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第3版)

基础工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景星等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基础工程
  • 土力学
  • 地基处理
  • 岩土工程
  • 工程地质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80634
商品编码:13398665572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周景星 等 编著 定  价:52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页  数:428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380634 第1章地基勘察
1.1概述
1.2地基勘察任务和勘探点布置
1.2.1地基勘察任务
1.2.2勘探点的布置
1.3地基勘探方法
1.3.1地球物理勘探
1.3.2坑槽探
1.3.3钻探
1.3.4触探
1.4地基岩土分类
1.5土工试验
1.5.1室内试验
1.5.2原位试验
1.6地基勘探报告
思考题和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2.1概述
2.2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基础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近期新规范编写,同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和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
全书共分8章,包括地基勘察,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桩基础与深基础,地基处理,基坑开挖与地下水控制,特殊土地基以及地基抗震分析和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有关专业科技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周景星 等 编著 周景星,1932年生,清华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土木系本科生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近30年。主编《基础工程》教材靠前版(1996)和2版(2007)。《基础工程》2001年获清华大学很好教材二等、2012年获清华大学很好教材一等奖。多年从事土动力学及土工抗震工程方面的研究。1996年获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水电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水利部银质奖(密云水库设计)。
基础工程(第三版):工业革命的基石与时代精神的脉动 一部穿越时空的工程巨著,它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生动见证。 翻开《基础工程(第三版)》,你即将踏上一段深刻的求知之旅,一段探究人类如何在改造自然、构建文明的漫长岁月中,将智慧与汗水凝结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塔、一道道跨越天堑的长桥、一个个运转不息的动力心脏的旅程。本书并非陈列枯燥的公式或冰冷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雄浑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工程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如何在人类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并持续引领着未来的方向。 追溯工程的源头,看见文明的曙光。 本书并非从现代工程的某个特定分支开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的黎明。从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火的初步掌控,到早期农业社会对水利的初步运用,再到古希腊人对几何与力学的初步探索,直至古罗马人在建筑与道路工程上展现出的惊人创造力,每一页都饱含着人类早期智慧的闪光。我们将了解到,工程并非一夜之间崛起的奇迹,而是无数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试探、总结与升华。它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也最能体现人类的协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到长城的绵延,再到古罗马水道的精密,这些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奇迹,在本书的笔下重现光彩,让我们得以一窥古老文明在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理解它们如何为后世的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重塑世界的引擎。 然而,真正将工程推向一个全新高度的,无疑是那场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本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这场伟大的变革。《基础工程(第三版)》将带领我们回到那个蒸汽机轰鸣、工厂林立的时代,深入剖析煤炭、钢铁、纺织、交通等关键领域的飞跃式发展。我们将理解蒸汽机的发明如何颠覆了生产力,铁路的修建如何缩小了空间距离,冶金技术的进步如何提供了更强大的材料支撑。从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到乔治·史蒂芬孙的火车头,再到早期工程师们在桥梁、隧道、水坝建设中的大胆尝试,本书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工程师们如何以无畏的勇气和无穷的智慧,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改变社会形态的强大力量。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重塑。 多元化的工程领域,构建现代社会的骨骼。 进入现代社会,工程学的疆域日益广阔,分支愈发细致。《基础工程(第三版)》以其包容的视野,全面地展现了支撑我们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工程领域。 土木工程: 我们将探寻支撑城市运转的宏伟工程,从摩天大楼的钢筋水泥,到横跨江河湖海的桥梁,再到复杂的地下交通网络和庞大的水利设施。本书会细致地阐述这些工程在选址、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让我们理解一座座城市如何拔地而起,如何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 机械工程: 这是一个关乎动力、传动与制造的领域。本书将深入剖析从微小的精密零件到庞大的工业设备,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制造和维护的。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到航空发动机的复杂结构,再到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机械工程始终是工业生产的灵魂。 电气工程: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力的驱动。本书将揭示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利用的全过程。我们将了解发电机组的原理,输电网的浩瀚,以及电子技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电到通信,再到信息技术的基石。 化学工程: 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离不开化学过程的参与。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化工厂,理解石油化工、制药、材料制造等领域是如何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将原材料转化为我们所需的商品。从塑料的诞生到新材料的研发,化学工程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支柱。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简要触及算法的设计、软件的开发流程、数据结构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撑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动力。 航空航天工程: 探索未知,挑战极限。本书将展现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从飞机翼型的设计到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再到空间站的建造和卫星的发射,工程师们如何将人类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宇宙。 环境工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议题。本书将重点关注工程师们如何致力于解决污染问题,开发清洁能源,以及如何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方案,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责任。 《基础工程(第三版)》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介绍。它深刻地认识到,工程并非一个孤立的技术活动,而是与社会、环境、伦理紧密相连。本书将严肃探讨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我们将会理解,每一个工程决策都可能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本书也将着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工程师肩负着创造更绿色、更环保、更公平的未来的重任。本书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工程师们如何在工程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如何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如何构建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并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基础设施。这不仅仅是对当前问题的回应,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 工程学的魅力:创新、协作与对未来的不懈追求。 阅读《基础工程(第三版)》,你将体会到工程学的独特魅力。它是一种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艺术,是一种将想象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它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它更是一种协作的艺术,因为没有哪个伟大的工程是单打独斗的成果,而是无数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以及各领域专家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本书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让你感受到工程学所蕴含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它将激励那些未来的工程师,让他们看到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意义与价值;它也将帮助每一个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由工程所塑造的世界,并以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基础工程(第三版)》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毅力和创造力的颂歌。它回顾了过去,审视了现在,更指向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它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无论你是怀揣工程师梦想的学生,还是希望深入了解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求知者,亦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充满兴趣的读者,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刻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基础”这个词的理解。我本来以为“基础工程”就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公式堆砌,或者是一些机械的理论讲解,最多也就是稍微了解一下各种工程学科的皮毛。结果呢?这本书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工程学的核心理念,让我意识到,工程不仅仅是建造,更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并且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佐证理论。比如,在讨论材料力学时,不仅仅是讲解应力应变,更是通过分析桥梁坍塌、飞机失事等真实事件,来阐述材料特性在工程安全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工程学的魅力和重要性。而且,书中在介绍各种工程领域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宏观和完整的工程世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工程学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大台阶,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评分

我是一位对工程学完全陌生的初学者,之前对这个领域几乎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工程就是造东西。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工程学的广阔天地。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的零基础读者。书中对于各种工程学科的介绍,都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原本听起来很抽象的理论。比如,在介绍机械工程时,作者用组装玩具的例子来解释齿轮和杠杆的原理,这种方式非常有趣且易于记忆。而且,书中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工程项目是如何从构想到最终落地的,这其中涉及到多少的环节和人员的协作,让我对工程的复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工程化思维”的讲解,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系统、更结构化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这对我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评分

我本来抱着一种“随便看看,了解一下”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想着能学到点工程相关的常识,应对一下日常的工作可能用到的某些零碎知识。结果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南,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工程”的书。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工程概念时,都强调了其背后的逻辑和推理过程。他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一点让我非常受用。书中关于“系统工程”的讲解,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这种全局观的培养,对于我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问题,都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于“工程伦理”的探讨,也让我反思了工程活动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但常常被忽视的方面。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工程学距离我的生活很遥远,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才会接触的东西。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工程学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使用的手机,到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再到我们居住的房屋,都离不开工程学的贡献。作者在书中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各种工程原理。比如,在介绍电路设计时,他会用家庭电路的布线来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了解工程学,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我身边的事物。书中对于“人因工程”的讲解,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工程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更要考虑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它让我觉得工程学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

我之前对工程学的认知,基本上就是从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宏伟的建筑、酷炫的机械。以为工程学就是把这些东西造出来。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工程的本质在于“创新”和“优化”。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探讨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如何考虑成本效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如何通过迭代和改进来不断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因为它展现了工程学背后深厚的逻辑和严谨的思考过程。比如,在讨论可持续工程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环保口号上,而是详细地分析了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材料、节能技术,以及如何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工程不仅仅是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是要为未来负责。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工程领域的对比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各个学科在解决相似问题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和方法,这种跨学科的视角非常有启发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