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老子道德經通解
:23.00元
作者:清寜子 編著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
ISBN:9787802542297
字數:140000
頁碼:17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部的經典著作。
目錄
總序
序
前言
上篇 道經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德經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錄一:《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選
附錄二:部分宮觀道山介紹
後記
內容提要
老子是中國古代頗富理性思維的哲學傢。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所著的《道德經》一書中。該書又名《老子》,係道傢學派現存的開山之作,也是迄今為止被譯成外文版本多的中國古典著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曆鄉麯仁裏人。春鞦時期,老子任周朝史官。相傳儒傢聖人孔子至周曾嚮老子請教過古禮。後來,孔子十分感嘆地對弟子們說:“我見老子,他就像龍一樣啊!”這充分錶現瞭孔子對老子的敬慕。
按有關史料記載,老子晚年因目睹周王朝之衰敗,遂“去周隱居”。不久之後,老子準備西去流沙,以化異俗。到瞭函榖關的時候,因關令尹喜之請,而寫下瞭載傳頌的五言《道德經》。
文摘
作者介紹
清寜子,詹寜子,詹石窗,1954年生,哲學博士,先後擔任廈門大學哲學係教授、國傢“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礎地教授、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易學研究會會長、廈門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
|
|
| |||||||||||||||||||||||||||||||||||||||||||||||||||||||||||||||||||||||||||||||||||||||||||
這部新近購得的典籍,初翻閱時便覺一股清冽之氣撲麵而來,那種感覺,仿佛置身於空曠的山巔,聽得見風聲呼嘯,卻又心神寜靜。我特彆留意瞭它在闡釋“道”的本質時所采用的語言,它並非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難懂,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生活中的具象來描摹那個“無形而上”的境界。例如,書中對於“水”的反復強調和細緻剖析,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作者似乎將自己畢生的體悟,都凝聚在瞭對“上善若水”這幾個字的反復推敲之中,從水利萬物而不爭的角度,層層遞進地剖析瞭“無為”的真正含義,讓人初次領悟到,真正的強大並非在於徵服,而在於順應與包容。這種對古老智慧的現代性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哲學的理解邊界,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深諳世事的老者對飲清茶,言語間盡是潤物無聲的哲理,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確實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佳作。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性命雙修”理論的整閤能力所深深摺服。很多著作往往將“性”與“命”割裂開來,要麼偏重於心性的磨礪,要麼偏重於身體的調養,而這本書巧妙地構建瞭一個統一的框架,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兩者是如何相互依存、互為錶裏的。它不僅探討瞭如何通過修心來獲得清淨的智慧,同時也非常詳盡地闡述瞭如何通過精微的導引和吐納來固本培元,以承載這份智慧。特彆是其中對於“精、氣、神”三者之間能量轉換的描述,邏輯清晰,環環相扣,仿佛是在閱讀一本古代的“生命科學”教科書,充滿瞭嚴謹的內在美感。這種全麵的視角,徹底打破瞭我過去對道傢修行“隻重精神”的片麵理解,展現瞭一個更為完整和係統的生命提升路徑。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也體現齣一種低調的品味。封麵的設計簡潔到近乎樸素,沒有任何花哨的圖騰,僅僅是素雅的底色和古樸的字體,這本身就與書中所蘊含的精神氣質高度契閤,形成瞭一種內在的和諧。內頁的用紙質感溫潤,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沉思的文本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細節體驗。更值得稱贊的是,注釋和譯文的處理方式。作者並未將譯文與原文混雜在一起,而是采取瞭一種精妙的對照結構,使得讀者在理解原文的微妙之處時,可以隨時參照譯者的精妙之處,卻又不至於打斷閱讀的流暢性。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關懷,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變成瞭一種對“中和之美”的體悟,讓人感到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傾注瞭極大的尊重與敬意。
評分坦白講,我在翻閱市麵上許多道傢相關的書籍時,總會遇到一種通病:要麼過於注重曆史考據,顯得枯燥乏味;要麼就是過度玄乎,讓人抓不住重點。然而,這本讀物給我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它在論述那些高深的“心法”時,特彆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一點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中對於“內觀”和“守一”的步驟講解,細緻到近乎於一種“傻瓜式”的指導,但這種“傻瓜式”的背後,卻是對修行曆程中常見誤區的精準預判和有效規避。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氣感”和“拙火”運行時的那種剋製與審慎,沒有誇大其詞,沒有鼓吹速成,而是強調瞭“持恒”與“自然”,讓人能以一種更加平和、健康的心理預期來麵對自身的修煉過程。這種腳踏實地的態度,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道傢修煉,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增強瞭我的閱讀信心和實踐的欲望。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對經典文字的重復闡釋上,而是充滿瞭對讀者個體生命狀態的關懷與引導。它鼓勵讀者將書中的理論,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中去檢驗和實踐。比如,當談到“知足常樂”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結閤瞭古代文人麵對官場沉浮時的心路曆程,來具體分析“得”與“失”在不同階段對心境的影響。這種將宏大哲學與個體悲歡離閤相連接的能力,使得書中的智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當下就能用以指導生活睏境的實用工具。每一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迴味書中對某個具體場景的點評,這種由內而外的自我審視和修正,是閱讀任何一本純粹理論著作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