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游泳运动系统训练 |
| 作者 | 【美】麦克劳德(Ian Mcleod),朱敬先 |
| 定价 | 49.8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375971 |
| 出版日期 | 2015-02-01 |
| 字数 | 195000 |
| 页码 | 190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想知道如何实现更有力的起跳,更具爆发性的转身,更快的游泳速度吗!《游泳运动系统训练》带您了解如何通过强化肌肉力量和优化泳姿来提高成绩。 《游泳运动系统训练》附有74个最有效的游泳训练,每个训练都配有分步描述和全色的解剖说明图,突出显示运动中牵动的人体肌肉群。 《游泳运动系统训练》不仅仅提供练习方案,更将您带到起跳台上,带入水中,甚至带入激烈的竞赛中。对起跳、转身和四种竞赛泳姿的相关肌肉动作的详尽阐释,带您了解每一项练习与提升游泳能力之间的内在因果。 此外,您将了解到怎样使练习更有针对性,特别关注于某一区域,改善在水中的姿态,将常见的游泳伤害降到最低。更棒的是,你能够学会如何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 无论你是在为50米自由泳竞赛做准备,还是练习参加户外的三项全能比赛,《游泳运动系统训练》都能为您提供入水前的充分准备,助您达到预期目标。 |
| 作者简介 | |
| Ian Mcleod【美】伊恩·麦克劳德(Ian Mcleod) 伊恩·麦克劳德具有丰富的与世界顶尖游泳教练和运动员合作的经验。他具 有田径教练及按摩医师专业资格,并作为美国国家游泳队医护专家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也是弗吉尼亚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田径教练。 译者简介 朱敬先 运动医学专业。参与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目前供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 目录 | |
| 目录 CHAPTER 1 运动中的游泳者/ 1 CHAPTER 2 手臂 / 1 CHAPTER 3 肩 / 1 CHAPTER 4 胸部 / 1 CHAPTER 5 腹部 / 1 CHAPTER 6 背部 / 1 CHAPTER 7 腿部 / 1 CHAPTER 8 全身训练 / 1 运动器材 / 185 动作索引 / 187 |
| 编辑推荐 | |
| 全面解析运动原理、肌肉训练、四泳姿专项 全世界最大游泳组织美国游泳协会(USA Swimming)特邀奥运会美国国家游泳队医疗组成员撰写 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推荐 ●全彩专业人体肌肉解剖图:深入解析骨骼、器官、肌肉、韧带和肌腱活动带动人体运动的原理。 ●分步骤描述和讲解训练动作:74 个最有效的游泳训练。 ●针对四种竞赛泳姿和入水、转身、起跳:详尽阐释相关动作,解读每一项练习与提升游泳能力之间的内在因果。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习到:怎样使练习更有针对性,改善在水中的姿态,降低常见的游泳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无论你是将游泳纳入日常生活的健身爱好者,还是正在为50 米自由泳竞赛做准备的专业运动员,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入水前的充分准备,助你达到预期目标。 |
| 文摘 | |
| 序言 | |
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新颖的、颠覆传统训练模式的“黑科技”训练法,毕竟书名带着“系统训练”的字样。它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严谨、逻辑严密的训练体系,但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一丝刻板。书中对不同泳姿的描述,大多遵循了教科书式的标准范式,对于如何根据个体差异(比如身高臂展比例、柔韧性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的论述不够深入。我尝试按照书中的“高效转身技术”章节进行练习,发现那些针对核心稳定性和快速爆发力的要求,对于我这种常年伏案工作、核心力量相对薄弱的人来说,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书中并未提供足够的、循序渐进的辅助性力量训练来支撑这个高阶技术。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关于水下折返后蹬壁发力的动态模拟和视觉引导相对欠缺,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而非一本充满实战技巧的“武功秘籍”。对于渴望快速突破平台期,寻找非传统捷径的泳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提供的参照系过于宏大,缺乏直接作用于“痛点”的即时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游泳运动系统训练》的教程,我一口气读完了,感觉收获颇丰,但它显然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构建和宏观训练框架的搭建。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游泳运动生理学基础,从肌肉群的激活机制到心肺功能的负荷评估,都有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周期化训练的章节,作者以一种近乎建筑学家的严谨态度,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从赛季准备期到赛后恢复期的完整蓝图。我特别欣赏它引入的“运动负荷金字塔”概念,清晰地界定了技术训练、体能储备和专项耐力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分配。然而,对于我这种渴望快速提升自由泳打腿速度的业余爱好者来说,书中关于腿部力量专项练习的实操细节略显单薄。很多动作的分解图虽然清晰,但在细微的脚踝跖屈角度、推水轨迹的微调方面,缺少那种“教练在身边手把手纠正”的临场感。总而言之,它是一本极佳的教练员或高水平运动员案头必备的理论参考书,指导你如何“设计”一个训练计划,而不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如果期待立刻就能从书中找到解决“手臂入水时总是带水”的具体纠正方案,可能会稍感不足,它更像是地图,而非精确的GPS导航。
评分坦白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它极其注重对“为什么”的解释,而非“怎么做”的展示。比如在阐述呼吸节奏与乳酸阈值的关系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生物化学数据和图表,逻辑推导链条非常完整,让人不得不信服其科学性。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论基础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每一次训练背后的能量转换过程,对于建立长期的训练信念非常有益。但是,作为一名业余游泳爱好者,我更关心的是在实际游泳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感知水流、如何让身体在水中形成更“扁平”的流线型。书中对流体力学的应用讲解得非常理论化,公式和模型很多,实际指导如何在泳池中通过体感来修正姿势的“感性描述”却比较少。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高手如何感受水性”的描述,而不是纯粹的数学模型。因此,它更适合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从“会游泳”升级到“理解游泳原理”的进阶者,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因为概念的复杂性而望而却步,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和耐心去消化这些硬核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非常专业,印刷质量无可挑剔,看得出是下了成本的。然而,当我翻到关于“混合泳(IM)训练策略”的部分时,发现其对蝶泳和蛙泳技术细节的讲解篇幅明显少于自由泳和仰泳,给人一种“重头戏”分配不均的感觉。尤其是在蛙泳的“收腿-蹬夹”转换环节,这是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书中提供的图解相对笼统,与我之前在专业俱乐部看到的教学视频相比,关键的“脚踝外翻角度”和“蹬夹同步性”的微妙控制,仅用寥寥数语带过。这让我感觉作者在构建整体训练框架时,对于某些技术环节的深度挖掘有所保留,可能更倾向于大局观的把控。此外,书中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辅助训练工具(如浮板、拉力带、脚蹼)的训练方案设计提及较少,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工具使用的技巧。对于那些依赖这些工具来弥补自身不足的泳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针对性指导略显不足,显得有些高高在上,缺乏对普通训练者具体困难的关怀。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提升在长距离开放水域中的配速稳定性和防风浪技术。这本书在系统性地阐述了有氧耐力和无氧阈值的关系后,确实为我规划了长距离训练的强度梯度。然而,当谈及到“开放水域特定技术”时,内容就变得相当精简。关于如何高效地进行侧头换气,以应对侧风干扰的详细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在能见度低的环境下保持直线航行的视觉定位技巧,这些在实战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书中仅做了原则性的陈述,缺少具体的模拟训练场景和心理调适策略。比如,如何应对水草缠绕或水下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这本书几乎没有涉及。它更像是为在标准泳池中追求极致速度而设计的训练蓝本,而对于游泳运动中不可预测的自然环境挑战,应对策略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铁人三项或马拉松游泳,这本书只能为你提供坚实的体能基础,但实战中的“野路子”和临场应变技巧,你还需要从其他更具情境化的材料中去寻找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