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0岁后怀孕不再怕
:38元
作者:[韩]金荣娥, [韩]朴贤珠 ,尹翎毓
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55100522
字数:238000
页码:2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t 30 女性,备孕、安胎、分娩、产后调养的完整指南
t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范玲
t 和睦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赵燕玲
t 审定推荐
t 解决大龄准妈妈从备孕到分娩的全部烦恼
t 不管30几岁、40几岁,都能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t 22岁大学毕业、28、29岁甚至更晚结婚,30几岁甚至35、40岁才生孩子,不知不觉就混入大龄孕女行列!
t 的希望是能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的担心是大龄孕产母子健康问题。
t 30 女性,备孕、安胎、分娩、产后调养的完整指南!助你生个健康宝宝!
t ◎心理准备 ◎备孕计划 ◎孕前检查 ◎孕期监控 ◎不孕调理 ◎分娩须知 ◎产后调养
t 有报道称,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30岁后生育胎。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大龄产妇越来越多,而专门针对这批人群的读物却比较少。
t 本书作者金荣娥既是高龄产妇,又是产科教授,她以自己的身经历为基础,写了这本专门给30多岁怀孕女性看的书。
t 书中涉及了30多岁的女性怀孕可能要面对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轻了高龄产妇对怀孕的担忧,很细致地提及孕期各个阶段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出现常见状况时的应对策略。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t 金荣娥
t 韩国妇产科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庆熙医科大学,在亚洲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做专职研究。现任仁济大学日山医院妇产科教授。专攻生殖内分泌和不孕。37岁时遇到自己的姻缘,采用体外受精的方法,生下了漂亮的女儿和帅气的儿子。
朴贤珠
自幼酷爱读书,毕业于韩国淑明女大英语文学。后进入三星出版社负责幼儿读物编辑。工作一直很顺利,也很享受单身生活,所以比较晚结婚生子。现在辞去工作,享受家庭生活的同时坚持写书。
t范玲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擅长危重症急救及合并症的处理。
赵燕玲
北京和睦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在常规产科、妇科和计划生育的医疗工作以及一般妇产科手术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2007年3月获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颁发的“年度临床医生”奖,并在2011年当选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亚太区副主席。
0123456789
0123456789
这本所谓的“怀孕圣经”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一股深深的被误导感。首先,关于书名里提到的“30岁后怀孕不再怕”,我满怀期待地翻阅,希望能找到针对高龄孕妇的细致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然而,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充斥着大量老生常谈的健康建议,比如多吃蔬菜、保证睡眠——这难道不是任何一个健康读物都会写的内容吗?我真正想知道的,比如卵巢储备如何评估、高龄产妇可能面临的具体并发症的最新临床处理方案、以及如何优化孕前检查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个性化路径,在书中几乎找不到深入的阐述。更让我失望的是,它在介绍“怀孕40周完美方案”时,给出的时间节点划分粗糙得令人发指,几乎是把所有孕周混为一谈。比如,在孕中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书中只是简单提了一句“定期检查”,完全没有提供如何识别早期症状、不同风险人群的筛查时间点差异,以及如果指标异常后该如何调整饮食和用药的详尽指南。对于一个已经步入30岁门槛,希望得到专业指导的准妈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更像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缺乏专业深度的普及手册,而不是一本能真正解决特定年龄段焦虑的实战指南。我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网络上搜索更专业的医学文献来弥补这本“完美方案”留下的巨大信息真空。
评分总结来说,这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最终给我的感觉是“样样通,样样松”。它试图用一个书名涵盖从高龄备孕到胎教故事的全部范围,结果就是在每一个关键领域都显得力不从心。我对“不再怕”的承诺感到极度不信任,因为真正让你感到“怕”的那些细节,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最让我恼火的是其“包邮”的服务体验,与内容质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例如,书中关于分娩预兆的描述,过于强调“见红”和“破水”这两个戏剧性的场景,却对早期可能出现的、更隐蔽的假性宫缩和身体不适信号的区分语焉不详。如果一个产妇在分娩前夕只能依靠这本书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那无疑是危险的。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刚刚开始考虑怀孕,想对整个过程有一个非常初步、不带任何深入思考的了解的读者,但对于任何一个认真对待孕期健康、并希望寻求深度、个性化、结构化指导的成年人来说,它提供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更像是一个昂贵的、内容稀释的电子资料汇编,而非一本值得信赖的孕期伙伴。
评分孕期饮食部分简直是一场灾难,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书里反复强调“均衡营养”,但具体到“孕妇饮食大全”时,它给出的食谱建议在热量和营养素配比上极度模糊。比如,它推荐了一份“高蛋白早餐”,但没有给出准确的蛋白质克数和来源的优质比例。更要命的是,对于孕期常见的敏感问题,比如孕期便秘、水肿、以及孕中晚期对钙铁锌的精确补充需求,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简单粗暴地建议“多喝水”或者“吃点坚果”。我是一名对食物过敏源比较敏感的人,我非常需要一本能够提供详细的食物替换指南和营养素吸收效率分析的书籍。例如,如果我不能摄入牛奶,我该如何通过豆制品或绿叶蔬菜来弥补钙质的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草酸影响铁的吸收。这本书的食谱部分更像是为营养学博士准备的,而不是为像我这样需要清晰、可操作的每日膳食计划的普通孕妇准备的。读完之后,我感觉我离“吃得对”更远了,因为我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验证”它所提供的每一个建议的合理性,这完全违背了购买工具书的初衷。
评分关于“怀孕40周完美方案”的描述,我必须指出其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上的巨大缺陷。它采用了周度划分的结构,但每个周的描述,与其说是“方案”,不如说是对胎儿发育的“百科式罗列”。例如,在描述某一特定周胎儿的骨骼开始钙化时,它会用大段文字描述这一生理过程,但对于孕妇本人而言,此时应该关注的体重增长范围、腰部不适的物理缓解方法,或者需要与医生讨论的产检重点,却被一带而过。我需要的“完美方案”,是能将胎儿的发育与孕妇的自我管理无缝衔接起来的行动指南。比如,当胎儿进入快速增长期时,孕妇的睡眠姿势是否需要调整?何时应该开始进行盆底肌的强化训练,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体态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孕期瑜伽体式,这些极具实操价值的内容,在这本厚厚的书里几乎找不到明确的章节指引。它更像是一本“给爸爸看的宝宝成长日记”,而不是“给妈妈看的自我照护手册”,导致我无法有效地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的自我照护行动。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胎教知识”部分给予负面评价,其敷衍程度令人发指。胎教,这个本应充满科学依据和人文关怀的主题,在这本书里被简化成了一场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如何用温柔的语调朗读故事”,却对关键的科学原理避而不谈。例如,它没有解释不同孕期,胎儿听觉系统发育的侧重点不同,以及特定频率的声音刺激对神经发育的潜在影响。书中推荐的“胎教故事书”部分,几乎都是些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话,美其名曰“培养美好心灵”,但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将这些故事与现代认知发展理论相结合的指导,比如如何引导胎儿进行早期因果关系学习的技巧。我真正期待的是关于“音乐疗法”的深入探讨,比如不同类型的古典音乐(巴洛克、浪漫主义)对胎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潜在影响研究,或者如何利用特定的白噪音来模拟子宫环境以促进睡眠。然而,一切都停留在“多听听轻音乐”的肤浅层面。这种对知识的浅尝辄止,不仅浪费了准父母的时间,更可能因为错误的指导而错失了胎儿早期大脑发育的黄金窗口期。这本书的胎教部分,与其说是科学指导,不如说是对传统育儿观念的被动复述,缺乏任何创见和实证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