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共2册)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古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参考书
  • 字典
  • 汉字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务馆
ISBN:9787100084673
商品编码:13903375847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共2册)
  •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定价:134.9
  • 出版社:商务印务馆
  • ISBN号:978710008467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2-06-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其他
  • 页数:

编辑推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精) 守正拓新 与时共进 ◎ 增加单字600多个,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 增收词语3000多条,共收条目69000余条; ◎ 增补新义400多项,检查修订了有关条目的释义; ◎ 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 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 配合释义增补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学习古汉语**工具书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 增加了一些常用的义项。 2. 完善了释义,释义*精准、易于理解。 3. *新了部分例句,例句*典型,*能帮助读者理解释义。 4. 修改了引书体例。 5.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面调整了字头和释义用字。


瀚海文津:中华文化瑰宝探索之旅 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的深度探索 第一部分: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国历史的脉络与深度 本书带领读者回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以宏大的视角梳理了从远古洪荒到近现代的恢弘历史进程。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与年代,而是着重于探寻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关键转折点以及人物命运的交织。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至秦汉) 聚焦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剖析百家争鸣如何塑造了中国思想的底色。重点阐述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精髓及其对后世政治结构与社会伦理的决定性影响。随后,深入探讨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制度创新,以及汉代“独尊儒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固化过程。我们审视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仅是贸易路线,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命线。 第二章:融合与变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动荡与文化重塑的关键节点。本书细致描绘了民族大融合的复杂图景,分析了佛教艺术与玄学思想的兴盛,探讨了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衰对中央集权的影响。盛唐气象的背后,是制度的革新、经济的繁荣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将重点解读唐诗的巅峰成就,分析其艺术手法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 第三章:内敛与转型——宋元明清 宋代,商业经济的空前发展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兴起,理学的兴起标志着思想的内向化。本书将通过分析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展现那个时代精致而又充满张力的审美趣味。元代的统一,则为后世的大一统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与教训。明清时期,我们聚焦于专制皇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晚期思想家对传统束缚的反思。对《红楼梦》、《西游记》等伟大文学作品的探讨,将从社会结构与人情人性的角度进行深刻解读。 第二部分:汉字艺术的传承——书法与篆刻的审美哲学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独有的视觉艺术,它们是汉字之美的极致体现。本书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规律,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 第四章:线条的生命力——书法艺术的演变 从甲骨文的质朴神秘,到金文的庄重威严,再到篆书的规整典雅,我们描绘了汉字形态的演化轨迹。楷书的“法度森严”,行书的“流美自然”,草书的“纵横捭阖”,每一种书体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书写者的个人气质。本书将细致解析“二王”书风的精妙,唐代诸家(颜真卿、柳公权)对法度的确立,以及宋代文人书法的意趣追求,并辅以大量经典碑帖的图像分析,阐释点画之间的气息、结构中的平衡与错位。 第五章:方寸之间的乾坤——篆刻的精微之道 篆刻,即治印,被誉为“刀尖上的哲学”。它将书法艺术浓缩于方寸之间。我们探究印章在古代社会中的礼仪功能与权力象征,分析秦汉古玺的古拙雄健,剖析明清流派印(如浙派、皖派)的风格差异。重点在于理解“朱文”与“白文”的布局逻辑,以及篆刻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刀法表现出金石的苍劲之美和书法的意韵。 第三部分:文人精神的栖居地——园林与诗词中的意境构建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是文人精神世界的物质化与语言化体现,两者相互映照,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意境。 第六章:咫尺之内的山水——古典园林的哲思 本书深入解析苏州园林、皇家园林等典型范例,阐释园林设计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我们关注叠山理水的手法,亭台楼阁的命名艺术,以及“移步换景”的空间布局如何引导观者的情感体验。园林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文人寄托隐逸情怀、追求自然审美的微缩宇宙。 第七章:声韵之美——古典诗词的格律与情思 重点剖析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声律格律对情感表达的约束与升华作用。我们研究唐宋律诗的对仗精妙,五言绝句的含蓄韵味,以及词牌的曲子化对审美趣味的影响。通过解读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代表作,展现诗词如何以凝练的语言,捕捉瞬间的感悟、宏大的叙事和深沉的生命体验。 第四部分:传统技艺的匠心——器物中的文化密码 从精美的瓷器到典雅的家具,中国传统器物是技术、审美与社会风俗的综合载体。 第八章:玉与瓷的千年流光 本书追溯了玉器在中国礼制中的地位演变,从新石器时代的实用器皿到后世的装饰与收藏品。瓷器部分,重点梳理了青花、釉里红、粉彩等主要釉色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以及景德镇制瓷业如何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 第九章:家具的“道”与“器” 明式家具以其“简约、天然、去雕饰”的风格,被誉为东方美学的典范。我们将分析榫卯结构的精妙绝伦,研究圈椅、宝座等家具的形制与等级制度的关联,探讨文人在家具设计中对线条、比例和材质的极致追求,揭示家具如何成为室内空间中承载秩序与雅致的“静默哲学家”。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而精深的文化视野,理解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持久的文化生命力。它是一把钥匙,用以开启中国传统知识与审美世界的宝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执念的人,无论是工作汇报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书面表达,都力求字斟句酌。过去我依赖网络搜索,但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同一个词语可能有十种不同的解释,让人无所适从。这两本纸质工具书的权威性,给足了我信心。尤其是那本《现代汉语词典》,它所提供的标准读音和规范的词形,是任何网络资源都无法替代的定海神针。我曾专门对比过一些网络词典对某个多音字的不同标注,最终还是以这本权威版本为准。这种“信赖感”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们的存在,保证了我在语言使用上的严谨性,避免了因信息冗余而产生的错误判断。它们是知识的沉淀,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成果,拿在手上,就等于拿住了语言规范的“金标准”。

评分

这两本书搭配起来用,简直是绝配,简直是打通了古今汉语的任督二脉。有时候我阅读一些近现代的文学作品,里面会夹杂着一些半文半白,或者带有强烈古典色彩的词汇,这时候,现代词典可能查不到,或者查到的解释不够深入,这时立刻切换到古汉语字典,很多地方就豁然开朗了。这种无缝衔接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我记得有一次在研究某位民国作家的书信集,里面引用的诗句让我困惑不已,就是靠着这套组合拳,我才真正领悟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意境。这种工具书的互补性,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覆盖面极广的汉语言知识体系,让人感觉学习的连贯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不再需要为了一个小小的词汇在不同的电子设备或不同的实体书之间来回奔波,省心又高效。

评分

说实在的,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迷于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魅力,但苦于底子薄,阅读起来总有隔阂感。这套书,特别是那本古汉语字典,成功地将我从这种“望而生畏”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不会让你感到压力过大,它关注的是“常用”二字,而非包罗万象的生僻冷门,这对于我们这些想入门但又怕被复杂知识淹没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能自信地去触碰那些宏大的文学殿堂。而《现代汉语词典》则像是一个稳定的锚点,无论外界的语言潮流如何变化,它总能让你回归到最扎实、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上来。总而言之,这两本书不仅是工具,更像是陪伴我进行终身学习的良伴,它们让“学习汉语”这件事,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享受和探索的旅程。

评分

这套书,说实话,买回来有一阵子了,一直想好好翻翻,但生活节奏太快,总被各种琐事牵扯。直到最近工作压力稍微缓和,才终于静下心来捧起它们。首先,光是拿到手里那种厚实感就很让人踏实,知道里面承载着多少知识的重量。我尤其欣赏《现代汉语词典》的排版,虽然是工具书,但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干涩疲劳。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写报告或者写点东西,总有些词语用得不那么精准,翻查这本词典,不仅能迅速找到准确的释义,更能看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示例,这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是立竿见影的帮助。比如某个成语,我一直以为是某个意思,结果查了才发现自己理解得偏差很大。这种纠错和精进的过程,让人感觉自己的语言功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耐心的、随时待命的语言导师,时刻提醒你规范和准确的重要性。

评分

说实话,我对古文的接触一直比较有限,总觉得那些繁体字和拗口的文言文像一道高墙,把我挡在了外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我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大部头”,没想到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尤其是针对常用字,释义简洁明了,而且提供了大量的例句。这些例句很多都是从经典文献中摘录的,读起来也算是一种文化熏陶。我尝试着每天抽出半小时,随便翻开一页,学习几个生僻的古字,看看它们在古代的真实含义和用法。最有趣的是,很多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追溯到源头时,会发现其本义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有微妙的区别。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敬意。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世界的门,虽然步履蹒跚,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