
发现身体的奥秘:逐渐建立起性别观念/147
男孩也爱洋娃娃:为什么不可以/149
婚姻敏感期——对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151
什么是婚姻敏感期/151
和爸爸妈妈结婚:一种爱的延伸/153
“心有所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155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我是谁?/158
什么是身份确认的敏感期/158
利用偶像的力量改变孩子/159
理解与配合孩子的模仿行为/161
情感表达的敏感期——读懂孩子的心/164
捕捉孩子情感表达的敏感期/164
孩子太黏人:只是想多一点时间和妈妈在一起/166
孩子爱“吃醋”:对妈妈爱的表达/169
牵着妈妈的手不放:安全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170
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173
解读孩子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173
爱上弹钢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175
从“乱画”到“会画”: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177
第五章
5~6岁:让爱走向成熟
社会规范敏感期——让孩子体验规则的重要性/182
什么是社会规范敏感期/182
规则遭到破坏:孩子会难过和痛苦/184
小男孩才穿短裤:尊重孩子的规则意识/187
不受欢迎:体验规则的重要性/189
自然敏感期——让孩子尽情感受生命的真谛/192
解读孩子的自然敏感期/192
喜欢与小动物相伴:孩子的自然天性/193
孩子虐待小动物:父母应引起注意/195
阅读与书写敏感期——培养孩子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197
什么是阅读与书写敏感期/197
喜欢阅读: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200
喜欢写写画画:给孩子以鼓励/203
数学敏感期——耐心等待,悉心引导/206
解读孩子的数学敏感期/206
保护好孩子的数学思维/208
学习数学,不能脱离具体实践/209
内容提要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是由意大利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数年的儿童教育实践,徐霞教授领导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所以她呼吁所有父母一定要学会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说到“敏感期”,相信很多家长都不会再觉得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追本溯源,敏感期是自然赋予人的一生一次的特别生命力,反映了孩子心理成长发育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对于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对孩子的成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前言/序言
作为父母,你一定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呢?你是否知道孩子很多行为背后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原因呢?比如:刚刚出生的可爱的小婴儿,他为什么喜欢黑白相间的玩具胜过缤纷多彩的气球和各种视觉性的物体?他为什么那么爱吃手,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当他稍稍长大了一些,到了学步期的时候,又为什么那么喜欢走楼梯,而且不知疲倦?学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重复大人的话,并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他为什么仿佛一刻也闲不住,将积木垒好再推倒,将玩具“折腾”得满屋子都是……其实,这一切都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的敏感期”。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是由意大利伟大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蒙台梭利认为,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本能感觉,在某个时间段内,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地重复实践。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挥的儿童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但是,父母也应该注意,敏感期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性,是自然赋予儿童的一次生命助力,一旦错过,不可复得。或者即便能够弥补,也会耗费很多倍的精力和时间。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儿童完美成长,是父母不可推脱的职责。
因此,为了在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成长敏感期的各种表现,使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破解孩子内心的秘密,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我们采集了生活中的很多实例,它们真实、丰富、有趣,很好地展现了处于成长敏感期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同时结合深刻却易懂的理论知识,编写了此书。谨此希望,家长们在读完此书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和感悟,更好地教导、辅助孩子健康、快乐、顺利成长。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所以一开始对这种被认为是“慢节奏”的育儿理念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本书成功地说服了我,它用非常科学和生活化的语言,论证了“慢下来”的必要性和高回报率。书中对“儿童敏感期”的描述,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关于对秩序的极度敏感期,我过去总以为那是孩子在“作妖”,现在才明白,那是他大脑在构建内在逻辑世界的关键窗口期。书里提供的场景模拟非常细致,告诉我当孩子坚持要把积木按颜色排成一条直线时,我应该如何回应,而不是急着帮他“解决”这个“强迫症”。更棒的是,它探讨了“延迟满足”和“耐心等待”对孩子执行功能发展的长期益处,这可比那些市面上鼓吹“速成”的训练手册有价值多了。它让我领悟到,育儿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我驱动、适应未来复杂世界的健全个体。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就像一杯陈年的茶,初尝可能觉得平淡,但回味悠长,每一次重读都能品出新的层次和感悟,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逻辑构建非常严谨,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零散的育儿技巧集合,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家庭教育哲学框架。作者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什么,以及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区”边界在哪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主性”培养的论述,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独立,却常常在关键时刻用“我是为你好”来剥夺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有限选择法”,教会父母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度的同时,确保他们是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世界的。例如,在穿衣选择上,不是问“你想穿什么”,而是问“你想穿红色的T恤还是蓝色的T恤”,这种微妙的措辞差异,极大地维护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而且,书中对“规则的建立”也有独到的见解,强调规则的制定必须是合作性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命令。看完这些内容,我立刻回去和我家老大一起重新审视了家里的作息时间表,效果比我一个人制定好一百倍。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配图适中,读完后感觉像是做了一次系统的“育儿思维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学了几招“小窍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父母情绪管理”的强调,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是被轻描淡写的,但这本书却把它放在了核心位置。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内心未解决冲突的外化表现。我过去常因为孩子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这本书没有指责我,而是温柔地引导我去探索我自身的情绪触发点——比如我的不安全感、我的完美主义倾向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它推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暂停练习”和“情绪标签化”方法,让我学会了在感觉要爆发的瞬间,先处理好自己的“内在小孩”。当我不再把孩子当成我情绪的“接收器”时,我们的互动质量奇迹般地提升了。孩子似乎也因为感受到父母的稳定,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管”孩子,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修”自己,它让我明白,成为一个好父母,前提是先成为一个更接纳自己的成年人。文字温暖而充满力量,读起来像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非常推荐给那些常年处于高压育儿状态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宝典,我一口气读完了,里面好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实操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积极倾听”的那几个章节,以前我总觉得只要听孩子说话就行了,但书里深入剖析了听的艺术,比如如何放下评判,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烦恼背后的真正需求。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发脾气,父母通常会选择安慰或者直接买新的,但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去观察她情绪的爆发点,去确认她的失落感,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本身。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方式,让我对亲子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尝试在和孩子交流时,先描述我看到的、听到的事实,然后表达我的感受,最后再提出我的期望,而不是直接下指令或贴标签。这个过程虽然需要练习,但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感觉到被尊重了,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分享更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也更容易接受那些看似颠覆传统观念的育儿理念。它真的帮我把“管教”这个词,从“控制”重新定义成了“引导”。
评分这本育儿书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对“正面管教”理念的实践性解读。很多正面管教的书籍概念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多人带娃或环境嘈杂时,操作起来容易变形。这本书则非常注重“情境适应性”,它没有要求父母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而是提供了一个“弹性框架”。它深入分析了惩罚和奖励的长期弊端,并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用“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来替代它们。例如,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洒了,书里建议的不是责备或擦干净了事,而是引导孩子参与到清理过程中,让他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并讨论下次如何避免。这种让孩子承担责任,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而且,书中对“家庭会议”的组织和主持流程描述得极其详细,包括如何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这让“民主”不再是空谈,而是成为了家庭日常运作的一部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时刻提防着孩子犯错的“警察”,而是一个更像“教练”和“伙伴”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整个家庭氛围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