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爱和自由(珍藏版)
定价:35.00元
作者: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2705722
字数:240000
页码:202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3194042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定价:38.00元
作者: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2705739
字数:290000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孙瑞雪,我国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宁夏科学启蒙研究会创办人。
孙瑞雪发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发展的爱和自由理论和敏感期理论,其贡献在于帮助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21世纪具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
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出内在的生命力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目录
第*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岁-4岁)
畅畅(0岁-4岁)
贝贝(1岁-3岁)
缇缇(2岁半-5岁)
第二章: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 ,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 、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早表现 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第三章: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诞生(孙瑞雪)
第四章: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
第五章:4岁—5岁
第六章:5岁—6岁
第七章:6岁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孙瑞雪和薛梅的对谈
我要感谢(孙瑞雪)
爱和自由 目录
第*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步
第三章 创造力来自哪里?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第七章 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
第八章 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途径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第十四章 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第十五章 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第二十一章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附录
爱和自由 规则与平等
儿童成长中的自由
我要感谢
.........
最近攻克了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专业入门书籍,它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理解自身思维模式的大门。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基础的感觉输入,到复杂的决策制定,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作者举例非常贴切,特别是关于“锚定效应”和“确认偏误”的实验演示,让我立刻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无数的对应案例,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空泛地谈论“学习”,而是提供了工具,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规避思维陷阱,真正做到“认识你自己”。它的学术深度足以满足专业人士,但其行文的流畅性和对生活实例的穿插,又使得一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吸收,实属难得的佳作。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非常引人深思的传记,它讲述了一位在动荡年代里,如何坚守内心信念,用文字记录下那个时代众生相的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挣扎。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没有简单的善恶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尊严所做的艰难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社会中依然存在的种种困境和人性光辉。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对抗虚无的力量,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平与自由的来之不易。书中的哲学思辨部分,更是让我夜不能寐,反复琢磨作者对于“意义”的探寻,这种深度和广度,实在不是一般的作品可以比拟的。
评分偶然间拿起了一本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的鉴赏集,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却没想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东方美学的大家,他用极为典雅的语言,将苏州园林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赋予了生命和哲学意蕴。最妙的是,书中配有大量手绘的平面图和局部特写,详细解释了“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是如何巧妙地模拟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欣赏园林,更是一种观察世界、布局人生的态度——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读完后,走在任何一个公园里,我的目光都会不自觉地被那些精心设计的角落所吸引,体会到那种不动声色的东方智慧。
评分前不久读完了一本关于中世纪欧洲历史的通俗读物,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彻底打破了我对那个“黑暗时代”的刻板印象。作者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疲劳感,转而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信仰的转变以及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比如,书中对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哥特式建筑的力学原理,以及农奴制度下基层生活的细致描绘,都极其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像讲故事一样的叙述方式,把复杂的政治联姻、教会纷争写得如同精彩的宫廷剧一般引人入胜。它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不是断裂的,每一个看似“落后”的时代,都在为后世积蓄着力量,充满了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学习的韧性和创造力。
评分我近期沉浸在一本关于未来科技与伦理困境的科幻小说中,其想象力之宏大,构思之精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这部作品构建了一个极其逼真的赛博朋克世界,其中的社会阶层固化、人工智能觉醒后的权力博弈,都让人感到既兴奋又毛骨悚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炫目的技术描写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何为人类”的核心命题上。书中对于意识上传、基因编辑的道德边界的探讨,引发了我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读完后,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今天所依赖的许多技术进步,是否正悄无声息地将我们推向一个更加冰冷和异化的未来。它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那些复杂的科学设定被融入到紧张的剧情中,毫不晦涩,反而让人越陷越深,渴望探知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