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八闽武术(附DVD光盘)
原价:26.00元
作者:林建华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6282
字数:220000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八闽武术源远流长,其门派繁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技法全面、功法完整,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我国南方一座无可复加的历史文化宝库。20世纪80年代初,为保护
武术文化遗产,国家体委在全国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福建省体委高度重视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由省武协组织了精兵强将,分赴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各地区,对福建
这一历史文化宝库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挖整组系统地整理了30多种传统拳种、71 8套拳械,还有近30种拳待查。整理了近400万文字资料,收集了近80册珍贵的古籍、古拳谱、古手抄本,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兵器(其中有一部分是稀有兵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些珍贵的古籍、传统功法、拳种、套路经过挖掘整理,或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实物、录像,或通过运动员的演练和比赛、武林大会等形式,无比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昔日的风采,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福建武术。据统计,在八闽大地上流行广、影响大、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的传统拳种有:五祖拳、太祖拳、达尊拳、罗汉拳、永春白鹤拳、福州鹤拳、连城拳、地术犬法、龙尊、虎尊等十大拳种。还有梅花拳、金狮拳、花拳、猴拳、五兽拳、文拳、邱鹤拳、五枚拳、相公拳、何阳拳、洪拳、畲族拳、女人拳、二郎拳、安海拳、俞家拳、鸡拳、牛拳、鲟法、鱼法、儒法、南佛拳、四平大镇拳、开元拳等共30多个拳种、近千个套路。这些拳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技法完整、功法全面,普遍高马硬技、短打实用。保持着古朴刚阳、步稳势烈、以气催力,发声助势等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南派武功特色,是我国武术文化遗产中的灿烂瑰宝。
目录
第一章 八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闽越国
第二节 欧冶子铸剑湛卢山
第三节 唐代福建武术的发展
第四节 福建人民抗元大起义
第五节 清代福建小刀会起义
第二章 八闽的武术名人与传奇
第一节 曾公亮与《武经总要》
第二节 名相李纲和他的宝锏
第三节 抗倭名将俞大猷
第四节 民族英雄郑成功
第五节 白鹤仙姑方七娘
第六节 五祖拳祖师蔡玉鸣
第三章 八闽的武术与武艺
第一节 威名远扬的“五祖拳”
第二节 庄重古朴的“太祖拳”
第三节 气势威猛的达尊拳
第四节 佛门武艺精华罗汉拳
第五节 三百年来的“永春白鹤拳”
第六节 独具特色的稀有拳种“地术犬法”
第七节 风格别致的福州“飞、鸣、宗、食鹤拳”
第八节 闻名遐迩的“连城拳”
第九节 横行螃蟹话“龙尊”
第十节 铁腿钢爪属“虎尊”
第十一节 气势恢宏的“宋江阵”
第十二节 攻坚破阵话“藤牌”
第四章 五祖拳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三战
第三节 猛虎出林钯
第五章 永春白鹤拳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千字打
第六章 地术犬法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地术三战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林建华,男,福建漳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53年4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54年回国,定居漳州。1973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调至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任教至今。曾担任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理事长、福建省大学体协秘书
文摘
序言
我手里刚好有一批关于南方拳种的参考资料,但总感觉缺少了一块关键的拼图,那就是八闽地区的特色。我对那些以气势和爆发力著称的拳术素有研究,也尝试过一些南拳的基础功法,但总觉得在理解其内在的连绵性和劲力转换上有所欠缺。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精妙地阐述八闽武术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技击理念。比如,它们是如何平衡“刚猛”与“柔韧”的?那种被武术界称为“浸透劲”或“寸劲”的特殊发力模式,在八闽拳术中是如何体现和训练的?我特别关注那些与地缘环境紧密相关的技术特点,例如,在狭窄的宗祠或船上进行搏击时,拳术的结构和步法会发生怎样的调整?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剖析这些地方性拳术区别于其他主流拳种的本质差异,而不是泛泛而谈地罗列套路招式,那将是对我现有知识体系的一次巨大补充和提升。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深度专著。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特别是附带光盘的,往往光盘内容过于简单,只是走马观花地演示套路,而书籍部分又过于晦涩,充斥着大量难以理解的术语。我希望这本《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八闽武术》能打破这种“光盘无用,书籍难懂”的怪圈。我设想,光盘部分应该能清晰地展示核心功法、桩法和对练的要领,最好能有慢动作回放和不同角度的拍摄,真正做到“如临其境”。而书本内容,则需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辅以高质量的线条图或照片,将每一个技术细节——从手型的掐、扣、勾、错,到身法的沉、转、起、落——都讲解得透彻明白。更重要的是,我对“传统”二字非常敏感,我希望作者没有对这些古老的技艺做过多现代化的演绎或简化,而是忠实地记录下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原始风貌和传承脉络,让每一个尝试练习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传承力量。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种叫做“以意领先”的武术哲学,感觉这才是武术的终极境界,比起单纯的身体对抗,精神层面的交流更为迷人。因此,对于《八闽武术》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在“内功心法”和“精神修养”方面有所建树。我希望作者能带我们探寻八闽武术家们如何将自身的儒释道思想融入武术训练之中,例如,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法来调节内息,如何通过对特定意境的冥想来激发潜在的爆发力。那些关于“精、气、神”的论述,如果能结合具体拳理进行阐发,将会非常有启发性。我更看重的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习武者如何通过这些传统拳法达到“养生”和“修心”的目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前辈大师关于心性修炼的语录和感悟,哪怕只是片段,都会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使其超越一本单纯的技击指南,成为一本修身养性的宝典。
评分这本《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八闽武术(附DVD光盘)》的书名光是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作为一个对传统武术抱有深深敬意的爱好者,我实在很难掩饰内心的期待。我总觉得,每一门传统武术背后,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貌和历史的沉淀,而“八闽武术”这四个字,立刻将我的思绪拉到了福建那片充满海洋气息和宗族文化的土地上。我设想这本书一定能深入挖掘出那些深深扎根于闽地、可能鲜为人知的拳种的精髓。比如,那些融合了海洋文化中搏击技巧的套路,或者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为自卫而演变出的独特发力方式。我期待看到详尽的图解,不仅是动作的分解,更希望能触及到那些口耳相传的“心法”与“理法”。如果作者能将这些拳种的流派源流、代表人物的生平轶事,以及它们如何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扮演角色这些内容娓娓道来,那将是极大的享受。一本好的武术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动作的说明书,而更应该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文献,让读者在习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带我领略八闽武术那独有的阳刚与内敛并存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方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满热情的业余研究者,我购买此类书籍的出发点往往偏向于“记录与抢救”的层面。我真诚地希望《八闽武术》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习武者准备的,更能成为一种文化记录的载体。我希望看到详实的史料考证,明确指出某个拳种最早出现在哪个县、由哪位先师开创,并尽可能地引用地方文献、碑刻或家谱中的相关记载来佐证。同时,对于那些传承已久、但可能因时代变迁而面临失传风险的稀有拳种,我期待作者能投入精力进行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将那些口头流传的技艺口诀和禁忌传承下来。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八闽武术在不同地区(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发展差异和地域特色,并配以具有历史感的照片或手稿复制品,那它无疑将成为研究东南沿海武术文化变迁的珍贵一手资料,其历史价值将远超其实际的技击应用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